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维西族自治县,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部,东邻香格里拉市,南与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相邻,东南与丽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相邻,西与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和福贡县相邻,北面与德钦县相邻。维西县境域总面积4661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维西傈僳族族自治县下辖3个镇和7个乡,共有常住人口14.76万,县政府驻地在保和镇雪龙西路行政中心六楼。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内地貌多为岭谷相间的山地,多为高山深切割和中山市深切割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北窄南宽。气候属西藏自治区—华西类康滇区的亚热带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冬长无夏,春秋相连,仅有冷暖、干湿和大小雨季之分。全县大小山溪、河流共763条,分别注入澜沧江、金沙江之中,其中永春河、腊普河为两条最大干流。早在新石器时期,县境许多地方已有人类生息繁衍。从唐至宋,县境先后隶属于吐蕃、南诏、“大理国”管辖。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临西县,为县境设治之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设丽江府,领四州一县,县即临西县。清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云贵总督西林觉罗·鄂尔泰奏准实行改土归流,设维西厅;民国后废厅设县,沿用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县境先后归丽江市专区、迪庆藏族自治州管辖。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维西县,建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于同年10月13日正式成立,隶属于迪庆藏族自治州。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以农业经济学为主,食用菌产业是迪庆高原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产业以中药材为主,第二产业以水电、矿业为支撑,第三产业以生态旅游业为主。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97045万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69:30.60:55.71。
维西资源富集,素有“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的美称,被誉为“兰花之乡”、“药材之乡”、“天然杜鹃花属园”和“滇金丝猴的大乐园”。截至2023年,有傈僳族阿尺木刮、傈僳族民俗音乐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傈僳族服饰、傈僳族瓦器器舞、傈僳族祭天古歌、傈僳族传统饮食“克耍俄粒”等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一大批州级、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该县有三个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普寿国寺、叶枝土司衙署、同乐傈僳族民居建筑群,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摩祖师洞,三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四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个国家AAA级景区香格里拉市滇金丝猴国家公园。
名称
县境在元代设治时,按地理位置的特征而取名“临西县”,史籍文献一致记载:“以西第一编境故也”。此名一直沿用到明代。历史文献记载清楚地表明,“维西”一名系由原先的“为习”、“危习”、“为西”衍化而来,这是对少数民族地名作规范化译写的结果。“维西”二字既贴近原来地名之音,又具有表示其重要地理位置之义。其字面的正确涵义便是“维系西藏自治区”。亦即内地联结西藏的纽带。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代,县境金沙江和澜沧江沿岸已有先民从事劳动创造。傈僳族在战国时期属氐羌,秦汉为“叟”“”,西汉属益州郡地,东汉属永昌郡地。西晋属宁州云南郡地,东晋至南梁书宁州,北州周属南宁州。傈僳族魏晋时期为乌蛮、顺蛮。
隋唐五代时期
唐初,吐蕃势力东渐,跨金沙江建神川铁桥,置铁桥节度使(或称神川都督府),下设东、西二城,东城在今中甸县境,西城在今维西其宗村一带,今县境的大部分地方即属吐铁桥节度地,《维西见闻纪》等文献又称为“吐蕃东封地”。李适贞元十年(794年)南诏异牟寻领兵袭击吐蕃于神川,斩断铁桥,尽得铁桥城之地,维西改属南诏铁桥节度。至李儇干符年间(874年至879年),南诏并宁北、铁桥二节度地设剑川县节度使,维西属剑川节度地。五代十国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灭杨干贞,建地方政权,号“大理国”,取代南诏,维西亦改属大理国。
宋元时期
赵昀宝梧二年(1253年),孛儿只斤·忽必烈率大军过大渡河进征云南省,大将兀良合台自旦当(今香格里拉市)岭而入,革囊渡金沙江,县境其宗为渡口之一。么些二部酋长归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志立为茶罕章管民官。元至元八年(1271年),置茶罕章宣慰司,县地归其统管。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以“罗裒间”设临西县,隶巨津州,仍属茶罕章宣慰司统管。此为县境设治的最早记载。至元十五年,改茶罕章宣慰司为丽江路总管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又改丽江路总管府为丽江路军民宣抚司,领1府、7州、1县,县即临西县。
明清时期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师平定云南省。十五年二月,置云南布政司;三月,丽江土官木得率众归附。设丽江府,领四州一县,县即临西。洪武十九年,巨津州土知州阿奴聪“反叛”,次年被丽江市土知府木初擒斩,原任土同知阿戟接任土知州。不久,阿戟以其强大的实力向临西县扩张,取代临西土知县而“兼管县事”。洪武三十年(1397年),改丽江府为丽江军民府,临西县仍属其管辖。县境土酋在丽江木氏土知府的支持下,与阿戟的统治势力抗衡。永乐四年(1406年)十月,么些土酋阿奴弟进京朝贡,乞设刺和庄长官司,朝廷允准,在县境设置直隶于云南都司的刺和庄司。朱祁镇正统二年(1437年),康藏地方政权(史籍仍称吐蕃)以武力占据临西县境。成化四年(1468年)开始,丽江木氏土知府与吐蕃进行争夺临西之战,文献称为进军“你那”。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廷命铎尼、赵布泰、吴三桂率兵分由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三路取滇。康熙帝十一年(1672年),时任云南省总管的吴三桂在叛清前夕,将“金沙江内喇普等处地方割送蒙蕃”,此“割送”的地域,包括今县境的大部分地方。吴三桂叛乱于康熙帝二十年(1681年)被彻底平息,不久,此“割送”的地域划归四川,由巴塘土司羁。故在康熙十一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县境先后隶属青海省、四川管辖。雍正帝三年(1725年),滇、川两省奉旨派员会勘划界,确定“近滇归滇,近川归川”,的原则,于次年四月,清廷允准将阿墩子、奔子栏、其宗、喇普、为西五地划归滇省。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以上述五地合并设治,建维西厅,移鹤庆府通判驻防。雍正六年(1728年)春,首任通判陈权到维西,选定宝华山麓建筑土城一座,是为治所(即今县城保和镇)。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五月,云贵总督爱必达奏准,将维西、中甸改隶丽江府。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准将维西通判改为维西抚夷通判。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建立之初,地方政权仍维持清制。至民国2年(1913年)4月,云南省奉中央政府令,废除府、厅、州等名,统一设县。同年5月,维西厅被析为维西县和阿墩行政委员(后改称设治局);次年春,原属维西厅管辖的“怒地方”亦划出单独设治(设菖蒲桶行政委员,上帕行政委员)。维西属二等县,隶滇西道(驻腾越街道)。民国18年(1929年),中央政府通令废道,实行省、县两级制。云南省因地处边疆,呈准在临边地区设两个殖边督办公署,维西划归第一殖边督办公署管辖(督办公署驻腾冲市)。民国31年(1942年)后,云南省全省划分为7个行政督察区,维西属第七专员公署管辖。民国36年(1947年年),全省区域变更,行政督察区由7个改为13个,维西属第13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此专员公署于民国37年(1948年)在维西设置过一段时间,管辖维西、丽江市、中甸、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4县及德钦县、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福贡县、碧江4设治局。
1949年5月12日,中国共产党维西党组织率领民众自卫队举行武装暴动,推翻了中国国民党领导的维西县政府,建立临时人民政权,取名维西县临时参议会。1949年5月12日,中国共产党维西党组织率领民众自卫队举行武装暴动,推翻了国民党领导的维西县政府,建立临时人民政权,取名维西县临时参议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维西县人民政府亦于当日诞生,隶属于滇西北人民专员公署。1950年后,改设丽江市专区,维西属丽江专员公署领导。1957年9月13日,维西与香格里拉市、德钦县共同建立了迪庆藏族自治州。1985年6月1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维西县建立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于同年10月13日宣告正式成立,仍隶属于迪庆藏族自治州。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维西傈僳族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经纬度范围为北纬26°53′~28°02′,东经98°54′~99°34′之间,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的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东与香格里拉毗邻,南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接壤,东南与丽江市玉龙县相连,西与怒江州贡山、福贡县两县交界,东北及北面与德钦县为睦。县境东西最大跨径70千米,南北纵距122千米,总面积4661平方千米。
