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乳石
钟乳石(stalactite)是碳酸根类矿物方解石,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硬度为3,相对密度2.6~2.8,晶体结构为三方晶系。属于重要的洞穴沉积物,是含碳酸钙的水溶液经石灰岩裂隙从溶洞顶滴下,水分蒸发后二氧化碳散逸,碳酸钙沉积形成的。
狭义钟乳石指石灰岩溶洞顶上像冰锥一样向下生长的碳酸钙沉积物,开始是在洞顶形成一个小突起,然后逐渐增长、增粗和增大,横切面具有同心圆状结构,中心有空管,形状如钟乳,又称石钟乳。广义的钟乳石除上述石钟乳外还包括从洞底向上生长的石笋,还有石柱、石幕、流石坝和穴珠等。是石钟乳、石笋、石柱等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
钟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是中国钟乳石资源最丰富的省区。钟乳石石质细腻,色彩丰富,有乳白、浅红、淡黄、红褐等颜色。中小型钟乳石很适宜做室内的观赏石。钟乳石作为药材味甘性温,有温肺助阳和平喘制酸的功效,在古代和现代临床上均有应有。
分布
钟乳石多产于石灰岩溶洞中,是地下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重要岩溶形态之一,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北半球,除中国的西南部外,在地中海沿岸、东欧、中东、东南亚、 美国东南部、加勒比海地区等地均有分布,中国大陆上的面积约130万km2(裸露、半裸露),加上掩埋在地下的共约300多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3左右,在中国的西南、华中地区、华北、东南、东北、新疆、内蒙古自治区、青藏、台湾、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均有分布,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
西南、华中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是中国钟乳石资源最丰富的省区,在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四川、重庆、贵州等省市也有钟乳石分布。
广西境内的钟乳石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碳酸盐岩分布区,三叠纪、寒武纪的碳酸盐岩区分布较少。空间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桂中、桂西和桂西北 79个县(市)的 9.46万km2 范围;垂直方向上分布在地表之下数百米至地表以上200m左右。广西的岩溶洞穴有数万个,桂林市有3000多个。
理化性质
矿物组成
钟乳石的矿物成分主要包括次生方解石、少量铁质、粘土物质和有色金属氧化物,属于沉积岩类中的淋积岩,岩石多为细晶到微晶结构,还有块状、梳状、放射状、层纹状、肾状和葡萄状等构造,其中特征性的环状层理明显。
常见的钟乳石是钙质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方解石,而夏威夷熔岩钟乳石除含方解石外,还有石膏、无水芒硝、芒硝和水合铜钒硅酸盐。孔雀石钟乳石、绿松石钟乳石、菱锌矿钟乳石、白铅矿钟乳石、菱锰矿(红纹石)钟乳石、玛瑙钟乳石和葡萄石钟乳石则较为稀少。
物理性质
钟乳石属三方晶系,呈玻璃光泽或暗淡,外形呈扁圆锥、圆锥和圆柱形,且表面粗糙,凹凸不平。性脆,断面较平整,可见同心层状构造或放射状构造,中心可能为空。硬度3,相对密度2.6~2.8,含杂质则比重增大。纯净的钟乳石是无色透明的,还有白色、灰黄色,因含微量的钴和锰可呈现浅红色、含微量的铜则呈现绿色或蓝色。
化学性质
