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澜沧江

澜沧江

澜沧江(英语:Lancang Rive),别名仓津、阑沧水、兰仓水、鹿沧江,西藏自治区境内又称扎曲。位于中国西南部,流域经纬度范围为东经94°~102°、北纬21°~34°,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北麓。流域面积约16.4万平方千米,干流全长约2153千米,年平均出境水量740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子曲昂曲金河等。自北向南流经中国的青海省、西藏和云南省。出中国边境后被称为湄公河,是亚洲唯一的一江连六国的国际河流,被誉为“东方多瑙河”。

澜沧江由北向南为寒带、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气候类型。流域内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整体水热组合较为优良。整个流域属横断山脉纵谷区,北高南低,河源海拔5167米,流域内海拔最高点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仅为海拔477米,高低相差6263米。澜沧江流域内植物组成复杂,种类丰富,兼有寒、温、热三带植物,流域南部有丰富的热带种动物,北部高寒地区则主要分布有滇金丝猴、磨鹿、羚牛

澜沧江流域最早发现的元谋猿人遗址,距今约170万年,是亚洲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流经的云南省境域内早在公元前278年便建立了滇国。现如今澜沧江也是中国连接东南亚的主要通道之一,流域内聚居着藏、傈僳族、白、傣、彝、拉枯、佤等少数民族,活动主要以傣族的“泼水节”最为著名。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尤以铅锌矿保存储量居中国之首,古茶树种植、咖啡种植、坚果种植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流域内风景名胜众多,包括百里长湖、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风景名胜。

名称由来

自汉代以来就有了澜沧江的名称,《华阳国志》及《水经》中的兰苍水,又名仓津,即是澜沧江的别名。澜沧江名最早出现于西汉,《唐会要》卷七十三记录:“汉以得利既多,历博南山,涉兰仓水,更置博南哀牢二县。蜀人愁怨,行者歌曰:历博南,越兰津,渡兰仓,为他人。”澜沧江古名阑沧水、兰仓水,又名鹿沧江;西藏自治区境内又称扎曲,藏语意为月亮河。

历史时期狭义的“澜沧江”一般是指流经云南省境内塔城关(今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至车里(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一段干流的名称,其支流则各有名称,先秦时期,《尚书·禹贡》和《山海经》分别记载澜沧江为“黑水”和“洛水”,天宝时期,发源于昆仑山脉之诸水,山北者一般称河,山南者一般称江,兰沧水源于昆仑以南,故被称作“兰沧江”,明朝时期,李元阳称:“澜沧江,俗名浪沧,源出金齿,流经府西南二百余里,南至车里。”,至明朝时期,“澜沧江”一名成为澜沧江流域的通称。

位置境域

澜沧江,位于中国西南部,经纬度范围为东经94°~102°、北纬21°~34°,北部隔唐古拉山脉与长江上游通天河毗邻,东部以宁静山、云岭山脉和无量山脉作为与金沙江、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分水岭,西部隔唐古拉山及延伸的怒山山脉与怒江大致并行南下,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北麓,流经青海、西藏,于布衣附近进入云南省,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南腊河口流出中国国境后称湄公河,流域面积约16.4万平方千米,干流全长约2153千米,天然落差约4583米。

历史变迁

澜沧江流域经历五千万年来的地壳运动和海陆重组,经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断裂、缝合,形成了独特的三江并流区域,澜沧江居于中间峡谷中,地跨三江褶皱系、甘孜藏族自治州印支褶皱系和扬子地台三个地质构造单元。

晚元古代晚期,三江地区处于扬子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距今5一6亿年时初步固结,后经加里东期、早华力西期构造运动,地壳全面固结,成为上述两大陆块相连通的浅海环境。

晚石炭世末至早二叠世初,由地壳裂解一海底扩张,沿斓沧江带及金沙江带形成两支古特提斯洋。至整个早二叠世早期为洋壳带的最盛期,中夹昌都一普洱市中间地块。由于板块碰撞,金沙江带以东的地区形成大片印支期海槽沉积区,孜理塘带发展成小洋盆。碰撞带进一步发展,于金沙江带西侧产生卡尼克期的陆缘火山弧。甘孜理塘带于诺利克期俯冲,沙鲁里岛弧带褶皱成山。

晚三叠世晚期至侏罗纪一早白里世,丁青带于中、晚侏罗世因碰撞作用而封闭,雅鲁藏布带则进一步扩张形成较大的洋盆。后印度板块进一步向北漂移,以此强大的侧压力产生“陆内俯冲”的挤压背景,地壳压缩加厚,进而形成三江地区。

流域水系及特征

水系组成

澜沧江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千米的支流有3条,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41条,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138条,一般支流较短,多为20~50千米,天然落差特别大,一般200~3000米,河长超过100千米的有13条,主要支流有子曲昂曲、金河、麦曲、通甸河、比江、永平河、漾濞江罗闸河、小黑江、威远江黑河、流沙河、南班河、南阿河、南腊河、南拉河等,湖泊有洱海等。澜沧江是中国最长的南北向河流。

干流河段

澜沧江流至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后始称澜沧江,南流至云南省出境后被称为湄公河,最终在越南胡志明市注入南海,整体属于太平洋水系,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全长4880千米,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九长河、亚洲第四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中国境内澜沧江干流全长约2153千米,流域面积约16.4万平方千米。澜沧江按照地域划分为河源、上、中、下游四段。

河源段

澜沧江河源为从源头至昌都市,干流长556千米,是全流域河道比降最大的河段,本段水系较发育,干支流多以斜交相汇而呈“树枝”状分布,河谷宽广,下蚀作用微弱,沿程多有河岛、漫滩、汉流发育、水流平缓而散乱,出青海省后至昌都段,两岸山地海拔5000~5500米,河床高程5060~3210米,落差1850米,河谷一般宽约20~200米,最大宽约300~500米,河谷深300~1000米,形成深切的“V”型峡谷。

