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uterine prolapse)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子宫颈外口达到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部分或全部脱出阴道口外,常伴有阴道前后壁膨出,是一种妇科学常见病。
子宫脱垂最早在隋朝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篇中就有提及。该病的病因有分娩损伤、子宫支持组织薄弱、腹腔内压力增加、先天性子宫脱垂、术后生殖道脱垂。既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的发病率为1%~4%。轻者可无自觉症状,重者可有腰骶部酸痛、阴道脱出物、尿失禁等。中国将子宫脱垂分为三度,分别为Ⅰ度、Ⅱ度、Ⅲ度。该病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病史,以截石位时向下屏气,观察阴道壁膨出的程度以及检查而进行诊断,辅助检查包括妇科学检查、张力性尿失禁的检查。
子宫脱垂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非手术治疗有子宫托疗法、中医中药治疗、雌激素治疗,手术治疗有子宫颈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阴道封闭或阴道隔成形术等。预防措施有加强锻炼、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孕产妇管理等。轻度子宫脱垂者,坚持卫生保健、中医药治疗,病情可好转或治愈。
病因
分娩损伤
在正常分娩过程中,盆底组织扩张已达极限,部分组织已发生不可恢复的损伤。如在分娩过程中,附加一些因素,如第二产程延长、头位不正、枕后位、额先露、骨盆出口狭窄、耻骨弓角度狭窄;或因产科学助产手术,如不正确地使用产钳、臀牵引;或因妊娠中毒症所引起的组织水肿等。则必然使已达伸展极限的组织发生断裂或撕伤,成为发生子宫脱垂的解剖基础。分娩时盆底受损的组织主要是肛提肌及盆腔结缔组织。
子宫支持组织薄弱
子宫脱垂多见于围绝经期妇女。此阶段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卵巢的雌激素分泌减少,使盆腔支持组织变为薄弱,张力减低;再加年龄增长,全身组织衰退,盆腔的支持结构减弱。在已有分娩损伤的基础上,附加一些其他因素,如腹压增加、体势用力等,可形成子宫脱垂。个别未经分娩的年轻妇女,偶见子宫脱垂,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子宫支持组织发育不良或缺陷。
腹腔内压力增加
在盆腔组织损伤及子宫支持组织薄弱的情况下,一旦腹腔内压力增加,超过负荷量,尤其在产后6~8周之内有过重体力劳动,即可发生子宫脱垂。腹腔内压力增加的情况包括肥胖、腹腔积液、肿瘤、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等。
先天性子宫脱垂
系指未曾分娩的妇女患有子宫脱垂。
术后生殖道脱垂
由于子宫疾病或其他原因,曾行子宫切除或行子宫脱垂手术后,生殖道再出现脱垂。这类患者在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上均有一定的特殊性。
流行病学
既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子宫脱垂的发病率为1%~4%,随着中国三孩政策的放开,高龄孕产妇的增加,子宫脱垂的发生率或将明显增高。
临床表现
症状
轻者可无自觉症状,重者可有下列症状:
(1)腰骶部酸痛和下坠感:由于下垂子宫对子宫韧带的牵引,引起盆腔充血,而出现腰骶部酸痛。其疼痛的特点为劳动或长期站立后症状出现,经卧床休息后疼痛即可消失或缓解,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背痛加以鉴别。此外,疼痛有其局限性,而无固定的痛点,疼痛与子宫脱垂的程度多不一致。