钟乳石主要化学成分为碳酸钙(CaCO3),其中含氧化钙(CaO,56%),二氧化碳(CO2,44%),还有铁、铜、镁等元素和少量的酸不溶物。主要含有的宏量元素为钙和镁,次含微量元素铁、硅、铜、锰、钛、铝、铅。还有少量微量元素、、铬、、镓、银、、铍、硼。其中微量元素Fe、Cu、K、Zn、Mn、Cd(mg/g)含量分别为79.50%、15.5×10-6、0.004%、0.159%、15.5×10-6、0.01×10-6。可溶于稀盐酸。
光学性质
正交偏光下钟乳石的干涉色是像珍珠晕彩一样的高级白,其切面解理清晰且呈对称消光,双晶带与长对角线是平行的。锥光境下可见为一轴晶,呈负光性。单偏光下钟乳石薄片为无色,突起有正、负,故闪突起显著,可见菱形解理。
结构特征
大多数钟乳石具有明显的成层构造,可通过方解石结晶颗粒的大小和层纹的浅暗色调显现出来。一个形体的纹层是形体的最基本单元,钟乳石的基本纹层有以下几种类型:
带状纹层微构造
钟乳石的亮、暗纹层延伸稳定且有规律的交替,横向厚度变化较小,纵向上为单亮、暗纹层交替,或者以暗纹层为主和以亮纹层为主的纹层组合交替构成。纹层之间的界线清晰,细分为细密均匀带状纹层(带状纹层的典型代表)、放射均匀带状纹层、箱形带状纹层、凝块带状纹层和花丛带状纹层微构造。
条带状纹层微构造
亮、暗纹层呈断续条带状交替延伸且界线不明显。其中凝块条带状纹层微构造是由亮(亮晶方解石)、暗(隐晶方解石、有机质、铁质、碳质)不规则颗粒(凝块)延伸排列组成的。暗色颗粒较密集处呈厚度小于0.1-0.2mm的长条致密螨虫形体,亮纹层中分布有厚0.1—0.25mm的暗色凝块。
凝块状纹层微构造
有呈凝块状分布的暗色颗粒,常见颗粒穿层。亮、暗颗粒之间界线明显或不明显,纹层放大后较模糊,宏观上可看清,进一步分为不均匀凝块状纹层微构造和蠕虫形凝块状纹层微构造。
不规则堆积微构造
沉积物由不规则亮、暗颗粒和其集合体组成,可见一些断续纹层的碎片,纹层不规则且不明显,还可看到由有机质微粒组成的凝、团块及其集合体和一些生物遗迹。
矿物形成
钟乳石的形成主要经历两个阶段,溶洞形成阶段和钟乳石生成阶段。
溶洞形成
钟乳石沉积在洞穴环境中生成,是洞穴景观的一种,在碳酸根岩石(石灰岩)分布区,地下水沿岩石层面和裂隙对岩石进行溶蚀和机械侵蚀生成地下空洞(溶洞)。溶洞的大小与地下水含酸的浓度高低、机械侵蚀强度、温度和压力等因素有关。溶洞的发育包括地下水的溶蚀、机械侵蚀、动力崩塌等多种过程。经过地壳的升降运动将已形成的溶洞抬升到地下水平面之上,为钟乳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洞穴环境是一个相对封闭或半封闭的自然系统,洞穴水和洞穴空气中的CO2之间存在压力差(△Pco2):
△Pco2=△Pco2(水) - △Pco2(气)
当△Pco2>0时,CO2从水体中逸出,使溶解在水中的CaCO3过饱和,引起碳酸钙沉积。当△Pco2<0时,CO2从空气中溶入水体,使水体具备进一步溶蚀CaCO3的能力,不利于洞穴景观沉淀甚至能够形成洞穴溶蚀景观。当△Pco2=0时,水体中的CO2与洞穴空气中的CO2达到平衡,水中的CaCO3呈饱和状态,但此时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仍会对景观形成产生作用。
钟乳石生成
大气降水渗入溶洞之上的可溶性碳酸盐岩石裂隙中进行溶解,使含有丰富的重质碳酸钙的溶液向溶洞顶部渗漏,由于CO2的逸出和水分的蒸发,部分碳酸钙重新沉淀,由洞顶顶端开始逐渐向下方增长,成为悬于洞顶的石钟乳;下滴到洞底的部分则沉淀成自下而上增长的石笋;上下二者相连后称为石柱。石钟乳、石笋、石柱合称为钟乳石(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的总称)。
洞穴碳酸钙沉积物的颜色、质感和光泽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洞穴水所含的物质,洞穴水较纯净时,沉积物就晶莹透亮、色泽洁白;含有较多杂质或泥土时,沉积物就变得暗淡,或者沾染附着大量泥土。洞穴钟乳石类沉积物水流的动力状态有滴流、片流、层流、漫流、飞溅、雾状或毛细水、静水等形式。沉积环境是处在无风力,相对静止的一种低压、低能、低位、低滴的状态下进行。含重质碳酸钙水溶液的渗透部位、间歇性沉淀、温度、压力、蒸发量等各种因素共同影响钟乳石的形态。溶解碳酸钙的同时如果引入Fe2+、Fe3+或Cu等离子,生成的钟乳石就会带有黄、红、绿等颜色。