上游段

上游为昌都以下至功果桥,河长821千米,河流进入横断极大、大起伏高山区,伴随以上升为主的强烈新构造运动,河流下蚀作用强烈,受横断山脉中的他念他翁山—云岭和永隆里南山—怒山夹峙,主河谷深切,河床高程3210~1230米,落差1980米,河谷一般宽约100~200米,最大宽约200~500米,河谷深800~1500米,形成世界上典型的南北走向“V”型谷,水系多沿断层发育,两岸支流短小,与干流直交,属“羽状”水系,是全流域最狭窄的地段。

中游段

中游为功果桥以下至景云桥,河长213千米,为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带,地形破碎,河流切割强烈主河谷仍为“”型从南北向转向东南,河床高程1230~914米,落差316米,河谷一般宽约100~250米,最大宽约300~500米,河谷深600~800米,河床平均比降1.5‰,河谷仍以“V”型为主,但沿程时宽时窄变化。

下游段

下游为自景云桥至勐腊县南阿河口,河长495千米,两岸山势逐渐降低,一般海拔只有1500~2000米,河谷开阔,坡度减缓,与上游河道截然不同,该段河床高程914~465米,落差449米,河谷一般宽约150~300米,最大宽约800~1200米,河谷深400~800米,河谷仍以槽型、“V”型为主。

主要支流

子曲

子曲为扎曲(澜沧江干流青海省境内名称)左岸一大支流,又称“孜曲”藏语音译,意为“百花草河”,干流全长299千米,流域面积12852平方千米,青海省境内干流长277千米,流域面积8212平方千米,子曲流域呈条状,羽状水系,一路在峡谷中曲折穿流,河床多为石质,多年平均降水量525.1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8.03亿立方米。

吉曲

吉曲为扎曲(澜沧江干流青海省境内名称)右岸一级支流,又作解曲,流出青海省后称昂曲,发源于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交界的唐古拉山脉瓦尔公冰川,海拔5660米,干流全长520千米,流域面积16872平方千米,青海省吉曲流域面积9461平方千米,条状流域,羽状水系,干流偏于流域左侧,较大支流均发源于右侧,河床以砂砾石为主。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71.9毫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约95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28亿立方米。

漾濞江

漾濞江又名黑惠江,是澜沧江较大的支流之一,发源于丽江市的风罗山,全长317千米,上源称金凤河,汇入螳螂河后名为金龙河,于剑川县境注入剑湖称江尾河,在合江村与羊成河汇合后又称沙溪河,抵下登村与弥沙河汇合后始称漾濞江。漾濞江流域主要包括漾濞彝族自治县洱源县、剑川县3个县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到4353平方千米。

流沙河

流沙河发源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布朗族山区,位于东经100°5′~100°35′,北纬21°40′~22°06′,主要支流有南木央河、南木养河、南开河、南混河等,干流全长129千米,总径流面积2163平方千米,流域内有4个主要坝子:中、上游有遮、勐混和勐海坝子,下游经景洪坝子汇入澜沧江。

威远江、小黑江

威远江、小黑江均属澜沧江水系,威远江全长283千米,径流面积8461千平方千米,年均流量55.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59.2亿立方米,小黑江全长114千米,径流面积197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2.8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3.3亿立方米,威远江、小黑江流域包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凤山乡、威远镇、钟山乡、益智乡、正兴镇、碧安乡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的里崴乡、勐大镇按板镇,普洱县的德化乡,思茅区云仙彝族乡,共11个乡镇,流域年均气温19.6~20.8℃,年均降水量943.3~1715.8毫米,属南亚热带山原季风气候。

主要湖泊

洱海

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洱海、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千米,东西最大宽度9.0千米,湖面面积256.5平方千米,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达20米。

水文特征

径流变化

澜沧江径流年内分配过程与降水过程基本对应,主要集中在汛期5~10月,其中又以7~10月最为集中,连续最大4个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60%~70%,径流年际变化较均匀稳定,年平均径流量740亿立方米。年径流变差系数在0.14~0.27之间。

水温

澜沧江受水库建坝影响,漫湾断面建坝前后年平均水温分别为16.3℃、21.1℃,增加4.8℃,最高出现在8月,最低为1月,大朝山断面建坝前后年平均水温分别为16.3℃、21.3℃,增加5.0℃,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8月和1月。

水质

澜沧江干流天然水PH值在7.6~8.4之间,矿化度在1.57~6.8毫克/升之间,属低矿化度水,水体以暂时硬度为主,澜沧江水系丰水期水质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枯水期水质波动小,变化平缓,且水质良好,上、中游水质等级相近,除景临桥丰水期水质为Ⅲ级外,其它断面无论丰、枯水期,水质都可达到地面水Ⅱ级标准;下游水质明显劣于上、中游,丰水期水质均超Ⅴ级,污染严重。

含沙量

澜沧江含沙量受制于流域面的气候类型,降雨量等因素影响,全流域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在昌都站以上,年降水量约400毫米,且地表冻结期长,因此河流泥沙量小,以悬移质为主,在出西藏自治区处多年平均输沙量约为1850万吨,昌都以下,流域多年平均侵蚀模数691吨/平方千米,平均侵蚀速率为0.55毫米/年,平均输沙量为6125万吨,占云南省六大河流年输沙量的18.8%。

水能资源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北麓的查加日玛西4千米的高地,径流量大且稳定,河道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青海省境内理论水能蕴藏量194.89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98.80万千瓦,年发电量170.71亿度。澜沧江在云南段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有2550万千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1968万千瓦,年发电量1063亿度,中下游河段装机可达到173万千瓦。

澜沧江流域绝大部分地区径流深介于200~800毫米之间,河谷地则不足200毫米,流域1956~2000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741.5亿立方米,占西南诸河地表水资源量的12.8%,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303.7亿立方米,占西南诸河地下水资源量的21.1%

水源补给

澜沧江流域为降雨、地下水、冰雪融水混合补给类型的河流,以降雨补给为主,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补给为辅,冰雪融水补给量由上游至中游递减,下游则无冰雪融水补给,昌都以上河段,以地下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河川径流年际变化缓和,其中春季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秋、冬季则以降雨和地下水补给为主,两者约各占年河川径流量的50%,昌都以下至云南省四家村,降雨补给成分逐渐增大,河川径流属降雨、地下水混合补给类型,两岸山地海拔5500~6000米,有终年积雪,两岸短小的支流则属冰雪融水补给类型,四家村以下,流域主要为亚热带、热带气候,降雨补给居主导地位。

