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佤族自治县
沧源佤族自治县(佤语:QangYingVaxQuxZiZiSin),简称沧源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临沧市下辖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临沧市西南部,是中国两个纯佤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截至2023年7月,沧源县下辖10个乡(镇),常住人口18.78万人,总面积2446平方千米。县人民政府驻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广场路143号。
沧源佤族自治县位于滇西横断山脉纵谷地段的南端,县境内的北中部分区域海拔较高,而其东,西,南三面地势均低。境内河流分属澜沧江水系和怒江水系。全县气候类型复杂,总体为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类型,且气候的立体特征明显。全县气候温和,四季划分不明显。沧源佤族自治县在西汉属古哀牢国地,到了东汉变为永昌郡哀牢县属地。在三国至宋期间,曾先后历属益州哀牢县,宁州永昌郡,部,永昌节度望部及永昌府。到了元朝,境域的南部及东北部属木连路军民总管府,西部及中部则属孟定路军民总管府。明清时被改属为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土司上隶孟定府和镇边直隶厅,上隶顺宁府。由于民国时期的行政区划变动较大,沧源佤族资质先曾历经澜沧县角、勐董镇、大蛮海、岩帅四土司改流,此后又分属过云南省第一,四,九行政督察区。1963年9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沧源佤族自治县,设立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现辖10个乡(镇)和1个农场。
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居县,全县佤族人口达12.4万人,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85%,承载着佤族多彩的语言、歌舞、建筑等文化。境内有距今3500多年的沧源古崖画和南传南传佛教三大经典古建筑之一的广允缅寺,西南第二大天坑群。截至2023年11月23日,沧源县内共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
沧源佤族自治县经济体量小,曾被评定为经济不发达的受援县。2022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5.31亿元,全市排名第3。沧源地处祖国的最西南边陲,中缅边界中段,国境线长达150千米,是云南省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通道和主要门户之一。沧源佤族自治县全境均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是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称由来
沧源古时俗称为佧佤山区或佤族山区,部分地区也被称做“葫芦王地”。沧源源自“澜沧”之意,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因其在澜沧江支流之源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
佤族的起源历史学界争议巨大。一种说法是将中国西南地区的民族视为一个共同体,而佤族起源于濮人,濮人在先秦时期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迁徙,第一次发生在商代二里岗时期,濮人向南方的湖南省和西部的重庆市、四川省等地徙,向西迁徙的一支对蜀文化及西南其他地区影响很大。商代晚期和西周时期,商人退出江汉平原,濮人与周人结盟,于是濮人又迁回到江汉平原南部地区。第二次大迁徙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楚人、巴人逼迫下,除一部分融入楚人、巴人外,濮人被迫向西和向南迁徙,逐渐融合发展。
秦汉至三国
沧源佤族自治县在西汉时属古哀牢国国地,到了东汉则归属于属永昌郡哀牢县。公元一世纪中期以前,今沧源县境为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此后,由于“勐达光”(哀牢国)于公元69年归附汉朝,其地设永昌郡;今沧源县境属永昌郡不韦县。
魏晋南北朝
公元299年,由于永昌郡不韦县境内的傣族大举起义,晋朝朝廷将永昌郡郡至南移到永寿县。到了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宋(南梁)、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搬离云南高原,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远离云南高原地区。今沧源境属傣族自治领地。
隋唐至宋元
沧源佤族自治县在隋朝时期属于濮部。公元738年,“勐舍”(巍山盆地)的傣族进入洱海盆地并建立“勐舍龙”(汉译“南诏”)政权,且此后于公元762年在“勐掌”(保山盆地)设立永昌节度、统辖澜沧江以西地区。沧源在唐朝时期属永昌节度。而到了宋朝时期,由于大理国废除了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改设八府、四郡、四镇,因此今沧源县先后属永昌节度和永昌府。元朝时境内南部及东北部属木连路军民总管府,而西部及中部则属孟定路军民总管府。
明清
沧源在明朝初期属孟连长官司,到了万历十三年(1585年),明朝复设孟定府,在孟定府下辖增设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安抚司,因此沧源佤族自治县在此时属耿马土司,上隶孟定府。
公元1683年,清朝政府升耿马安抚司为耿马宣抚司,于是今沧源县境属耿马宣抚司。到了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代析缅宁厅所属的猛猛(土)巡检司和孟连宣抚司北部八土目辖地设直隶镇边抚夷厅,沧源在此时期属镇边直隶厅,上隶顺宁府。
中华民国
民国初年在勐角董土司地设沧源行政委员会,归迤南道管辖(1914年迤南道改为普洱道)。到了公元1913年,由于民国政府改直隶镇边抚夷厅为镇边县(后改澜沧县),在镇边县所属的勐角、勐董、大蛮海、岩帅等土官之上设弹压委员(后改行政委员),沧源地被划为澜沧县第11区。到了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9月改为沧源设治局。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5月,沧源设治局被划分到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驻宁洱县)。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又改属云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宁洱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被划入云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驻缅宁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
沧源临时人民政府于1951年三月被改更名为沧源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同年的4月2日,政务院将宁洱专区更名为普洱专区,并将沧源设治局隶属于普洱专区。1952年11月,沧源设治局、沧源民族民主联合政府被撤销,改立沧源县。此后,沧源县于1958年9月和1964年2月曾被先后改为沧源佧佤族自治县和沧源佤族自治县。到了1970年,人民政府改临沧市专区为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隶属临沧地区。2003年12月,临沧被撤地设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属地级临沧市。2021年12月21日,沧源佤族自治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陆地边境口岸城市。
地理
位置境域
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临沧市西南部,位于东经98°52′19″-99°43′05″,北纬23°04′51″-23°30′06″,北邻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东与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隔小黑江相望,东南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相连,南部和西部与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南邓特区接壤,国境线长147.083千米,横向宽47千米,纵向长86千米,总面积达2446平方千米。
气候
沧源佤族自治县全县主要分布着北热带气候、南亚热带气候、中亚热带气候、北亚热带气候和南温带气候五种气候类型。全境气候温和,季节变化不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7度,1月为最冷月,年极端最低气温达-4.3度;7月为最高温月份,年极端最高气温达34.4度。有317天的无霜期。历年平均降雨量1783.0毫米,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月到10月,占全年总降水量86.4%。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876.2小时。
地质
地质构造
沧源县境处于腾冲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地震带的中段,受澜沧江断裂带、南汀河断裂带、木戛断裂带及澜沧勐遮断裂带的影响。境内由多块碎小的板块组成,又因地壳活动频繁,石炭系、二迭系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遍布全境,构成复杂的地质。
地层
境内出露的地层有新生界第三、四系,中生界三迭——侏罗系,上古生界二迭系、石炭系、奥陶——志留系,下古生界西盟群上段。
