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边陲,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66.3千米,面积19096平方千米,占云南省面积的4.9%。2022年末,全州县常住总人口130.8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3.32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48.4%。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以南,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属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西汉时,为益州郡边隅。南北朝时,西双版纳境域建立部落联盟“泐[lè]西双邦”;奉天朝为“天王”。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归流。1953年1月23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年6月,改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973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由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革命委员会直接领导,从此,西双版纳州与思茅地区分设,开始行使自治州职权。1993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景洪市,设置景洪市,1994年2月12日,景洪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截至2022年10月31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辖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州人民政府驻景洪市曼弄枫会展国际A区。
西双版纳州是中国天然橡胶、糖料蔗的战略保供基地,经济发展以农业、采矿业、旅游文化产业为主。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产总值721.39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3.0:26.3:50.7;人均生产总值55194元。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植物王国”的美誉,有中国面积最大的热带原始森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也是中国最早开发旅游业的民族地区之一,境内有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景洪市。截至2021年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18个A级景区。其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傣族文化是当地代表性的文化,泼水节是傣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名称来历
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即十二,“版纳”本意“千田”,是傣族的土地计量单位和赋税单位,后演变为后行政单位。景陇国第二十三世召片领召应曾将辖区划分为12个版纳,故有“西双版纳”之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明清
夏、商、周,隶属史书无确切记载。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刘彻以郭昌、卫广两将军统率,击灭劳浸、靡莫,兵临滇池,滇王降服,归顺汉朝,汉在滇池地区设益州郡,西双版纳境为益州郡边隅。
东汉时,汉明帝刘庄将原益州郡中西部的云南省)、叶榆等6县划出,与哀牢山、博南合并,设立永昌郡,西双版纳境属永昌郡。
三国、两晋仍属南中永昌郡。
南北朝时,西双版纳境域建立部落联盟“泐西双邦”;奉天朝为“天王”,受封赏。
唐勐泐王,属唐南诏银生节度。
宋淳熙七年(118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叭真)入主勐泐,建立景陇王国,为大理国地方政权,奉天朝皇帝为共主。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建都于景兰。
元、明,先后设彻里路军民总管府(车里路军民总管府)、车里军民府、车里军民宣慰使司、靖安宣慰使司。
清代,属元江府。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废除当地世袭的土司制度,重新建立行政区划,委派“流官”进行直接统治,史称“改土归流”,西双版纳境先后属普洱府及思茅同知(思茅厅),车里宣慰使司仍世袭相传。
中华民国
1913年,设普思沿边行政总局,隶迤南道,治所驻车里宣慰街(今景洪城东澜沧江与流沙河汇口之山脚)。
1925年,改普思沿边行政总局为普思殖边总办公署,隶普洱道,治所驻景德(今景洪市城内)。
1927年,先后隶于普洱市道、第二区殖边督办公署、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署治均为普洱。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2月17日,西双版纳全境解放,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县相继建立县人民政府,隶属普洱专区。
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允景洪。
1953年5月6日,撤消车里、佛海、南峤、镇越四县建制,将辖区重新划分为景洪市、勐养镇、勐龙等12个版纳及两个民族自治区、一个区和一个生产文化站。
1955年6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改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1957年7月12日,将十二版纳合并为县级版纳景洪、版纳勐海、版纳勐遮、版纳易武、版纳勐腊。
1959年7月30日,撤版纳建制,将5个县级版纳合改为景洪县、勐海县、勐腊县。
1967年4月,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军事管制委员会,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临时最高权力机关,行使党政职权;各县相继成立军管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行全面军事管制。
1968年10月,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各县相继成立县革命委员会,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军事管制停止。
1973年8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由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革命委员会直接领导,从此,西双版纳州与思茅地区(现普洱市)分设,开始行使自治州职权。
1993年12月22日,撤消景洪县,设置景洪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部边陲,系北回归线以南、亚洲大陆向东南半岛过渡地带,介于东经99°56'20″~101°50'36″,北纬21°08'24″~22°36'18″之间,东、东南与老挝丰沙里省奔怒县、南塔省勐新县接壤,南、西南与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景康县、南板县、勐拉县交界,西北与普洱市澜沧拉枯族自治县相邻,北与普洱市思茅区接壤,东北隔补远江与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相望。国境线长966.3千米。面积19096平方千米,占云南省面积的4.9%。州府所在地景洪市允景洪街道距昆明市里程540千米。
