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元音

元音

元音(Vowel),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

音素是语音发音的最小单位。任何语音都有元音和辅音两种音素。元音是指由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气流不受任何阻碍、顺利通过发出的声音。元音是构成音节的主干,无论从声音的长度还是从能量上看,元音在音节中都占主要部分。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位肌肉均衡紧张。由于发音时不是某一部位对气流构成特别的障碍,各部位肌肉紧张程度比较均衡。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鼻化元音,松元音与紧元音,长元音和短元音等。发元音时声带必然震动的叫浊元音。有些语言发元音时声带不振动,是清元音。

汉语中普通话的元音分为单元音(10个)和复元音(13个)两类。英语中的元音有5个,分别是:a [ei]、e [i:]、i[ai]、o [eu]、u [ju:]。法语中 a, e, i, o, u, y 是元音字母。西班牙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西罗曼支,其中5个元音字母A,E,1,0:U,1个半元音字母Y。俄语的元音字母共有10个:a-Я o-ě y- Ы-и э-e。

词源定义

音素是语音发音的最小单位。任何语音都有元音和辅音两种音素。元音是指由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气流不受任何阻碍、顺利通过发出的声音。元音是构成音节的主干,无论从声音的长度还是从能量上看,元音在音节中都占主要部分。

特点

发元音时,气流由咽腔到口腔自由流出,不受到明显的阻碍。在发各种元音时,舌和唇也有一些变化,如舌头可前可后,可高可低,唇可开可较闭,可展可圆。这样就改变着气流通道形状,调节气流,从而发出不同的元音。如发[a]时,舌头位置较低唇较开,而发[i]时舌头位置较高唇较闭。但即使在发舌头位置较高唇较闭的元音时,虽然气流通道较为狭窄,但仍没有哪个部位形成明显的阻碍,气流可以不被闭塞、也不受摩擦地自由流出。

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位肌肉均衡紧张。由于发音时不是某一部位对气流构成特别的障碍,各部位肌肉紧张程度比较均衡。发元音时,声带颤动。所以,元音比较响亮。

分类

一般说的元音,是指舌面元音,即发音时舌面起调节气流作用的元音。另外还有发音时舌尖起作用的舌尖元音和发音时舌尖同时上卷的卷舌元音。上面三种元音发音时鼻腔通路堵塞,气流从口腔通过,所以叫口元音。发元音时,软腭下垂,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通过,这样的元音是鼻化元音。

舌面元音

发舌面元音时,主要由舌面起调节气流的作用。舌面可以抬高,也可以放低;舌面可随舌头前移由舌面前部起作用,也可后移由舌面后部起作用。舌头在口腔中的位置叫舌位。舌位可有高低、前后之分。嘴唇也对元音的音色起作用,可以圆拢即圆唇,也可以平展即不圆唇(展唇)。舌面元音的音色即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唇形的圖展三个方面条件决定,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即会发出不同的元音。

舌位高低

舌位的高低一般分为七级,依次是:高、次高、半高、中、半低、次低、低。舌位最高时发出的元音叫高元音,如汉语“地”[i]中的[i]。舌位在半高时发出的元音叫半高元音,如汉语“波”[po]中的[o]、英语bed[bed](床)中的[e]。舌位半低时发出的元音叫“半低元音”,如汉语“姐”[tçiɛ]中的[ɛ]、英语种公猪[bɔ:](公猪、野猪)中的[ɔ]。舌位最低时发出的元音叫“低元音”,如汉语“巴”[px]中的[A]、英语bath[ba]中的[a]。位于高与半高之间的元音是次高元音,如北京话“海”[xaɪ]中的[ɪ]。位于低与半低之间的元音是次低元音,如英语中establish[is'tæbliʃ](建立)中的[æ]。位于半高与半低之间的元音是中元音,如北京话“跟”[kən]中的[ə],江苏常熟话“梅”[mᴇ]中的[ᴇ]。舌位的高低与口的开闭程度是相联系着的:舌位愈低,开口度愈大;舌位愈高,开口度愈小。开口度从小到大一般分为四级,依次为:闭、半闭、半开、开。高元音即闭元音,半高元音即半闭元音,半低元音即半开元音,低元音即开元音。舌位愈低,开口度愈大,元音愈响亮。所以,较低、较开的元音比较高、较闭的元音响亮。如[x]比[ɛ]响、[e]比[e]响、[e]比[i]响。