新生界第三系在境内分布零星,大部分在芒回一带,犹如手指状,稍西南向东北延伸。为一套胶结程度很差的粗细屑岩,其上部为黏土岩夹粗砂岩石英砾岩;中部为含钙粉砂岩、黏士岩夹工业褐煤层约有2~7层,下部为紫红色、灰黄色中细岩、细砂岩及粉砂岩、厚约500米左右。
新生界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勐董坝沿河两岸、勐角坝沿河两岸至勐来及勐省坝。该系成因复杂,厚度变化较大,为残坡积层、冲洪积砂土、黏土卵砾石层、冰水堆积及部分湖沼沉积,在坝子中河谷两岸常构成完整的或不对称的阶地,厚度1~100米不等。
中生界三迭——侏罗系,分布在以控角为中心呈“鸡蛋”形状及以范娥山为中心,北至山脉北部班棚一带,西至永格龙桑一带稍西南倾斜,东至岗诺木若山一带稍西南倾斜。主要岩性上部为紫红色泥岩及中厚层状含云母片较多的细砂岩、介壳大理石;下部为褐黄色细砾岩、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厚度大于3500米。
上古生界二迭系,主要分布于勐省河及贺勐河以西的勐省镇大部,但最西、最南均不至与其他乡镇接壤之地。另分布于勐董河、永安河西部的大部,但不越过从南向北岗曼伦山向班剋至芒告大山、折向东北沿控井至公昂朗山、翁黑后山向班列延伸一线。岩性上部为细砂岩、泥岩、碎屑岩夹灰岩、泥灰岩及低岩质的泥岩等;下部为中厚层状质纯灰岩、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等,其厚度大于1000米。
上古生界石炭系在境内出露的有中上统、下统。下统不规则的分布于勐董镇、单甲乡、糯良乡、勐省镇、岩帅镇、团结乡等乡(镇)相互接壤之地区,其岩性上部为中厚层状大理石、白云质灰岩与细砂岩粉砂岩互层;中部为黑色砂泥岩夹煤线;下部为薄层状泥灰岩、白云质灰岩与细砂岩、粉砂岩互层;底部有基性喷发玄武岩,其厚度300米。中上统分布有两点,勐董河、永安河以东,但不越过勐董与单甲、糯良与单甲、勐省镇接壤一带。另一分布点为勐省河、贺动河以东,也不超越勐省与团结、岩帅、单甲接壤一线区域。其岩性为致密块状灰岩、豆状灰岩及厚层结晶灰岩,其厚度大于2000米。
上古生界奥陶——志留系,分布于单甲嘎多、邦盆山以东的岩帅、团结地区。其岩性上部为灰绿色、灰黑色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等;中部为紫红色砂岩夹板岩;下部为石英岩、紫红色板岩及粗粒石英砂岩等,总厚度在3000~4500米。
下古生界西盟群上段,主要分布于由南向北岗曼伦山、班剋、芒告大山、折东北沿控井至公昂朗山、翁黑后山至班列一线以西(除其中所含第三系、三迭——侏罗系外)全境。岩性为板岩、千枚岩石英片岩、缉云母片岩,厚度为3000米。
地形地貌
沧源佤族自治县总体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复杂多样。境域内在陆地抬升运动及流水侵蚀等内外力的同时作用下,大面积形成沟谷纵横的中山河谷相间的地貌。县域中部分布有怒山山脉的南端部分地区,成为澜沧江水系与怒山水系支流的分水岭。全县最高峰为北部的窝坎大山,海拔2605米。最低点位于西部芒卡坝南汀河出境处,海拔460米,相对高差达2145米。岩帅镇与澜沧县交界处的班坝桥为东部最低点,海拔800米。而整个南部的最低点位于班老乡南滚河的出境处,海拔仅有480米。
沧源佤族自治县地貌大体可分成深切中山河谷,中切中山宽谷盆地,构造抬升、侵蚀、岩溶山地三个地貌单元。深切中山河谷地貌单元从动来乡的英格、拱弄、班列到动角乡的翁丁丫口,芒告大山以西的芒卡、班洪、班老3个乡镇及东南部安墩山以东的单甲乡为;勐董镇,勐来,勐省镇等地及其周围山地已出现河漫滩第一二阶地;糯良,团结,岩帅等地则为岩溶山地地貌单元。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分布的河流共有84条,主要分属澜沧江水系和怒江水系。澜沧江流域面积为1523.4平方千米,怒江流域面积为922.03平方千米。全县境内的干支流总长度达807.83千米,河道总面积为2261.51平方千米。其中全县一级河流有六条,可作为饮用的水资源量河流有14条,可用于农灌河流16条。河网密度达0.35千米/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1.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62.9毫米,水能蕴藏量30.55万千瓦,可开发量25.65万千瓦。
小黑河,又名小黑江,是澜沧江右岸一级支流,位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双江,沧源县及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交界处。河流发源于耿马,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界四排山山脉最高峰(大雪山)的西侧。最大水面宽达87.3米,平均水面宽为80.67米。最大水深达6米,但总体平均水深仅有2.33米。河道两岸植被为亚热带阔叶林。
拉勐河是小黑河的支流,发源于安墩山东侧刀里,俗称东丁河。全长53千米,流域面积74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5.5立方米,自然落差1208米。水能蕴藏量预计为7.35万千瓦,中上游建有贺动电站和动省农场两座水电站。拉勐河的主河总长38千米,径流面积410.12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4.2亿立方米。拉勐河利用率很高,但是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南滚河发源于刀董与芒回之间的岗诺木若山、岗荣先山等地,河流总体呈西北流向。南滚河全长48.45千米,径流面积530.06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6.8亿立方米,平均坡降每1000米降15.56米。其流域内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上游支流新牙河上已建有梯级水电站,是供应沧源电力的主要河流。
地下水
据1984年全县水资源调查资料,县境内已探明的地下水总量7.15亿立方米,正常年6.43亿立方米偏枯年5.06亿立方米,枯水年3.78亿立方米。
水利
全县可作为饮用水的水资源量河流有14条,可用于农灌河流16条;水能蕴藏量30.55万千瓦,可开发量25.65万千瓦,涉及可开发河流15条(至2013年底,已开发11条河流,已建和在建电站19座,装机容量10.25万千瓦)。全县一级河流6条,二级河流达10条,总长176.8千米。截至2023年4月,沧源县共有勐董水库、东丁水库两座中型水库,35座小型水库。
勐董水库
勐董水库始建于1997年,坐落于澜沧江水系小黑江支流动董河上游,坝址位于沧源县城南部动董河主河进入动董坝入口处,坝址坐标为东经99°14,北纬23°07。坝高61米,总库容1410万立方米,是沧源县的首座中型水库。勐董水库设计灌溉面积3.72万亩,防洪保护农田1.5万亩、人口1.2万人,每年可向城镇供水125万立方米。2020年7月23日,沧源县持续暴雨,勐董水库连续三天成功拦截上游洪水135.0万立方米,将出库洪峰量削减到最低,极大降低下游河道洪水水位,减轻了沧源县城及下游防洪压力及灾害损失,发挥重要的减灾作用。
土壤
沧源土壤总共有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生石灰(岩)土、冲击土、水稻土8个土类、30个土属、34个土种。其中旱地土种16个、水田土种18个。
黄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2605米的山脊上部,共有9.74万亩。黄壤主要分布于海拔1800~2100米的地区,共有53.39万亩。砂岩黄壤则主要存在于芒告大山、邦盆山等海拔在1750~2100米的山地。海拔1300~1800米的山地是红壤的主要分布区,但因局部地区气温、积温偏低或较为干燥,分布范围可向下延伸至海拔1100米,向上至海拔2000米,总面积达181.21万亩。冲积土主要分布于动董河、动省河流域的河曼滩,面积5963亩。而水稻土则分布于海拔500~1900米的范围内,面积10.4万亩,有3个亚类,18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1年,沧源县水资源总量为12.66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12.66亿m³,较2020年减少48.4%;地下水资源量为4.14亿m³,较常年减少47.7%;水库年末蓄水量为3826万m³。
土地资源
根据沧源佤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截至2019年12月31日,境内耕地面积达32692.36公顷。其中,水田7243.07公顷,占22.16%;水浇地188.03公顷,占0.57%;旱地25261.26公顷,占77.27%。种植园用地26296.17公顷;林地162783.68公顷;湿地46.25公顷;草地781.0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496.83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297.0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93.69公顷。
矿产资源
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已探明的矿产有20多种,已实施开采的有金、银、锌、铜、锰等。通过专家评审,矿产资源储量及定位为:铅锌矿332+333+334级资源保有矿石总量6236405吨。平均品位为8.2%,其中:铅(金属量)约有214119.38吨,品位达5.17%;锌(金属量)约有199737.57吨,品位达3.10%;银约有227.97吨(金属量);锰矿石332+333级资源保有矿石总量105200吨。到2009年4月铅锌矿采矿企业有5家,探矿单位9家,共14个探矿权,探矿区面积179.58平方千米;10个采矿权采矿区面积25.8448平方千米。锰矿采矿企业有1家,探矿单位3家,共3个探矿权探矿区面积71.27平方千米;1个采矿权采矿区面积1.2082平方千米。
森林资源
根据沧源佤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截至2022年10月27日:林地总面积达162783.68公顷,主要分布在勐董镇、岩帅镇和班洪乡等3个乡镇。其中,乔木林地148103.24公顷,占比重最大,达90.98%;竹林地4473.41公顷,占2.75%;灌木林地6995.34公顷,占4.30%;其他林地3211.69公顷,占1.97%。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沧源佤族自治县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据调查,县境内动物共有45目,201科和亚科,681种和亚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18种,包括亚洲象、云豹、印度支那虎、白掌长臂猿、黑长臂猿、金钱豹巨蜥属、菲氏叶猴、绿孔雀、熊猴、蜂猴、豚尾猴、;二类保护动物有如猕猴、短尾猴、鳞甲目、豺、熊瞎子等60种。