地质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横断山系南北向断裂线,构造线逐渐向外辐散的地段。境域由长期隆起带的变质岩山地包围,中部是中生带拗陷。区内地表形态深受澜沧江深大断裂控制,褶皱紧密,断层成束。岩性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地层,分布在河漫滩、阶地、盆地底部和两侧的低丘。境内澜沧江以东以中生界的红色河湖相碎屑岩为主,而西部普遍分布的是花岗石和各种板岩、石英岩等变质岩。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受到多次造山运动的影响,形成复杂的地质构造。在早元古代时期,云南腾冲以西存在一古陆,哀牢山以东存在一古陆,两者之间是一个古海洋——古特提斯海。中元古代时,西部古陆向东漂移,导致古海洋板块沿澜沧江附近向西俯冲,在洋壳缝合线附近发生火山活动。澜沧江深断裂开始形成,并在古陆东缘形成了一些沉积。稍后,澜沧江古海洋板块东部也向东俯冲,逐渐缩小古海洋范围并形成古生代沉积海槽。晚古生代时期,澜沧江古海洋板块发生火山喷发活动,并形成了火山岩。晚古生代末期,整个滇西地区发生了剧烈的造山运动,导致澜沧江古海洋急剧缩小。稍后,西部古陆可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使滇西地区成为北半球大陆边缘的浅海。中三叠世后,火山活动继续,形成了火山岩。晚侏罗世以后,北美与欧亚大陆开始分裂,冈瓦纳大陆中的印度大陆也分裂并北移,西双版纳地层发生褶皱,地壳上升,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奠定了三江褶皱系的构造格局,最终形成了横断山脉地貌景观。
地形地貌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以南,怒山、无量山脉尾部。地势北高南低,山体多为西北或东南走向,总的趋势是由北向南及向澜沧江倾斜。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占土地面积的95%;坝子占总面积的5%。主要山脉有无量山余脉和怒山余脉。州内最高点在勐海县东北部的滑竹梁子,海拔为2429.5米,最低点在勐腊县良各脚西南的澜沧江河谷,海拔470米,相对高差1959.5米。
气候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属热带季风气候;海拔800~1500米的地区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区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9℃,1月平均气温15.6℃;7月平均气温25.5℃。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565毫米;其中盆地稍低,而山区略高;湿季降水占年总量的82%~85%,7~8月份月降水量皆在250毫米以上,最少的2月份降水量只有20毫米。
水文水利
水文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河流众多,支流密布,属澜沧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2761条。境内河网总长1.2万米,河网密度0.6千米/平方千米,总径流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其中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7条,河长在6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补远江、南腊河、南满河等15条。澜沧江由北向南纵贯西双版纳州中部。澜沧江由普洱市小橄榄坝进入西双版纳,从景讷至关累流经境内景讷、勐往等乡镇,境内流程187.5千米,从南腊河口流出国境,入老挝后称湄公河。
水利
西双版纳州集中式供水水源地3处,分别为景洪市澜沧江景洪电站、勐海县那达勐水库和勐腊县南细河水库。
土壤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土壤共有赤红壤、砖红壤、红壤土、水稻土等7个土类、18个亚类、52个土属、85个土种;以赤红壤、砖红壤为主。砖红壤占土地总面积15.6%,赤红壤占61.1%。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土地类型以林地为主,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7.18%。截至2019年12月31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共有耕地11.6万公顷;种植园用地61.06万公顷;林地107.76万公顷;草地1.03万公顷;湿地467.40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09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6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26万公顷。
矿产资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能源矿产有煤矿、地热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有铁、锰、钛、钨等;非金属及砂石页岩矿有硫铁矿、高岭土、石膏、钾盐、盐矿等。截至2020年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矿产资源种类已发现矿种26种,矿床(点)350个;探明储量列入《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种有18种。其中煤炭2679.78万吨,铁矿石量16598.19万吨,锰矿石量330.32万吨,钛铁砂矿矿砂7823.37万立方米,铜金属量10.67万吨。西部勐海县辖区矿产以稀土、花岗石及贵金属、黑色金属、地热为主;中部景洪市辖区矿产以铁、煤、水泥用大理石、地热为主;东部勐腊县辖区矿产以盐、铁铅锌矿为主。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优势矿产有盐矿、稀土矿、锆矿、磷钇矿等。盐矿主要分布于勐腊、尚勇、磨憨镇;稀土矿及锆矿主要分布于勐海、勐往、勐阿、勐康一带。已探明的盐矿、稀土矿资源分别占云南省资源储量的100%和54.94%;磷矿资源储量占云南省资源储量的100%;锆石资源储量位居云南第二,占云南省资源储量的38.8%。
水资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水资源量丰富,人均水资源量7703立方米,比云南省平均水平高4040立方米,约为中国平均水平的4倍。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02.62亿立方米,每平方千米产水量53.7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44.48亿立方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主要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开采很少。地表水源为主要供水水源,占总供水量的99.9%,地下水源供水量占0.097%。地表水资源量主要来自澜沧江干流过境水量,径流总量555.2亿立方米;另外降雨产生的地表水,总量为119.2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森林有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其中热带雨林是中国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拥有林地面积1642691公顷,森林覆盖率81.34%。西双版纳生长着缩砂蜜、安息香缩合、云南萝芙木、千年健、蔓京子、使君子、重楼、琥珀等几十种药材。砂仁是西双版纳生产的主要南药。境内还有食用植物一万多种,野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其中美登木、嘉兰可制作抗癌药物;风吹楠的种子油是高寒地区坦克、汽车发动机和石油钻探增粘降凝双效添加剂的特需润滑油料;香水树可制成高级香料。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中草药1724种,经过鉴定的有500多种。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鲤、鲫、鲢、、草鱼等经济鱼类资源。
生物多样性
植物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植物王国”的美誉,有中国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生物资源最丰富、面积最大的热带原始森林,也是中国野生动植物荟萃区。植物分属264科1471属;已列入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渐危植物达51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维管植物50000多种,约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6。包含具有代表性的望天树等龙脑香科植物。其中特有植物153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七指蕨、铁蕨、翠柏、海南粗榧等,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萼翅藤、望天树、广西青梅、云南蓝果树等。