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分为两步,原理如下:
第一步:石灰岩是碳酸钙岩石,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分解后会生成碳酸氢钙溶液。反应式为:
CaCO3(s)+H2O(I)+CO2(aq)→Ca(HCO3)2(aq)
第二步:水溶液顺岩壁或洞穴顶部流下时与空气接触发生逆向化学反应,CO2逸出及水分蒸发使碳酸钙被沉淀出来。逆向反应式为:
Ca(HCO3)2(aq)→CaCO3(s)+H2O(I)+CO2(aq)
钟乳石发育
钟乳石沉积物发育的生命周期有4个阶段:
青年期:有连线滴水或片流状群落滴水,整体色彩晶莹剔透。
中年期:多点间歇滴水、半体色彩艳丽、半体色彩暗淡。
老年期:单线间歇滴水,全体色彩暗淡有水分。
死亡期:不滴水,整体颜色灰黄无光泽且无水分。
分类
洞穴钟乳石
洞穴钟乳石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一是形态分类,根据外部形态特征可分为鹅管、石笋、石盾、中国长城(流石坝)和洞穴珍珠等,此分类的缺陷是同一形态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成因;二是成因分类,此分类是最根本的途径,但问题在于钟乳石的形成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形成过程中环境会变迁,还有部分形态成因不明即;三是结晶学分类,滴石和流石类钟乳石如石瀑布和石幕等规模较大的形态,常具有大的菱块状方解石结晶结构,此分类的不足是肉眼很难分辨矿物的胶状结构至微晶质,所以以上三种单一要素的分类方法均不是最合适的。
参考钟乳石类、亚类和异类(变种)的分类概念,结合水文动力机制、形态和结晶学特征将洞穴钟乳石分为五大类型:重力水沉积、非重力水积、协同沉积、叠置沉积和异因同形沉积。
重力水沉积
指在地球重力作用直接控制下进行运动的水流,如滴水、流水、溅水、池水等的水文机制下成的钟乳石。
非重力水沉积
指主要在毛细水及更微量的水分(如薄膜水)活动条件下形成的钟乳石类。含水岩层微细裂隙至空隙的微量水分渗透活动提供物质来源,自身的表面张力是水运动的驱动力,粗糙和多孔隙的物体表面是有利的沉积场所。毛细水的聚集成水滴时转化为重力水,所以毛细水沉积经常与鹅管共生。非重力水形成的有文石花、石膏花、冰霜针丛、针晶、方解石晶花、穴泡、穴帽、皮壳层、雾凇、卷曲石、丝状石、纤维状卷曲石、饰珠卷曲石、蠕虫状卷曲石和鹿角状卷曲石等。
协同沉积
多种水文动力机制可同时作用于洞穴钟乳石沉积的过程中,各种动力机制有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和相互间协同的作用。协同作用机制较为普遍,常以“滴水”为核心,多出现在滴水与流水、滴水与溅水、滴水与池水、滴水与池水和流水的相互之间。同时还会有结晶、地球化学和气流作用得参与。协同沉积类有莲花盆、浮筏(钙膜)晶锥、棕榈石笋、穴珠和板状石笋等。
叠置沉积
指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的沉积附着、包裹、重合或叠置在一起的沉积形态,其内层(底层)较外层(上层)为老。这种沉积形态通常与洞内水池的重大环境变迁有关,因此可研究洞穴沉积的年代先后和重大环境变化。叠置沉积类有纺锤石(炸弹石)和灯台石等。
异因同形沉积
洞穴钟乳石的“异因同形”现象也十分普遍。常见的有石珊瑚、月奶石和皮壳状物等。
其他常见种类
熔岩钟乳石
火山爆发时,熔岩从火山洞窟顶层或洞壁上下流时在洞顶会缓慢冷却形成类似冰柱的钟乳石,即熔岩钟乳石,熔岩钟乳不一定都是由熔岩构成的,也可能是由硫黄和蛋白石组成。火山岩洞中的钟乳石很少,因为熔岩大量流走后,剩下的熔岩只能形成一些小的滴下的熔岩枝,有手指状,角锥状,棘刺状,刀刃状及薄板状等形态,在洞壁上共同构成美丽的纹饰。有些纤细的熔岩钟乳长达一米以上,里面常常是中空的。
冰钟乳石
冰洞是一种冰融性洞穴,发育在冰中,可通过冰暗河的冰融作用和风蚀作用形成,还可在冰瀑与基岩之间的空间形成,冰洞中的温度低于0℃会导致洞中水结冰形成冰钟乳石,冷风从洞口底部吹入可使洞穴顶板渗滴出来的水遇冷空气结冰形成冰乳、冰笋和冰柱。