舌位前后

舌位的前后一般分成三类:前、央、后。发音时舌头前移,舌面前部拱起与硬腭相对而发出的元音是前元音。如汉语的[i]、[y]、[e],英语1[bænk](堤、岸、银行、库)中的[æ]。发音时舌位不前不后,舌面中部拱起与上腾中部相对而发出的元音是央元音,如汉语“横”[xəŋ]中的[ə]、“打”[A]中的[A],英语serve[sə:](服务)中的[ə:]。发音时舌头后移,舌面后部上抬与软腭相对而发出的元音是后元音,如汉语“姑”[ku]中的[u]、英语stop[stɔp](停止、车站)中的[ɔ]。

发音时嘴唇圆拢的元音叫“圆唇元音”,如汉语“巨”[tçy]中的[y]、英语stop中的[ɔ]。发音时嘴唇不圆拢的元音叫不圆唇元音,如汉语“哥”[kɤ]中的[ɤ]、英语much[mʌst∫](很多的、很)中的[ʌ]。元音嘴唇圆展程度并不一样,还可再细分为五级。①特展(0度):像[i、e、ε、ᴇ、æ、a]等,嘴唇扁平,比较开。②中性(1度):像[i、e、ɛ、E、æ、a]等嘴唇成自然状态。③略圆(2度):像[œ、ɔ、ɪ]等,嘴唇略成长圆形。④圆(3度):像[o、ø]等,嘴唇成圆圈形。⑤最圆(4度):像[u、y]等,嘴唇收敛撮成一个小圆孔。

元音舌位图

为了清楚地显示元音的舌位高低、前后和嘴唇圆展这三方面情况,语音学家们设计了元音舌位图。元音舌位图是根据舌位的实际变动轨迹简化而成的。图为不规则四边形,其中的每一个点表示舌位的每一个位置。竖线表示高低,横线表示前后,不圆唇元音写在竖线左侧,圆唇元音写在竖线右侧。这样,任何一个舌面元音都可以根据它的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唇圆展在舌位图上表示出来。

舌位图上[i、e、ɛ、a、ɑ、ɔ、o、u]八个元音被称作正则元音,其余为非正则元音。正则元音中前元音均为不圆唇元音,而后元音则多为圆唇元音(a例外)。对任何一个舌面元音,我们都可以从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唇圆展三方面加以描写和分析。如[i]为前、高、不圆唇元音,[o]为后、半高、圆唇元音[ʌ]为后、半低、不圆唇元音。

舌尖元音

发舌尖元音时,主要由舌尖起调节气流的作用。发音时舌尖上升,靠近上齿背或硬腭前部,气流通路较狭窄,但不发生摩擦。

舌尖元音的舌头的位置是比较高的。按照舌尖位置的前后,舌尖元音分为舌尖前元音和舌尖后元音。舌尖前元音发音时舌尖位置靠前,接近上齿背,如汉语“资”[tsɿ]中的[ɿ];舌尖后元音发音时舌尖位置靠后,接近硬腭前部,如汉语“知”[tʂʅ]中的[ʅ]。按照嘴唇的圆展,舌尖元音分为圆唇舌尖元音和不圆唇舌尖元音两类。发音时嘴唇圆拢的舌尖元音是圆唇舌尖元音。圆唇舌尖元音又可分为舌尖前圆唇元音和舌尖后圆唇元音。如苏州话“主”[tsʮ]“如”[zʮ]中的[ʮ]即为舌尖前圆唇元音,陕西咸阳话里“书”[ʂʯ]中的[ʯ]即为舌尖后圆唇元音。

只有一部分语言和方言,才有舌尖元音。

卷舌元音

发卷舌元音时,舌尖向硬腭翘起,带有卷舌音r色彩。卷舌元音可以看作是发舌面元音时加上卷舌动作而成的,其舌位仍可有高低、前后,口形仍可有圆展的变化,从而发出不同音色的卷舌元音。如汉语“儿”[ə](或标作[ər])是央、中、不圆唇卷舌元音,“孩儿”[xar]中的[ar]是前、低、不圆唇卷舌元音。汉语普通话儿化韵中的主要元音都是卷舌元音。美国英语中有着比较多的卷舌元音,如core[kɔ:r](果实的心)中的[ɔ:r]、learn[lɔ:rn](学习)中的[ə:r]等。国际音标在字母右上角加ɺ表示卷舌,如[g’],也常标[r],如上举。