动物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分布着756种野生动物,占中国的1/4,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109种,不仅保存着中国最大的野生亚洲象种群,还分布着印度野牛、印度支那虎、小鼷鹿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有天然土著鱼类107种,分属19科54属,占云南省鱼类总科数的69%,总属数的40%,总数的24%;另有浮游生物98种。其中有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兀鹫,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亚洲象、野牛等13种。
生态功能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之一。截至2021年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共有自然保护地14个,共计4种类型。其中:自然保护区9个,风景名胜区1个,森林公园2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6个、省级自然保护地1个、州(市)级自然保护地4个、县(市)级自然保护地3个。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湿地总面积为19531.85公顷,受保护面积为11028.34公顷,保护率为56.46%。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南部,由勐养镇、勐仑、尚勇、勐腊县和曼稿五个片区组成。保护区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总面积达24.3万公顷,占西双版纳州国土面积的12.68%。保护区的主要目标是保护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如亚洲象和望天树。该保护区拥有全国最大的热带森林面积,并且亚洲象种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纳板河流域是其主要地区。以纳板河流域为主,地跨景洪市和勐海县勐两地,保护区总面积2.6万公顷。区内植被类型多样,包括西双版纳特有的8种植被类型,天然林覆盖率达67.74%。保护区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保护对象是热带雨林以及珍稀野生动植物。
自然灾害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洪灾、地震、山体滑坡、水土流失、低温寒害、泥石流、兽灾、风雹、雷电、病虫害等。风雹、雷电、病虫害以及季节性干旱主要发生在1~4月,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主要发生在5~10月,年平均发生20余次。兽灾为西双版纳州的特有灾害,主要是野生亚洲象毁坏庄稼,致使人畜死伤的事件。
低温寒害,是热带经济作物主要自然灾害之一。1961年,景洪市、勐海县冬霜,农作物受灾9000余亩。1975年12月23~31日,景洪出现连续低温,最低气温3.7℃,造成热带果木香蕉树叶冻黄,幼苗冻死。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云南省雷暴最多的地区,是中国主要的雷暴中心之一,各地年雷暴日数都在110天以上。1963年8月17日,大勐龙大雷暴击伤5人。1973年4月18日,大勐龙雷暴击死一人。
大面积洪涝灾害平均四年一次,最严重的一次洪涝灾害发生在2002年8月1日~2日。由于降雨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导致山洪暴发,勐海县布朗族山乡局部、勐混坝子等地一片汪洋,5个乡镇、18个村民委员会、29个村民小组受灾,受灾7401户3.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6万亩,成灾3万亩,绝收1.1万亩,直接经济损失达8029.5万元。
西双版纳是“动植物王国”,大型动物较多,动物伤人、毁坏农田的事情时有发生,对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构成严重威胁。其中较为突出的是象灾。2019年4月29日,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阿镇发生一起大象伤人致死事件,造成1人死亡。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8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辖3个县市(景洪市、勐海县县、勐腊县),30个乡镇和5个街道,211个行政村,2104个村民小组,164个社区,1098个居民小组,驻有4个中央、省属科研单位。州人民政府驻景洪市宣慰大道69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常住人口有130.8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3.3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8.41%。全年出生人口0.89万人,出生率为6.81‰;死亡人口0.91万人,死亡率为6.96‰;自然增长率为-0.15‰;年末户籍人口102.10万人,城镇户籍人口41.16万人,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为40.32%。
民族构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口以傣族、汉族、哈尼族为主。截至2021年末,傣族总人口33.47万人,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户籍总人口的32.9%;汉族人口有22.53万人,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户籍总人口的22.1%;哈尼族人口有21.15万人,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户籍总人口的20.8%。拉祜族人口有6.18万人,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户籍总人口的6.1%。截止2023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十三种世居民族。
语言文字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使用的语言因民族不同各有差异。傣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可分为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方言两种;且傣族有本民族文字,可分为傣泐文、傣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4种。哈尼族使用哈尼语,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拉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苗族多使用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佤族使用佤语,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与布朗语有亲缘关系。
宗教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居住着13种少数民族,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宗教信仰。主要宗教信仰有佛教、原始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5种。南传南传佛教(俗称小乘佛教)约于公元3至6世纪传入后成为傣族、布朗族信仰的宗教。而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之前,各少数民族,包括傣族、布朗族在内,都信仰原始宗教。
经济
综述