植物
据1990年3~6月云南省林业规划院对沧源进行森林资源二类C级调查结果显示,境内有种子植物和蕨类207科(含亚科)844属,1561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1种79属164种;种子植物有166科765属1397种;被子植物门有162科761属1392种。珍稀植物一级保护对象为藤枣属;二级保护对象有云南石梓、铁力木、四数木、三棱栎、刺樱五种;三级保护对象有董棕、见血封喉、千果榄仁、香龙血树等30种。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由国务院批准建立。保护区位于班洪、班老乡、动角乡境内,总面积达7085公顷。保护区内最高海拔1747米,最低海拔520米,相对高差1227米。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北回归线上最后一片绿洲"和"生物种源地"等美誉。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热带野生动植物相对集中、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亚洲象、孟加拉虎、白掌长臂猿等极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和桫椤等古老的热带植物都栖息于此。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有30种,最珍贵的当属;野生动物共565种,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亚洲象、白掌长臂猿、孟加拉虎等13种。
自然灾害
沧源县年平均风速为1.0~1.8米/秒,分布不均,风速风力变化很大。平均每年11.5次的大风,集中出现在3~4月,形成大风灾害。同时,沧源降水主要集中于6、7、8月份,降水集中,因此夏季极易形成洪涝灾害。而冬季雨量小于36.3毫米,春季雨量少于33.6毫米,因此在冬春季节旱灾明显。
2023年8月15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勐撒镇、大兴乡、勐永镇、耿马镇、华侨管理区、孟定镇、贺派乡遭受洪涝(山区洪水)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2156人,农作物(玉米、水稻、辣椒、烤烟、豆子等)受灾面积42.45公顷,成灾面积35.94公顷,绝收面积14.89公顷;民房一般受损5户17间430平方米,农户房屋堡坎塌方900立方米;基础设施村、组道路塌方3560立方米,自建生产用桥冲毁6座,人饮管道冲毁40900米,水利工程冲毁33750立方米,南滚河、南底河、南袜河、南望河4条河流护岸受损12处3345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3.94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11月,沧源佤族自治县下辖4个镇,6个乡和1个农场社区,95个行政村(社区),613个自然村,968个村(居)民小组。县人民政府驻沧源佤族自治县勐董镇广场路143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沧源佤族自治县全年常住人口为160262人,其中,城镇人口5.3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33.87%;乡村人口10.48万人。男性人口为84337人,占总人口的52.62%;女性人口为75925人,占总人口的47.38%。全县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3289人,占总人口的20.77%;15-59岁人口为105238人,占总人口的65.67%;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735人,占总人口的13.5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099人,占总人口的8.80%。人口出生率12.34‰,死亡率9.97‰,人口自然增长率2.38‰。
截止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为15.88万人,公安户籍人口60535户173012人。
民族
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22种民族。佤、汉、傣、拉枯、彝族5种民族拥有1000以上的人口,其他民族比重据2005年数据显示:拉祜族3753人,占2.22%;彝族1576人,占0.93%;其他民族1420人,占0.84%。截至2021年末,少数民族人口162299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4.09%。其中佤族人口147334人,占总人口比重85.41%。境域内的少数民族分布较为分散,主要为大散居,小聚居。其中勐角作为全县唯一的民族乡,拥有着傣族、彝族、拉族、佤族等多个民族。
语言
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主要为佤族人居多,故语言以佤语为主,佤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低德昂语支,根据语音、词汇和语法差异,佤语可分为3个方言即布绕方言、阿佤方言和佤方言,沧源佤族的语言属于布绕方言。佤语司汇与佤族的社会发展状况及思维特点相关,有些词分得很细、很具体,有些词又很笼统。如“吃”字,根据不同对象使用吃字的叫法不一,“吃饭叫som,“吃”水果叫piex,“吃”肉叫h等很具体、很细。
为了丰富语言,佤族在生活中还借词于邻近的民族,如傣语、拉祜语以及汉语。同时充分运用本民族语言固有的构词法和用词造句法,形成了“司岗里吟诗”词句和“昭批昭”丰富的对仗、押韵的语言格律,使佤语能够更加深刻而丰富。
佤语-布绕方言
布绕方言的语音特点有:(1)音位有两种,即辅音音位和元音音位。辅音音位有36个,元音位有9个,且发音时有松紧音位。松紧音又有区分词汇意义的作用。(2)佤语的音节可分两类,即主要音节(一般音节)和次要音节(附加音节),一般是单音词居多。主要音节前面有附加音节的是带前缀的双音词,两个主要音节合起来的词是联绵词。(3)有双舌塞音、舌根塞音。(4)无声调。
缅甸语
缅甸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使用人口近3300万,有7个单元音和4个双元音。缅甸语最初的通行地区并不在今天的缅甸本土,公元9世纪以前才逐渐传带到此,并开始与孟语和佛教上座部的宗教语言巴利语发生接触。
拉祜族语
拉祜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熙两个方言。在中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普洱市、临沧地区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外在缅甸、泰国和老挝也有分布。
宗教信仰
原始自然崇拜
沧源佤族普遍信仰宗教,并且信仰原始自然多神教,佤语称“目吉”,“目吉”多属村寨周围的大山与河流之袖即寨神。
多神崇拜的特征表现为自然崇拜、精灵崇拜、祖先崇拜。在佤族的宗教观念中,认为天地万物都有灵魂,灵魂永远不灭,世间存在鬼神,鬼神无时不在,无处不存,鬼与神在定义上无明确区别,神灵统称为“目吉”;称鬼“批、司、西啊”。沧源佤族把神划分为寨神、家神(屋檐神)、天神、雷神、火神、山神、河神、树神、石头神、路神。在诸神中,寨神最大,它至高无上,统领诸神既是天地万物的创世祖,又是万物灵气之源;既是地方部落社会的保护神,又是个体家庭的保护神。“批、司、西啊”是各种各样害人的鬼和死人变成的妖怪及精灵,并有善鬼与恶鬼之分,恶鬼主要活动于墓地及送鬼祭祀场,专门害人,特别是专门害婴幼儿及老弱病残者,而善鬼能保佑人畜平安。
佛教
佤族信仰的佛教,分为汉传佛教和南传南传佛教两派。截止2023年11月,沧源县境内共有93处佛教场所。
南传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流传于县境的勐董镇、勐省镇、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乡、勐来乡、班洪乡、班老乡和芒卡镇等乡镇,为县辖中西部地区的部分低族所信仰,属于摆润派。
汉传佛教于明末清初传入沧源,系尾随朱由榔朱由榔和晋王李定国的内地汉民首先传人。沧源佤族信仰汉传佛教主要分布于县境东部地区,汉传佛教因兴水酒礼,所以被称为“礼酷”又称“礼布沫”。沧源的汉传佛教为大理鸡足山长老达董保(又称“达董门”)和达巴召(又称“达巴门”)传入。
基督教
基督教流传于县境中南部和东部地区的部分低族村寨,涉及动董镇、动角民族乡、班洪乡、动来乡、糯良乡、单甲乡、动省镇、岩帅镇等乡镇。属于浸信会派。督教在沧源佤族中传播,曾遇到语言和文字的障碍,传教士们为了促进基督教的传播,根据佤族语言发音,借用罗马拼音字母,创制了适合于佤族语言发音特点的拼音文字,用来翻译《圣经》和《赞美诗》。沧源境内基督教经典为《圣经》,它包括《旧约圣经》和《新约全书》两部分。佤文版的《圣经》和《赞美诗》属于老佤文版。
经济
综述
沧源县以特色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打造全域旅游的关键支撑,推进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第一产业以茶、竹等植物种植为主,第二产业以采矿业、加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主要以旅游业发展为主。2022年,沧源县传统产业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3万亩;持续培育“糖、茶、果、菜、牛、烟、蜜、米、竹、胶”+旅游等亿元支柱产业;烤烟产值、烟叶税、均价、亩均效益、户均效益等指标实现“六连增”,上等烟比例、烟叶均价位列全市第一;有8家企业25个产品通过“三品”认证,6家企业37块基地被认定为“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完成有机认证茶园面积2万亩,雨林联盟认证2.62万亩,茶叶初制所100%规范达标,精制率达38%。
