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络
广东丝瓜络,中药名,别名丝瓜网、丝瓜筋、丝瓜瓤、瓜络、絮瓜瓤。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其在中国各地都有栽培。
丝瓜络为丝状维管束交织而成,多呈长梭形或长圆筒形,略弯曲,长30-70厘米,直径7-10厘米。表面淡黄白色。体轻,质韧,有弹性,难以折断。横切面子房3室呈空洞状。气微,味淡。按其筋粗细和硬软分一、二、三等;以筋细、质韧、洁白、无残皮种子者为佳。
丝瓜络味甘,性平;归肺、胃、肝经;主治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乳痈肿痛。除药用价值以外,还可用来刷碗,去垢力强,并且,其还可制作成菜品,具有食用价值。
来源
原植物
为葫芦科植物广东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
药用部位
丝瓜(Luffa cylindrica (L.) Roem.)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
生境产地
中国各地都有栽培。
采收炮制
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果皮变黄,内部干枯时采摘,除去外皮及果肉,洗净,晒干,除去种子。
1.丝瓜络: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种子,击扁,切成小块,筛去碎屑。
2.丝瓜络炭:
(1)取净丝瓜络小块,置锅内,上扣一小锅,两锅接触处用盐泥封固,用中火煅透,停火,冷后取出。
(2)取净丝瓜络小块,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武火加热炒至上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时,喷淋清水,晒干即成。
性状
丝瓜络为丝状维管束交织而成,多呈长梭形或长圆筒形,略弯曲,长30-70厘米,直径7-10厘米。表面淡黄白色。体轻,质韧,有弹性,难以折断。横切面子房3室呈空洞状。气微,味淡。
规格与优劣
丝瓜络按其筋粗细和硬软分一、二、三等,以及统装。以筋细、质韧、洁白、无残皮种子者为佳。
功能药性
性味归经
丝瓜络味甘,性平。归肺、胃、肝经。
功效主治
功效
丝瓜络具有祛风、通络生骨胶囊、活血、下乳的功效。
主治
丝瓜络主治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乳痈肿痛。
效用分析
丝瓜络药力平和,能通经络,和血脉,善于祛风通络,可用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痛,筋脉拘挛。胁肋乃肝之分野,气血不和,经络不通,则发为胸胁胀痛,该药入肝经,通络活血,俾气血和,肝络通而胸胁自舒,故可用于肝气不舒,气机不畅之胸胁胀痛;又因其具有下乳的功效,也常用治乳汁不通,壅塞乳络所致之乳痈肿痛等。
用法用量
5-12克。
临床应用
主要应用
1.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肢体麻痹:丝瓜络祛风通络生骨胶囊,唯药力平和,临床多加入复方中应用。常配桑枝、粉防己、威灵仙等祛风湿止痛药。
2.跌打肿痛:丝瓜络活血和络,可配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等活血祛瘀之品。
3.胸胁疼痛:肝郁气滞证,胸胁疼痛,咳嗽加剧者,丝瓜络能行气通络止痛,常配北柴胡、枳壳、桔梗、栝楼等宽胸理气之品。
4.妇人产后气血壅滞,乳汁不能,乳房炎肿痛:古方多单用烧存性,温酒调服,或与鳞甲目、挨砻地堵、蒲公英、漏芦、瓜萎等同用。
5.大便下血:干丝瓜烧灰存性,配等份槐花共为粉末,每服6g,饭汤调服,方如《普济方》丝瓜散。
临床新用
1.病毒性疾患:眼睑带状疱疹。
3.其他:甲状腺腺瘤、咳喘。
配伍应用
1.丝瓜络配桑枝:丝瓜络祛风,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桑枝祛类风湿性关节炎,通经络,善治肌肤干燥风痒。两药轻灵入络,合用可增强活血祛风,通络生骨胶囊利关节之效。适用于胸胁疼痛属风湿入络者,或风燥邪气蕴于肌肤,瘙痒症,肌肤甲错。
2.丝瓜络配柑橘:丝瓜络善祛风通络,行血脉;橘络功能疏肝通络化痰,顺气活血。两药以络入络,轻灵疏通,合用可增强疏通经络,通行血脉之功。适用于慢性肝炎、肝硬化属肝气郁滞胁痛者,或视网膜中心静脉阻塞。
3.丝瓜络配旋覆花:丝瓜络滑利,行气化痰,滑滞通络;旋覆花消散郁结,降气通络。两药轻灵滑利,入气走血,疏滞滑着,合用可增强降气化痰,通络生骨胶囊之功。适用于气血瘀滞肝经之胁肋胀痛。
4.丝瓜络配瓜蒌:丝瓜络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瓜蒌清热化痰,行气散结。丝瓜络行于血分,瓜蒌行于气分。两药相配,气血并调,可增强清肺化痰,通络散结的功效,适用于胸痹心痛胸闷,胸胁疼痛,肺热痰咳,乳房炎肿痛。
5.丝瓜络配蒲公英:丝瓜络甘平,入肺胃肝三经,通络下乳而治乳痈肿痛;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善疗乳痈。两药配伍应用,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适用于乳痈肿痛。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丝瓜络主要含多糖类成分:木聚糖,甘露聚糖,半乳聚糖等;还含齐墩果酸等。
药理毒理
丝瓜络具有抗炎药、镇痛、镇静、止咳及降血脂等作用。