西双版纳州是中国天然橡胶、糖料蔗的战略保供基地,也是热带水果、冬春蔬菜等特色农产品全国错季供应基地。经济发展以农业、采矿业、旅游文化产业为主。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产总值721.3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5.7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9.6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6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3.0:26.3:50.7。全年人均生产总值55194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943244万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7%。
第一产业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既有传统农业,又有橡胶、茶叶和热带秀色水果为主的特色种植业。西双版纳还盛产橡胶,是中国第二大胶区、橡胶单产居中国之首,另外还盛产大米、多种热带水果和砂仁等珍贵药材。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64.5亿元;林业产值70.1亿元;畜牧业产值21.9亿元;渔业产值15.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4亿元。
西双版纳茶叶种植历史最早有记录的历史是1700年前的东汉时期,是普洱茶主产区,有“十二古茶山”之称,分别为景洪市的攸乐古茶山、勐宋山;勐海县的南糯山、巴达山、布朗山;勐腊县的易武山、革登山、倚邦山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共有茶叶种植面积830.96平方千米,其中景洪314.22平方千米,勐腊85.06平方千米,勐海431.67平方千米。
橡胶原产地在南美洲巴西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1960年开始在西双版纳大规模的推广种植,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在海拔1200米以下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橡胶开发、种植。西双版纳橡胶林主要分布在景洪市、勐腊县两县(市)各乡镇均有不同规模的橡胶林分布,以嘎洒街道、允景洪、勐龙、景哈、勐罕镇,勐腊县的勐腊镇、勐捧等地最为集中;勐海县主要分布打洛镇沿线,其它地区有零星分布。天然橡胶种植面积位居中国前列,达到451万亩,占云南省总种植面积的52%;年产干胶30万吨以上,占云南省总产量的74%,占中国的38%以上。
第二产业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形成了以优质资源开发加工为重点,以能源、采选、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生产、生物医药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优势产业有普洱茶和天然橡胶加工业。勐海工业园区形成了以普洱茶精深加工为主导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西双版纳保健品园区建设了圣耐普特、华源纸品、煌雅傣药饮片等项目。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工业增加值为93.7亿元。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矿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建成了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为主的矿业生产基地,形成了包括建筑用花岗石、水泥用大理石等在内的矿业生产体系。2020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规模以上采矿业实现产值9.49亿元,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5%;营业收入11.31亿元,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的4.7%;工业增加值2.46亿元,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5%;采矿业从业人员857人,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的6.1%。
第三产业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三产业以电子商务、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产业。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的勐海县、勐腊县两县获批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0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网络交易额达163.74亿元,网络零售额89.09亿元,云南省排名第3位。
旅游文化产业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支柱产业,也是重点发展的万亿级产业,已纳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全年接待游客4782.93万人次,其中中国游客4782.71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607亿元;已建成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4个旅游度假区、18个A级旅游景区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校舍254万平方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31个乡镇有28个乡镇建成了公办中心幼儿园,“一村一幼”覆盖率达到92.38%,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68.67%;223个行政村中的198个行政村拥有学前教育办学机构,覆盖面达88.79%,建立学前教育联合体(或集团)5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级网络接入率达100%,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100%;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171所学校建设有计算机网络教室。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2.5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97%。
科技事业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4849万元,94家企业参加省创新创业大赛,5家企业获奖,其中;年末有效专利301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30件;全年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26亿元。
文化事业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主要文化场馆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图书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每年组织泼水节节庆演出活动,先后组织举办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追梦的春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奋斗的岁月”等大型主题文艺晚会。每年开展送戏下乡290场以上,2016年-2020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各级文艺院团在社区、乡镇、农场、军营、学校开展的演出1719场,观众达150万余人次。
