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荞麦

金荞麦

金荞麦(学名:Fagopyrum dibotrys (D. Don) Hara)为蓼科(Polygonaceae)荞麦属(Fagopyrum)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土荞麦、野荞麦、苦荞头等。在世界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周边的一些国家,如印度尼泊尔越南泰国等地,在中国云南、贵州省四川省等地均有分布。金养麦生于背阴山坡、山谷、沟边等地,此处多为海拔500-3000米的林缘、灌木丛、田边道旁及溪沟阴湿处。金养麦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寒冷,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中。

金荞麦根状茎木质化,黑褐色。茎直立,高50-100厘米,分枝,具纵棱。叶三角形,顶端渐尖,基部近戟形,边缘全缘。花序伞房状,顶生或腋生;苞片卵状披针形;花被5深裂,白色,长椭圆形。瘦果宽卵形,具3锐棱,黑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

金荞麦籽粒口感舒适,营养丰富,可制成食品或饮品,也可作优质青饲料。金荞麦抵抗干旱、寒冷和耐贫瘠的能力较强,根系扎土较深,可起到固土拦土的作用。并且,据《中药大辞典》记载,金荞麦根状茎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活血消的功效。

人们对金荞麦大量无序的采挖,以及环境污染、蚜虫和恶劣天气的影响,再加上其本身存在开花时间短、花粉活力低、坐果率和种子萌发率低等缺点,使其分布范围日益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2021年,金荞麦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为保护野生金荞麦种质资源,已在中国重庆市黔江区冯家镇建立了野生金荞麦原生境保护区,并开展人工引种试验与栽培试验。

历史记载

金荞麦以金锁银之名始载于中国清代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书中记载“金锁银开乃天荞麦之根,形如累丸,黏结成块。产山上者,皮黄;污泥中者,皮黑;与百草镜所言各别,或名同而物异耶”。后来在中国清代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中描写金荞麦“江西省湖南省通呼为天乔麦,亦日金乔麦。茎柔披靡,不缠绕,茎赤叶青,花叶俱如荞麦”。

中国清代医书中就有关于金荞麦性味、功效的记载。如《李氏草秘》中记载金荞麦“治乳痈风毒,人诸散毒药内,取根二分,生姜一分,水煎服。治败血大病不逡,又洗痔血”。《纲目拾遗》则写明其可“治喉闭,喉风喉毒,用醋磨漱喉。治白浊,捣汁冲酒服”。《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其“治损伤、活血,止痛,通关节”。《分类草药性》中记载其“补中气,养脾胃,治疯犬咬伤”。

形态特征

金荞麦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状茎木质化,黑褐色。茎直立,高50-100厘米,分枝,具纵棱,无毛,有时一侧沿棱被柔毛。

叶三角形,长4-12厘米,宽3-11厘米,顶端渐尖,基部近戟形,边缘全缘,两面具乳头状突起或被柔毛;叶柄长可达10厘米;托叶鞘筒状,膜质,褐色,长5-10毫米,偏斜,顶端截形,无缘毛。

花序伞房状,顶生或腋生;苞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尖,边缘膜质,长约3毫米,每苞内具2-4花;花梗中部具关节,与苞片近等长;花被5深裂,白色,花被片长椭圆形,长约2.5毫米,雄蕊8, 比花被短,花柱3,柱头头状。

果实

瘦果宽卵形,具3锐棱,长6-8毫米,黑褐色,无光泽,超出宿存花被2-3倍。

物种分布

分布范围

金荞麦在世界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周边的一些国家,如印度尼泊尔越南泰国等地。野生金荞麦在中国的种质资源极为丰富,如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江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主要以云南、贵州、四川的野生资源储量最为丰富。

栖息环境

金养麦生于背阴山坡、山谷、沟边等地,此处多为海拔500-3000米的林缘、灌木丛、田边道旁及溪沟阴湿处,其中尤以1600-2200米的温暖平坝、浅丘、半山区、山区最适宜金养麦生长,此类地区的年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可形成多雨潮湿的小气候环境。

生长习性

野养麦喜温暖湿润环境,耐寒冷,其生长适温为15℃-30℃,但在-15℃左右的地区也能安全越冬,适宜生长在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中,在黏土及排水差的土壤中易发育不良。金荞麦的种子必须吸收其体重40%左右的水分才能萌发,其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2℃-25℃,当温度低于8℃或高过35℃时,种子萌发均受到抑制。金荞麦在4-5月地下部或种子开始发芽或生长,花期为7-9月,果期为8-10月,种子在9月下旬-11月中下旬成熟。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选择排水良好、地势高、肥沃疏松的砂壤土作为金荞麦的种植地,播种前10-15天进行整地,一般耕深30-60厘米。同时,还需一次性施入农家肥作底肥。