气候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境域地处低纬高原,属西藏自治区—华西类康滇区的亚热带与温带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其特点是:冬长无夏,春秋相连,仅有冷暖、干湿和大小雨季之分。又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大,光、温、降水分布皆不均匀,形成立体气候。年平均日照市总时数为2104.5小时;年平均气温最高值为15.3℃,最低值为-1.5℃;年平均降水量938.1毫米,降水日数在100~160天之间;年平均气压为767.4~773.3毫巴之间;年平均风速1.3米/秒;年平均霜期169天;年平均降雪11天。历年平均气压为767.4~773.3毫巴之间。11月气压最高,月平均气压为773.6毫巴;12月以后逐月递减。年平均蒸发量为1426.3毫米,县内干旱指数变化在0.5~2.0之间。历年平均风速为1.3米/秒,各月平均风速在1.0—1.7米/秒之间。
地质
地质构造
维西地处三江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的衔接部位,群山和深谷发育,区内有若干褶皱带和深大断裂。褶皱轴向与深圳大学断裂走向一致,大都为北北西一南南东向展布。纵贯境内各褶皱带中还有许多次级褶皱、断裂。
褶皱主要有错角莫西山褶断束、燕门—康普褶断束、巴迪一雪龙山褶断束(又称德钦县一雪龙山褶断束)、白茫雪山一维西褶断束、其中后两者属于云岭褶皱带及维西褶皱带,南北纵贯县境中部,占全县面积二分之一,最长约一百一十五千米,最宽约二十七千米。塔城地区一巨甸褶断束南北最长约26千米,最宽17千米。断裂主要有澜沦江深断裂、金沙江深断裂、叶枝一雪龙山大断裂、拖顶一开文大断裂、阿塔斯戛河断裂、洛米一阿富汗尼打断裂、康普断裂、腊八底断裂、倍底—叶枝大断裂、雪龙山东断裂(望乡台断裂)。
地层
中元古界崇山群地层变质甚深,混合岩化强烈。前寒武系石鼓群分布于启别、巴珠一带,变质极深。下古生界出露于洛统河、巴迪一带,依整套岩性剖面可分为三段。泥盆系下、中、上统俱全,集中分布于柯那、腊普河及金沙江边祖师洞、其宗一带。石炭系分东西区,西区莫德群,分布于错角莫西山西省缘及念菊阿一带;东区分布于塔城地区—依干陆一带。二叠系构成纵贯全县南北向长轴背斜,二叠纪沉积,形成标准的槽型复理石建造。三叠系仅出露中、上统。侏罗系分中侏罗纪和上侏罗纪。白垩系出露不全,仅有中、上统面积不足一平方千米。第三系分为早第三系和晚第三统。第四系分布较广,沉积类型多样,发育较全,可分为更新统和全新统。
地形地貌
维西地处横断山脉北部中段,属滇西北高中山市经向类型,境内地貌以岭谷相间的山地为主,整个区域绝大部分是高山深切割及中山深切割地貌;还有零散分布的碳酸根石灰岩溶地貌。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北窄南宽,略似“L”形展布。境内最高点位于北北西麻几娃。海拔4880米;最低点位于碧玉河入江口,海拔1486米。最大高差3394米。
即澜沧江大峡谷。深谷之两侧山地顶部的峰脊绝对高程一般在3500米以上,最高点达4880米,相对高程3394米。纵向山川中平行谷地将高山深切割为东、西两部分板块,谷底狭窄,山坡陡峻,是典型的“V”形谷。谷底两侧有的地段呈断块似岩墙,有的地段坡度减缓形成阶地,有的地段形成冲积扇(俗称坝子)。在“V”型谷的支谷中密布溪涧。沿山脉主脊两侧分出许多支脊和支谷及洼地等,地貌形态多变,地形复杂零乱。这类地貌主要分布于巴迪、叶枝、康普、白济汛自然村、中路、维登6个乡。
即永春县河、腊普河流域的径流地段。最高海拔4428米,相对高程2942米。山地层重,流侵蚀强,谷地十分发育,致使支脊狭窄,沟谷片嶙。沿主脊两侧分出的支脊和支谷纵横交错、逆冲、倒转,呈“爪”形展布。其中有山间小盆地、中山裂谷沼泽和沿河谷的沉积台地及冲积扇。此类型地貌分布于永春、攀天阁、塔城地区等乡。
境内的岩溶地貌主要分布于云岭山系碳酸盐石灰岩广布的地段,岩溶地下洞室最为发育,有的构成暗河海泽出露天然涌泉或千姿百态岩溶洞及落水洞等,在地面上往往发育成溶蚀凹地和裸露的碳酸盐石灰岩墙j已发现的有:永春乡的红坡水帘洞、则那红石岩;保和镇接官箐翠崖;攀天阁乡的落水洞、地下阴河海泽、工龙无底洞;白济汛乡的洛吉古尖山“仙人洞”、河江桥猴子崖;叶枝乡的下他洛“生生洞”、后箐“仙人洞”;巴迪乡的阴风口崖墙;塔城乡的其宗响水(龙洞)、达摩“祖师洞”、戈登岩厦等。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澜沧江自北而南纵贯境域165千米,澜沧江水系集水面积3854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82.7%。金沙江流径县境东北隅,过境流程13千米,金沙江水系集水面积80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7.3%。全县大小山溪、河流共763条,分别注入两江之中。其中永春河流程59千米,腊普河流程76千米,为“两江”最大的两条分支干流。据统计,不含金沙江和澜沧江,全县大小溪流、河流径流量达32.32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58.72万千瓦,位居全省前列。
永春河干流发源于云岭山脉栗地坪腹地,往南流至拖枝村西与庆福河汇合转向西北西,全流程57千米,沿途汇集山溪80余条。永春河流经3乡1镇,流程56千米,流域面积811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为80立方米/秒,引灌农田9500亩。
腊普河干流发源于永春乡云岭山脉栗地坪腹地,往北流向,至柯那村与柯公河汇合,右转东流。全流程76千米,汇集山溪100余条,流域面积87平方千米,平均流量18.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330立方米/秒,常年引灌农田4600亩。
湖泊
维西县内在怒山和云岭山原面上,分布大小不同的33个湖泊,其面积大的30000平方米,小的约1500平方米。多数属山溪源头,具有调节流量径流补偿作用。
嘿格勒、阿月鲁扒嘿、错角莫3个湖位于错角莫西山北侧,系南几洛河3条支流的发源地。麻几娃嘿位于麻几娃山峰东北侧,系倮马河干流发源地。碧罗湖位于阿普山和施几底山间东侧,系碧罗河一老厂河干流发源地。抓卖依比位于阿富汗尼打山西侧,系吉岔河支流发源地。木谷依比、嘿比位于依拍以多山和梁根果子山间东侧,系其普河支流发源地。以比施、依加洛果以比位于梁根果子南侧,拍底垭口东北侧,系妥南洛河南、北两支流发源地。此外,还有“死海”阿咀嘿、阿丁嘿那、老安统海、以苦底(海)、六此比(湖)、黑海等,这些洼地容集天然降水渗透地下径流,调节补给周围山溪河流水源。
错那市、错格位于鲁塞山北北西,系结义河发源地。依错洪布、子果底(分东、西、中三泽)位于鲁塞、子果底山北,系倮马河3个支流的发源地。措格位于鲁塞西南侧,系洛统河发源地。嘿六六、嘿史史、白海子位于者古迪南,娃扎北,系弄资河支流发源地。小黑海、双海子位于阿吉黑南侧,系梓里河支流发源地。阿木世以嘿(3个泽)位于二道石门关北北东,系大桥河支流发源地。五点石(令湖)位于马厂南侧,系永春河支流发源地。雪龙山天池位于雪龙山顶东侧,属“死海”。
地下水
境内地下水的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渗透涵养。年径流深326毫米,折合地下水径流量为14.95亿立方米。其地质构造复杂,含水岩组布局零散,综合可分为河谷及小盆地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侵蚀构造地形基岩裂隙含水组、构造剥蚀地形基岩裂隙含水组、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组五大类不同含水岩组。
水利
县内的水电建设始于1926年。1995年以前,全县县办、乡村办水电站有12座,安装发电机19台,总装机容量5658千瓦,输、配电线路1325千米,年发电量1846万度,城乡通电率为45%。到1995年底,全县累计建设小型水电站和水轮泵电站44站,安装发电机53台,装机容量6661.5千瓦,其中拆除、淘汰、报废33站36台,正常运行11站17台,装机容量减为5658千瓦。全县装机75千瓦以上的乡村办电站正常运行的有永春乡坪子、白济汛乡老厂、叶枝乡拉波洛、塔城镇其宗、维登乡其普等9站15台,总装机容量3855千瓦,年发电量达1164万千瓦时,占全县总发电量的50%~60%。
里底水电站
里底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巴迪乡境内,是澜沧江上游河段梯级开发规划的第三级电站,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8.64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6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40.6亿立方米。里底水电站以发电为主,水库总库容0.74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1818.0m,为日调节水库。建设规模为3*127MW机组,由华能水电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里底水电站为堤坝式开发,拦河坝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74m,坝顶高程1819.5m,正常蓄水位下库容7085万立方米,调节库容1426万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420MW,属Ⅱ等大2型工程。施工总工期4年2个月。
土壤
全县有11个土类、17个亚属、27个土属、41个土种。以暗棕壤为主、棕壤、黄壤、红壤、褐土、水稻土、紫色土等次之,类型复杂多样。就主要类型而言,有机质较丰,氮磷钾含量略有不足。除棕色暗针叶林外,PH值都在5以上,属偏碱性土壤。
11种土壤的面积及分布是:1、亚高山草甸土,面积20.99万亩,主要分布于海拔3800米以上的高山寒冷地带。2、棕色暗针叶林土,面积123.66万亩,主要分布在海拔3400~3800米高山。3、暗棕壤,153.71万亩,主要分布在海拔2700~3400米地带。4、棕壤土,102.60万亩,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2700米地带。5、黄棕壤,55.25万亩,主要分布在海拔2500~2700米的疏林坡地。6、黄壤,47.90万亩,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2500米的江边河谷地区,土层较深。7、红壤,0.88万亩,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米左右地区,土层较浅。8、紫色土,107.34万亩,主要分布在维登乡、中路两乡,平均土层较深。9、褐土,15.60万亩,主要分布于海拔2000米以上的澜沧江沿岸地区,土层深。10、石灰土,13.94万亩,属零星或区域分布在巴迪、叶枝、白济汛自然村、塔城市等乡境。11、水稻土,3.11万亩,分布在江边河谷地带,土层较深,人工熟化程度较高。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处“三江”成矿带,矿藏比较丰富。截止2013年,境内已探明的矿种有铁、钛、锑、铜、银、汞、铅、锌、金、锡、钨、锰、石膏、油母页岩、煤、石棉、瓷土等近20种,其中尤其以铁矿蕴藏量较为丰富。楚格咱铁矿、庆福铁矿、蒲塘铁矿是维西规模较大的3处铁矿,其中楚格咱铁矿C+D级,储量为4825.9万吨,属中型富铁矿;庆福铁矿为C+D级,储量为1200万吨,为中型铁矿,菖蒲塘铁矿为小型富矿床。其余有色金属矿种和非金属矿种在全县境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土地资源