(2)阴道脱出物:患者自诉有球形物从阴道内脱出。脱垂严重者,由于行走活动时与衣裤摩擦而感不适,久经摩擦,则易发生溃疡、感染、局部渗出物增多,偶伴有创面出血。
(3)尿失禁:多数子宫脱垂的患者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当其大笑、体势用力等均可导致腹腔压力突然增加,引起尿液失控而外溢。由于尿液的浸蚀,导致外阴湿疹与皮肤炎症。子宫脱垂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膨出,但是否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则取决于膀胱与尿道的解剖关系是否改变。
(4)排尿困难:个别子宫脱垂患者,自述不能自行排尿,在排尿时则需用手指将脱出的子宫和膀胱向前推举回纳后方能排尿。此种症状的出现,乃由于膀胱膨出严重,膀胱底部的静脉压较高,压迫尿道或脱垂的子宫、阴道前壁牵拉尿道,导致尿道折叠。
(5)排便困难:子宫脱垂患者伴有严重的直肠前突者,由于直肠呈袋状膨出于阴道口外,使粪便堆积于直肠袋内,引起排便困难。因之,有的患者排便时需用手指将膨出的直肠向后推压方能完成排便。
(6)出血、白带多:由于盆腔脏器的脱出,导致血液循环的障碍使盆腔静脉淤血,导致血循环障碍,影响正常月经,成为不规则子宫出血的原因。此外,由于血循环障碍,以及阴道的溃疡感染,致使白带增多,并伴有血性分泌物。
体征
(1)常伴有膀胱膨出和直肠膨出,尤其是前者,因膀胱与子宫颈密切相连。但也仅有子宫脱垂而不伴有阴道脱垂者。此种情况系先天性组织发育不良所致。
(2)子宫脱垂多伴有宫颈延长,使膀胱子宫陷窝距阴道前穹隆部的距离从原来的2cm延长至4~5cm。子宫直肠窝与阴道后穹隆也可以延长,但程度不如前穹隆与膀胱窝明显。输尿管也随子宫下移,弯成沟状而入膀胱。
检查诊断
诊断标准
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病史,以截石位时向下屏气,观察阴道壁膨出的程度以及检查而进行诊断。检查时子宫颈脱出的程度是否与患者描述的相符合。同时注意有无溃疡存在,其部位、大小、深浅及有无感染等。并嘱患者咳嗽,观察有无溢尿情况,并注意子宫颈长短,同时行子宫颈刮片。如为Ⅲ度脱垂,可触及子宫大小,将脱出的子宫还纳,做双合诊检查子宫两侧有无包块;如为Ⅱ度或为Ⅰ度,则嘱患者自行排尿,然后取蹲位并用力屏气,观察脱垂程度有无增加。还应注意阴道前壁和后壁膨出情况,并做肛诊检查了解直肠疝囊与视诊是否吻合。做双合诊检查泌尿生殖裂隙松紧情况及肛提肌损伤及松弛程度。
辅助检查
1.妇科学检查
注意评估子宫脱垂的程度、宫颈、阴道壁有无溃疡及溃疡面的大小、深浅等。同时,应注意有无阴道前后壁膨出。
让患者先憋尿,在膀胱结石位下咳嗽,如有尿液溢出,检查者用示指、中指分别置于尿道口两侧,稍加压再嘱患者咳嗽,如能控制尿液外溢,证明有张力性尿失禁。
分度和分期
(1)中国分度:中国将子宫脱垂分为以下三度。
Ⅰ度:宫颈距离处女膜缘少于4cm,但未脱出处女膜环以外。
Ⅱ度:宫颈下降至处女膜环以外,甚至部分宫体也脱出于处女膜环以外。
Ⅲ度:子宫完全脱出于处女膜环以外。
(2)国际尿控协会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与分度:在国际上,主要采用国际尿控协会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法(POP-Q)。该法将阴道分成6个位点和3条径线,与处女膜的关系以厘米测量。
鉴别诊断
1.阴道前壁脱垂
患者常将阴道前壁脱垂误认为子宫脱垂,但检查时不难确诊。
2.阴道壁囊肿
壁薄,呈囊性,界限清楚,位置固定不变。不能移动。
3.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宫颈肌瘤