地理特征

气候

澜沧江由于地形复杂和垂直高差悬殊等原因,其气候立体特点显著,由北向南可以划分出寒带、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气候类型,北部长冬无夏,中部气候四季如春,南部及地热河谷属于北热带气候,长夏无冬。澜沧江流域多年平均气温为11.3℃,年降雨量为996毫米,澜沧江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年降水量的65%~90%。年平均蒸发量为1405.39毫米。流域内日照时数北部的杂多和昌都全年均稳定在5.5~7.5小时之间,而南部的保山和景洪则年内波动极大,1月、2月份可达8.5小时以上,而7月、8月份则可低至3.5小时左右。

上游段

澜沧江上游段为源头—昌都—功果桥,上游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属高寒气候带,地势高,气温低,空气干燥,雨量稀少,且多集中在夏季,绝大部分是阵性降水,年降水量在5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0℃~8℃。

中游段

澜沧江中游区为功果桥以下至景临桥,位于滇西横断山脉纵谷区,属高原高寒带到亚热带过渡性气候,气候类型自北向南分别为亚寒带、寒温带和温带,河道深切,降水量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多年平均降水量在650~1100毫米,年平均气温0℃~15.2℃。

下游段

澜沧江下游为自景临桥至勐腊县南腊河口,位于滇西南地区,属亚热带或热带气候,山势较低,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在900~17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1℃~21.69℃。

地质

地质构造

澜沧江流域在地质上属特提斯-喜马拉雅山脉构造域,是古特提斯洋域分布的主体地带。这一地区在漫长的地质演变阶段中,经过大洋俯冲、扩张、关闭,板块漂移、碰撞、缝合,陆地挤压、隆起、沉陷等错综复杂的地质构造活动,由中国南方-东印支板块和青藏高原西印支板块这两大板块区中的东印支板块、昌都—兰坪—思茅—南邦中间板块、毛淡棉一金边移动板块,以及掸泰马板块烨接而成,板块运动和地壳变化导致流域区内超常岩石圈和岩石圈断裂,形成流域区内的断裂构造,主要断裂带有:北澜沧江断裂带,西起青海省杂多北西,向南延经囊谦县、妥坝、芒康西而止于云南省德钦以西附近。除昌都北至察雅之间偏离澜沧江以东约10~15千米外,其余均沿澜沧江河谷展布,此断裂切割很深,深部构造背景清楚,属深断裂。

地层特征

澜沧江结合带地处中国西南“三江”地区特提斯造山带之南段,由昌宁县—孟连石炭—二叠纪火山岩带和南澜沧江二叠-三叠纪火山岩带组成。流域内变质岩又分为吉塘变质岩和酉西杂岩群。澜沧江流域主要分布岩浆岩、蛇绿岩、枕状熔岩、层状辉长岩放射虫深水硅质岩。

矿产资源

澜沧江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成矿带,这里拥有蕴藏量可观的石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作金属矿藏等现已发现矿产154种,探明储续的80多种,尤以铅锌矿保存储量居中国之首,兰坪铅锌矿储量1400万吨,是世界一大铅锌矿之一。

地形地貌

澜沧江整个流域属横断山脉纵谷区,形成山川并列、高山峡谷相间的地貌形态,澜沧江河谷狭窄,阶地河冲沟发育完整,山间盆地广泛,高山喀斯特地貌散步于流域内,澜沧江流域地势北高南低,海拔5167米。流域海拔最高点为德钦县怒山山脉的太子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为澜沧江与支流南腊河汇流处,海拔477米,高低相差6263米。

澜沧江源头地貌主要为河谷平原、高山和冰川平均海拔4500米,特点是地面平坦,相对高度差不大,地面坡度小于10度,河谷分布有沼泽地;上游地貌以高山—河谷平原,向中游的高山—峡谷地貌过渡,沿程有河岛、河漫滩发育,河谷平均高程为3500~4000米,两岸高山海拔在5000米;中游地貌为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高山与峡谷相间,地形起伏大,流域狭窄,该地区位于横断山三江并流区,也是全流域相对高差最大、最窄的区段,云南德钦的溜筒江口,枯水位与右岸主峰相对高差达4686米;下游是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带,该区域地形破碎、河谷切割强烈,海拔500~1000米。

土壤

澜沧江流域由于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背景,流域土壤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地域类型变化大等特点,流域分布有云南省所有的18个土类,其中主要有红壤、棕壤、赤红壤、砖红壤、石灰岩土紫色土、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水稻土等土类。北部高山区主要以棕壤、棕色针叶林土及高草甸土为主;流域中部以红壤、石灰岩土、棕壤为主;南部则以赤红壤、砖红壤等为主。土壤母质主要为片麻岩大理石、滨海—浅海相沉积的砂砾岩、白色砂岩夹紫色砂页岩、褐煤层及泥岩,以及河流两岸的洪积母质,土壤质地黏重,养分贫瘠,通透性差。

生物多样性

澜沧江流域处于泛北极植物区系和古热带植物区系交汇地带,植物组成复杂,种类丰富,兼有寒、温、热三带植物,流域南部有丰富的热带种动物,北部高寒地区则主要分布有滇金丝猴、磨鹿、羚牛等。

澜沧江流域有保护动物146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等。鸟共记录有560种鸟类,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2种,分别为黑颈长尾雉绿孔雀。鱼类由6目组成,包括21科86属162种,澜沧江鱼类主要以鲤形目为主,占到总数的72.22%。澜沧江流域分布有11000种维管植物。有大型底栖动物119种(属),隶属于4门7纲66科,水生昆虫44科79种(属),占66.39%,腹足纲7科22种(属),占18.49%,其余5纲则均低于4%。