这些在冰洞、冰檐或冰崖上从顶部下垂的冻结冰柱十分类似石灰岩洞中向下生长的钟乳石,所以又称冰钟乳或冰帘。
混凝土钟乳石
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裂缝,外界水分通过裂隙渗流时与水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解于水中沿裂缝渗出混凝土表面,遇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为碳酸钙晶体沉积在裂缝的表面和深处,这些部位可见白色的斑点和凝结物,当水分长期渗透时,碳酸钙结晶堆积会在混凝土的表面上形成钟乳石和石笋,属于混凝土的泛白现象,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表观检测的重要指标之一,碳酸钙结晶泛白现象的反应式如下:
药理毒理
药理作用
钟乳石具有抗酸、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起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碳酸钙,其次是铁、铜、锌、锰、锅、镁、钻、镍、银和铬等微量元素,作用机制如下:
1.作为碱性物质,能中和胃里过多的胃酸。
2.钟乳石含钙离子,被肠吸收后可增加血中的钙离子浓度。有利于与心肌收缩、舒张的钾离子相对抗,进而维持心肌正常的收缩和舒张。
3.血浆中钙离子含量太少时,出血不易凝结易导致大出血,钟乳石可增加血中的钙离子浓度有促进血液凝固的作用。
4.有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
毒理作用
煅钟乳石(煅)的急性毒性为iv类,LD50为16.70g/kg。
钟乳石的不良反应主要由碳酸钙引起,因为碳酸钙过多中和胃酸后会产生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氯化钙在碱性肠液中进一步形成碳酸钙和磷酸钙,导致便秘。临床毒理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腹部胀满、食欲减退、大便秘结,排出困难、排便时伴有下腹部疼痛。所以钟乳石不可久服。
应用
科学研究
钟乳石的增长速度能反映出形成过程中古气候冷暖变化的状况,钟乳石横断面类似树干年轮且宽窄不一的环带反映了古气候、古气候环境周期、碳酸钙溶液蒸发速度、钟乳石横向增长速度和周期时间的长短。用C14法对最老的钟乳石进行年龄测定,可进一步指示洞穴形成的最早时间及与洞穴直接相关的断裂停止活动的时间,还能推测区域构造运动进程。对形态各异和景色奇异的钟乳石研究可探索形成的原因和机理,其颜色和光洁度、干湿程度可直接反应洞穴形成时代的新老和现在所处的环境。因此钟乳石的研究对恢复古地理环境、指导找矿、预测成矿远景有重要意义。
景观
溶洞内的石钟乳、灰竹、石柱、石笋等钟乳石形象各异,下层溶洞常与暗河互生,河水清澈,幽深奇险,可共同形成溶洞景观供游客游玩观赏。
15~20cm的像形钟乳石可配上底座,放置于客厅茶几、办公桌上或古玩橱窗上供观赏;50cm以下的小巧像形钟乳石也可植于陶盆中组成山水盆景。直径仅几厘米且光滑洁白的穴珠(似石蛋), 可作为石玩或健身球使用。钟乳石是不可恢复、不可再生的资源,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洞穴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和条件。
医药
传统中医认为钟乳石味甘性温,归肺、肾和胃经,有温肺气、壮元阳、平喘制酸和下乳汁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虚劳喘咳、寒嗽、阳、腰脚冷痹、乳汁不通等疾病。
现代临床用于感冒咳嗽、腰膝冷痛、胃痛泛酸、乳汁不通等的辅助治疗;在各型哮喘、消化系统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生殖系统疾病(宫颈糜烂、阳痿)、皮肤病(褥疮、新生儿红臀)、肿瘤和经络(风湿性关节炎、运动损伤)等方面均有应用。