子宫黏膜下肌瘤或宫颈肌瘤为鲜红球状块物,质硬,表面找不到宫颈口,但在其周围或一侧可扪及被扩张变薄的宫颈边缘。
治疗
非手术治疗
子宫脱垂发病机制复杂,主要由于盆底支持组织损伤及削弱所致。欲达到子宫脱垂的治愈目的,必须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非手术治疗方法能暂时缓解症状,多不能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提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子宫托疗法
子宫托是用硬橡胶或塑料制成的一种支托子宫的工具,形状与大小均不相同。用它将脱垂的子宫还纳于阴道内,使子宫在盆腔内维持一定的位置,达到缓解症状,并可防止脱垂程度的继续加重,只是一种姑息疗法,不能达到治愈子宫脱垂的目的。
(1)适应证:因全身情况或因严重的心、肝、肾等疾患,而不宜手术治疗者;拒绝手术治疗,或因环境、经济等无条件施行手术治疗者;轻度子宫脱垂合并腰背痛酸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先采用子宫托非手术治疗后,症状缓解者可作为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不适宜施行手术治疗者。
(2)禁忌证:阴道、宫颈、明显有炎症或溃疡者;阴道口宽敞及阴道短浅者;盆腔有明显炎症或肿瘤者;会阴重度裂伤,或有尿瘘、粪瘘者;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均不宜用子宫托。
(3)类型:分为支持型和填充型。常用的有球形、喇叭花形、柄杯形、摇篮形四种形状,各型均有大、中、小三种型号。
(4)子宫托的优缺点
A.优点:各度子宫脱垂皆能应用,使用方便。患者能自己上托,可根据个人需要随时使用,如白天放入,夜间休息时取出。
B.缺点:子宫托是一种异物,对阴道有刺激作用,可使阴道分泌物增多。子宫托只能是一种姑息疗法,而达不到治愈子宫脱垂的目的。
(5)子宫托治疗的注意事项:各种类型的子宫托的作用机制基本相同,能将子宫固定于盆腔内一定的位置,但子宫脱垂的类型不同,应选用不同类型的子宫托,以发挥不同类型子宫托的作用。摇篮形子宫托不但能将子宫固定于盆腔内,并可纠正后倾的子宫,恢复为前倾位。中国一般多采用球形子宫托。子宫托类型及大小的选择,可根据子宫脱垂的类型选用,以实现治疗的个性化。子宫托选用的适合标准是能还纳维持子宫在盆腔内不再脱出,并无任何不适感觉。
(6)子宫托多系塑料或硅橡胶制品,不能煮沸消毒,避免变形,可采用消毒药液浸泡的消毒法。患者在使用子宫托期间,必须注意阴道清洁,应经常清洗女性外生殖器或坐浴;在治疗期间应增加营养、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从事增加腹压的工作;子宫托应在每日清晨起床后置入,每晚睡前取出,久置不去容易发生子宫托嵌顿,甚至引起压迫性尿瘘或粪瘘。使用子宫托期间应定期随访,根据症状的改善,适当地更换子宫托的类型及大小。
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原则是补气提升或补肾养血,温阳益气。除内服中药提升之剂外,同时综合应用针灸及阴道用药而发挥针药的协同作用。
(1)中药治疗:补中益气汤方剂。黄芪15g,人参15g,白术15g,当归10g,陈皮10g,甘草3g,苦老芽3g,北柴胡3g,生姜10g,大枣5枚。黄芪、人参、生姜、大枣有补脾益气,增强体质作用。升麻(原变种)、柴胡有升举中气功能。当归补血,陈皮则能理气助运。全方具有补脾益气,升阳固脱的功效。
(2)针灸治疗:主要取百会、中极、子肠、维道、维胞、足三里穴。上述各穴的位置,百会位于神庭至脑户的正中点。中极位于曲骨上1寸(系指同身寸,即患者自身中指的第二指骨长度),子肠位于中极旁开3.5寸。维胞位于维道下1寸(维道位于11肋下5寸)。足三里位于膝眼下2寸。针刺用补法,留针30min。温针或灸,由上至下,灸红润为度。1次/d,10次为1个疗程。