动物

澜沧江流域分布有保护动物146种,包括小熊猫属、针尾鼹、林跳鼠、羚牛雪豹等珍稀濒危动物,其中上游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还栖息着近千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滇西高山峡谷区有珍稀动物羚牛、滇金丝猴、赤斑羚属、斑羚、小熊猫、戴帽叶猴、黑麝、宽额牛、白眉长臂猿和野牛等。澜沧江流域西双版纳地区栖息着约占全国的1/4的兽类,其中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白颊长臂猿、印支虎、野象和印度野牛等野生动物。

澜沧江流域鸟类约有560种,其中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内共记录有396种鸟类,隶属55科(另4亚科),占云南省所录鸟类种数848种的47%,占中国鸟类种数1331种的30%,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的有2种,黑颈长尾雉绿孔雀,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有黑颈鸬鹚、鸳鸯、褐冠鹃隼等39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的物种有黑颈长尾雉、绿孔雀2种。

澜沧江鱼类区系由6目组成,包括21科86属162种,其中鲤形目4科60属117种,鲇形目7科13属27种,形目1科2属3种,合鳃鱼目1科1属1种,鲈形目7科9属13种,形目1科1属1种,鲤形目中双孔鱼科1属1种,鲤科48属86种,花鳅科9属24种,平鳍鳅科3属6种。澜沧江鱼类主要以鲤形目为主,占到总数的72.22%,其中又以鲤科种类最多,占到鲤形目的73.50%和总数的53.09%。

植物

澜沧江流域分布有11000种维管植物,其中5079种属中国特有,2910种属澜沧江流域特有。其中澜沧江西藏段流域共有种子植物68科204属396种(包含变种和亚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7属14种,被子植物门64科197属382种。

澜沧江流域的滇西高山峡谷区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如思茅、腾冲栲、刺栲、元江栲、高山栲、滇青冈、蛮青冈、秃杉、乔松、云南松等,在海拔2800米~3800米的山地,出现了亚高山针叶林和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植物种类有云南铁杉、垂枝香柏、长苞冷杉、怒江冷杉等,海拔3800米~4500米的山地为高山灌丛和草甸,如各种各样的杜鹃花和禾本科的草类植物,海拔1100米以下是小片稀树草原。

澜沧江流域西双版纳地区主要种类有千果榄仁番龙眼、金刀木、肋巴木、老挝天料木、大果人面子、滇南风吹楠、云南肉豆蔻、和大叶红豆树等,沟谷中分布有龙脑香科的望天树、版纳青梅和布罗香等,石灰岩地区则有四数木、樟叶朴、油朴、白头树、闭花木等,另外在海拔800米~1000米处有肉托果、滇润楠、龙果、毛荔枝等。

自然保护区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1986年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包括西双版纳州全境,主要保护热带季雨林、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植物和亚洲象印度野牛等珍稀动物。保护区现共有野生动物838种,其中哺乳类166种,鸟类541种,两栖纲52种,爬行纲79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8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0种,二级保护动物143种。

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8年建立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和青藏高原南缘三大地理区域的结合部,保护区总面积677平方千米,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149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2种。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88年,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2821.06平方千米,被誉为“世界花园之母”,保护区共记录野生维管束植物2343种,陆生脊椎动物535种,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滇金丝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共记录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植物113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植物有2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植物89种

糯扎渡保护区

糯扎渡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境内的澜沧江两岸,热带亚热带植被过渡特征较典型的区域,在较小的地域范围内,孕育着8个植被型,13个植被亚型,共记录有蕨类以上维管植物208科931属2098种,陆栖脊椎动物29目83科219属318种。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1.6万多平方千米,保护区内有兽类8目20科85种,鸟类16目41科237种,两栖爬行纲7目13科4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53种。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澜沧江流域有丰富的人类活动遗迹,位于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发现的元谋猿人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化石发现地,距今约170万年,是亚洲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夏河丹尼索瓦人”在距今至少16万年前便出现在青藏高原,开始人类活动遗迹,4万年前古人类开始驻足的青藏高原,大约2至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小柴旦人”便出现在青海省广袤的高地,属于中国远古文化的“新人阶段”。

在先秦时代,居住着羌戎各部,西汉末,王莽在今海晏县三角城设西海郡,置太守,青海东部地区正式纳入中原封建王朝郡县制中,隋唐时期,汉族人口大量迁入青海,公元13世纪,蒙古族进入河湟地区,藏传佛教得到空前发展,回族大量迁入,明朝,汉族再次大批迁入青海,1911年,民国建立,1928年9月25日,南京市国民政府决定新建青海省,治设西宁市,1929年1月青海正式建省。

公元七世纪初,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十余个部落和部族,在西藏高原实现统一,13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正式归入元朝版图,1727年,正式勘定西藏与四川省云南省青海省的区界,1750年,建立西藏地方政府,1793年,颁布著名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共29条,沿用100多年,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署“十七条协议”,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公元前3世纪(约公元前278年),楚国将军庄足乔率兵入滇,建立滇王国,公元前221年以后,秦国在云南设郡置吏,公元前109年,刘彻滇池地区设置益州郡,辖24个县,晋朝时期,第一次把云南作为中央直接统治的一个大行政区,为全国19州之一,此制延续到南北朝,1274年,元朝在云南建立行中书省,是全国的11个行书省之一。从此,“云南省”正式成为省一级区划的名称。

民族分布

澜沧江贯串着中华文化圈和东南亚、印度文化圈,江河文化、大陆文化和海洋文化等在这里聚集,澜沧江流域聚居着藏、傈僳族、白、傣、彝、拉枯、佤等少数民族,截至2004年,民族人口约460万,占流域人口47.4%,族聚居区海拔约3000米,白族分布在云贵高原西北部平坝和低山丘陵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傣族分布在澜沧江下游的热带季雨林区海拔仅1000米左右。

傈僳族

傈僳族服饰以色彩艳丽、图案繁复著称,将普照大地万物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图案绣上衣物,把银条打磨成圆片,将贝壳、草编等饰品镶嵌衣领、袖口,傈僳族传统服饰于2013年被云南省政府命名“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阔时节”是傈僳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主要目的:一是拜天拜地祈求保佑;二是祭祖祭宗、祈求赐福;三是求达各玛保护,驱赶天神地鬼;四是求天地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节日期间,将举办三江迎宾酒、峡谷歌舞乐、堆沙埋情人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傣族