2022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653096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全市排名第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495万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91363万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38万元,增长3.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0.5:29.3:40.2。
第一产业
沧源县第一产业主要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在发展糖、茶、竹、畜牧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发展烤烟、蔬菜、沃柑、蜜蜂属等新兴产业、特色产业。2016到2021年,沧源县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6.46亿元,建成农林产业基地213.98万亩,粮食和经济作物总种植面积296.4万亩,甘蔗、茶叶、生猪、肉牛发展成亿元产业,2021年,沧源县完成老茶园改造1.06万亩,建成一条四氧化碳茶叶生产线,沧源县荣获“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和“中国茶叶百强县”称号。2022年,全县共有34个茶叶合作社,有5户SC证经营主体、2户产业化龙头企业、茶叶初制所147个;打响了“碧丽源65里林间茶”“佤山映象”“拉勐河”“云佤天润”等茶叶品牌。另外,沧源县是云南省乃至世界竹亚科分布最集中、种类组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将竹子种植作为第一产业,2021年底,累计种植面积达61万亩,实现年产值6130万元。
2022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2848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农业产值217523万元,增长7.6%;林业产值39107万元,下降10.1%;牧业产值54804万元,增长10.1%;渔业产值10761万元,下降7.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0653万元,增长7.5%。全年猪肉产量11973吨,比上年增长18.0%;牛肉产量1241吨,增长1.4%;羊肉产量104吨,增长6.1%;禽肉产量1213吨,增长6.7%。
第二产业
沧源县第二产业以采矿业、加工业为主。沧源县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产品产量和矿业产值在全县工业经济中占支撑地位。矿产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为能源、化工、建材工业等重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支撑,2020年,采矿业已建成铅、锌和建材等一套较完整的产业链。
加工业主要以食品加工、竹加工为主,通过发展产品加工业,扶持壮大佤膳系列食品厂,提升牛干巴系列食品精深加工,改进产品包装,同时积极开发旅游休闲食品、伴手礼盒;培育发展民族服饰、民族特色箱包等手工艺产品。2020年,沧源县已成功培育沧源县巴绕民族服饰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沧源县司岗里民族服装有限公司2户企业。
2022年,沧源县全部工业增加值76855万元,比上年增长0.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9%。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7.4%;制造业下降6.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5.9%。
2022年,沧源县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5户,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4629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建筑业总产值76024万元,增长54.1%,实现利润总额1942万元,增长8.8%。
第三产业
沧源县第三产业主要以旅游业发展为主,用红色旅游和绿色转型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通过把支部建在旅游景区、景点等产业链上,围绕“党建+红色旅游+绿色产业”,以岩帅革命老区、班洪班老抗英、班老回归等红色基因为基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同时发展绿色旅游产业,促进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2023年,勐董镇帕良村充分发挥当地区位和土地资源优势,采取“乡村旅游+农业观光+采摘体验”模式,打造集生态、农业、观光、体验于一体的城郊农业旅游带。
2022年,沧源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767万元,比上年增长0.3%。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5814万元,比上年增长116.4%。其中进口总额104349万元,增长233.9%,出口总额31465万元,下降0.1%。签订和实施国内合作项目47个,完成工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33亿元,增长70.7%。
全县2022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0.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4%,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29.5%,实现旅游收入14.39亿元,增长62.7%,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21.4%。其中,乡村旅游总收入5.22亿元,增长17.8%。
2022年,沧源县金融业增加值18406万元,比上年增长3.1%。
截至2022年末,沧源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24284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住户存款317314万元,增长12.3%;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56215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住户贷款141810万元,增长8.8%。
经济功能区
沧源佤族自治县全境属国家二类开放口岸,是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同时联动境内外合作,积极建成产业园区,如勐省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肉牛精深加工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乡村振兴产业园、竹产业园等项目。
勐省镇现代农业产业园
政府在勐省镇建立勐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总投入资金为1240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淡水鱼种孵化中心4000平方米,其中钢结构孵化中心2000平方米,钢结构烘干加工厂房1000平方米,钢结构高端鱼种研发中心1000平方米,总投入740万元;其次为硬化连接振兴社区,在勐省村、芒阳村等农园社区铺设与产业配套的道路3100米,同时铺设勐省村、芒阳村蔬菜种植基地的砂石产业路2000米,投入250万元;新建蔬菜育苗大棚50亩及配套设施,投入100万元。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原名耿马(孟定)边境经济合作区,是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1年12月20日正式启动建设,依托孟定清水河、南伞、永和三个国家级口岸,按照“一区多园”的模式规划建设,规划面积3.47平方千米,规划建设区面积33平方千米,控制区面积200平方千米,成果颇丰,在“十三五”期间,依托该功能区孟定清水河口岸边民互市贸易额增长了16倍,居全省对缅口岸互市贸易额第一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8倍,进出口货运总量增长了11倍,出入境人流量增长了5倍。
重要企业
沧源县境内有瑞丽市至孟连高速公路第三施工总承包部、临沧交通运输集团沧源分公司、沧源南华勐省糖业有限公司,沧源县品赛燃气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金江沧源水泥工业有限公司、沧源佤山机场等较为重要的企业。
沧源南华勐省糖业有限公司
沧源南华勐省糖业有限公司始建于1988年4月,注册资金1200万元,占地面积77672平方米,主要从事白砂糖加工生产,目前是沧源自治县重点培育的工业企业之一。目前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甘蔗4500吨,年产白砂糖8万吨。该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打造绿色制造典型,引领工业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并被成功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
云南沧源佤山茶厂有限公司