体育事业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运动员参加省级以上各项体育竞赛获得金牌13枚、银牌23枚、铜牌15枚;举办了中国西双版纳澜沧江公开水域国际游泳抢渡赛,“澜沧江·湄公河杯”次区域边境地区足球、羽毛球邀请赛等国际赛事;有体育场地511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2.4平方米,有社会足球场60个、校园足球场93个,每万人达1.18个,体育基础设施城市社区和乡镇、行政村的覆盖率均达100%,村小组覆盖率达95%。主要体育场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体育中心拥有看台体育场一块,座位14405个,总占地面积12757.02平方米,篮球场馆4块,羽毛球馆一个,陀螺场馆一个。
医疗卫生
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共有医疗卫生机构771个,其中医院46个,在医院中有综合医院33个,中医医院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11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个,卫生院3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96个,村卫生室25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4个。年末有卫生技术人员1229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667人,注册护士558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046张,其中医院6990张,卫生院1836张。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8.99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2.88万人。其中,参保的职工人数15.56万人,参保的离退休人数7.3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8.9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9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2.73万人,增长0.99万人。年末共有0.56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4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人居环境
截至2020年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森林155.50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1.34%,森林覆盖率位居云南省第一。2021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江、普文河、罗梭江等8条主要河流的12个监测断面中,水质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类标准的有9个监测断面,占69%,优于《云南省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2010~2020年)》Ⅲ类水质要求,水质为优。2022年,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全年优良天数比率为96.7%;勐海县优良天数比率为98%;勐腊县全年优良天数比率为96.6%。
交通
综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中国温带农产品南销和泰国、老挝、缅甸等国热带农产品北销的重要枢纽、通道;已形成由公路、水路、航空、铁路4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构建了内联外通的“水陆单轨铁路”立体国际交通框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境线长966.3千米;有6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60余条边境通道和3个开放码头,昆曼国际大通道中国段实现全程高速化,境内有一江连六国的“黄金水道”—澜沧江·湄公河四级航道。
公路
截至2020年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公路全长9041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60千米、一级公路11.807千米、二级公路446.274千米、三级公路316千米、四级公路6668千米、等外公路1238.68千米。境内有思茅—小勐养高速公路、西双版纳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勐海县—孟连高速公路、景洪市—勐海—打洛高速公路、景洪(绕城)—勐龙高速公路、勐远—关累高速公路、勐腊县—勐满高速公路、勐醒—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绿春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其中思小高速公路境内长91.4千米,双向4车道,有普文镇、大渡岗等6个出口,通往野象谷旅游景点、勐腊县;机场高速公路5.2千米,双向4车道;昆洛公路、昆曼大通道省道过境,境内长488.4千米。
铁路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主要铁路线路有中老昆万铁路。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通车,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老铁路全长1035千米,线路北起昆明市,最后到达老挝首都万象,中国国内共有11座客运站,其中西双版纳境内设置了野象谷站、西双版纳站、橄榄坝站、勐腊站、磨憨站5个站点。
航空
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城区西南面,是为4D级民用国际机场,于1987年12月动工兴建,也是国家级航空口岸,机场占地1620亩,机坪面积20400平方米,航站楼面积8800平方米。至2022年,机场共有至北京、深圳市、宁波市、清迈等中国国内外在飞航线68条,通航航点55个,运营东航浙江公司22家,日均计划航班量达76班。其中,直飞航点39个,经停到达航点16个。2022年,西双版纳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239.7万人次;货物吞吐量9582.3万吨;分别在中国民航机场中排名第48位、53位。
航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通航河道1条,一江连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从西双版纳出境。澜沧江航道是国家五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300吨级船舶,境内长187.5千米,中、老、缅、泰四国可常年通航250吨的客货轮。景洪港是国家一类口岸,通往世界3个国家和地区的老挝班塞、班相果、孟莫等10个港口,航线达344千米,有定期航班一个。景洪港由景洪港中心码头、橄榄坝码头、关累码头等码头组成。景洪港中心码头位于景洪市澜沧江北岸,关累码头位于澜沧江下游勐腊县境内中缅界河中方一侧,地处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结合部,是澜沧江航运出境码头和湄公河航运入境码头。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共有公交企业3家、出租企业6家、网约车平台公司30家,投入运营公交车244辆、出租汽车639辆、网约车169辆;开通农村客运班线165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乡镇客车通车率100%,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56个建制村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人文
综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傣族聚居密集区,傣族文化是当地代表性的文化。傣族的婚姻、葬礼、节日等民族传统习俗,在当地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此外,傣族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如傣族舞蹈、织锦等。13世纪南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后,逐渐被傣族人民所接受,成为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物古迹