傣族源于古代的“百越”,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族特色的节庆有泼水节、巡田坝、五月端阳粽包节、男人节,“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一般在傣历6月6日至7月6日间反复移动,节日举行3至5天,届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翩翩起舞,一边呼喊,一边相互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仅2023年“泼水节”期间,西双版纳州接待游客便达200.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1.16亿元,傣族擅长歌舞,主要舞蹈有孔雀舞、象脚鼓舞、绸子舞、摸鱼舞等。

白族

白族属于氐羌系统的一支,要是以土著居民洱海人、昆明人为主体,白族的宗教信仰是多神灵,以本主信仰最为独特,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男子服饰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女子服饰多用绣花布或彩色毛巾缠头,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是浅蓝色上衣、外套黑丝绒领褂,右衬结纽处挂“三须”、“五须”银饰,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穿蓝色宽裤,足蹬绣花鞋,火把节是白族内部唯一共同的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交通运输

1938年8月,滇缅公路全线通车,滇缅公路要横跨海拔3000多米、高耸险峻的横断山脉,要在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的澜沧江、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上筑路、搭桥,滇缅公路的建成,发挥了战时国际运输通道的重要作用,从1938年8月至1942年5月,国际社会通过滇缅公路向中国运输物资49万多吨,运进汽车1万余辆,运送部队9万余人。

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商贸往来、合作交流日益密切,澜沧江-湄公河已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的主要通道之一,截至2010年,从事国际航运的中国籍船舶近百艘,年货运量达40余万吨,货运方式从件杂货运输逐步扩大到集装箱、冷藏、大件运输,出境货种呈现多元化趋势,成功开通了旅游定期航班,客运量每年近万人次。

2017年,澜沧江244界碑至临沧港四级航道建设工程28日开工,该项目起于澜沧江秀山码头上游2千米处,止于澜沧江中缅243界碑,全长约387千米,建成后从中国临沧至中缅244号界碑418千米,常年可通行500吨级船舶。

水利工程

古水水电站

古水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佛山乡境内,是澜沧江古水苗尾规划河段一库七级梯级开发方案的第一级,电站装机容量2600兆瓦,保证出力675.99兆瓦,年发电量109.9亿千瓦时,年利用小时数为4266小时,水库正常蓄水位2340米,相应库容39.12亿立方米,拦河大坝心墙堆石坝方案最大坝高为305米,混凝土重力坝方案最大坝高310米,面板堆 石坝方案最大坝高310米。

乌弄龙水电站

乌弄龙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巴迪乡境内,为澜沧江上游河段规划7个梯级中的第2级电站,总库容27188万立方米,电站装机990兆瓦,年发电量44.27亿千瓦时,正常蓄水位为1906米,坝址控制流域面积8.59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748立方米/秒,引水发电系统由进水口、引水管道、地下厂房、 尾水洞、开关站等组成,引水管道采用单机单管的 供水方式,引水管道管径10米,1~3号机引水管道长度分别为235.6、259.2和282.8米。

里底水电站

里底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巴迪乡境内,装机容量420兆瓦,水库正常蓄水位1818米,工程以发电为主, 由混凝土重力坝及河床式厂 房组成,坝址河谷为纵向河谷, 右岸为反向坡, 岸坡整体顺直 , 总体走向为SW187°,坡体形态较完整。

黄登水电站

黄登水电站坝址位于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营盘镇境内,是澜沧江古水(含库区)—苗尾规划河段梯级的第五级水电站,上游与托巴水电站衔接,下游与大华桥水电站衔接,最大坝高203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619米,相应库容14.18亿立方米,装机容量1900兆瓦。

大华桥水电站

大华桥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澜沧江上游怒江州兰坪县,是澜沧江干流上游河段规划梯级开发中的第6级水电站,电站上游接黄登水电站,下游接苗尾水电站,流域控制面积为9.26万 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925立方米/秒,电站装机容量为920兆瓦,水库正常蓄水位为1477米,枢纽主要由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水道系统和地 下厂房等水工建筑物组成,大坝坝顶高程1481米,最大坝高106米。

苗尾水电站

苗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旧州镇境内的澜沧江河段上,枢纽建筑物主要由砾质土心墙堆石坝、左岸溢洪道、冲沙兼放空洞、引水系统及地面厂房等组成,电站正常蓄水位1408米,相应库容6.60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1400兆瓦,砾质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139.8米,本工程大坝、厂房施工导流采用断流围堰、 隧洞导流方式,其中导流隧洞共两条,布置于坝 址左岸,1# 导流隧洞全长1174.50米,2# 导流隧洞全长1069.82米;两条导流隧洞均采用城门洞型断面,全断面混凝土衬砌,净断面尺寸13.0米X15.0米(宽×高),顶拱角度120°。

如美水电站

如美水电站位于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境内,澜沧江上游峡谷河段中,是澜沧江西藏境内昌都下游河段流域规划中的第5级水电站,工最大坝高315米,坝址控制流域面积7.94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为653立方米/秒,正常蓄水位2895米,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为36.02亿立方米,调节库容为23.5亿立方米,装机容量2100兆瓦。

古学水电站

古学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境内,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坝址位于得荣县奔都乡藏色桥上游1.52千米处,水库正常蓄水位2270米,校核洪水位2271.86米,总库容32.28万立方米,电站装机2台,总装机容量90兆瓦,厂区枢纽建筑物主要由主副厂房、GIS楼和尾水建筑物等组成。

功果桥水电站

功果桥水电站为澜沧江中下游河段规划梯级的最上游一级,库尾紧接苗尾水电站,下游与小湾水电站相接。该电站额定水头58米,最大水头66米,额定流量437.6立方米/秒,转轮公称直径6.69米,电站总装机容量4×225兆瓦,本引水发电系统 大小平洞和斜竖井纵横交错‚形成庞大而复杂的地 下洞室群‚平行布置有大跨度、高边墙的地下厂房、 主变室、尾水调压室等大洞室。