云南沧源佤山茶厂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经营范围包括茶叶种植、茶叶及农副产品的收购、加工、销售等。同时于2018年10月开始建设年产1600吨CTC红碎茶生产线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00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产值3200万元,新增就业人数15人。被评为2016-2017年度“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云南沧源佤山茶厂有限公司(佤山映象牌红茶)获2019年临沧市十大名茶。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含进修学校)177所,其中,幼儿园78所(含民办幼儿园5所)、小学有85所、中学10所(含高完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职业高中1所、进修学校1所,有教职工2827人,其中专任教师2142人。在校生31524人(含随班就读残疾学生121人和“送教上门”残疾学生64人)。其中,学前7495人、小学14366人、初中5885人、普高2461人、职高1317人(全日制在校生667人、非全日制学生650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17%。
医疗事业
2022年,沧源县加快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和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完成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率达99.64%。其中岩帅镇、勐省镇及两镇所辖28个行政村全部通过省级考核评估,被命名为省级卫生(乡)镇、省级卫生村。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32个,其中,医院3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2个,民营医院1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752张,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15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73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院(所、站)各1个,乡镇卫生院11个。全年总诊疗人次507140人次。
文化事业
截止2022年,沧源全县共有综合档案馆1个、文化馆总馆1个,分馆11个、图书馆总馆1个,分馆19个,总馆馆藏图书6.5万册,分馆馆藏图书4.7万册。艺术表演团队16个,演出场所经营单位1个。农村业文艺宣传队128支,社区及老年人文艺队25支。文艺演出团体积极创作新时代文娱作品,广受好评,其中歌曲《回哎林》荣获云南省第五届群众文化“彩云奖”,《老支书的家国情怀》情景剧作品荣获市级“党的创新理论我来讲”宣讲大赛一等奖。当地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创作出《阿佤人民幸福歌》《红太阳照边疆》等音乐作品,摄制推出《阿佤人民幸福歌》视频MV,展现独特的民俗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全县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94%和99.94%。中、短波转播发射台1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家,有线电视实际用户3980户。
科技事业
2022年年末,沧源县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有2户,累计认定科技型企业10户。获得市级以上科技立项支持项目2项。完成专利授权24件(其中:实用新型23件,外观设计1件)。
体育事业
2022年全年沧源籍运动员在全国、全省各类项目比赛中获得3块金牌、6块银牌和5块铜牌。沧源竞技体育后备力量选材基地被列入全省体育事业发展重点项目。截止2017年底,全县共有篮球场616块,其中灯光篮球场42块,一般水泥篮球场389块,土质篮球场185块(主要分布在自然村),足球场21块(县城6块、乡镇15块),网球场2块、陀螺场3块、门球场5块、地掷球场3块、游泳池2个。
人居环境
沧源县生态环境天然宜居,全年气候温暖,年均气温18.7℃。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5.42%,因而水质清澈,空气质量高,且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森林覆盖率、负氧离子含量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年均气温18.5℃,年均负(氧)离子浓度为每立方厘米3046个。截止2022年年末,全县建成区面积5.48平方千米(县城),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421户421套,老旧小区改造1414户1414套。建设绿美口袋公园1个。清除全部裸露垃圾1274个,改建67座公厕。
社会保障
截止2022年年末,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6566人,其中,参保城镇职工人数17531人,参保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9035人。年末全县各乡(镇/场)、村(社区)服务设施共106个,其中,乡(镇/场)为民服务中心11个,村(社区)为民服务站95个。参保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5501人,参保失业保险人数7909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7627人。2022年,沧源县共纳入全国防返贫系统管理12241户45391人,其中脱贫人口11525户43228人。
沧源政府推动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中央定点帮扶、沪滇东西部协作帮扶等项目41个、“携手奔小康”“携手兴乡村”帮扶项目296个,全县共37个企业绑定了14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23804.3万元。建设首批示范乡镇2个、精品村5个、美丽村庄20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23个。
交通
概况
沧源县地处临沧市西南部,与掸邦第二特区勐冒县和南邓特区相邻,国境线长147.08千米。有主要出境通道4条,全境属中国二类开放口岸,是云南省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和主要门户之一,是中国面向西南沿边对外开放的前沿窗口,是云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以及临沧市沿边城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沧源县交通主要以航空、高速、国道以及公共交通为主。境内有一个对外开放的 永和口岸,连接班歪—龙潭—中国西盟,班歪—营盘—邦康—大其力或瓦城,班歪—勐冒—腊戍等境外公路干线;国省干线公路2条;沧源佤山机场一个,主要通航目的地为昆明市,远期还将开通飞往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腾冲市等地的支线航线;客运线路覆盖90个。
航运
永和口岸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距离城区仅14千米,连接勐冒县、南邓特区等掸邦第二特区主要城镇,辖区有永和、芒卡两条主要通道,2008年9月12日,沧源永和口岸被批准开放为国家一类口岸。 永和口岸连接着班歪—龙潭—中国西盟,班歪—营盘—邦康—大其力或瓦城,班歪—勐冒—腊戍等境外公路干线。永和口岸进口商品主要有木材、矿产品及少量农副产品,出口商品主要有机电、建材、化学品、日用百货等。2015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864万美元,同比下降55.9%;进出口货运量12.2万吨,同比下降53.7%;出入境人员60.6万人次,同比增长4.2%;出入境车辆19.5万辆次,同比增长17%。永和口岸自2020年4月1日起实行“客停货通”政策,于2023年4月28日恢复客运通关,截止7月底,出入境人员超3.2万人次。
公路
截至2022年末,沧源佤族自治县全县境内公路里程达2627.49千米,全年完成客货运总周转量18786万吨千米,有G219线南撒至岗莫标山二级公路、甘勐至班老公路等道路。县内有国省干线公路2条,共计133.22千米。其中:G219国道喀纳斯湖东兴公路1条86.788千米沥青路面,S239省道耿马-沧源公路1条46.432千米沥青路面;二级公路79.086千米、四级公路54.134千米。
航空
沧源佤山机场位于沧源佤族自治县糯良乡南班线,距沧源佤族自治县县城仅有36千米,为4C级中国国内支线机场,沧源机场加速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完善当地交通系统,有利于维护国家边境和平,促进民族团结。该机场于2016年12月8日建成通航。按照规划,沧源机场总投资为12.89亿元,建成后为4C标准,跑道长约2600米,属于高原机场,主要考虑使用的高原机型为波音737—700、空客A319—131、空中客车A320—214等飞机。通航后,主要通航目的地为昆明市,远期还将开通飞往丽江市、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腾冲市等地的支线航线。2020年,沧源佤山机场旅客吞吐量达329404人次,较2019年减少2.31%;货邮吞吐量达153.5吨,较2019年增加55.36%;起降架次共计3398次,较2019年增加15.42%。
公共交通
截止2022年,沧源全县基本实现农村客运招呼站全覆盖。全县建有9个乡镇客运站,117个农村客运招呼站,涉及90个,全县基本实现农村客运招呼站全覆盖。截止2023年8月,沧源县客运站已开通6条定制客运线路,覆盖临沧市市区、永德县、凤庆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镇康县、普洱市、保山市,开通临沧机场、佤山机场专线。
文化
综述
沧源佤族自治县和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境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项。有距今3500多年的沧源古崖画和南传南传佛教三大经典古建筑之一的广允缅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的接触类狂欢节”的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震惊中外的“班洪抗英事件”。境内所承载的佤族语言、歌舞、服饰、建筑等文化种类丰富,风格鲜明。
地方特产
茶