雌激素治疗
绝经后妇女使用雌激素(全身或阴道局部用药)可以改善组织张力,促进萎缩性或溃疡性阴道炎的疗效。
手术治疗
子宫脱垂手术途径的选择决定于下列因素:患者年龄,妊娠或保留阴道功能的要求,脱垂程度和并发症(膀胱膨出、张力性尿失禁、肠膨出、直肠前突)。一般轻度至中度子宫脱垂症状较轻。对于年轻患者一般待其完成生育要求或生育期以后再行手术治疗,否则可以导致原发病的复发。
子宫颈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
该术式是既往治疗子宫脱垂的常用方法。手术以切除延长的子宫颈,加强盆腔的支持组织,并对尿道膨出、膀胱膨出、直肠膨出和会阴裂伤同时进行修补整形,并行膀胱、尿道后角成形术,以治疗其尿失禁。此型手术适应于Ⅱ度子宫脱垂,可部分保留其生殖功能。由于其术后不孕症、流产及早产的发生率高,因此仍主张在完成生育后再行手术治疗。现已较少采用此型手术。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
该术式曾是中国治疗子宫脱垂的最常用方法,适用于Ⅱ度以上的子宫脱垂且有子宫切除指征者,仍在一些医院采用,但存在复发率高、远期疗效不佳等问题,逐渐被新手术替代。
阴道封闭或阴道隔成形术
阴道封闭术优点是手术时间短、病率低、安全、有效、副损伤及手术风险小,适用于年老体弱、无性生活要求者。文献报道,阴道封闭术治疗的成功率接近100%。阴道封闭类手术包括部分或全阴道封闭,部分或全阴道切除等术式。将阴道口封闭或将阴道前后壁缝合形成人工纵隔,从而阻止子宫从阴道口掉出。
骶棘韧带固定术
骶棘韧带固定术(sacrospinous ligament fixation,SSLF)具有成功率高、效果持久、保留阴道功能等优点,已成为治疗子宫或穹隆脱垂的主要术式之一。该术式适用于Ⅰ、Ⅱ度子宫脱垂患者。术前对阴道脱垂程度和有否阴道前后壁膨出进行充分的评估。手术方法是先根据阴道前后壁膨出情况进行阴道前后壁修补,然后进行阴道骶棘韧带固定术。
具体方法:纵行切开阴道后壁,上达后穹隆,打开阴道直肠间隙,向两侧分离阴道黏膜暴露直肠旁脂肪,用示指钝性分离直肠旁结缔组织,在直肠阴道间隙和坐骨棘间开窗,直达直肠支柱,用示指和中指将上述窗口扩大,找到骶棘韧带上缘。用专用拉钩或左手示指和中指将周围组织撑开,用0-1不可吸收带针线,在手指的引导下于骶棘韧带中点缝针,将线牵出缝合于阴道或宫颈骶韧带附着处,打结。一般固定一侧即可,如阴道足够长、穹隆宽,亦可固定两侧。若有多余的阴道壁黏膜,则切除之。骶棘韧带固定术多采用阴道后壁入路到达骶棘韧带,也有少数报道经阴道前路和在腹腔镜下完成者。
SSLF的并发症有:阴部或臀下血管损伤引起的出血,坐骨或阴部神经损伤导致的臀部向下放射至大腿后部的疼痛。有研究认为,SSLF术后可能导致阴道前壁膨出,但对此看法尚不一致。到底阴道前壁膨出是SSLF造成的,还是患者及膀胱本身就存在易膨出倾向,需进一步研究确定。
髂尾肌筋膜阴道悬吊术
1963年,Inmon首次描述了髂尾肌筋膜阴道悬吊术(iliococcygeal vaginal suspension) ,又称Inmon Technique.Shull等1993年报道了此术式的有效性,使它再次受到重视。髂尾肌筋膜位于坐骨棘前方、直肠侧方,通过阴道后壁的中线切口,经腹膜外朝坐骨棘方向分离可到达。由于其周围没有重要结构,手术不易引起副损伤,而且无论患者多衰老、脱垂多严重,髂尾肌筋膜都会存在。已有的研究显示,其治疗结果与SSLF相当,仅术后阴道深度略短于SSLF,但可能减少SSLF术后阴道前壁膨出的发生率。此术式尤其适合阴道短、骶棘韧带无法接近或经阴道如腹腔行骶韧带悬吊困难的病例。
阴道或子宫骶骨固定术
1962年,Lane首先描述了这一手术,近半个世纪来,此术式被不断改进,治疗穹隆脱垂成功率达78%~100%,已被认为是治疗阴道穹隆脱垂的金标准术式。其基本设计是利用合成补片或自身筋膜作为搭桥物将阴道悬吊于骶骨上,恢复阴道顶端的正常支持。具体方法是进腹后,先分离出阴道穹隆及骶前区域,再利用自身筋膜或合成补片将阴道悬吊到骶前正中纵韧带上。