全县耕地28.8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13%;林地(包括经济林木园地)540.1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7.26%;荒山草地69.2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9%;水域7.83万亩,占1.12%;交通用地3.81万亩,占0.54%;城乡居民住宅等项用地3.61万亩,占0.52%;石山裸岩21.48万亩,占3.07%;沟埂9.75万亩,占1.40%;冲蚀沟7.81万亩,占1.12%;河滩4.04万亩,占0.58%;冰川雪峰0.6万亩,占0.09%;特殊用地1.87万亩,占0.27%。
森林资源
全县林地面积37963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8%。按2015年底的统计资料计算,农业人口人均拥有林地面积43.2亩,活立木总蓄积48792640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76.20%,有秃杉、光叶珙桐、云南榧树、澜沧黄杉、丽江铁杉、红豆杉、长苞冷杉等珍稀名贵树种。
水资源
县域内年平均降水量为1273毫米,折合径流量59.33亿立方米;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564毫米,折合水量蒸发26.29亿立方米。实际水资源年产水量径流深为709毫米,折合年径流量33.04亿立方米,水能量58.72万千瓦。其中,地表水径流深为383毫米,折合径流量17.13亿立方米;地下水径流深为326毫米,折合径流量15.19亿立方米。地表水分别属澜沧江、金沙江两大水系,全县较大的河流共50条,水能蕴藏量合计53.51万千瓦,估算能量12.03万千瓦。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维西县境内有种子植物146科、777属、2537种,属Ⅰ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西藏红豆杉、光叶珙桐、金铁锁、秃杉4种,属Ⅱ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油麦吊云杉、澜沧黄杉、云南榧树、十齿花科、长喙厚朴、水青树、金荞麦、秃叶黄檗、松茸等10种。地方名贵树种有滇山茶、贡山厚朴、伞花木属、红花木莲、水青树、滇藏玉兰、山毛、棕背杜鹃等。
维西还是兰花荷之冠——细叶莲瓣兰的原生地和主产地,在县境内已查明的兰花有150个原生种、80余个特色名兰和200多个新种,其中已载入“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和云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云南省素心兰,属于国兰中的佼佼者,仅维西独有的高山花卉名录中杓兰属有5个优质原生种源。
动物
境内有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重点调查和监测名录67种,其中:哺乳动物26种,鸟类有32种,两栖纲有9种。在这些野生动物资源中,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7种,Ⅱ级保护动物26种。
县内有野生脊椎动物716种,占云南总种数的47.7%,占中国总种数的25.9%,其中有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如滇金丝猴、云豹、小熊猫、棕熊、赤斑羚、红腹角雉、雪豹等近百种,是与国宝大熊猫齐名的濒危动物—滇金丝猴的重要栖息地,被称为“滇金丝猴的故乡”。县境内原始森林中生活着14个滇金丝猴种群,数量达2700只左右。此外,县境内栖类、爬行纲以及水生类动物种类也较多。还查明有害昆虫1886种,资源昆虫1316种。
自然保护地
2000年,维西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启动,建立萨马阁国家级珍稀濒危动物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64288公顷。随后实施了一、二、三期保护区建设工程,主要保护植被、珍稀动植物、水源林、高山湿地和自然地形地貌。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3年成立,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白马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马雪山省级保护区管理所也更名为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2000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同意调整扩大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范围扩大到维西县境内,将德钦县县施坝、各么茸林区和维西县萨马阁林区914.96平方千米纳入保护区,保护区面积增加到2800余平方千米。2018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增至2821.06平方千米。
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中国特有旗舰物种滇金丝猴及其栖息地高山针叶林和其他自然景观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区。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有7个植被类型、10个植被亚型和37个群系。共记录野生维管植物2343种,陆生脊椎动物535种,其中很多物种都属特有分布,是世界珍贵的遗传资源基因库。
成立初期,整个维西片区被发现的滇金丝猴仅有2个种群,个体数量在800只左右。2004年,通过该地区的第一次科学考察,发现了8个滇金丝猴种群,约1200只猴子。2023年,保护区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已增长至现在的14个种群,个体数量达3000只左右。保护区内的塔城市野生动物救护站于2011年成立,主要职责包括涵养响古箐滇金丝猴展示猴群(即国家公园展示群),以及收容救治管理范围内伤病的野生动物。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其他野生动植物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2018年借助红外相机技术,首次在保护区内拍摄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冰雹、霜冻、2008年中国雪灾和泥石流等,其中以干旱的成灾范围较广,频次较高,在历史上造成的损失较大。
维西属轻雹区及少雹区,多数在七八月间降雹,灾情较为严重的是:1991年,成灾12832亩;1993年,成灾13140亩。霜冻多在11月至翌年4月间发生成灾,危害极大的以4月范围较广。1983年3月低温持续21天之久。
1994年3月21日县内暴雪成灾,输电线路及通讯线路毁坏尽,公路塌,牲畜冻死,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万元。1995年2月16—17日,县内普降大雪,对交通、通信及输电线路等都有破坏,造成很大损失。1997年9月28日,县境突降罕见大雪,雪深平均在10厘米以上,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03500亩,粮食减产1863万千克,直接经济损失27945万元;受灾死亡大小牲畜1252头(匹),直接经济损失29万元;经济林木受灾面积15000亩,直接经济损失3270万元。
维西地处金沙江一元江地震带(玉树市一红河深大断裂带)和怒江一澜沧江地震带(昌都市一腾冲深大断裂带)之间的板块缝合带。一般震中不在维西地域内,仅属波及地带。据州、县地震部门记载:低于5级以下的地震1979年有7次;1990—2007年5月30日,2—2.9级20次,3—3.9级6次(观测仪感应)。最大地震为1996年12月14日发生于中路乡的3.7级有感地震。
2023年8月塔城地区镇塔城村响古箐突发泥石流灾害。导致塔城镇响古组、响古箐上中下组、塔城一二组、几支组、伟托组8个村民小组和金丝猴国家公园饮水工程被冲毁,共计448户,2239人(含外来人口400多人)断水,共造成水利设施损失约130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4月,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辖3镇7乡。县政府驻保河镇雪龙西路行政中心六楼。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全县常住总人口14.79万人,人口出生率6.98‰,人口死亡率7.69‰,人口自然增长率—0.71‰,城镇化率26.57%。全县户籍户数45565户,户籍人口157747人(公安年报户籍人口),其中:男80440人,占户籍人口的51.0%;女77307人,占户籍人口的49.0%。乡村人口137306人,占户籍人口的87.2%;城镇人口20441人,占户籍人口的13%。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县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8171人,占总人口的19.25%;15—59岁人口为98850人,占总人口的67.5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9342人,占总人口的13.2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891人,占总人口的9.49%。
民族
维西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县内共有20余个民族,其中千人以上的共居民族有傈僳族、汉族、白族、纳西族、藏族、普米族、彝族等7个民族。作为自治民族,傈僳族分布广、人口多,全县7乡3镇都有傈僳族分布,傈僳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6.23%,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6%。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傈僳族主要居住在山高坡陡、生存环境相对较差的高寒山区及半山区,水热条件较好的澜沧江、金沙江沿岸及河谷地带主要有白族、纳西族、藏族以及汉族等民族分布。根据行政区划,县城保和镇是汉族的主要聚居地,永春乡以及叶枝镇梓里、真朴、美乐3个村委会,塔城镇启别、海尼2个村委会和攀天阁乡皆菊村委会为纳西族相对集中的地方,而巴迪乡和塔城镇是县内藏族分布较广的两个乡镇。白族分散而杂居,大多是被称为“那玛人”的白族支系,主要聚居地是维登乡维登、富川、小甸、妥洛、北甸5个村委会以及中路乡加禾村委会、白济汛乡共乐村委会,永春乡拖枝、菊香、兰永3个村委会和攀天阁乡皆菊村委会也有白族分布。此外,在塔城镇的海尼、柯那两个村委会有纳西族支系“玛利马沙人”居住。
语言