小湾水电站

云南小湾水电厂位于云南省西部南涧彝族自治县与风庆县交 界的澜沧江中游河段,距昆明公路里程为455 km,是澜沧 江中下游水电规划“两库八级”中的第二级,小湾水库是 梯级电站的“龙头水库”,小湾水电站工程电站双曲拱坝坝高295米,水库总库容149.14亿立方米,总装机规模420万兆瓦。

漫湾水电站

漫湾水电站位于澜沧江的中游,电站一期工程装机容量1250兆瓦,多年平均发电量为62亿千瓦时,电站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高132米,水库正常蓄水位994米,坝前最大水深99米,总库容10.06亿立方米,水面面积23.6平方千米,水库回水长度70千米。

大朝山水电站

大朝山水电站位于云南省澜沧江中游,是以发电为主的大型电站,拦河坝最大坝高111米,水库正常蓄水位899米,校核水位904.89米,电站总装机容量1350兆瓦,包括主副厂房、主变室、尾水 调压室3个特大洞室;其余有交通洞4条,施工支洞7条,排 水廊道10条,竖井3个,引水洞、母线洞、尾水管洞各6条,尾水隧洞等大小洞室共56个。

糯扎渡水电站

糯扎渡水电站工程糯扎渡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4.47万平方千米,河道长度1886千米,坝址多年平均流量1730立方米/秒,为云南省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梯级规划的第五级,堆石坝最大坝高261.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812.0米,水电站设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5850兆瓦,糯扎渡水电站枢纽建筑物由心墙堆石坝、左岸 开敞式溢洪道、左岸泄洪隧洞、右岸泄洪隧洞、左岸 地下引水发电系统及地面550kV开关站等建筑物组成。

景洪水电站

景洪水电站位于云南澜沧江下游河段,总装机容量为1750兆瓦,大坝为常态碾压混凝土坝,坝高110米,坝长681米,坝顶高程612米,混凝土浇筑量约为229万立方米,金结安装量约2.2万吨,混凝土浇筑最高强度15万立方米。

橄榄坝水电站

橄榄坝水电站是云南省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水电规划八级开发方案中的第七级,上游为景洪水电站,下游为勋松水电站,其主要功能为景洪电站的反调节水库,保证澜沧江一泥公河河道航运畅通,电站距西双版纳州州府景洪市约20千米,坝址控制流域面积约15.18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80立方米/秒,正常蓄水位539米,库容约7236万立方米,电站装机5×19兆瓦。

农业开发

古茶树

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包括西双版纳、普洱市临沧市保山市等州(市),分属滇南和滇西茶区,是云南省古茶树的主要产地。云南就分布有4个系,31个种,2个变种,占世界已发现茶种总数的82.5%,其中云南独有25个种,2个变种。

西双版纳含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主要种类包括滇缅茶种、普洱市茶种、茶种、勐腊茶种等,种植面积87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海拔760~2060米地带,主要以人工栽培古茶园为主;普洱含2个茶系,4个茶种,主要种类包括大理茶种、滇缅茶种、厚轴茶种等,种植面积9022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海拔1450~2750米地带,主要以野生茶树和栽培型古茶园为主;临沧市含4个茶系,7个茶种,主要种类大苞茶种、细萼茶种、大理茶种等,种植面积17034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海拔1050~2750米地带,主要以野生茶树为主;保山市含3个茶系,5个茶种,主要种类滇缅茶种、普洱市茶种、茶种等,种植面积40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2400米地带,主要以野生茶树和栽培型古茶园主。

中国咖啡第一村

保山市是中国最先种植咖啡的地区之一,1952年大规模引种,咖啡在保山境内怒江、澜沧江和勐波罗河流域广泛种植,至2022年,实现年接待游客6000余人次,发展出“新寨农庄”“白虎山”“云黎”“蕊溪”“好伙伴”等多个品牌,标准化生产线6条,有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个,云南省著名商标3个、云南名牌农产品1个、保山市知名商标1个,现有“三品一标”持证企业6家。新寨村种植咖啡1.36万亩,占全村总耕地面积的95%,年产量4000余吨,实现收入7000余万元。

临沧坚果

临沧坚果种植面积达262.77万亩,超过全球澳洲坚果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是全球澳洲坚果的核心产区,2021年,临沧坚果全年产量6万吨,实现产值30亿元,种植已覆盖全市8县(区)71个乡镇,564个村18余万种植户51万人。

文物古迹

新石器遗址

1990年,在云南澜沧江以西地区出土洱海区域以西、中场国境以东首次发现的比较完整的房崖遗迹,出土了保山市及其以北、以西各地州首次发现的碳化稻米,遗址时代距今3500年左右,约为夏末商初时代。

查那秀墓地

2013年,位于西藏昌都地区察雅县烟多镇如给村东约450米查那秀半山腰的一台地上发现“查那秀墓地”,墓地地处澜沧江左岸,西距江边约600米,高出江面约160米,现场共发现古墓葬疑似点十余座,明显出露地表可以确认的古墓葬五座,均分布于查那秀山腰阳坡台地上。2002年,昌都县卡若镇驻地卡若村西北约800米处发现热地垄墓地,墓地年代约2400到2000年。

古代藏传佛教壁画

2019年,位于澜沧江源地区的该县发现一处古代藏传佛教壁画,具有浓郁的东北印度波罗艺术风格特点,初步断定产生于13世纪前后,下方有藏文题记,或为青海省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藏传佛教壁画,对于探讨印度波罗艺术在中国的影响,以及当地在后弘初期藏传佛教发展中的历史地位研究提供了珍贵佐证。

战争活动

战役背景

从1160年到解放前夕,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经历了700多年的封建领主制,在中国国民党统治时期,西双版纳有车里(今景洪市)、佛海(今勐海县)、南峤(今勐遮)、镇越(今勐腊县)4个县和宁江设治局及下辖的乡政府。国民党政权对西双版纳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1950年1月,在元江战役中,流窜云南省的国民党主力部队被解放军歼灭,残余势力数千人向滇西南方向逃窜,2月,由解放军13军37师师长周学义和副师长吴效闵各带两个营的兵力,分两路南下追歼逃敌。吴效闵率领的南下部队翻过哀牢山,于2月10日到达勐罕镇,并驻扎在距勐罕渡口10余里的曼团村寨,勐罕镇战役一触即发。