至2020年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不可移动文物76项,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7处、州级4处、县级54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6处。提升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水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两级国有博物馆有馆藏文物1341件(套)。
景真八角亭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景真傣寨流沙河畔的圆形山丘上。亭子建于傣历一零六四年(1702年),是按照佛祖释迦牟尼的金纱台帽“卡钟罕”的式样修建而成的,专供高僧诵读经文之用。八角亭亭高21米,亭底直径10米,亭基高5米,由12根10米长的横梁托着10层别致的八角状楼阁,边角上装饰着金鸡、不死鸟等纹饰。亭顶是一把铝制伞盖,基座上方的亭室高2.5米、宽6米,门面上印有具有傣族特色的花纹,各立门户,其中正门南门上方设有卷,内有铜佛一尊,门前有石台阶、木梯、雄狮和巨龙等装饰。八角亭是南传佛教建筑中的精品,体现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文化。1988年,景真八角亭被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曼春满佛寺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橄榄坝)曼春满村西侧,是西双版纳地区最早修建的佛寺之一,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寺内建有大殿“维罕”、经室“哄坦”、僧舍“哄暖”和一座金塔。大殿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屋架分中堂和偏厦两部分,中堂由分为两列的12棵矮柱和两棵中柱穿斗抬梁构建桁架,边墙间设有30余棵边柱,构建成4片斜坡状偏厦,屋脊上有一座装饰性小塔,两旁陈列有法器和竹制兵器。大殿内的多棱佛坛供奉着高4.4米的释迦牟尼金佛像和5尊小佛像,殿内装饰精美,梁、柱、枋等印有漏版金水图案。2013年,曼春满佛寺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5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2个,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18项。
傣族章哈又称“赞哈”,是流传于云南省南部边陲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普洱市江城、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等地傣族村寨的传统曲艺形式。它有独唱和对唱两种形式,伴奏乐器不同演唱内容也各异。章哈的演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即兴演唱,也有程式化的祝福歌、祈祷歌,还有固定本子的叙事长歌等。章哈曲目众多,保存了诸多傣族最原始古老的歌谣、神话和传说。章哈在傣族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常在傣族新年、关门节、开门节等多种喜庆场合演唱。章哈曲目众多,保存了诸多傣族最原始古老的歌谣、神话和传说。曾产生过康朗甩、康朗英、波玉温等艺人。
傣族象脚鼓舞是傣族舞蹈中流传最广的群众性男子舞蹈,其特点是小伙子们挎着形似象脚的鼓起舞。象脚鼓传说中是由傣族武士消灭蟒龟魔后,取蟒皮蒙在空心树和竹筒上敲击取乐,于是便形成了鼓。后来,有两位驯象人把鼓改成象脚腿的形状,自此傣族民间便有了象脚鼓。傣族象脚鼓舞分为长象脚鼓、中象脚鼓和小象脚鼓三种,其中长象脚鼓以打法变化和鼓点丰富见长,中象脚鼓则更注重节奏和舞蹈动作,小象脚鼓则以斗鼓和赛鼓两种为特点。2008年,傣族象脚鼓舞被列入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节庆
傣族节庆
傣族的重大传统节日有“桑堪比迈”(泼水节)、豪瓦萨、奥瓦萨等。
“桑堪比迈”是傣族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傣历一般以6月为首,5月为末。在新年到来之际,傣族人民都要举行最隆重的“赶摆”庆祝活动,通常为34天。第一天为旧年的最后一天,傣语称“宛多桑堪”,即除夕;傣历旧年与新年之间往往有12天的“空日”,傣语称“宛脑”;随后便是新年的第一天,傣语称“麦帕雅宛玛”,即“日子之王来到的日子”。在新年期间,各村各户都会杀猪宰牛,制作米干、米线,穿新衣、新裤,参加庆祝大会和“赶摆”活动。期间,在各村各寨的佛寺里都将举行隆重的“沐佛”活动,之后人们会互相泼水祝福。之后这项活动发展成了今天的“泼水狂欢”活动。节日期间,成群结队的民众都会走上街头,参与相互泼水祝福的狂欢活动。“泼水节”也成了傣族新年庆祝活动的代名词。
“毫瓦萨”时间在傣历9月15日(约阳历6月中旬)。从这天开始三个月为佛教的安居斋戒期,此间僧侣在佛寺里净居修学,接受供养,不许外出巡游。世俗信徒也要到佛寺里静坐参佛,听经拜佛。人们在村寨里以户为单位,每隔七天轮流祭奉(做赕)一次,也称“赕星”,要杀猪宰牛,以食物、鲜花、蜡条、钱币献佛。老人信徒常留宿佛寺中,与僧侣一样生活。村寨里青年男女不准谈婚论嫁,要停止贺新房等一切娱乐活动。三个月里,要举行一次大“赕”活动,一般为三天三夜,第一天为“杭赕”,准备献佛、祭祖的物品,各家各户在家里剪纸、做金花、银花、蜡花,扎纸房子、纸牛、纸马,抄写经书经文,杀猪宰牛蒸煮猪肉、牛肉和芭蕉等食品,还要准备钱财实物;第二天“仿坦”(听经),把所有敬佛、祭祖的物品送到佛寺,听佛爷念诵经书经文;第三天“亚南”(滴水),正午时,在释迦牟尼佛像前跪拜,双手合十至头顶,口中念念有词,将银钵中清水轻轻滴入大地,向佛祖和祖先亡灵祈求平安,“赕”的活动才算结束。
“奥瓦萨”傣族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傣历12月15日(阳历9月中旬)。奥瓦萨表示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期已满,男女老幼皆盛装去佛寺里拜佛,以食物、鲜花、蜡条、钱币献佛,向佛祖忏悔,祈求佛祖赐福降平安,同时举行盛大的娱乐集会,“章哈”演唱,放高升、晚上放焰火、放孔明灯等,庆祝开门节。此时,雨季已过,稻谷收割完毕,故也称为庆祝丰收的节日。
哈尼族节庆
哈尼族重大传统节日有嘎汤帕等。“嘎汤帕”意为“万物更新”,是哈尼族人们庆祝新年的重要节日。“嘎汤帕”早期于每年农历12月最后一个属牛日举行。而“耶苦扎”节则是哈尼族纪念祖先——“阿培耶苦”的传统节庆活动,一般都在每年农历6月最后一个属牛日前后举行。为了更好地组织哈尼族人们的最大传统节日“嘎汤帕”节,西双版纳州人大常委会于1987年将其定在了每年公历1月2日至4日。节日期间,哈尼族的村庄和家庭都会充满着节日的氛围,人们喜气洋洋地杀猪宰牛,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共度佳节,欢歌笑语,举杯畅饮。除了守岁、看戏表演之外,哈尼族人还需要制粑粑与祭祖先。此外,荡秋千、打陀螺、对歌等文体活动也是这个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
西双版纳傣族建筑无论是民居还是寺院,都带有民族特色和佛教色彩。傣族的竹楼是当地最普遍的民居建筑形式,其建造选用当地竹子等自然材料,结构独特,造型雅致,且高出地面数尺,可以防水、防潮、防兽,是适应热带湿润气候的住宅形式。四周绿树成荫、果木成林,使每座竹楼都成为一个独立的花园式庭院,连成一个个村寨。此外,西双版纳的佛寺和佛塔也很普遍,一般较大的寨子中都会建有佛寺和佛塔。代表性建筑有曼飞龙塔和景真傣寨的八角亭。居住在西双版纳州地区的傣泐支系,传统民居为干栏式建筑,傣雅支系传统民居多属于土木结构建筑。
饮食
西双版纳的饮食以傣族风味为主,具有酸、甜、苦、辣、鲜的特点。傣味菜以糯米、酸味及烧烤肉类、水产食品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具有民族风味。傣家菜最有代表性的名菜有酸笋煮鱼(鸡)、香竹饭、喃泌、香茅草烤鱼等。另外,哈尼族的代表美食有芭蕉叶包烧肉、鸡肉稀饭等,布朗族的代表美食有包烧鲜鱿、卵石鲜鱼汤等。
酸笋煮鱼是傣族传统美食。制作方法是对鱼进行处理,鳞鳃被刮去,腹部剖开并清洗,晾干水分;同时酸笋也需要漂洗,并沥干水分。后加入汤、鲜鱼、酸笋、香茅草结子和食盐煮熟,最后撒上香薷和芫荽即可食用。这道菜的特点在于鱼肉鲜嫩,汤汁酸香辣。
香茅草烤鱼是西双版纳自治州的传统风味食品,主要原料是罗非鱼。加工时,将鱼去鳞去鳃,剖开膛,清理内脏,洗净压扁,用食盐腌渍。然后切碎大葱、姜、蒜等佐料,与盐、味精混合后填入鱼腹,将鱼折叠并包裹在柠檬草叶中,然后夹入夹棍,在火塘上烤至七八成熟,并抹上猪油,最后微火烤至完全熟透。香茅草烤鱼散发出香茅草和其他佐料的香气,口感鲜嫩,略带辣味。