临沧市是普洱茶原产地,是滇红茶、冰岛茶、昔归茶、蒸酶茶诞生地,茶叶是沧源的传统产业,目前县境内古茶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全县鹧鸪茶总产量达4686吨。目前“佤山映像”系列的2019年普洱熟茶悠味、2018年普洱熟茶谭梅砖、2018年柑普熟茶金柑普洱,碧丽源的“65里林间茶”产地礼盒、65里林间茶,阿佤蓝礼盒等茶叶产品广受好评。
巨龙竹
巨龙竹是细柄少穗竹牡竹属植物,竿高20-30米,直径20-30厘米,梢端下垂,它材质优良,用途广泛。竹笋略苦,经加工后可食用,是优质材笋两用竹种之一。班洪乡南板村巨龙竹资源丰富,连片生长近200亩的巨龙竹,目前政府培育了沧源县班洪乡南板村巨龙竹文化产业园,以“巨龙竹文化”为特色、山水田园为基础,联动产业发展,积极打造建设竹林餐厅、竹林步行道等。
文物古迹
截止2022年4月,沧源县有文物保护单位23个,不可移动文物点69个。
沧源崖画
沧源崖画位于司岗里崖画谷文化生态旅游区内,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三千多年前新石器晚期低族先民的作品,分布于动来、糯良、动省境内。沧源崖画被当地族称为"壤布典姆":"壤"指岩石;"布"指布绕人;"典姆"系指书画或画幅之意。沧源崖画最发现于1965年,目前发现的15个点的崖画面积约500平方米,可辨认的图象共约1100多个,其中人物约占74%,其它统占26%。画面主体呈紫色,绘画颜料以赤铁矿粉与动物血调和而成;图像的细节部分主要为竹签、树质、羽毛等,而粗线条和大色块就直接用手指平涂。崖画内容丰富,简练奔放,形象栩栩如生,生动反映了先民的生产和生活情景。沧源崖画的发现,对研究中国西南边疆及东南亚地区古代民族的历史、宗教及文化艺术提供了形象的资料。
广允缅寺
广允缅寺位于沧源县城傣族聚居的动董镇往娥村,是云南省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三大古建筑之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南民族地区南传上座部佛教保存较完整、艺术价值较高的一座佛寺。其艺术价值主要反映在建筑、壁画及雕塑三方面。其中建筑艺术集中反映了傣族佛寺的建筑艺术,主要风格是汉族、白族建筑与佛教内容的有机结合。殿内墙壁上有10幅彩画,每幅画面2~8平方米不等,共48平方米,均采用单线平涂、重彩和散点透视法,且每幅画框均有黑边,具有传统的中国风格。壁画内容除两幅佛教故事《逾城上走》《菩提树下成佛》,其余均为风俗画。其技巧风格与内地明清时期相近。雕塑艺术则表现在佛寺殿堂的屋檐、大柱、天花板、门窗、佛座等处的精美浮雕上。如殿堂正面的6扇格子门,透雕山水、人物、花卉、双狮等图案;其余大柱、天花板、门窗上也刻有花卉、几何等勾连图案。广允缅寺是一座集建筑、雕刻、绘画为一体,融汉族、白族、低族和傣族南传南传佛教风格于一身的、具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的古建筑。
班洪抗英盟誓遗址
班洪抗英盟誓遗址位于班洪乡班洪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反应了中国佤族等各族人民为了反抗英帝国主义对云南班洪地区银矿的暴力武装侵占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1933~1934年间,英军持续入侵班洪,强行采掘矿砂进行冶,暴力掠夺资源。班洪仮族部落王严词拒绝英军的贿赂,坚决反对其盗地侵矿的行为,因此召集部落首领在班洪镖牛盟誓,武装抗击英殖民者,并立即获得了如镇康县长、勐董土司、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政府等地的大力支援。最终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声援及邻县的参与支持下,最终成功将英殖民者赶出国境。为纪念该重大历史事件,1990年,人民政府在盟誓遗址处建立纪念碑。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沧源佤族自治县和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截至2023年8月,沧源县共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3人,非遗代表性项目9类14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12项、市级项目10项、县级项目119项。
佤族木鼓舞
沧源佤族木鼓舞由拉木鼓、进木鼓房、敲木鼓、祭木鼓四部分组成。跳舞时木鼓震天响,秀发满天飞,表演风格粗犷奔放、炽热狂野。木鼓舞是临沧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佤族传统“新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每逢年节庆典,佤族男女老少都会穿戴一新,在木鼓的敲击下,围绕着木鼓房,携手成圈跹起舞。他们以屈膝、弓腰表示对木鼓的敬仰,不分男女老少,一律按逆时针方向围圈缓慢移动,以甩手、走步和跺脚为主跳起木鼓舞。2006年5月20日,木鼓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佤族神话司岗里
神话《司岗里》是一部在佤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口述文学作品。它以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为中心,在邻近各县市及其他佤族聚居区广为流传。《司岗里》围绕着天从哪里来,地是怎样产生的,人怎样投生到世上,万物为什么会生长,动植物为什么会生长变化,人到世上后与世间万物有什么关系等展开想象,把一切带有神秘色彩的解释附之万物,形成了创世神话、创世史诗以及便于咏唱的创世古歌。《司岗里》主要以讲故事的方式口头传承,发展为吟唱歌咏的形式。经过整理,用汉文出版的分别有民间故事、创世史诗和民俗音乐等。经过代代传承,《司岗里》内容不断丰富,成为佤族历史、道德、宗教、哲学、风俗等民族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其表现形式有神话故事、创世史诗和咏唱的民歌。《司岗里》融佤族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为一体,是是佤族民间口述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饮食
沧源佤族自治县的佤族人数占比很大,因此饮食习惯具有突出的佤族特征。佤族的饮食比较简单,普遍食用烂饭,一般日食两餐或三餐。以稻谷(大米)为主食,也食用小红曲米、玉米、豆类。肉类以家养的禽畜为主,农闲时也猎取野猪、黑麂、大灵猫、野鸡等。佤族人民也喜欢喝酒,有“无酒不成礼,说话不算数”的说法,此外还喜欢饮苦茶、吸草烟和嚼槟榔。传统美食有烂饭,米酒等。
佤族烂饭
佤族烂饭在佤语中叫“馍牙”(noig ia),是佤族饮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沧源佤王宴的主食之一。2022年,佤族鸡肉烂饭制作技艺被列入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烂饭的软硬程度处于米饭与稀饭之间,做法是大米与各种蔬菜和肉类混煮。虽然烂饭食材丰富,种类多样,但最为普遍的还是鸡肉烂饭,鸡肉烂饭的制作工艺是把清洗好的米倒进鸡汤煮至熟烂、插筷而不倒,随后将撕细的鸡肉倒入锅中搅拌均匀,在盖上锅盖焖煮三分钟左右。出锅时加上当地特色的调味植物,如切碎的阿佤芫荽、野生香蓼、青小米辣等。鸡肉烂饭口感细腻丝滑,伴随着阿佤芫荽特有的香味,吃上一口让人仿佛置身于临沧市的山林之中,具有浓浓的佤族风情。
水酒
水酒,即发酵酒,是以黍、稷、麦、稻等粮食为原料加酒曲发酵而成,汁和滓可同时食用。水酒在佤族方言里叫“不来扩”(blai kox),“不来”是酒的意思,“扩”是小红米的意思,也有“小红米酒”之意,因主要原料为小红米而得名。水酒在布饶方言里也叫“不来浓”(blai n mū)。“浓”是指年的意思,“不来浓”有“年酒”之意,也可表示为大酒、酒王。
习俗
新火节
新火节是佤族的春节,时间为每年农历十二月或次年一月,在佤族看来,新火节象征着灾难、饥饿、疾病的结束,是吉祥、温饱、健康的开始。新火节时,村寨各家各户在长者的指挥下熄灭火塘的火,举行“送旧火”仪式,然后到神山用“钻木取火”的方式迎取新火种,并带到长者家中培育成大火后,各家各户再将新火中心取回使用。到了夜晚,大家则围着火塘吃饭、喝水酒,接着到广场唱歌对调,祈祷风调雨顺,家家丰收。
丧葬习俗
佤族的丧葬形式主要以土葬为主,但也有火葬、野葬等较为古老的形式流传下来。佤族把人死分为两类,凡是正常死亡的并在家中死的为“永孟姆”,凡是意外死亡以及死于外地者为“永早敖”。佤族对两类死亡的丧俗有明显区别,“永早敖”者不能和“永孟姆”者在一块墓地,葬礼的规模形式也要有所区别。因此阿佤山的每个村寨都有两块墓地,一块为葬“永孟姆”者的墓地,一块为葬“永早敖”者的墓地,“永孟姆”者的墓地在上,“永早敖”者的墓地在下,相隔一定距离。
在佤族的丧葬习俗中,有时用鸡蛋来占选墓穴的位置,将鸡蛋抛起到人的头顶,让鸡蛋自然落下,若鸡蛋破碎,则表示死者愿意埋于此处,若不破碎,则需另选,以鸡蛋破碎为止。同时佤族墓地真正体现了公有的性质,任何人对于墓地无“占有权”,如再有死者想要葬在同一地点,仍可以自由选择。而且,佤族的传统葬俗不立碑、不起坟,也不举行扫墓祭拜活动,体现了佤族人民崇尚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愿望。
艺术
文学
佤族文学属于民间口头文学,种类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童话、寓言、谚语等,详尽地展现了佤族人民的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在各种题材中,孤儿的故事和动物的故事最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孤儿的故事具有广阔的社会基础,代表性的故事有《孤儿岩惹》《孤儿和仙女》等。而动物的故事则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代表性的作品有《骄傲的老虎》《百鸟盖房》等。
《司岗里》神话传说在佤族人民间广为流传,内容包括讲述天地的形成、动植物及人类的产生、本族的由来,语言,文化等,是集合佤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音乐
佤族流传着一句俗语“吃菜不能没有盐,生活不能没有歌”,体现了歌谣对佤族人民的重要意义。佤族的歌谣有明确严格的规则,每首歌谣部必须按照特定的诗律编排。如一股每句七个音节,上下旬要求对衬;前后韵律要有呼应;有的诗句还要求对仗,使歌谣具有美感和音乐感。佤族的歌谣是佤族人民长期边劳动边哼唱所演化而来的,特别是妇女们叼着烟锅一边薅草一边哼调,很难放声高歌,因此佤族歌谣的音区偏低,音域也比较窄。