维西傈僳语属于怒江方言。它与本方言区内各地傈僳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彼此间一般能顺利进行交际。县境傈僳语又具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且在不同的地区之间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差别。
维西傈僳语有38个声母,缺乏翘舌动程。26个韵母,大多是单元音韵母,只有少数以i、u为介音的复韵母。这样,普通话大部分复韵母(除ua韵),傈僳语都读为相应的单韵母,并且缺乏前后鼻辅音因此没有普通话的鼻韵尾。维西傈僳语有6个声调,在调类调值上都与普通话声调有较大差异,而且难以改变。傈僳语读普通话字词,除把阴平声读为高平调视为相同外,其余都有较大差异,往往把阳平声读为中降调,把上声读为半高平调,把去声读为中升调。
宗教信仰
县境内各民族主要信奉原始宗教、藏传佛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等宗教。
原始宗教
县内傈僳族信奉鬼神,认为天地间有神灵与鬼怪,神可保佑人,也能惩罚人,神具有超凡的能力。县内纳西族大多信奉东巴教,一般情况下,祭祀活动、婚丧仪式、消灾驱邪等都要请东巴主持。县内彝族的原始宗教以万物有灵为基础,基本形态是祖先崇拜、鬼魂崇拜和自然崇拜。
基督教
基督教于1913年开始传入县内,分为以保和镇为中心的五旬节教派和是以岩瓦为中心的滇藏基督教派两派。文革开始后宗教活动被禁止,1977年以后,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基督教活动得到了全面恢复。截至2005年,全县共有基督教信徒6260名,教牧人员347人,共设活动点53个。
藏传佛教
县内信仰藏传佛教的主要是藏族和纳西族,其他各民族中只有少数人信仰。县内各藏传佛教寺院都建于清雍正、乾隆。截至2005年,经登记批准,来远寺、达摩寺、柯公寺、寿国寺3个寺院为藏传佛教活动点,全县共有活佛2人,僧尼163人,信教群众2万人。
天主教
天主教由清同治初年传入县内,属法国远东天主教会经营的西康省康定教区。县内信奉天主教的群众为数不多,仅在少数汉族、傈僳族、藏族、纳西族群众中传播。2005年统计,全县共有天主教徒163人,其中教牧人员7人、小维西活动点2人、倮咱洛活动点4人。
道教
道教在清雍正年间开始传入县内,爱新觉罗·旻宁至咸丰年间较为盛行,信徒每逢家中婚丧嫁娶或重大变故,都要请导师念经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大兴破除迷信之风,县内道教逐渐消亡,道观或被毁坏,或被改作他用,道士不再从事宗教活动。
经济
综述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以农业经济学为主。第一产业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第二产业以工业、能源和建筑业为主,第三产业以贸易、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旅游业为主。2022年,维西县地区生产总值(GDP)为714912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49:30.15:56.36。
第一产业
维西县第一产业主要以中药材为主,同时发展核桃、杂粮等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建成中药材、稻田养鱼、冰葡萄、水果等一批产业基地。2022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4万吨,产值达到6.86亿元,其中中药材加工产值1.5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产值的26.64%。全县共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81个,其中中药材“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22个、占比为27.16%。“维西当归”评为云南省“2018年十大名品”,“央坷藏红花”被评为云南省2019年“十大名药材”。“维西糯山药”“维西攀天阁老黑谷”相继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2023年“维西傈家乌鸡”入选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名单。先后被列为干果基地示范县,核桃产业特色经济县。2023年开展稻田养鱼项目,除去鱼苗费等成本,全县稻田养鱼平均亩产保持15公斤,按50元/公斤计算,亩增收达750元。
2022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6677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7984万元,林业产值30907万元,牧业产值58838万元,渔业产值2959万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6087万元。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以水电业、矿产业为支柱,同时发展制造业、矿产业等传统产业。““十一五”末,全县水电装机容量达19.12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18.31万千瓦,发电量从“十五”末的4680万度增加到35153万度,在境内澜沧江干流上开工建设了里底、乌弄龙电站。2023年,澜沧江流域里底、乌弄龙电站稳定运行,全年上网电量突破69.64亿千瓦时,实现产值近20亿元。在建的托巴电站成功实现围堰截流,预计2024年该电站将全面建成投产,年发电60亿千瓦时,年产值达16亿。谋划了香格里拉市工业园区维西吉期洛工业片区,引进昆钢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等大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关闭了高耗能的打枪坝铁合金厂,加大了矿业开发的清理整顿力度,矿业开发进一步规范,探采矿投入更趋合理,矿产业开发对地方财政的贡献日益凸显。
2022年,维西县全年累计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36157万元。年末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2户,全年累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345万元,其中:轻工业完成31万元,重工业完成87313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构成中,食品制造业增加值31万元,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87313万元。全县累计完成全社会发电量(含省返企业)636679.25万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27560.43万千瓦时,年末全县资质内建筑业企业7户,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965.3万元,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9540万元。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以生态旅游、现代商贸物流业、文化体育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为主。2022年,全县共接待中国及国际游客199.59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92623.2万元。维西县通过举办“丰收文化节”“黑谷文化节”“情人节”“傈僳族阔时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文化活动,推动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有机结合,2023年被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2年,全县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179万元。批发业实现销售额24410.6万元,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00110万元,住宿业实现销售额13605.9万元,餐饮业实现销售额14597万元,金融业完成增加值完成46530万元。
经济功能区
拖枝生物园区
2013年以中药材、兰花、核桃、冰葡萄、糯山药、畜牧业为代表的生物产业基地拖枝生物园区开工建设,位于拖枝县永春乡,累计完成投资4370万元。云南藏地天香酒业有限公司、香格里拉市伍佳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生物企业入驻园区,累计完成生物产值3亿元。
吉期洛工业园区
吉期洛工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04亿元。昆钢维西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维西东森矿冶有限责任公司、维西铜业有限公司、维西希达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生物企业进驻工业园区,累计开采原铁矿355.35万吨。
重要企业
云南藏地天香酒业有限公司
云南藏地天香酒业有限公司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春乡拖枝村生物产业园区,集葡萄种植、冰酒酿造、冰酒销售、冰酒庄园休闲度假、冰酒文化推广、民族文化风情、自然风光于一体。
2008年该企业在维西进行冰酒生产试验获得成功,2009年建设冰葡萄种植基地500亩,2012年冰酒量产试验获得成功,2014年获得冰酒酿造技术专利,2015年获得中国第一张冰酒生产牌照。在2016年、2017年先后被评为中国冰酒城和冰酒小镇。截至2022年,已建成冰葡萄种植基地7000亩,其中已量产2500亩;建成冰葡萄酒生产能力1000吨级厂房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社会事业
教育
2021年新建扩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92个,义务教育学位增至1.8万个,全面实现15年免费教育,成功恢复高中办学,教育资源供给不断优化。
截至2022年,全县共有99所学校,其中:教师发展中心1所、职业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12所(含11个校点)、幼儿园82所(县级幼儿园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8所、乡村幼儿园63所、民办幼儿园10所)。全县在校学生23504人,其中:高中在校生895人、初中在校生5501人、小学在校生12044人、学前3年在园幼儿数5064人(含附设幼儿班278人)。全县专任老师1498人(含民办幼儿园64人),其中:教师发展中心专任老师25人,职业中学专任老师7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54人(含民办幼儿园64人)、小学专任教师873人、初级中学专任教师370人、完全中学高中专任教师69人。学前入园率87.86%,公办幼儿园占比82.32%。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77%。初中毛入学率105.54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53%,残疾儿童入学率100%。