术式的变异多在补片形状、种类,缝线,如何缝合腹膜及关闭陶氏窝上。补片可裁剪成长条状、桶状、T形或Y形。多采用Y形。无论哪种形状,补片与穹隆的缝合面积应足够大,以防撕脱。手术时需先从穹隆上充分游离膀胱,打开后腹膜,暴露耻骨宫颈筋膜上方和阴道直肠隔上端,再将补片两臂分别缝合到前、后方上述游离区域上,缝时不应有张力,补片的另一端则缝合悬吊到骶前纵韧带上,最后关闭腹膜覆盖补片。
在陶氏窝深而低的情况下,放置补片前应先行子宫陷凹封闭成形术,以防止后来可能发生的肠膨出、肠疝。如同时伴有高位直肠前突,主张将补片的一端通过阴道后壁向下一直延伸缝合到会阴体,认为这样可重建会阴体到骶骨的阴道悬吊韧带和紧固其间的筋膜层,又称经腹阴道会阴骶骨缝合术(sacral colpoperineopexy)。由于开腹行阴道或子宫骶骨固定术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多采取在腹腔镜下进行,但操作难度大,尚只限于腔镜技术极为熟练者。
McCall后穹隆成形及高位骶韧带悬吊
McCall后穹隆成形(McCall Culdeplasty)及高位骶韧带悬吊(high uterosacral ligament suspension, HUS)的基本术式是,经阴道在中线折叠缝合两侧骶韧带及其间的腹膜,关闭道格拉斯窝,以支持阴道穹隆、防止肠膨出。此术式自McCall1938年发明、1957报道以来,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至今在有选择的病例中仍极为有效。近年来,此术式在技术、方法上有了多种变异和改良,改良之处多体现在骶韧带缝合的部位、方式、是否同时缝合腹膜、关闭道格拉斯窝及如何悬吊穹隆上。其中报道最多的为Mayo后穹隆成形、骶韧带悬吊(uterosacral ligament suspension),以及高位骶韧带悬吊(HUS)。
Mayo后穹隆成形是在缝合骶韧带后,再将阴道穹隆悬吊于其上,又称阴道骶韧带悬吊,其优点是能更好地悬吊阴道。Weber推荐此术式用在后穹隆没有严重的膨出病例中,不需中线折叠缝合骶韧带,不关闭道格拉斯窝,而是将阴道残端与同侧的骶韧带缝合,认为这样可避免影响直肠功能,有利于保持阴道穹隆的宽度。HUS是指在平坐骨棘水平高度缝合骶韧带,因此可更高地悬吊穹隆和保留更深的阴道。上述术式均既可作为穹隆脱垂的治疗手段,也是子宫切除时预防穹隆脱垂的措施。此系列术式安全、经济,主要并发症是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为1%~11%。
全盆底重建术
适用于盆腔器官脱垂常同时伴有膀胱膨出及直肠脱垂。1994年,Delancey提出了阴道支持结构的三个水平理论。三个不同水平的脱垂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因此,加固盆底筋膜组织、恢复盆底解剖功能成为降低盆腔器官脱垂术后复发率的关键。2004年法国的MichelCosson提出应用网片的全盆底重建手术,该网片是预先剪好的轻薄、多孔、不可吸收的聚丙烯网片,分为前部、后部及全盆底网片,可以同时纠正前、中、后盆腔缺陷,文献报道其有效率达95%,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较好的方法。但价格昂贵,为了降低费用,中国一些学者将网片自行修剪进行改良全盆底重建,亦取得良好疗效。
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从儿童时期就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加强体质锻炼,为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2.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分娩损伤为发生子宫脱垂的重要原因之一。积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为预防子宫脱垂的重要措施。