战役过程

1950年2月13日,解放军进入战备状态,并从民族自卫大队和傣族群众中抽调人员组成翻译向导组、宣传供应组、船工队,从曼景宽、曼春满、曼榨、曼听等村寨筹集了20多条木船,还动员群众扎了28只竹筏,2月15日凌晨,解放军趁着夜幕和浓雾开始渡江。黎明时,解放军渡过了澜沧江,迅速占领了国民党军据点。最终,在乌龟山歼灭了国民党武装力量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主力,短短16天内就解放了西双版纳全境。

战役意义

勐罕渡江作战为解放西双版纳全境奠定了基础,随后经过乌龟山战斗、曼伞追击等战斗,西双版纳全境得到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权,为西双版纳的解放作出了卓越贡献。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水污染

澜沧江水系水质轻度污染,23条主要河流37个监测断面中,达到二类标准水质优断面占21.6%,达到三类标准水质良好断面占37.9%,达到四类标准水质轻度污染断面占21.6%,劣五类标准水质重度污染断面占18.9%。23个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水环境功能要求,断面达标率62.2%,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生化需氧量和总磷。

自然灾害

澜沧江流域新构造运动强烈,流域上游德钦县为泥石流、滑坡、崩塌极强活动区,澜沧江中游区域主要为泥石流、滑坡、崩塌强活动区,下游临沧市境内区域主要为泥石流、滑坡、崩塌中度活动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主要为泥石流、滑坡、崩塌轻度活动区。

水土流失

澜沧江流域水土流失主要由土壤的自然侵蚀和加速侵蚀两方面产生,自然侵蚀有降雨、地形、岩性、构造等,流域内降雨和径流分配不均,80%的降雨都集中在5~8月,且暴雨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加速侵蚀主要为流域山地多,耕地少,边远山区经济落后,违反科学规律的陡坡耕种时常发生,乱砍乱伐是水土流失的一大原因。

生物多样性减少

三江源地区自然灾害和虫鼠害泛滥、水土流失加剧、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大量挖掘名贵中药材现象十分普遍,使本来就很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导致大量本来就很稀有的物种种群急剧减少甚至走向灭绝。

环境保护

水污染保护

2017年6月,景洪市建立了市、乡(镇、街道、农场社区)、村、村小组四级河长体系,19250人次参与河道整治,整治河道面积1.09万平方米,清理河道2050.63千米,清理垃圾989.9吨。2020年,景洪市江北污水处理厂开始运行,至2020年12月,日处理污水量可达6000立方米,江北片区的污水通过管网,经过网格过滤,污泥沉淀等一道道工序严格处理后出水水质可达到一级A标。

水土流失保护

2015年,中国国务院批复《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在法律法规上明确了水土流失防治,云南省相继实施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坡耕地治理等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青海省也相继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黑河源头流域生态保护等工程措施。2022年,青海全省共实施水土保持项目51项(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28项,坡耕地整治5项,新建淤地坝4项,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14项),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61.65平方千米。

濒危物种保护

20世纪90年代,云南出台了《西双版纳州澜沧江流域保护条例》,在澜沧江流域生态公益林地范围内,国有林地已对外承包种植橡胶、茶叶等长期经济林木的,应当维持现有面积,不得扩种。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等地开展澜沧江鱼类资源增殖放流活动,采用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在澜沧江流域禁止开发区内,禁止打井、钻探、开采地下资源;禁止采砂、采石(矿)、取土、填土、淘金、开垦、爆破,或者擅自进行考古发掘。

保护成效

1991年5月,云南省颁布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澜沧江保护条例》,从法律的角度对澜沧江进行保护。同时对澜沧江流域,特别是沿江两岸的山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将原来20多万亩自然保护区边沿的陡坡地停止耕种并恢复为森林。2018年以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公安局森林警察(环食药侦)大队共破获林地林木类刑事案件84起、野生动物类刑事案件59起;打击查处违法犯罪嫌疑人700余名;收缴橡胶木、油桉树等木材150余吨;收缴野生动物500余只。截至2020年,澜沧江流域自然保护地面积占该区域面积的近30%,澜沧江流域内建立了39处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达34600平方千米。

风景名胜

百里长湖

百里长湖地处临沧市云县漫湾,高山峡谷、江水湖湾、电站水坝、历史遗址等各类旅游资源以澜沧江为纽带连成一线,形成了集工业考察、历史文化考察、探险观光、水上娱乐、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多功能旅游带,填补了云南省水电工业旅游的空白,被誉为“亚洲最具特色的水电基地”。

三江并流

三江并流是指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条大江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三江并流”被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3年7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三江并流”自然景观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旅游区处于中国境内澜沧江流域最下游,热带风光、多姿多态的民族风情以及悠久的佛教文化是该区的最大特色,这里有动腊、小动养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全国最好的原始热带雨林、大量的奇特花卉、珍稀动物和名贵药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动、植物博物馆,傣族是这里的主要少数民族,至今一直保留着其传统的习俗。

翁丁原始部落旅游区

翁丁原始部落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翁丁原始村落距临沧市县城30千米,属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管辖范围,截至2022年,共有98户人家,400多人。

沧源崖画谷

沧源崖画谷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云南省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以北20多千米处的佤族村寨勐来乡崖画寨,产生于3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因具有3500多年历史的古崖画而闻名海内外,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葫芦小镇

葫芦小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沧源县城西南3千米处,于2013年建设完工,小镇占地面积202亩,共有民居180户,建筑风格保留佤族民居独有的建筑特点。

五老山森林公园

五老山森林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山以五座山峰远观如老人列坐闲谈而名,主峰海拔2583米,年平均气温17.2℃,年降雨量1164毫米,相对湿度72%,植被为典型的常绿阔叶林,间有部分云南松,主要景点有五老飞瀑,情人谷,鹿恋湖,金竹林大叠水,五峰亭等。