卫生
2021年维西县完成县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县中藏医院投入使用,完成10所乡镇卫生院、70所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健康维西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技术评估及省级健康促进示范县考核评估。
截至2022年,维西县共有卫生机构122个,其中:医院7个(综合医院4个,中医医院2个、专科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10个,诊所26个、卫生所及医务室6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村卫生室70个。卫生人员127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12人(执业(助理)医师321人,注册护士430人,药师(士)33人,技师(士)84人,其他144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35人,其他技术人员50人,管理人员48人(其中:仅从事管理的人员25人),工勤技能人员54人。全县各类医疗机构编制床位641张,实有床位642张(含民营医院)。
科技
维西是云南省科技示范县。截至2018年8月,维西县专利申请量28件,获得国家专利授权量49件,发明专利有效量4件。组织申报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科技扶贫)、州级科技计划项目、州校合作项目等21项,立项支持19项;申报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项目《天麻良种授粉繁育及高产示范种植》;组织申报迪庆藏族自治州专利转化实施项目3项,立项支持1项,;组织推荐迪庆州创新团队2项,学科带头人和后备人才10人,认定学科带头人4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家,认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组织县内企业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3家企业入库为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推荐省、州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辅导员39人,认定25人。截止2018年11月,维西县获得各级科技项目资金支持671.54万元,项目直接受益群众3732户,其中建档立卡户323户,人均增收4000元。
文化
截至2022年,维西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13个,其中: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10个,文物管理所1个。调频广播转播发射台(模拟)60个,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发射台14个(含4个广播电视数字差转发射台)、有线网络1张、直播卫星村村通接收设备11760套、户户通设备29930套,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99.84%,电视人口覆盖率99.86%。全年5支放映队放映电影1972场次(其中故事片986场,科教片986场)。
维西县图书馆于2010年实施免费开放,分别在维西县消防队、维西县公安局、维西武警中队、维西水务局、维西县康恩家园等单位和社区设立图书室,丰富了广大驻维武警官兵、干部职工和社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22年6月在中国人民银行维西县支行举行“图书流动服务点”挂牌仪式,标志着维西县图书馆第六个“图书流动点”的正式成立。共有图书500余册,配备有阅览桌椅、母婴休息室, 并按照标准统一制作图书流动服务点标牌和各项借阅制度牌。
体育
截至2022年,全县共有体育馆1个,篮球场788个,全民健身路径18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登山健身步道3条,田径场10个,七人制足球场14个,其他体育设施41个。维西县体育场地人均面积为2.70平方米,培训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94人,体育单项协会7个,国民体质监测抽测不同年龄段3600人,合格率达90%以上,全年共举办赛事32次(含社会、学校),参加运动员18145人。年内参加州级以上运动会4次,参加运动员人数120人,获州级以上运动奖牌8枚,其中,金牌2枚。
篮球是维西全民健身项目中推广普及历史最久,群众基础最广的项目,目前维西县篮球场建设基本覆盖了所有的村组。2023年8月10日,维西县2023年“寻航杯”3\u00263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在维西县民族体育馆落下帷幕,最终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队以绝对的优势夺得男子乙组冠军,腊普茸队和寻航队分获男子甲组和女子组冠军。
环保
“十三五”期间积极推进维西县第一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改扩建项目建设,对念萨街、幸福路、东大街、滨河路等18条市政道路进行绿化提升改造,改造道路绿化面积28987.5平方米;对老城区部分原有单位进行拆除改造,建设成为街头小公园,改建面积共计17572.48平方米。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00%;澜沧江国控断面、金沙江省控断面、县域内永春等主要河流水质、县城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主要污染物削减目标全面完成,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完成27家“散乱污”升级改造类企业整改,淘汰黄标车619辆,淘汰维西华茂水泥生产线,维西县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主要大气污染物进一步减少,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PM2.5平均浓度保持在7微克/立方米。完成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9个环境问题整治,完成16家加油站双层油罐及油气回收系统改造工作,督促13家综合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完成医疗废水处置系统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截至2022年,维西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33%,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5.44%,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据统计,2022年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5.803吨,氨氮排放量0.898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4.924吨,氮氧化物排放量9.807吨。
社会保障
2022年维西县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和帮扶责任,实现70个贫困村出列,12056户43392人贫困人口全面脱贫,高标准通过省级第三方考核验收,顺利完成国家抽查评估验收,整体贫困问题历史性终结。2020年,全县无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0%。
截至2022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102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1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动态清零。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101人,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6900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4201人;2022年,为年满60周岁以上符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待遇人员发放养老金2625.8498万元,为55—59周岁1—2级残疾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补助金39.9292万元;为978名企业退休人员发放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待遇3632万元,兑现企业退休死亡人员抚恤金、丧葬费101万元;为15名离休人员发放离休人员工资309万元;为2182名机关事业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5663万元(其中统筹内基金支出17455万元,统筹外支出8208万元);为1名企业退休人员按月发放特殊困难补助和生活补贴3万元。全县失业保险参保7013人,工伤保险参保9961人。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共150396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8796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600人。
截至2022,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73户、352人(2022年12月基数),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05.1548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8632户、20790人(2022年12月基数),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588.8751万元;全县特困供养对象902人,其中分散对象869人(2022年12月基数),月人均发放特困供养对象补助金948元,城区中心敬老院集中供养33人,月人均发放特困供养对象补助金948元;全年为103名孤儿(2022年12月基数)下发基本生活费160.712万元。
交通
综述
维西县整体道路呈现4横2纵的布局,4条横向乡间道路和一条纵向沿河道路以及乡域内分布众多的村道串接了乡内主要居民聚居地;S211省道纵向连接,成为维西县对外沟通的“主力线”,贯穿维西县大部分乡镇。
