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澜沧拉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面积为8807平方千米,下辖5个镇、15个乡,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441455人。政府驻地位于勐朗镇建设路129号。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以山区、半山区为主,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春秋季长,夏季较短,降水集中,干湿分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居住。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设置镇边直隶厅,隶属云南省迤南道,这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设立行政区的开始。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镇边县改为澜沧县。1953年4月7日,撤销澜沧县,设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县级)。2007年,普洱市更名为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属地级普洱市。

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42.83亿元,位居普洱市第2位。三次产业占比为25.57:31.12:43.31。种植业、畜牧业、旅游业、林板家居、矿产加工产业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重要产业,茶产业、咖啡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绿色能源澜产业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特色产业。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南边陲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门户,“十三五”规划期间,景迈机场建成通航;思澜高速公路、澜阿二级公路、景迈机场进出港道路延长线建成通车,基本形成航空、公路、水路为一体的交通网络。

截至2022年7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截至2023年7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非遗项目14项、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19人。2023年9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古茶林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截至2023年1月,澜沧县拉祜族自治县拥有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名称由来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因河流澜沧江流经县境东部,以江河命名,并且是拉祜族聚集地,因此命名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历史沿革

先秦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居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拉祜族先民从青海、甘肃一带逐渐辗转南下,进入云南省和中南半岛地区。公元前5世纪,澜沧江、怒江中上游地区的傣族部落小国组建联盟国家,这个联盟国家被同时期的文言文典籍被称为“哀牢国”。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位于哀牢国的南部。

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时期,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属西南夷地。西汉时期,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属益州郡哀牢地。东汉时期,建武元年(公元25年),哀牢国首领率2700户归顺朝廷,得到光武帝的册封。汉明帝时期,将哀牢、博南以及益州郡西部都尉所管辖的六个县合并为永昌郡,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属永昌郡管辖。

晋朝时期,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晋朝所辖永昌郡不韦县(辖今隆阳、施甸县昌宁县等地)境内的傣族起兵反晋,永昌郡治由不韦县迁至永寿县(辖今镇康、永德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沧源等地),同时在永寿县南部增设南涪县(辖今西盟、澜沧、孟连等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属永昌郡南涪县。

隋唐至宋元

天宝时期,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舍”(巍山盆地)的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南诏政。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南诏国仿唐朝制度在“勐掌”(保山盆地)设置永昌节度、统辖领澜沧江以西地区。永泰元年(公元756年),开南设立银生节度治所,杨传磨大军将为首任节度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属于银生节度管辖。 

公元937年,原南诏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国,在“勐掌”置永昌节度,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属永昌节度管辖。

北宋时期,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大理国废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设八府、四郡、四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属永昌府管辖。

南宋时期,宝祐二年(公元1254年),元朝灭大理国后,忙于攻打南宋,无暇顾及大理国偏远地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为傣族土目把持自治。

元朝时期,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元朝在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孟定路东南增设木连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属木连路。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元朝分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原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所辖的木连路、银沙罗甸设银沙罗甸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属银沙罗甸等处宣慰司。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勐卯”(瑞丽江河谷盆地)崛起的傣族国家“勐卯龙”(汉译“麓川国”)吞并银沙罗甸等处宣慰司,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属“勐卯龙”(麓川国)。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勐卯弄”(麓川国)归附元朝、其控制区域置平缅宣慰司,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属平缅宣慰司。

明清

明朝时期,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明朝分麓川平缅宣慰司地设孟琏长官司(辖今萨尔温江以东的掸邦地及澜沧江以西的澜沧、孟连、西盟等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属孟琏长官司。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麓川平缅宣慰司脱离明朝、恢复“勐卯龙”(麓川国)并于公元1439年东征兼并孟琏长官司,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又属“勐卯龙”(麓川国)。公元1441年、公元1442年、公元1448年,明朝倾半国之力“三征麓川”,“勐卯龙”(麓川国)政权被逼到伊洛瓦底江以西地区(今克钦邦),孟琏长官司复置,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复属孟琏长官司。