鼻化元音

发舌面元音时,软腭下垂,打开鼻腔通路,让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流过,这样的元音就是鼻化元音。如汉语济南话“盘”跟”,法语bon、vin]等。鼻化元音因其鼻化的强弱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两类:纯粹鼻化元音或称完全鼻化元音。从发元音开始,软腭和小舌就下垂,打开鼻腔通道,使气流同时通过口腔和鼻腔,形成共鸣。鼻化贯穿于元音发音的整个过程,它不是部分鼻化,也没有先强后弱、先弱后强的情形。这种鼻化元音较为多见,如汉语昆明话中的“恩”“安”,厦门话中的“嬰”“英”,再如法语an,un[等。②半鼻化或称不完全的鼻化音。元音的前半部为不带鼻音的纯粹口元音,后半部才带有鼻化。这类鼻化元音是部分鼻化,而且鼻化程度较弱。像汉语南京话里的“烟”“安”。这类半鼻化音在汉语的一些方言,如上海市宝山区常熟市等地都有发现,丹麦语德语葡萄牙语的一些方言中,也有这种半鼻化元音。

在有些语言里,口元音与鼻化元音构成对立,成为区别意义的重要方式如法语的bas[ba](袜子)、banc[bā](长凳子),mot[mo](词)、mont[mö](山)等。

鼻化元音又叫鼻元音。有时,一个元音既卷舌又鼻化,即鼻化的卷舌元音。如汉语普通话“方儿”[fār]中的元音。国际音标在字母上面加~表示鼻化。

松元音与紧元音

在有些语言中,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紧张程度有相对紧张和相对松弛之分。这种区别可以区分词义。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相对紧张的叫紧元音,相对松弛的叫松元音。汉藏语系藏缅甸语族中,松紧元音的对立较为常见。如彝语喜德话松元音“死”、紧元音“柴”,松元音“肠”、紧元音“进入”。再如哈尼语中,给、溢、抬)、薄、很、穿等。紧元音下标一短横,松元音不标。在元音松紧不构成对立的语言中,元音的略紧或略松,只是发音的伴随性特征,不区分为紧元音或松元音。

长元音和短元音

在有些语言中,元音的音长也能区别词义。在这些语言中,音长较长的元音叫“长元音”,音长较短的元音叫“短元音”。如汉语广州话“考”[ha:u中的[a]是长元音,“口”[hau]中的[a]是短元音,英语heat[hi:t](热)中的[i]是长元音,hit[hɪt](射)中的[ɪ]是短元音。再比如三江侗语,[ma:i](儿媳)、[mai](蒸),[la:u](大)、[lau](哄人)。德语里元音长短也能区别意义,如Beet[be:t](花床)、Bett[bet](床)。国际音标在元音后加“:或“:”表示长元音,短元音不标。长元音和短元音是相对而言的,其音长是相对的。在音长不区分词义的语言(如汉语绝大部分方言)里,元音的稍长或稍短都可以不计。

在一种区分长短音的语言中,长短音的差别往往伴随着元音音质的差别,广州话中,长[a]较短[a]舌位更前一点,口更开一点。法语里的长[ɔ]较短[ɔ]也是口形更开一点,舌位更前一点。龙州壮语中,长的[i:]舌位较高类似[i],而短的[i]舌位稍低,类似于[ɪ]。当然这种差别很小,属于伴随特征。

发音方式

口腔紧绷

生活中的自然语言,可以出现发音含混的情况,这是因为使用同一种语言,有语境、上下文,甚至加上副语言的手势、表情等,在不区别意义的情况下自然可以含混一些,也不影响意义的表达。而国际音标发音大都是单音,每个音只代表这个符号。有的音与音之间距离很近,不把它们区分开就无法满足记录不同语音的需要。因此,元音发音练习口腔肌肉不可像自然语言一样松弛多变,必须均衡紧张,发音才能清晰。如果口腔肌肉松弛,发音就含混不清。我们可以适当提高一些声音,有助于绷紧口腔肌肉,增加声音的清晰度。

舌位稳固

发单元音时,舌位要保持不变。训练同舌位的圆唇元音与不圆唇元音时要注意,唇形移动时,舌位(舌身)要保持相对不变。舌位移动,使元音音色变换,也会使单元音变为复合元音。

发音平稳

为了体会元音的音色个性,发音练习时声调基本保持不变,即采用平调调形,基本保持在高平调或半高平调。发音时,还要避免两种情况:(1)前弱后强,由小变大,表现为试探性发音,俗称“偷着进门”。(2)前重后轻,头大尾小,没有底气,表现为信心不足,俗称“虎头蛇尾”。

开口适度

高元音是舌面距离上颚最近的元音。当发高元音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开口度,避免舌面接触上颚产生摩擦。当发元音时产生摩擦,元音的性质就变为辅音性质了。