相关文化

影视作品

2006年,由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6个国家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系列片《澜沧江-湄公河》于广西桂林举行了航拍首航仪式,主要拍摄内容包括了这6个国家的地理、自然资源、经济、文化、宗教、人民生活及社会现状等。

2016年,根据中国籍货船“华平”号和缅甸籍油轮“玉兴8”号在湄公河孟喜岛水域被劫持,13名中国籍船员遇害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湄公河行动》上映。

宗教文化

圣十字架主教座堂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它曾是天主教“云南铎区”的主教座堂,经历了百年的沧桑岁月,它依然保存完好,矗立在澜沧江边的梅里大峡谷,这座天主堂融合了巴西利卡与罗曼式建筑的特色,同时又有中式(包括汉、藏、纳西族文化)的元素,多元文化的完美融合造就了茨中天主堂独特的建筑之美,2006年,茨中天主堂被列入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诗词

《鹧鸪天·澜沧江》

携一世风华而来,览天地赤宇初开。怀江山半壁愁绪,把酒炉千盏快哉。

飘逸雾,演仙台,历经沧海与谁猜。扁舟叶叶丹青小,淡泊烟波静静排。

《澜沧江》

派落西荒外,洪涛卷地来。滩高飞怒雪,峡迫鼓潜雷。

野渡绳争溜,岩梁栈欲摧。东南雄保障,声震渤溟。

参考资料

云南澜沧江.央视网.2023-06-21

China, Laos, Myanmar and Thailand launch 121st joint Mekong River patrol.China Military Online.2023-06-21

"东方多瑙河"的前世今生—西部大开发中的澜沧江.新华社.2023-06-21

澜沧江.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2023-07-20

澜沧江,关于她的故事你了解多少.中国水事.2023-07-14

澜沧江的名称来源.中国经济网.2023-07-14

“美丽西藏”图片报道:西藏的江水湖泊(下).国际在线.2023-07-20

【云南国保全辑(一)】古人类遗址.艺旅文化旅行 .2023-07-28

历史简况-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云南省社会主义学院.2023-07-28

文物 | 青铜杰作,揭开古滇国的神秘面纱.中传云资讯系统.2023-07-28

中国打造“东方多瑙河”上国际文明航道.中国新闻网.2023-06-21

接待游客200.21万人次!“泼水节”加速释放西双版纳经济活力.云南就爱去旅游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帐号.2023-07-28

新寨村“四新”模式促进咖啡产业提质增效.保山新闻网.2023-07-20

我为云南新地标点赞 | 全球最大!“临沧坚果”就是这么霸气.澎湃新闻.2023-07-20

早安云南|澜沧江百里长湖:高峡出平湖,沧江现明珠.云南网.2023-06-29

源远流长的澜沧江.微信公众平台.2023-07-17

澜沧江流域的河流命名文化与水生态文明观探析(上).《潘阳湖学刊》 202 2年第4期.2023-07-28

澜沧江:一条南流大江的魅力.澎湃新闻.2023-07-19

【江源科普】澜沧江.长江科学院.2023-07-19

发布时间:2018-03-30 来源:昆明市科学技术协会.昆明市科学技术协会.2023-07-28

澜沧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咨询会之科学决策支持.云南省绿色环境发展基金会.2023-07-20

构筑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水域环境 西双版纳州倾力保护澜湄国际河流渔业资源.云南网-西双版纳报.2023-06-29

中国澜沧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体系基本形成.湿地中国.2023-07-18

非凡十年|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守护中国最美森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07-20

植物王国中的“绿宝石”「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官方帐号.2023-07-20

飞“阅”自然保护区丨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众生秘境 人与精灵共生之地.云南网.2023-07-20

澜沧:生物多样性保护见成效 珍稀动植物齐亮相.普洱电视台官方帐号.2023-07-20

三江源:20年艰辛保护 筑牢“中华水塔”.光明网.2023-07-28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中国网.2023-07-28

青藏高原16万年前古人类如何被发现?考古学家揭秘“夏河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官方帐号.2023-07-28

揭秘青藏高原4万年前的人类活动.新华网官方帐号.2023-07-28

青海简史.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2023-07-28

青海: 古羌人的前世今生.青海羚网.2023-07-28

西藏历史.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7-28

穿在身上的非遗—维西傈僳族服饰.维西民族.2023-07-28

民族村特色节庆活动——傈僳族阔时节.环球网.2023-07-28

傣族.红河州民族宗教委.2023-07-28

【示范创建】少数民族介绍 | 白族.敦煌市月牙泉镇人民政府.2023-07-28

火把燃夏!有一种狂欢叫巍山火把节.百家号.2024-11-13

血路——滇缅公路.抗日战争纪念网.2023-07-19

澜沧江提升航道等级 将可常年通行500吨级船舶.海外网.2023-07-18

西藏昌都地区发现距今2000年古墓葬.人民网.2023-07-19

澜沧江源地区发现13世纪古壁画.中国都市文化界网.2023-07-19

走进西双版纳渡江战役红色历史.西双版纳新闻网.2023-07-28

铭记解放丰碑铸魂.云南日报.2023-07-28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四级“河长清河”守护澜沧江碧水常流.潇湘晨报.2023-07-20

守住青山绿水 景洪市全力推进污水治理工程.景洪市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官方帐号.2023-07-20

云南举行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2023-07-20

2022年青海实施水土保持项目51项 水土流失面积强度下降.中国新闻网官方帐号.2023-07-20

云南多举措保护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态 土著鱼种逾百.新浪网.2023-07-20

澜沧江生态资源及环境保护的思考.西双版纳新闻网.2023-07-18

守护澜沧江流域的“丛林瑰宝” 云南公安破获“8·08”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齐齐哈尔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2023-07-20

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国家文物局网站.2023-06-29

这里是滇西丨“世界茶文化起源地”——大美临沧.滇西文旅.2023-07-20

CCTV.com.新华网.2023-06-29

全球连线|《湄公河行动》:毒品不绝,战斗不止.新华社.2023-07-18

湄公河行动 (2016).豆瓣电影.2023-07-18

中国民族报电子版.中国民族宗教网.2023-07-20

李政军.中国作家网.2023-07-18

澜沧江.古诗文网.202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