佤族的歌曲种类丰富多样,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有:结婚祭祀时唱的“风习歌”,男女谈情说爱“串姑娘”时唱的情歌,男女青年或成年妇女,晚上在一起玩耍时唱的“玩调”等。
佤族的民间乐器种类繁多,形制古朴多样,绝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如木鼓、长短竹、竹萧笛、角笛、独弦琴等。而乐器制作者往往就是演奏者,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方法。
舞蹈
佤族民间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种类繁杂,形式多样,舞蹈群体性强。既有祭祀祭祖的舞蹈,如《木鼓舞》《镖牛舞》等;又有表现场景的舞蹈,如《狩猎舞》《播种舞》等;既有风俗性舞蹈,如《贺新房》等;有生活性舞蹈,如《甩发舞》《对脚舞》等。佤族舞蹈的变化繁,细节多,但舞蹈动作大同小异。其主要特征为:手部动作少但脚部动作多,包含走步、踏步、弹动步、单跺脚、双跺脚、端脚、踢脚、吸脚、蹲跳、转身以及部分对动植物形态的模仿。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化,但傣族舞蹈始终保留着浓郁原始特色,因此除少数娱乐性舞蹈中站两排相对而舞外,多数舞蹈主要表现形式仍为舞者们手拉手,肩并肩,围着篝火,沿逆时针方向舞动。
甩发舞
甩发舞,佤语为“稿西尾嘿(mgraoh si wuad haog)”,是广泛流传在佤族姑娘中的休闲娱乐之一。因为佤族姑娘在出嫁前不束发,但劳动时不方便,所以习惯性把头发甩向后或往两边甩,结果颇具美感,引人注目,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一种舞蹈形式。
自古以来,佤族姑娘以蓄长发为美,谁的头发又黑又粗又长,谁九最漂亮。每当在水槽边或竹楼晒台上洗净头发,低头梳妆,姑娘们的长发就会左右摆动随风飘舞,似黑色的瀑布吸引着小伙的目光。甩发舞无乐器伴奏,人数不限,既可俩人对舞,也可集体共舞。每当月亮升起,姑娘们聚在一起,手拉手,排成排,围成圈,边唱边跳,随着歌声左右前后甩动长发,这些优美的舞姿,是佤族姑娘们热爱生活的真实写照。
木鼓舞
木鼓舞,佤语里为“稿克罗(mgraog grōg)”,源于佤族“拉木鼓”的祭祀活动。祭祀时,全寨村民身着节日盛装,在手持红毛树叶的魔巴(巫师)的领唱和指导下,分别拉住拴着木鼓的四根藤索,边拉边唱边跺脚舞动。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围圈、对称,程式化等特点,动律结构为重拍向下。动作丰富,变换多样,主要有一步或三步一跺或一踢、单跺步、双跺步、连跺步、并跺步、双膝弹动等。
木鼓舞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古朴豪放的表现形式,是佤族传统歌舞的代表,同时也有着祈求人丁兴旺,驱病消灾的美好期待。
地区象征
在佤族中,佩戴长刀被视为具有男性美和力量,若男子不佩长刀,会被视为衣冠不整,不持弩箭,则会被视为没男子汉的气概。
“筒帕”为一种日常使用的挎包,是佤族文明的象征。由于过去佤族人没有文字,凡是被认为美的有趣的事物都会被妇女们记录在“筒帕”上,筒帕上最常见的,是一种中间带圆点的棱形图案,模仿小鸟的眼睛。因为在佤族人心目中,有一种叫做小米雀的鸟有恩于他们。因此“筒帕”上就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文化符号。比如筒帕的下部,通常会织有一条宽宽的、由方形和线条交叉而成的图案,据说是代表老虎的脚印。妇女们将其脚迹织在筒帕上,期望得到保佑。牛头也是筒帕上常见的图案,代表权力和富有。
风景名胜
综述
沧源县着力打造“世界佤乡·秘境沧源”文化旅游品牌,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景点提质工程、旅游产品开发等内容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世界佤乡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初见雏形,全县文化旅游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截至2023年11月,沧源县内共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2A级旅游景区。
重要景点
勐来董棕林
董棕林位于司岗里崖画谷文化生态旅游区内千米国画长廊景区。成年的董棕高大挺拔,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热带、亚热带风景树种,由于其生长在有巨石巨崖的石脚坡上,也象征着盘居在佤山上的佤族人民顽强不屈,坚韧不拔,与景区内的壁画交相呼应。百年董棕林也被称百年情侣园,由于有仙女出没的传说,董棕林成为情侣幽会的理想场所,也象征着永恒的爱情。
藏龙谷景区
藏龙谷的名称来源于龙王子的传说:相传勐来峡谷被他淹没后,积水难以排放,他就把这当作了洗澡玩耍的地方。结果有一天他打的喷嚏打通了一个洞,洪水倾泻而下,把他吓得藏到了溶洞里,7天7夜不敢出来。因此他的藏身之处被称为藏龙洞,无意中被打通的洞则被称为落水洞,这座山谷为藏龙谷,即藏龙谷景区。
藏龙洞分为主洞和支洞,均由碳酸根构成。因为暗河沉积和洞顶崩塌而成,洞中形成大量由黄色粘土和碳酸盐岩块石,此外洞中的化学沉积物非常丰富,有石笋、石柱、钟乳石、穴珠、流石坝、石幔、石葡萄等。
落水洞洞口宽69米,高50米,下伸300米后分为四洞,一洞宽60米,高8米,长2000米;一洞宽40米,高50米,长640米;其余两洞规模较小。洞顶悬挂着大量钟乳石,洞底有暗河流淌,洞内则分布着大量石笋、石树、石花等。
对外交流
沧源县政府致力于对外贸易发展,截止2022年,沧源共有对外贸易登记企业达177户,成功扩建 永和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场所和芒卡通道边民互市贸易场所。
2019年,沧源县组织民间文化艺术团队到掸邦第二特区开展文艺演出,成功举办“胞波情深”中国沧源·佤邦两地民间文化交流以及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临沧市行夏令营”活动。以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中国佤族新米节、国际佤族音乐节等节庆活动为平台,借助临沧亚微节,沧源狂欢节、新米节等节庆活动,推进双边民族文化交流。
2023年4月29日20:00—21:30在沧源摸你黑广场举办的“中缅胞波情深”民族民间文化交流联谊晚会,邀请缅甸掸邦第二特区(佤邦)民间文艺团队与中国沧源民间文艺团队进行民族文化联谊活动,共同演绎丰富多彩的传统民间文艺作品,展现中缅两国民间深厚的“胞波”情谊,推进中缅边境民族文化交流与合作。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沧源概况.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17
沧源佤族自治县志 (1978—2005) .云南数字方志馆.2023-09-17
沧源佤族自治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1-21
沧源佤族自治县.临沧市人民政府.2023-10-24
佤族简介.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17
沧源佤族自治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20
云南临沧沧源——古老传承 秘境寻踪.中国国家地理.2023-11-23
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3
临沧市A级景区名单.临沧市政府公众信息网.2023-11-23
喜讯!临沧2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文旅头条.2023-11-23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2月1日在沧源佤族自治县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4
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历史沿革.小康网.2023-09-17
云南省政府发布公告 公布陆地边境口岸城市范围.云南省政府发布公告 公布陆地边境口岸城市范围.2023-09-17
沧源佤族自治县.沧源佤族自治县.2023-09-17
沧源佤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4
小黑江.地理百科——查字典地理网.2023-09-18
沧源佤族自治县所辖中、小型水库大坝2023年度安全责任人名单.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3
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勐董水库坝脚片区国有土地认定的公告.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01
勐董水库发挥防洪效益为下游减压.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2-01
2021年度临沧市水资源公报.临沧市人民政府.2023-11-24
沧源佤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8
矿产资源整合开发项目.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8
生态孤岛南滚河.中国国家地理.2023-11-23
沧源概况.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3
沧源佤族自治县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8
沧源:召开十四届县委常委会第73次会议.沧源县人民政府.2023-09-18
建设好美丽家园 维护好民族团结 守护好神圣国土.人民网.2023-09-18
戈正旗深入勐董中学调研.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18
沧源自治县政协主席李文明调研茶叶产业.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18
沧源佤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8
沧源佤族自治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18