1.抗炎、镇痛作用:丝瓜络有抗炎作用,丝瓜络水煎剂10g/kg腹腔注射,可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及大鼠卡拉胶足肿胀。此外,丝瓜络还具有镇痛作用,其水煎剂腹腔注射能减少小鼠醋酸扭体反应次数,提高小鼠热板和电刺激痛阈值。阿片拮抗剂纳洛酮对丝瓜络的镇痛作用无影响,提示该药的镇痛作用与阿片受体无关。
2.止咳作用:丝瓜藤水煎剂5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对二氧化硫引咳小鼠均有止咳作用,其作用与缓解支气管平滑肌肌肉痉挛有关。
3.心血管保护作用:丝瓜络水煎剂6.7g/kg灌胃,连续14天,对高脂血症大鼠有降血脂作用,使大鼠的TC和TG降低,HDL-C升高,且能减轻大鼠体重。此外,丝瓜络煎剂能降低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小鼠心电图中T波增高幅度及抑制心率减慢;并降低心肌缺血后造成的血清LDH以及心肌组织内MDA含量的增高,增加心肌组织中SOD活性,表明丝瓜络对急性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丝瓜络水煎剂10g/kg灌胃给药28天能显著降低慢性心衰大鼠的心率,左室舒张末压和心脏重量指数,升高左室内压峰值。
4.抑菌作用:丝瓜络煎剂体外试验对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有抑制作用。乙醇浸剂对肺炎球菌,甲乙型链球菌有抑制作用,但鲜汁无此作用。
5.其他作用:丝瓜络有镇静作用,小鼠吊笼试验证明丝瓜络能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对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丝瓜络中所含木犀榄叶酸对CCI4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齐墩果叶酸还有强心作用及抑制S180瘤株生长的作用。从丝瓜络中还提取出具有核糖体样作用、细胞毒作用的蛋白,从广东丝瓜水浸液分离出的成分具有抗早孕等活性;丝瓜络水煎剂10g/kg灌胃给药28天可使慢性充血性心衰大鼠尿量明显增多、后肢容积减小,有利尿消肿作用。此外,丝瓜络还有抗病毒、免疫调节等作用。
6.毒理研究:丝瓜络水煎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37.4g/kg,静脉注射的LD50为8.9g/kg。小鼠给药后自发活动减少,呈镇静作用,少数小鼠饮食减少,毛发竖起,严重者死亡。
贮藏
置干燥处。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能通人脉络脏腑,而去风解毒,消肿化痰,祛痛杀虫及诸血证也。”
2.《本草再新》:“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
3.《现代实用中药》:“通乳汗,发痘疮。”
4.《简便单方》:“治妇女血脉壅滞,乳汁不通,以之烧存性研末酒服。”
5.《摄生众妙方》:“治痰多咳嗽,以之烧存性为末,枣肉为丸。”
6.《药性考》:“快痘,疏风行痰,下乳,消痈肿骤,解毒杀虫,便血痔漏。”
7.《海上妙方》:“治牙宣露痛,丝瓜藤阴干,临时煅存性研搽。”
其他价值
使用价值
丝瓜络除药用价值以外,还可用来刷碗,柔软而坚韧,去垢力强。
食用价值
丝瓜络还可制作成菜品,具有食用价值。
丝瓜络陈皮瘦肉汤
用料:丝瓜络30克,栝楼15克,陈皮10克,猪瘦肉250克。
制法:1.将猪瘦肉洗净,切块;丝瓜络、栝楼、陈皮洗净。2.把全部用料一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加盐调味,随量饮用。
基原植物信息
丝瓜
形态特征
天罗是一年生攀援藤本;茎、枝粗糙,有棱沟,被微柔毛。卷须稍粗壮,被短柔毛,通常2-4歧。叶柄粗糙,长10-12厘米,具不明显的沟,近无毛;叶片三角形或近圆形,长、宽约10-20厘米,通常掌状5-7裂,裂片三角形,中间的较长,长8-12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深心形,弯缺深2-3厘米,宽2-2.5厘米,上面深绿色,粗糙,有疣点,下面浅绿色,有短柔毛,脉掌状,具白色的短柔毛。雌雄同株。雄花:通常15-20朵花,生于总状花序上部,花序梗稍粗壮,长12-14厘米,被柔毛;花梗长1-2厘米,花萼筒宽钟形,径0.5-0.9厘米,被短柔毛,裂片卵状披针形或近三角形,上端向外反折,长约0.8-1.3厘米,宽0.4-0.7厘米,里面密被短柔毛,边缘尤为明显,外面毛被较少,先端渐尖,具3脉;花冠黄色,辐状,开展时直径5-9厘米,裂片长圆形,长2-4厘米,宽2-2.8厘米,里面基部密被黄白色长柔毛,外面具3-5条凸起的脉,脉上密被短柔毛,顶端钝圆,基部狭窄;雄蕊通常5,稀3,花丝长6-8毫米,基部有白色短柔毛,花初开放时稍靠合,最后完全分离,药室多回折曲。雌花:单生,花梗长2-10厘米;子房长圆柱状,有柔毛,柱头3,膨大。果实圆柱状,直或稍弯,长15-30厘米,直径5-8厘米,表面平滑,通常有深色纵条纹,未熟时肉质,成熟后干燥,里面呈网状纤维,由顶端盖裂。种子多数,黑色,卵形,扁,平滑,边缘狭翼状。
花果期
丝瓜的花果期在夏、秋季。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中国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云南省南部有野生。
参考资料
丝瓜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版.2025-01-26
丝瓜.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1-19
丝瓜.植物智.2025-01-19
Luffa cylindrica.物种多样性数据平台.202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