3.加强孕产妇管理
(1)产前应按期进行检查,矫正胎位异常,预防难产的发生。
(2)做好分娩的处理,在第一产程应避免过早加用腹压向下用力。因为宫口未开全以前,过早地使用腹压,可使盆底组织撕伤。
(3)处理好第二产程,在宫口开全后,应尽量避免使用催产药物,这种药物会使子宫收缩过强,导致盆底组织扩展过快,容易引起损伤。
(4)助产人员应掌握好第二产程时间,勿使过长或过短。分娩时应做好助产工作,对不适宜保护会阴的,应适时地做会阴切开,避免撕伤。一旦会阴撕伤,应按层次进行缝合,对有急产史者更应避免自产。
(5)处理好难产,避免使用高位产钳和困难的中位产钳。宫口未开全以前,禁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和臀位牵引。应用产钳和胎头吸引术时,均应掌握手术指征和正确的操作技术。正确地处理异常胎位的分娩。
(6)加强产后管理,产褥期要经常排空膀胱,由于胀大的膀胱,可妨碍子宫的复旧和位置的复原。产后应适当地离床活动,并应避免过度的体力劳动,尤应避免加重腹压的体力劳动和蹲式工作。
4.防治慢性气管炎:长期咳嗽,会使腹腔内压力经常增加,是发生子宫脱垂的因素之一。因此,对患慢性气管炎的妇女,应积极加强防治。
5.加强肛提肌的锻炼:肛提肌为盆底的重要支持组织,肛提肌也参与排尿的生理活动。一旦肛提肌因各种原因或分娩损伤致使其张力减弱,均可削弱其支持功能。
(1)肛提肌为随意肌,可由人的意志进行控制,经常进行肛提肌锻炼,可增强肛提肌的支持功能。排便或排尿时,使肛提肌有意识地突然停止排便或排尿的动作,即为肛提肌收缩的结果。因此经常进行此种动作,即可达到锻炼肛提肌的目的。
(2)肛提肌锻炼适应于盆底松弛的妇女及更年期、老年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者(包括大笑、咳嗽等而引起不能控制的尿液外溢者),有夜晚遗尿的儿童,产褥期妇女等。以上情况均应加强肛提肌的锻炼。
(3)肛提肌的锻炼,须每日规则进行。具体执行是有意识地收缩肛门括约肌。每次使肛提肌收缩3s,然后再放松3s。如此反复,连续进行10min.每日早、午、晚锻炼三回。坚持进行,效果显著。研究者的经验认为,对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效果尤好。
6.养成规律的大便习惯:养成每日按时排大便习惯,多食含有纤维的食物,如多吃蔬菜、水果,可避免便秘的发生。如有便秘,应积极寻找原因,进行治疗。
7.注意更年期的身心健康:更年期妇女体质逐渐衰弱,组织张力日趋减退,以致松弛。更年期妇女要适当地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并坚持做肛提肌锻炼,防止盆底组织的松弛,对预防子宫脱垂也很重要。
预后
轻度子宫脱垂者,坚持卫生保健、中医药治疗,病情可好转或治愈。
历史
中国历代医籍有关子宫脱垂的名称,颇不一致,有阴挺出下脱、阴脱、阴癫、阴菌、阴痔、阴挺、茄子疾、子宫脱出等。中医对该病的认识,早在隋朝巢元方编著《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篇内就专门列有“阴挺出下脱候”,“胞络损伤,子脏虚冷,气冲则令阴挺出,谓之下脱。亦有因产而用力偃气而阴下脱者,诊其少阴脉浮动,浮则为虚,动则为悸,故脱也。”文中明确指出子宫脱垂是因于产时的损伤,正气的内虚以及临产时用力太过而耗气等原因造成的,与现代医学对于子宫脱垂认识基本一致。
参考资料
妇女节科普专栏 ||(三)子宫脱垂——女性健康的隐形危机与科学应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订阅号.2025-04-09
新华妇幼有特色 | 中老年女性的“社交杀手”——盆腔脏器脱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25-04-09
子宫脱垂.西交一附院.2025-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