播种繁殖

金荞麦可春播也可秋播,春播多在4月下旬按行距开沟,再将种子均匀的条播入沟内,覆土耙平后稍微压实,播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15-20天左右即可出苗。秋播多在10月下旬或11月下播种,播后覆草,使种子在土壤中越冬,第二年4月即可出苗。

根茎繁殖

在春季植株萌发前,挖出金荞麦根茎,选取健康根茎切成小段,按行距开沟后把根茎直接栽入沟中,然后覆土压实。一般选取根茎的幼嫩部分或根茎芽苞作为繁殖材料,出苗成活率高。

扦插繁殖

在夏季剪取金荞麦组织充实、具2-3个节的枝条作为插穗,直接插入河沙中,插深度以插条的2/3处为宜,扦插后及时浇水,保持苗床湿润,约10-15天左右植株返青,20天左右开始生根,并逐步长出新枝、新叶。

组织培养

在春季采集金荞麦新萌发枝条的中上部带芽茎段作为外植体,洗净消毒后转入启动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然后再转接入分化培养基中,促进不定芽分化。最后将生长健壮、生根良好的组培苗移入温室中,炼苗一段时间后,再移栽至基质中培养。

田间管理

水肥

播种前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施加磷肥和碳酸氢铵作为种肥。播种后结合中耕除草追肥,尽量不用或少用尿素。当幼苗长至50-60厘米或开花前应追施尿素,还可适当增施磷钾肥,以促进植株的生殖生长,增加花序数量。生育期间为防止根状茎腐烂,需要做好水分管理,尤其是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积水烂根。

中耕除草

播种后1-2天,可施加乙草胺乳油进行芽前除草。金荞麦第1片真叶出现后进行1-2次中耕除草,中耕的同时可进行疏苗和间苗,提高植株的整齐度。苗期勤除杂草,田间封垄后进行人工除杂草。

病虫害防治

金荞麦抗病虫能力较强,生育期内病虫害发生率较低,偶尔会发生病毒病和蚜虫。防治病毒病可在播种前用菇类蛋白多糖水剂浸种,晾干后再播种,可以钝化病毒。蚜虫主要吸食金养麦的茎叶的汁液,危害较大,蚜虫发生时可喷施乐果乳剂或敌敌畏乳剂杀虫。

用途

食用营养

金荞麦籽粒口感舒适,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可制成食品或饮品,如金荞麦茶、金荞麦芽菜、金荞麦米酒、金荞麦的蛋糕、面包、饼干等各种面食制品。

畜牧饲养

金荞麦植株中含有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成分,且口感较好,可作为优质青饲料。

水土保持

金荞麦抵抗干旱、寒冷和耐贫瘠的能力较强,根系扎土较深,可起到固土拦土的作用,种植在坡地上能表现出较好的水土保持效果,防治土壤侵蚀。

医学药用

据《中药大辞典 附编》记载,金荞麦根茎可入药,含有双聚原矢车菊素、谷甾醇、鞣质、对香豆酸、阿魏酸等黄酮类化学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活血消痈的功效,可治疗肺痈、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痢疾、跌打损伤等病。

物种保护

濒危原因

随着人们对金荞麦食用营养和药用功能的不断发现,其在市场上已供不应求,进而导致人们对它大量无序的采挖,使其分布范围日益缩小,以至于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同时,随着土地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对金荞麦生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破坏,其野生资源大量减少。再加上蚜虫和恶劣天气的影响,以及其本身存在开花时间短、花粉活力低、坐果率和种子萌发率低等缺点,导致其种质资源大为减少。

保护等级

2021年,金荞麦在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被列为二级保护植物。

保护措施

野生金荞麦作为中国野生农作物基因库的首批品种,已经在重庆市黔江区冯家镇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野生金荞麦原生境保护区。随后在通过系统探索金荞麦的生物学特性和原产地生态环境,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保护的同时,进行人工引种试验与栽培试验。

相关研究

饲料改善研究

中国动物营养学研究者秦杨等通过实验观察金荞麦对肉仔鸡产肉性能、脏器指数、肠道发育和血液免疫细胞的影响,发现在饲粮添加新鲜金荞麦可促进肉仔鸡腿肌、脾脏和法氏囊的生长,增加淋巴细胞数量,改善肉鸡产肉性能和器官发育。

药理研究

据《中药大辞典》记载,金荞麦根中含有一种综合性单宁混合物,可抑制小鼠肺癌、宫颈鳞癌和鼻咽鳞癌细胞的生长。并且,金荞麦根中含有黄醇,可显著抑制巴大豆油所致鼠耳肿胀,解除肾上腺后的抗炎药作用。此外金荞麦还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可抑制大鼠皮肤被动过敏反应。

参考资料

Fagopyrum dibotrys.植物智.2023-05-26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26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021版).植物智.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