主要语言

现代汉语是有元音和辅音的。其中,普通话中元音共有10个,分别是a、o、e、i、u、ü、ê、-i(前)、-i(后)、er ;英语中的元音有5个,分别是:a [ei]、e [i:]、i[ai]、o [eu]、u [ju:]。法语中 a, e, i, o, u, y 是元音字母。西班牙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西罗曼支,其中5个元音字母A,E,1,0:U,1个半元音字母Y。俄语的元音字母共有10个:a-Я o-ě y- Ы-и э-e。

比如:a发音时,嘴唇自然张大,舌放平,舌头中间微隆,声带颤动。o发音时,嘴唇成圆形,微翘起,舌头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舌居中,声带颤动。e发音时,嘴半开,舌位靠后,嘴角向两边展开成扁形,声带颤动。i发音时,嘴微张成扁平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抬高,靠近上硬腭,声带颤动。u发音时,嘴唇拢圆,突出成小孔,舌面后部隆起,声带颤动。

根据舌抬起的高度分为高、中、低;根据舌最高部分的位置分为前、央、后;根据元音的长度分为长(紧)、短(松)此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元音发音规则,如元音字母Aa在不同情况下的发音,元音字母0o和Uu的发音规则。另外,发音时需要注意舌尖抵住下齿、双唇形状等。

比如:元音[a] 字母a, à发[a]。元音[ε] 字母è,ê,ei,ai,aî,词末-et,e在相同的两个辅音字母前及闭音节中发[ε]。元音i同英语[i:],但不延长读音。字母i,ï,î,y发。元音[o] 近似英语[R:],但开口度较小,且不延长读音。字母ô,au,eau发[o],o在词末开音节及[z]前发[o]。元音[y] 舌尖抵下齿,双唇突出呈圆形,开口度极小,读音近似中文“玉”。字母u,û发[y]。

元音[а]的发音动作:口张得比较大(比发其他元音的口腔开度大),双唇自然舒展,舌自然平放,与汉语的《a》基本相同。发音联想:医生在给病人检查嗓子的时候,要求病人嘴张得大大的,同时发出а---а---а的音。元音[о]的发音动作:双唇圆撮前伸,口张开的程度比[а]小,比[у]大。(注意:不要将俄语的[о]发成汉语的《ou》。) 发音联想:元音[о]与汉语拼音的《o》音有点类似。元音[у]的发音动作:整个舌体向后收缩,舌尖下垂并远离下齿背,后舌部向软颚高高抬起,双唇前伸圆撮。 发音联想:元音[у]有些类似于汉语拼音中的《wu》(屋)的发音。

比如:a:同法语|a|,比英语的|a:|短一些,类似汉语“啊”。e:同法语和英语的|ε|,西班牙语的字母e,在任何位置都发|ε|,这点和欧洲其他语言不同。i:同法语|i|,类似英语字母E的发音,也类似汉语“衣”。u:同法语|u|,类似英语单词do的【u】的发音,也类似汉语“呜”。

相关概念

半元音

半元音是一种摩擦很轻的擦音。音时声带颤动,开口度比擦音大些,但及发元音时的程度,介于元音和辅音间。

流音

流音是舌尖齿龈通音的统称,包括卷舌音[r]、边音[l],以及它们的腭化〔音〕。若不注意它们的噪声成分,它们发音的声学理论几乎和元音一样。汉语的卷舌元音/er/的发音部位和浊辅音/r/一样,只是在舌尖与上颚间的收紧段,元音的开口大一些。卷舌音[r]可分为舌尖、小舌颤动的颤音(如俄语的/p/),以及不颤动的卷舌音(如普通话的声母/r/)。边音则有气流从舌一侧通过或从两侧通过之分。

近音

过去语音学书上,把接近高元音带有轻微摩擦的辅音称作“半元音”。把带有轻微摩擦的浊辅音,称为“无擦通音”或“通音”。(“无擦通音”的“无擦”是相对带有较强摩擦成分的“浊擦音”而言的,“无擦”即“通”的意思)。《中国通用音标符号集》根据现在学界的说法,称为“近音”。

辅音中的“近音”都是浊辅音,包括上述原称为“半元音”和“无擦通音”两种临界辅音现象。

参考资料

现代汉语中有没有元音、辅音?.教育部网站.2024-09-10

英语元音.英音网.2024-09-10

一、字母.欧路词典.2024-09-10

西班牙语发音规则详解.沪江西语.2024-09-10

俄语发音:俄语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则.沪江俄语.2024-09-16

声母和韵母发音方法.声母和韵母发音方法.2024-09-16

元音.沪江英语.2024-09-16

法语发音规则详解:元音.沪江英语.2024-09-16

哎呀,您可能迷路啦!.沪江.2024-09-16

西班牙语语法:西班牙语发音规则.启德教育.202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