清代时期,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孟连长官司升级为孟连宣抚司继续管辖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雍正年间,大乘佛教徒杨德渊从大理白族自治州来到南栅建盖佛堂传教。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流落缅甸的明朝后裔集团首领宫里雁,因与缅兵争斗而率领千人逃入木戛,上下允、勐朗镇、勤滨、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等地,后被孟连宜抚可调兵击败。爱新觉罗·颙琰年间,佛教徒王佛爷带领邹分拉祜族人民从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一带到东河境内设堂传教。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设置镇边直隶厅,隶属云南省迤南道,这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设立行政区的开始。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建造谦糯土城。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民国政府裁直隶镇边抚夷厅、改设镇边县。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镇边县改为澜沧县。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10月,澜沧县属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临翔区)。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新设云南省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缅宁),澜沧县归其管辖。1949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南方局回国党组的领导下,卓孟晋、尹溯涛李晓村等同志在澜沧发动武装斗争,先后解放了新雅(现糯扎渡老雅口)、宁江县政府(当时驻地现勐海县的勐往)、澜沧县政府佛房等地,至2月1日澜沧县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6月,成立了澜沧县人民政府,属宁洱专区。1953年4月7日,撤销澜沧县,设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县级),隶属思茅专区。2003年10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属地级思茅市。2007年,思茅市更名为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属地级普洱市。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西部。东面和东北面隔澜沧江思茅区、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相望;东南与勐海县为邻;西和西南与西盟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相连;西北和北面与沧源佤族自治县,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相接;西部的雪林佤族乡和南部的糯福乡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80.563千米。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理坐标为东经99°29′~100°35′,北纬22°01′~23°16′。县境东西最大横距11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30千米,面积为8807平方千米。

气候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春秋季长,夏季较短,降水集中,干湿分明。

1978-2005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年平均气温19.6℃,一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3.2℃;6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3.5℃。冷热月温差10.2℃。日温差较大,年温差较小,一日内,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短暂,极端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15-17时,板端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上午6-8时。

1978-2005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年平均降水量1567毫米,全县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干季从11月到次年4月,干季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12%左右;雨季从5月到10月,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8%左右。一年中,雨量最集中的是6~8月,3个月的降水量在554~1260毫米之间,占全年总降降水量的57%。

1978~2005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全年太阳可照时数4421.9小时,年平均口照时数2167.5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9%。12月至次年5月日限最长,日照时数在125-297.4小时之间;6-11月日照最短,日照时数在43.7~228.8小时之间。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多为东南风,1978-2005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年平均风速0.8米/秒,最小年份0.6米/秒,最大年份1.2米/秒。一般是春季风速大于夏季风速,秋季风速大于冬季风速。

地质

地质构造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滇西经向构造带中,经向构造是控制县内褶皱、断裂构造的主导构造体系,起主导作用的南北向构造因而特别发育。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内地壳历经多期次的强烈构造运动,特别是中生代以来尤为显著。近代新构造运动仍在继续,地震活动频繁。除南北向构造外,尚有配套的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构造。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北向构造多为三叠至侏罗系、下石炭系的碎屑岩地层构造。具有代表性的太尔布断裂、大塘断裂、南拉河断裂等,为压性或压扭断裂。南北向断裂总体走向近南北,局部向东西方向偏移,多倾向东,个别地段直立。

东西向构造主要为一系列延伸不远、深度不大的张性断裂以及次一级褶皱组成。尤以断裂构造为特征,以老缅寨断裂、东卡河断裂为代表。以平推断裂为特点,断裂结构面平直光滑,常是北盘西移、南盘东移,往北陡倾。在结构面上有大量的砂、泥质及部分钙质充填。胶结紧密。东西向断裂在空间上常错动南北构造,时间晚于南北构造。

北西、北东向构造主要表现为断裂构造。代表性断裂有木戛断裂、老刘弄断裂以及木棉断裂等。以木戛断裂为最大,木戛断裂与黑河流域平行或叠靠,北西、北东向断裂,时间晚于南北向断裂,而与东西向构造发生时间大体一致。

地层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内主要出露地层有,中元节古界澜沧群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文东、富邦一带以及南部惠民等地,为绿片岩相优地槽沉积;晚古生界泥盆纪为半深海相泥硅质及碎屑沉积,地层局部出露于县境西缘;石炭、二叠系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主要见于老厂至勐朗、老厂至东岗一带;中生界三叠至侏罗系陆相碎屑沉积,分布在澜沧江以西和勐朗坝以南等地区;新生界的第三系和第四系河湖相陆缘碎屑沉积及其堆积物,分布于山间盆地中的勐朗坝、上允镇、勐滨等地。