截至2021年全县10个乡镇实现了乡乡通油路、通客车。全县82个行政村(社区)540公里通村公路全部实现硬化,硬化率达100%;82个行政村(社区)通客车,通客车率100%;实施行政村公路安防工程459公里。全县1053个村民小组共有通组公路2016公里,已硬化1956公里,硬化率达97%。2023年规划建设5条高速公路、3条铁路、1座民用机场、7条二级公路4条三级公路、5个航运码头。
公路
截至2022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457.19千米,按路面类型分,国道211.8千米,省道146.23千米,县道266.72千米,乡道725.8千米,村道1106.64千米。按公路技术等级分,二级公路246.88千米,三级公路125.16千米,四级公路2085.15千米。
省道有两条公路,一个是巨(甸)维(西)公路。属滇藏公路西线,是历史上县境唯一的出口通道,县内全长36千米。2003年后,随着香(格里拉)维(西)油路的建成通车,过往车辆逐渐减少。二是香(格里拉)维(西)油路(原中维路)。该工程由迪庆藏族自治州交通局组织实施,县境内全长96.713千米,其中新建29千米三级公路。香维油路改建工程于2001年11月破土动工,2003年底全线完工,2004年7月改为省道,交由养护总段养护。香维油路是县内第一条油路。县道有德(钦)维(西)油路(原德维路)、白(济汛)维(登)公路、维(西)通(甸)公路、大桥边至白水环城油路。
2021年,维西县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68.08亿元,维通、尼塔二级公路建成通车,维福三级公路(维西段)实现贯通,澜沧江江西公路、维巨二级公路有力推进,完成农村公路硬化改造939公里、安防工程1458公里,新增公路里程585公里,全面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组组通公路,以维西为中心,覆盖香格里拉,德钦县,丽江市,大理白族自治州的3小时通达圈初步形成。
公共交通
截至2017年,维西县共有农村短途客运车306辆、出租车100辆、公交车20辆、旅游客运车10辆。
人文
综述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素有“横断山脉中的绿柱石”“三江明珠”“三江并流腹地”的美称,被誉为“药材之乡” “中国细叶连瓣兰花之乡”“国宝滇金丝猴的乐园”“天然杜鹃花属园”“中国傈僳族族文化发祥地”和“三江并流腹地傈僳文化王国”“中国冰酒文化城”。
截至2023年有傈僳族阿尺木刮、傈僳族民俗音乐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傈僳族服饰、傈僳族瓦器器舞、傈僳族祭天古歌、傈僳族传统饮食“克耍俄粒”等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一大批州级、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该县有三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康普寿国寺、叶枝土司衙署、同乐傈僳族民居建筑群,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摩祖师洞,三个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四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特色的婚嫁丧葬习俗、还有“阔时”节、“阿富汗尼亥几”等节日习俗。代表美食有八盘四座、手抓饭等。
艺术
傈僳族的天文、历法、占卜、神话传说、民俗音乐等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而民间歌舞“阿尺木刮”“瓦器器”“对脚舞”等则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彰显出动人心魄的神奇魅力。粗犷豪放的塔城藏族“热巴舞”,细腻真挚的纳西古歌“阿勒”,以及白族、普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舞、传统艺术、民风民俗和建筑、饮食、服饰文化各有千秋,特色鲜明。素有“中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之称的大词戏仅在维西县城保和镇一地的汉族中流传,是中国300多个戏曲剧种中较为重要的地方戏种。
木楞房
傈僳族是一种游牧民族,由于千百年来的不断迁徙,决定了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具有简易性、流动性。建造材料,取材于大自然,建造位置一般依山而立,向阳背风,多与溪水大河相望。居住的房屋建筑都以木楞房为主,建造用天然成龄的圆木去皮、留槽,为了上下衔接无缝,两端以缺口咬合,呈“井”字形层层摞叠构成房屋四壁。“人”字屋顶,覆盖木板,压以石块。木楞房多以层层摞叠的圆木墙为承重,一般不另设承重木构架,因此所选木材多为优质杉木或松木。其整个建造过程中不用一颗钉子,屋顶纯粹用杖藤或竹条栓制。在叶枝镇同乐村,傈僳族木楞房建完后涂上一种红石粉水,用于防虫。
傈僳族火草织布技艺
傈僳族的织布工艺十分独特,编织时有两梭,一梭为火麻线,一梭为火草线,然后交织而成。“火麻”“火草”都是山上常见的植物。每年的六、七月份是采摘火草、割火麻杆的季节。傈僳妇女们将采来的火草叶片洗净、稍,剥下叶背面白色纤维层,搓成线、烧成团,叫火草线。把麻杆浸泡后剥下外皮纤维纺成线、绕成团,叫火麻线。傈僳族的火草织布就是用这两种线纺织而成。火草麻布绵软洁白,结实耐磨,冬暖夏凉,被赞誉为麻布中的极品。
舞蹈
傈僳族的舞蹈主要有瓦克克、保当目刮瓦克、阿朴比、阿朴比。《瓦克克》意为踏脚起舞,故人们通称为“跳脚”,是个群众自娱性广场舞蹈,场地不受限制。舞队形为大圆圈,参舞者手牵手顺时针方向转动。跳法以跺、踢、悠踢抬等动作为主,动作变化主要以脚步的递增变换来表现,以传统三大件乐器(“吉芝”“起贝”“菊律”)伴奏,每一舞段都有乐曲。
《保当目刮瓦克》主要流行于叶枝、巴迪、康普3乡内。又称《矣乃扒瓦克》一般简称《阿尺目刮》,直译则是“山羊之歌”。此舞无乐器伴奏,自始至终为踏歌起舞。动作主要是脚步的跳摆和搓跺,上身左右摆晃,臀部收送,前俯身,抬头,回望等。《阿朴比瓦克》“阿朴比”即排笙,舞名便可译为“芦笙舞”。主要流传在永春乡的拖枝、庆福、四保、美光、菊香一带。舞步主要是跳、移、跺、撩、悠抬脚等。动作伴以上身的前后俯仰,舞姿以双膝屈伸显示出自己的韵律。此舞在节庆、祈神、丧葬等各种场合都可以跳。《歹别》是宗教舞蹈。一为巫师在祭祀鬼神时所跳,一为基督教徒所跳。
大词戏
维西大词戏,是中国300多个戏曲种类中,仅在维西县保和镇独存的一个地方剧种,是中原汉文化传入边地后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独特剧种,被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块活化石,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于2013年11月被云南省政府公布命名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歌
民俗音乐有3类:祭天古歌,包括神话传说及先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艰苦奋斗、祈神赐福等内容,句式多为五音节,吟唱时音调平缓;“木刮”,即踏歌起舞的歌曲,歌词抒怀叙事,唱天地万物、历史典故、神话传说、道德规范等,可连续唱几天;丧歌,在祭奠亡灵时由巫师或长者唱。
饮食
傈僳族饮食文化极其丰富,八盘四座、手抓饭、有阔耍俄勒、火瓢牛肉、苦荞粑粑蘸蜂蜜、琵琶肉、米粑粑、清水煮乳猪等美味佳肴。
八盘四座
维西“八盘四座”,民族风味浓郁,特色鲜明。其菜谱分为八盘和四座,共包括十二道菜。八盘包括:1、木瓜鸡;2、肝肚;3、三丝吹肝;4、扣百合;5、花油卷;6、核仁炒瘦肉或(腌菜炒瘦肉);7、莲花火腿片;8、黄金豆腐或(山药清炖肘子)。四座为:1、红炖肉;2、盖帽索粉;3、面;4、汆木耳。“八盘四座”的十二道菜每一道代表一年中的每一个月,其中“四座”则代表一年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手抓饭
“手抓饭”是富有傈僳族地方风味特色的小吃。选用本地特产的泰国香米煮熟后倒在一个洗涤干净的簸箕内,在米饭上放切成小块的黄焖小猪肉、火烧鸡、熟火腿和油煎土豆、凉拌蕺菜、清煮南瓜及特色佐料,然后盛一碗鲜鸡汤在每一个客人前面。客人在吃“手抓饭”前必须先洗手,然后大家围着簸箕坐在一起,以左手当碗,右手当筷,边吃“手抓饭”边喝杵酒。在“手抓饭”时,主人还会唱着动人的祝酒歌,向来宾一一敬“同心酒”,直到客人酒饱饭足才结束。
克耍俄粒
“克耍俄粒”就是傈僳族语玉米棒稀饭的意思,也被很多人称作是“傈僳八宝粥”“火腿珍珠粥”,是千百年来傈僳族流传下来的一道传统美食。制作方法为:从玉蜀黍秆上掰下青苞谷煮熟,用手磨或碓臼将苞谷粒褪皮,撒上用火烤过的食盐,掺上菜豆,与腊肉或琵琶肉同煮,加上蕹菜作底料,食之香气四溢,营养丰富。
火瓢牛肉
火瓢牛肉,又名铜瓢牛肉,顾名思义铜瓢是这一道菜品的关键所在,也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滇西匠人用高明传统的技艺,打造出了铜瓢,马帮把它带上了茶马古道,造就了火瓢牛肉这一特色美食。火瓢牛肉采用黄牛肉,将牛肉切作肥瘦适合的片状,使用绝密的煮炖技艺,使得牛肉嫩滑爽口。
习俗
居家习俗
居家习俗上,每家每户都供奉“菩拉”(菩萨),每天都要敬香祭奠。火塘是傈僳族家中具有原始图腾意义的陈设,其地位神圣不可侵犯,喝酒或就餐之前都要祭过天地祭火塘神,祈求火塘神保佑全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婚嫁习俗
青年男女一般通过情歌对唱确立恋爱关系,然后男女双方互赠礼物,男方送女方烟锅(烟斗)或口簧琴,女方送男方“花腊表”(花挎包)。随着双方感情的加深,须由男方请媒人到女方家登门求亲。定亲后,女方要向男方讨要“阿汁朵普”(喂奶钱)。喂奶钱一般以牛折算,少则几头牛,多则十几头甚至几十头牛。不过,用牛做聘礼仅仅是一种象征性的礼节,在实际送聘礼时,可用羊、柜子、三脚架、铁锅,甚至是竹筷顶替。男女双方订婚后都要选择吉日举行婚礼,俗称“阿多富”(意为熏火烟)。婚礼隆重而热烈,整个婚礼过程从送礼、接亲、迎亲一直至回娘家都有一整套礼节,如男女双方抢坐床头、男女双方各推举选手对歌等。婚礼当晚,所有宾客及全村老少围绕篝火跳舞、对歌,其间主人家以酒招待,喝醉的客人多,表示主人家热情好客。活动一直要持续到次日清晨。
丧葬习俗
维西境内的傈僳族实行土葬。死者故去后,全村及外村亲戚闻讯前来吊唁。死者脸部盖一张白纸,以示阴阳相隔。灵前点香棉花灯,并将一碗倒扣于供奉的食物上竖三只插有白面团的竹筷,以求远在天堂的死者不用三角支锅做饭也能吃饱。祭奠时奔丧的亲朋好友在灵柩前烧香三炷,跪拜后齐声痛哭。灵柩旁用竹篮罩一只鸡,若死者为男性罩母鸡,死者为女性罩公鸡,鸡要送到墓地放生。凌晨鸡鸣时分,在灵柩前摆上供品,由“尼扒”诵经。出殡时由幼子反背死者常用物品在送葬队伍前开路,途中不能回头看,到达墓地后放下物品迅速离开,直至安葬后再返回祭奠。安葬完毕,带三一土回家,并由“尼扒”将土撒向死者房板之上,再向身后射出黑三棱毒箭。到家后,亲朋好友围坐在火塘边,“尼扒”从房中至火塘拉一条蓝白线以示阴阳相隔,并对死者进行招魂。死者去世后的第三年,家人要扫墓,并备酒席行祭奠活动。
“阔时”节
即过年。据民间传说,古时傈僳族于秋粮收获之后,选择一日或接连二三日,全村寨备办酒席欢庆,热烈隆重,相沿成习。过“阔时”节要杀猪宰羊,酿制水酒,油煎天米或糯米粑粑,在敬神祈福之后先要拿一份好的饭食喂狗,因为传说人间的五谷是狗从天上带来的。节日之夜,通宵歌舞达旦。1991年8月,经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每年12月2l~23日过“阔时”节。
“阿尼亥几”