风景名胜
综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中国最早开发旅游业的民族地区之一,1999年,境内的景洪市成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截至2021年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有一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座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一个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四个旅游度假区(其中一个国家级、三个省级),18个A级景区,其中AAAA级以上景区13个。自然和人文景观丰富,包括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热带雨林、观赏植物、野生动物等多种类型。
主要景点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景区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勐仑镇,坐落于罗梭江环绕的一个半岛上。该景区隶属于中国科学院,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普教育为一体。1959年由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创建。全园占地面积约1125公顷,收集活植物13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公顷的原始热带雨林,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景区建设有棕榈园、榕树园、香龙血树园和名人名树园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精品园。此外,景区内还有热带雨林民族文化博物馆、展示蔡希陶和他的后继者们辛勤耕耘历程的西园谱、热带雨林科普展示厅等科普场馆。2011年,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A级景区。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北部47千米的勐养镇,景区以亚洲野象、基诺族文化及热带雨林文化为特色,主要展示野生动植物和景观。景区内动植物种类丰富,森林植物区系复杂多样,其中可见到许多濒危珍稀物种,包括金花蟒蛇、眼镜王蛇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此外,景区内还有很多展示性景观,如大象表演、基诺族歌舞表演等。游客可以入住树上旅馆,沿着观象长廊散步,欣赏景区内的美景。2005年12月,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景区是一个热带原始森林景区,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区北部,距离景洪市8千米。该景区现已开发了十大景区50多个景点,园内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8%,以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族风情、孔雀文化为特色。景区中的“热带沟谷雨林”有独珍稀植物、动物和天然景观。此外,园内还展示了西双版纳世居少数民族傣族、哈尼族璀璨的民族文化。园内主要景观包括百米花岗石浮雕、大型孔雀放飞、爱伲寨、九龙飞瀑民族乐器展、民族歌舞服饰展等。每年4月中旬还会举办傣历新年“浇花节”,以及大型的篝火晚会。
西双版纳勐景来景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打洛镇,景区占地5.6平方千米,以少数民族宗教文化、边境探秘漂流、农耕文化和知青文化为主题。景区内有古朴典雅的傣乡古寨,南传上座部佛寺,干栏式竹楼等景点,还提供中缅界河漂流项目。此外,勐景来村还有民间手工艺展示、茶园和橡胶林、农家乐等。景区内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特殊地理位置形成了边境特有的民风民俗,有中缅第一寨之称。2018年,西双版纳勐景来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
西双版纳州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31
云南省(滇、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2-24
西双版纳州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5-03-2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西双版纳州十三个世居民族简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19
云南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6-10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30
学院简介.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9
机场概况.西双版纳机场.2023-06-09
跟着这趟列车游西双版纳 让精彩“一站到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西双版纳州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10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水土保持规划(2020-2030年)的通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31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2-24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的通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西双版纳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关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31
西双版纳州传统节日简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5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2-24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国民族宗教网.2023-05-16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水土保持规划(2020-2030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31
西双版纳州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3-27
景洪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景洪市人民政府.2023-05-31
2021年西双版纳州环境质量公报.勐腊县人民政府.2023-05-2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海口市林业局.2023-07-09
云南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保护植物(西双版纳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7-09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5-31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简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7-09
保护区简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7-09
西双版纳野象群伤人 致1人死亡.中国新闻网.2023-07-09
云南西双版纳:强化党建引领 促进群众增收 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05-30