历史
历代的本草对钟乳石的产地、产状以及形态、品质优劣等都有详细记载。钟乳石最开始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名石钟乳,被列为上品,言其“主咳逆上气”,《本草崇原》始称钟乳石,森立之云“单称谓之‘乳’,连称谓之‘钟乳’”。《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曰:“石之津气,钟聚成乳,滴溜成石,故名石钟乳。”“云桂林接宜,融山洞穴中,钟乳甚多。仰视石脉涌起处,即有乳床,白如玉雪,石液融结成者。乳床下垂,如倒数峰小山,峰端渐锐且长如冰柱,柱端轻薄中空如鹅。乳水滴沥不已,且滴且凝,此乳之最精者。”
《名医别录》记“强阴,久服延年益寿,好颜色,令人有子”,可见秦汉认为钟乳石可补身养性,有益无毒。唐代《药性论》则认为钟乳石“有大毒”。明代《本草经疏》也称“气大温,得火则有大毒。”经过炮制作用后的钟乳石可减毒并增强药性,如煅后增强温肾壮阳的作用,有利于粉碎和煎出有效成分。汉代就有将钟乳石炼研成粉(《金质》)的方法;南北朝有药汁制法(《雷公》);唐代增加了酒制法(《新修》);到宋代增添了银器煮(《局方》)、醋制、蒸制(《证类》)和煅研法《扁雀》);明代有药汤煮炼(《蒙》)的方法;清代又增加了焙研、水飞(《本草汇》)等方法。2015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有钟乳石和煅钟乳石。
除药用外钟乳石做为观赏石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也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深受人们喜爱,宋代杜所著的《云林石谱》中云:“广、连、丰、郴等州多钟乳洞,洞有石龟、蛇、螃、蟹、蜓及果蔬,一一坚贞,或颜色如生。予顷刻年屡于洞中获此数种,……因知钟乳点化无疑。”明代著名游侠和古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中写到:“有悬千枝为水所淋漓者,其外皆结肤为石,盖石膏日久凝胎而成……如雪之凝,如冰之裹。”,将钟乳石的色彩特点和独特质感描绘为“如雪”“如冰”。可见钟乳石深受赏石者们的青睐。
近些年钟乳石产地的政府都在加强钟乳石资源的保护,所以奇石市场上有品位和档次的钟乳石很少见。广西桂林、江苏宜兴、房山区等地的钟乳石最为著名。桂林市的溶洞有七星岩溶洞、月牙岩洞、读书岩洞、水月洞、还珠洞和冠岩洞等,其中七星岩溶洞分为上、中、下三层,是名副其实的地下钟乳石博物馆。宜兴市地处太湖西岸,境内的善卷洞、宜兴张公洞、灵谷洞等均产有各类钟乳石。北京房山县境内的云水洞是目前北方发现最大的溶洞,洞中还产有音阶齐全可奏曲调的发声钟乳石。除上述产地外,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湖北、湖南省、广东省、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等地均有分布,其中很多溶洞已开辟为旅游景点供游客观赏游玩。
除中国外,世界上还有很多存在于溶洞中的钟乳石景观,如1780年发现的南非康戈溶洞群,位于斯洛文尼亚西南部喀斯特高原上被称为欧洲第二大溶洞的波斯托伊那溶洞、位于匈牙利东北部与斯洛伐克交界处的巴拉德拉洞群、位于海防市吉婆岛以东,鸿基市以南的下龙湾中门洞和位于新西兰奥克兰以南蒂库伊蒂附近的怀托莫溶洞均有美丽的钟乳石景观。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卡尔斯巴德洞由81个洞穴组成,洞穴沉积物十分丰富,是世界上钟乳石种类最丰富的洞穴之一。
鉴别
仿品
钟乳石的伪品有鹅管石,鹅管石是珊瑚科栎珊瑚的石灰质骨骼,分布在福建省的漳州市和台湾一带。整体呈乳白色,细长形,一端较粗,另一端逐渐尖小如同鹅毛管,长约3.5~5cm。外部有节状突起的环纹,环状突起之间有明显的纵条纹。质硬脆,易折断。中间空松而有隔壁,如同丝瓜络。
药材性状
钟乳石药材的鉴别主要从形色、质地和断面三个方面来鉴别:
形色:钟乳石是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方解石的钟乳状集合体,多呈圆锥形或圆柱形,长短粗细不一。净钟乳石则为不规则碎块。表面粗糙且凹凸不平,呈白色、灰白色或棕黄色。
质地:体重,质坚,容易砸碎。
断面:断面较平整,呈白色至浅灰白色,或略带淡棕色,有结晶状排成层次或散小孔隙,对光观察具闪星状的亮光,近中心常有圆孔,周围有多数浅橙黄色同心环层,有的可见放射状纹理。气微,味微咸。
钟乳石药材以色白或灰白,空心,有光泽且无杂石者为佳,根据外形不同通常分为钟乳石和滴乳石两种:
钟乳石
圆锥形或圆柱形,大小不一,长5~15cm,直径2~7cm。表面呈白色、灰白色、灰褐色、棕黄色或淡棕红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体较重且质硬,断面较平整,近中心多有一个小圆孔,周围是厚薄不匀的同心环纹。无臭,味微咸,大型的钟乳石受到敲击后会从环层处断裂成弧形的薄片。
滴乳石
圆柱状或圆锥形,多中空如管状,所以又叫钟乳鹅管石,较钟乳石小,长2~6cm,直径约0.5~1cm,管壁厚约1~2mm。表面多白色或灰黄色,棕黄色较少,外表呈颗粒状,有纵斜纹,很少有光滑透明的,大多数是半透明的,质硬而脆,断面具玻璃样光泽,空洞较大,有的可见环形层纹。
炮制品性状
钟乳石的炮制品有净钟乳石、煅钟乳石、醋钟乳石、制钟乳石、奶制法钟乳石、热制法钟乳石和盐炒法钟乳石等。
煅钟乳石形如钟乳石,灰白色或灰黄色,质酥脆,无闪星状亮光。
醋淬钟乳石形同煅钟乳石,微具醋香气。
理化鉴别
滴加稀盐酸会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钙盐(CaCO3)的鉴别反应,但不能入药且呈钟乳状的蛋白石、孔雀石和菱锌矿滴加稀盐酸不会产生大量气泡。将钟乳石浸于硝酸铜溶液中煮沸,几分钟后表面被染成绿色,将染成绿色的钟乳石放入氨水中会变成鲜蓝色,可检查CaCO3的存在。将铂丝用稀盐酸湿润后蘸取少许钟乳石粉末于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显砖红色,可检查Ca。
环境影响
钟乳石是不可再生、不可恢复的资源,存量少,不仅可药用还有很大的观赏价值, 所以开发量较大,尤其是违法开发,对资源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为保护钟乳石可持续利用,需要有计划地节约使用,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加强规划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技术适度生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相关事件
2025年4月,遵义市洞穴探险家赵揭宇邀请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专家张远海带队到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奥陶纪白云岩山脉深处,开展考察、科研、科普、探测以及保护工作。赵揭宇介绍,此次科研活动中发现洞里有一个数万平方米的洞厅。目前,该洞厅还没有进行测量,如果测量下来的话,估计它的面积、容积会进入全国洞穴大厅里的前十名。在这个洞里还发现了许多穴珠, 也叫洞穴珍珠,十分罕见,因为质感很好,纯净度非常高,晶莹剔透。此外,这个洞比较高,有的穹顶高达100余米,水滴在下坠过程中雾化成富含碳酸氢钙的“气溶胶”,在石笋、底面凝结出千奇百态的石花、石枝、石葡萄、石珊瑚目等,形成“雾化沉积”奇观。
参考资料
仙鹤洞.华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07-07
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区.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07-07
贵州一地发现4.8亿年“地下水晶宫”.百家号.2025-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