勐角民族乡:民族团结进景区 旅游发展促“三交”.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8
拉祜语.中华民族文化资源网.2023-09-20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网站.2023-11-24
沧源:农业产业呈现新格局.云南省农业农村厅.2023-11-24
沧源佤族自治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公开发布稿).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4
党建引领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发挥资源优势 把沧源建设成为全国边境“三好”示范县.中国网.2023-11-24
临沧沧源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人民网.2023-09-20
沧源自治县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激活沧源跨越式发展新引擎.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4
沧源佤族自治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4
临沧沧源不断促进三产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百家号.2023-09-20
2022年沧源经济稳定恢复 总体向好.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20
沧源县深入实施沿边重点项目拉近与世界的距离.沧源人民政府.2023-09-20
沧源:“四个做实”谱招商新篇.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9
沧源佤族自治县乡村振兴局关于2023年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项目公示.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9
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简介.临沧市人民政府.2023-09-20
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展党的二十大前重点企业领域各项安全维稳督导工作.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20
沧源南华勐省糖业有限公司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单位.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9
云南佤山茶厂有限公司.企查查.2023-10-29
市工信局实地核查云南沧源佤山茶厂有限公司年产1600吨CTC红碎茶生产线建设项目.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9
沧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认定云南省沧源佤山茶厂等7户企业为2016至2017年度“守合同 重信用”企业的公示.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9
沧源自治县两家企业获2019年“临沧市十大名茶”和名优农产品“十强加工企业”“十佳创新型工业企业”.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9
云南户外运动资源巡礼丨临沧:打造全域体育旅游休闲之城.云南网.2023-10-29
沧源自治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临沧市人大常委会.2023-10-29
6条定制客运线路!往返永德、凤庆、耿马、双江、沧源、临沧机场,用临交出行就够了!.临沧市交通运输集团公司.2023-11-24
先睹为快 走进即将通航沧源佤山机场.中国民用航空网.2023-10-29
临沧市“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临沧市人民政府.2023-11-24
临沧公路局沧源分局.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4
沧源佤山机场.中国民用机场网.2023-11-24
中缅边境见闻:口岸客货运繁忙 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显成效.百家号.2023-11-24
沧源永和口岸全面恢复客运通关.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4
沧源永和口岸货场建设项目.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24
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2023-11-25
“6.18电商节” 市长直播带货卖茶活动在沧源举办.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9
Dendrocalamus sinicus.植物智.2023-10-29
班洪:高校+党组织携手共促产业振兴.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9
沧源县委编办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编制服务保障.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9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2023-09-20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2023-09-20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命名国防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09-20
翁丁佤族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村建设项目.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20
原标题:英勇无畏守护神圣国土‒‒ 班洪事件爱国壮举回顾.云南网.2023-12-01
云南沧源:结盟立誓跟党走 同心共筑中国梦.云南网社会频道.2023-12-0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1-25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11-25
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11-25
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11-25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11-25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云南省第五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11-25
乐享云南|非遗·沧源佤族木鼓舞.腾讯网.2023-11-25
非遗中国:木鼓舞.手机新浪网.2023-11-25
佤族神话司岗里.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网.2023-11-25
风俗习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9-20
乐享云南|美食·佤族鸡肉烂饭.百家号(云南文旅发布).2023-09-20
佤族饮食习俗.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20
佤族歌舞艺术的种类.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20
甩发舞.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20
木鼓舞.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9-20
临沧沧源文化旅游展新篇.腾讯网.2023-11-25
临沧沧源边境贸易稳定发展.百家号(人民资讯).2023-09-20
沧源:发挥沿边优势深化对外交流.临沧市人民政府.2023-11-25
“五一”畅游彩云南丨“摸你黑”狂欢、千人甩发…临沧“五一”假期系列活动安排来了.腾讯网.2023-11-25
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名单出炉 四川这些地方入围!.新浪看点.2023-09-20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业农村部 中央组织部 中央宣传部 民政部 司法部关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批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10-29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业农村部关于通报表扬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9-20
中国品牌日:2020中国避暑名县榜发布.凤凰网.2023-09-20
上海4区入围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_浦江头条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2023-09-17
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中国文明网.2023-11-23
公示中!云南6个县(市、区)拟获评“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百家号.202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