州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党组 召开第18次(扩大)会议.西双版纳新闻网.2023-05-30
西双版纳州与鄂尔多斯市签订缔结友好州市备忘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30
西双版纳州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双版纳实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30
中老铁路通车运营一周年新闻发布会.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06-09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州“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的通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云南西双版纳全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新华网云南.2023-06-09
【辉煌七十载 建功新时代】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系列视频展播(50)办学条件70年:从“量….澎湃新闻.2023-06-09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7
学院简介.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2024-01-22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5-08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中学.云南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2023-06-09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0年秋季高中招生简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4-18
景洪市第四中学2020年秋季高中招生简章.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4-18
勐海县教育体育局关于2023年度“雨林英才支持计划”雨林名师专项推荐申报结果的公示.勐海县人民政府.2024-04-18
勐海县第一中学.云南师范大学就业信息网.2024-04-18
勐腊县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方案.勐腊县人民政府.2024-04-18
勐腊县第一中学简介.勐腊县人民政府.2024-04-18
本馆简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图书馆.2023-06-09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简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2023-06-09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基本情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2023-06-09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普洱·茶视界丨普洱有个普洱茶博物馆,居然很多人都不知道!意想不到的有料.腾讯网.2024-03-08
西双版纳:全力以赴打造“雨林魂”“民族韵”“国际范”体育发展新格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体育中心2018年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方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本地三甲医院名单及基本情况(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简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妇幼保健院基本概况、人员信息、机构服务内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基本概况、人员信息、重点专科、机构服务内容.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关于公开征求《西双版纳州“十四五”林业草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公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西双版纳州发布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2023-05-24
西双版纳州公路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贯彻落实云南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涉及西双版纳州任务分工方案.西双版纳手机台.2023-06-09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西双版纳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中国政府网.2023-06-09
西双版纳机场开通多条直飞航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2022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生产统计公报.中国民用航空局.2023-05-03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9
基诺大鼓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傣族章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傣族泼水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布朗族民歌(布朗族弹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傣族象脚鼓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傣族织锦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贝叶经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普洱茶制作技艺(大益茶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傣医药(睡药疗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15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4-19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4-19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政府网.2023-04-19
西双版纳州国家级省级州级文物保护单位概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10
西双版纳州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云南网.2023-06-10
园区介绍.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23-05-31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23-06-10
西双版纳新添两处4A级旅游景区.中国政府网.2023-06-10
西双版纳再添2家4A级景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10
西双版纳州国际友好城市结对情况.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10
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5-19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