即“二月八”。农历二月初八这天,各家准备食物到山野里烹食。这一天家家都要用油、肉等好食品喂耕牛,有的还要给牛洗澡。这既是对耕牛一年辛苦劳作的答报,又是表示迎接春耕的来临。夜晚,大家围聚篝火尽情歌舞。
端午节
节前,家家户户打开蜂箱收割蜂蜜,从山里采回成筐的中草药。节日前后,县城街市两边摆满新鲜药草,名目繁多。过节这天,青年男女穿上节13盛装,登上大宝山、犁地坪等高山,或在村寨附近的林间山野弹口簧琴,对情歌。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屠羊酬神,羊肉为过节的主要食品。在高山牧场,羊们轮流杀羊聚餐,进餐前先敬供牧神,餐后踏歌起舞,尽兴欢乐。
服饰
维西县“傈僳族服饰”于2013年11月被云南省政府公布命名为“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服饰全部为手工制作。男子上穿大襟白短褂,外罩前襟开口的黑白条纹旗袍,系羊毛带或麻布彩带,下着蓝布大裆裤,左挎麻布包“腊裱”和刀,右背弩弓箭包,头戴“帕子”或毡帽。女子头戴三角帽“呙享”,包黑布头帕,以小贝壳、银圆片、小铃铛、草编装饰;上穿细白麻布大襟长衫,外罩紫红或黑色坎肩,下着百褶裙和刺绣围腰。男女大多打绑腿,穿草鞋。
特产
维西县的主要特产有蜂蜜、维西核桃、维西乌骨羊等。
维西百花蜜
维西百花蜜是云南迪庆维西县的特产。维西百花蜜发展历史悠久,是由东方蜜蜂喜马拉雅亚种采集高寒深林多种蜜源植物的花蜜、分泌物和蜜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制而成的成熟蜂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维西核桃
近年来,在维西县引进的精制核桃油厂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核桃价格一路攀升,泡核桃曾一度卖到每公斤10元,铁核桃每公斤3元多,核桃成为维西人的致富树、摇钱树。据悉,截至2009年,全县已种植核桃1163958株,2008年全县核桃产值超过3000万元,核桃产业成为引领当地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
维西乌骨羊
乌骨羊肉质鲜美,黑色素含量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另外心、肝、胆、血、肾、甲状腺等均可入药,所以乌骨羊全身都是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9年底,维西县有公布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人;公布命名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人;公布命名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8项,州级代表传承人21人;公布命名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项,县级代表性传承人96人。
傈僳族民歌
傈僳族民歌内容自由,曲调热情奔放、歌唱形式多样,音乐富有个性特点,可以用”三大调”来囊括,即木刮、摆时和优叶。每种曲调演唱的场合不同,木刮通常在较为严肃隆重的场合演唱,内容哲理深厚、曲调悠扬古朴,是傈僳民歌的瑰宝;摆时是傈僳族男女社会交往时的对歌,所唱内容包含民间传说、生产生活、爱情抒发等,在傈僳族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优叶是傈僳族青年男女传递爱意的民歌,优叶曲调抒情优美、委婉悦耳,深受傈僳族男女青年喜爱。
阿尺木刮
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意为“山羊的歌舞”或“学山羊叫的歌调”,流传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叶枝镇的同乐、新乐市一带,是当地传统的自娱性民间歌舞。维西历史上交通闭塞,傈僳族少与外界往来,生产方式基本处于半农半牧阶段。山羊是家家必养的牲畜,羊与维西傈僳人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阿尺木刮”亦与山羊有关,是维西傈僳人传统生产生活和思想感情的生动表现。
“阿尺木刮”舞者的服饰十分独特,据清朝余庆远《维西见闻录》记载,表演“阿尺木刮”时“男挽髻戴簪,编麦草为缨络缀于发间,出入常佩利刃。妇挽发束,盘领衣,系裙裤”。如今这种别具一格的服饰已不多见,现在“阿尺木刮”表演中仍保持“编麦草为缨络缀于发间”的惟有叶枝镇境内的傈僳族。“阿尺木刮”舞蹈形式热烈奔放,风格独特,基本上保持着传统的民间艺术形态。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维西县属古建筑类的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省级、州级和县级)共11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康普寿国寺、叶枝土司衙署和同乐傈僳族民居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达摩祖师洞;州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小维西教堂、托洛顶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群、巴珠水磨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高泉风雨桥、大坝心观音庙、岩瓦牛氏老宅、维西县委旧址。
康普寿国寺
寿国寺,藏语称“扎史达吉林”,藏传佛教嘎举派寺院。位于康普乡岔枝村,距县城84千米,当地为傈僳族、纳西、藏、汉等民族聚居区。2006年5月25日,寿国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全寺占地2600平方米。寿国寺历史悠久,建筑群规模宏大,工艺精湛,壁画内容融释、道、儒为一体,是汉、藏、白等民族建筑艺术和多种信仰文化完美结合的典范,同时也是滇西北特殊政教制度的实物见证,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叶枝土司衙署
叶枝土司衙署恢弘博大。该建筑分南北两套二进大院,座东向西。南为三方一照壁一院和三间二层斜楼一幢。北为大门、楼、会客厅、公堂、厢房、各为三开间楼四合院,还有黑神殿、经堂、监狱、马厩、后花园等。建筑主次分明,自成院落,门窗格扇做工精巧。土司府四周筑有高高的围墙,四角建有碉楼。现围墙已毁,碉楼仅存北向两座。整个建筑总占地五十余亩,建筑面积约为33500多平方米,有大小近两百间房舍。整座土司府建筑具有纳西民居与白族民居的建筑风格。
2019年10月7日,叶枝土司衙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同乐傈僳族民居建筑群
维西县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境内居住着以傈僳族为主的20种民族,傈僳族占全县少数民族的65.86%。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貌营造了傈僳族独具特色的居住特点,全县七乡三镇均都居住着傈僳族,其居住的房屋建筑都以木楞房为主。木楞房的建造形式有三种:第一种,三间相连,类似两室一厅;第二种,上下结构,上边住人,下边是以石块摞叠而成是上房的基础,关牲畜之用;第三种,院落式。住房、仓房各自成体,外围用松木或漆木做围栏,通常留口设门。房内设火塘,置铁三脚,大储柜,围火塘铺三张简易床,平时用于待客座处,傈僳族木楞房内设略同。傈僳族建造木楞房在选料上也比较讲究,一般都在秋、冬两季砍伐木料,砍伐前首先要祭拜山神、树神做仪式。房屋建完后也要做谢山神、树神的仪式。从备料到完工都由亲戚朋友相互帮忙。
维西县叶枝镇同乐傈僳族民居建筑群作为典型的傈僳族木楞房建筑代表,于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达摩祖师洞
达摩祖师洞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乡河海洛村。藏名“达摩乃”,为藏传佛教帕竹葛举派寺院,由祖师洞、达摩寺及来远寺三部分组成。祖师洞依山势洞壁而建,始建于清康熙帝元年(1662),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建,依山势洞壁而建,有四层楼阁,计大小僧房40余间。洞中保存达摩面壁影像、足印、藏文碑、僧墓、壁画等宗教文物。1998年1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综述
维西县内具有独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同时,“三江夹两山”的特殊地貌为县内提供了富集的旅游资源和广阔的旅游业发展前景。通过初步普查,县境内的旅游资源分布情况分为“一个中心区、两大片区”,共72个景点,即保和镇中心区、澜沧江片区和塔城片区。保和镇中心区以古乐、兰花、杜鹃花属、溶洞和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等为特色,澜沧江片区以峡谷、雪山冰川、高原湖泊、原始森林和“阿尺木刮”为代表的多元民族文化等为特色,塔城片区以滇金丝猴、热巴舞、藏传佛教和生物多样性等为特色。
维西县积极开发、保护和运营国家AAA级景区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同乐傈僳古寨等景区景点,2022年,全县共接待中国及国际游客199.59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92623.2万元。
主要景区
麻几娃景区
位于叶枝镇拉波洛村境内,距乡政府所在地14.6千米,景区内的查布朵嘎主峰海拔4880米,是维西境内最高的山峰,山顶终年积雪。由查布朵嘎往东,数十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仿佛~串串珍珠撤落在群山皱褶之中,晶莹剔透,熠散光。查布朵嘎山脚下的高原湖泊是湖群中最大的湖泊,傈僳族语叫做“罗大喝”,又称“麻几娃湖”。
戈登遗址景区
戈登遗址景区,位于维西县城东北九十千米的塔镇镇戈登村西约500米的腊普河东岸崖下,距离河面约50米。此遗址于1958年发现,由省博物馆考古队清理发掘。
戈登遗址被鉴定为新石器时期遗址,填补了迪庆藏族自治州新石器时代的空白,证明州境内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戈登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共有60件,其中能辨认器型的有石器29件、陶器5件、骨器2件。出土的文物于1975年在云南省博物馆内作过专题陈列展览。迪庆藏族自治州博物馆建成后,为博物馆收藏陈列。
滇金丝猴国家公园
滇金丝猴国家公园位于维西县塔城镇境内,距维西县城70公里,地处“三江并流”腹心地带,合围面积334.16平方公里。是迪庆州“三大”国家公园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共有七个亚类、三十个基本类型、七十多个资源实体,涉及地质地貌、冰雪水域、珍稀动植物、民族风情、多宗教文化等。主要景区有:响古箐野生动物救护站(在划定区域内观赏野生滇金丝猴)、佛教圣地达摩祖师洞、其宗神泉、启别千年银杏树、万里长江第一石门关、多那阁傈僳山寨等。
滇金丝猴国家公园201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于200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原地区唯一集繁育、科研、宣教为一体的滇金丝猴保护地,也是中国唯一以滇金丝猴观赏、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国家公园。
思乡湖景区
位于白济汛乡共乐村境内,距村委会步行路程为6小时,为吉岔河的源头,东临澜沧江,西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湖水清澈。景区内有8个相连的高山湖泊,湖泊周围是参差不齐的杜鹃花属林和成年不化的积雪。因历来是维西至福贡要道的咽喉所在,来往的人们每至此湖旁常常驻足回望故乡的炊烟,取一块石头把思乡的心情寄托于湖旁,久之,石头汇集,成堆成墙,故名思乡湖。
雪龙大宝景区
雪龙大宝景区位于维西县城西南10公里老君山异峰突起处最高海拔3909米,山顶有雪融湖,水面面积1500平方米,湖水四季充盈,称雪龙山长白山天池。天池周围约有3000亩逐渐抬升的草甸山岭 ,其下是原始森林和黄杯、紫玉盘、大王椰子树、亮鳞等维西名贵杜鹃。雪龙大宝风景区穿越线形成于二十世纪初期开始至80年代末之前,是维登区中路区来往县城公干私访之重要的交通要道,六区澜沧江偏北沿线山民马帮自澜沧江启程途径蕨菜山村、新厂村等沟壑秘道,翻越雪龙大宝风景区第二牧场抵达县城。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概况.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20
Multiethnic village offers template for rural tourism.China Daily.2023-12-15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理环境.中国小康网.2023-10-12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20
维西县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规划 (2021-2025年) .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6
政府信息公开.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07
迪庆香格里拉食用菌产业行业协会成立.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26
维西县2023年上半年经济 运行呈下行探底态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07
我县支柱产业成效显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4
你好!我叫维西,这是我的简历,请多多指教!.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08
字里拾“遗”丨这些关于少数民族和非遗项目的小知识,你都了解吗?(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2-08
维西县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3
香格里拉维西滇金丝猴国家公园3A级景区批复.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08
里底水电站.中国电力招标信息网.2023-12-15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自然资源.中国小康网.2023-12-08
领域概况.维西县林草局.2023-12-08
世界的“香格里拉”主题采访团走进中国滇金丝猴研究基地.云南网.2023-12-14
雪山作证:护猴痴心不改——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四十周年工作综述.迪庆日报.2023-12-14
塔城镇响古箐“8.15”泥石流灾害救援工作.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5
县委书记马盛春同志调研人社工作.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0
【政务要闻】黄龙新率队到人大、政协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0
政府领导.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0
维西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0
维西县加快中药材产业“四化”进程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81个.香格里拉网.2023-12-14
维西县农业农村局开展2023年稻田养鱼测产工作.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4
生态文明示范典型——维西篇.云南省生态环境厅.2023-12-10
维西县产业发展成效显著.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2-16
云南藏地天香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其修:要想做好云品 质量提升、品牌打造和运营推广一个也不能少.云南信息报.2023-12-16
维西县人民政府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6
科技为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劲动力.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4
维西县图书馆新增一个“图书流动服务点”.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6
承前启后、赛事搭台、维西县全民健身篮球运动扬帆起航.迪庆藏族自治州教育体育网.2023-12-16
擦亮生态底色 筑牢生态屏障 建设生态维西 — “十三五”期间维西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综述.云南省生态环境厅.2023-12-10
维西县2021年交通发展统计.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6
维西县交通规划情况.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6
【乡村振兴】维西:破解交通之“困”,构建乡村振兴大格局.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6
维西公路运输业健康发展.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2-16
迪庆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维西“八盘四座”传统厨艺.迪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2023-12-10
同心酒和手抓饭.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2-11
迪庆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维西县傈僳族木楞房.迪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2023-12-13
火草织布丨一尺洁白,一岁时光.攀枝花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12-13
省级非遗 | 维西大词戏:文化交融下的戏曲活化石,至今散发着明清古风神韵.迪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2023-12-13
独树一帜的傈僳族风情文化.香格里拉网.2023-12-10
美食丨风味云南,以“肥”为美的季节.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10-20
迪庆州新增省级第五批非遗项目展播:小吃制作技艺(傈僳族传统饮食“克耍俄粒”).迪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2023-12-15
省级非遗 | 维西县傈僳族传统服饰——古朴大方、典雅秀丽.迪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2023-12-13
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特产介绍.惠农网.2023-12-10
特色产业促农增收.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0-21
我县举办202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业务培训班.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3
乐享云南 | 非遗·傈僳族民歌.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2-11
傈僳族阿尺木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2-13
【康普乡】寿国寺完成电路内线全面整改.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3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12-13
维西达摩祖师洞石质文物保护工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3-12-13
叶枝土司衙署.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13
维西戈登遗址.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08
滇金丝猴国家公园.滇金丝猴国家公园官网.2023-12-27
思乡湖.香格里拉网.2023-12-27
维西县将举办首届“中国·维西雪龙大宝风景区”2016年徒步穿越挑战赛.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12-15
香格里拉市、维西县、贡山县、剑川县、玉龙县纳入全国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3-10-22
云南省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2017年度部门决算.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2023-10-22
名单公布!云南27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与社会组织结对帮扶. 云南省乡村振兴局.2023-10-20
云南省县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结果公示.云南省教育厅.2023-10-22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云南省省美丽县城”的通知.云南人民政府网.2023-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