地形地貌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横断山脉怒山山系南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有150多座,最高海拔2516米(新城乡麻栗黑山),最低海拔578米(雅口乡勐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形以山区、半山区为主占总面积的98.8%,主要山脉有公明、孔明、帕令、芒黎和扎发谷5座,境内山脉多为西北东南走向,均为怒山支系。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除澜沧江和小黑江外,共有大小河流130多条,均属澜沧江水系。

澜沧江由北而南流经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东部,是澜沧与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思茅区的分界水。流经县境142千米,集水面积2800平方千米。小黑江古称辣蒜江,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北部,发源于沧源佤族自治县境内,由西向东流入澜沧江,流经县境54千米,集水面积480平方千米。系澜沧与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两县之分界水。

地下水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山间河谷地带的岩层裂隙和低凹的山沟中,常有地下水露头,形成无数大小溪泉。泉水清,水质较好,农村群众多饮用泉水。除冷泉遍布各地外,境内还有天然温泉40余处。竹塘乡的云南城温泉和发展河乡的黑山温泉温度最高,达90℃以上,其余温泉在25~60℃之间。出水量以勐朗温泉最大,每秒为30公升。

水利

截至2022年末,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共有水库47座,总库容达9389.5万立方米。此外,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还设有糯扎渡水电站的等水电站。

糯扎渡水电站

糯扎渡水电站位于原思澜公路虎跳石大桥下游5.47千米处,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库区航运等综合效益;大坝为多年调节水库,水库总库容237.03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812米时,相应库容217.49亿立方米,死水位765米时,相应库容104.14亿立方米,调节库容113.35亿立方米;总装机容量为585万千瓦,年发电量239.12亿千瓦时。筹建工程于2004年4月启动,2015年电站竣工。

南丙河水库

南丙河水库位于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酒井乡磨刀河寨子上游、南朗河一级支流上,坝址以上径流面积67.3平方千米,为中型蓄水工程。总库容2634.7万立方米,库设计年供水量3661.6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供水1619.4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036万亩。

土壤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土壤分为6个土类、16个亚类、32个土属、47个土种。其中,砖红壤、赤红壤、红壤和黄棕壤4个土类属面积共1163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90.25%。紫色土和水稻土2类面积仅84.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57%。

砖红壤成土母质由花岗石、泥质岩、石灰岩、紫红岩类等风化发育而成,包括2个亚类、4个土属、4个土种。主要分布于海拔580~800米之间的澜沧江、小黑江及其支流黑河、下允河的中下游低热河谷一带。

赤红壤成土母质由花岗岩、泥质岩、石灰岩和紫色岩等岩类风化发育而成,共有3个亚类、9个土属、9个土种。分布于海拔800~1500米之间的中低山岭、丘陵缓坡及河谷盆地等范围内,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土类。

红壤分为2个亚类、8个土属、8个土种。发育于结晶岩、泥质岩、紫红岩、碳酸岩等风化的坡积物、残积物。主要分布于海拔1500~1900米之间的中山峡谷及山岭丘陵地貌带。

黄棕壤由花岗石、泥质岩、紫色岩、碳酸岩等风化发育而成,包括4个土属、4个土种。主要分布于海拔1900~2510米之间的南美河大黑山、营盘蚌塘后山、糯福南段后山和东河扎发谷山等高山地带。

紫色土主要由紫色岩类的风化物发育而成。主要分布于谦六、新城、上允、富邦、南岭、东朗、酒井、惠民等乡镇的部分地区。与赤红壤、红壤等土类交错分布。

水稻土是在人工种植水稻中经过长期耕作、施肥、灌溉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影响下发育形成的独特土类。海拔600~2000米的范围内均有分布,但70%以上集中在海拔1000~1400米之间。根据不同的成土母质和所处的地理环境条件差异,全县水稻土分为淹育型、育型、潜育型3个亚类,共20个土种。淹育型水稻土面积最大,共40余万亩,占水稻土类面积的93.3%。潴育型水稻土面积1.9万亩,占水稻土类的4.4%。潜育型水稻土面积1万余亩,占水稻土类的2.3%。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耕地118841.78公顷(1782626.70亩),园地52786.04公顷(791790.60亩),林地611055.51公顷(9165832.65亩)草地8086.15公顷(121292.25亩),湿地688.93公顷(10333.9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835.62公顷(177534.30亩),交通运输用地10237.04公顷(153555.60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576.42公顷(203646.30亩)。

矿产资源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已发现的矿藏有铅、锌、银、铜、铁、锡、锑、锰、金、汞、煤、石灰石、石膏、石英砂、粘土等。在金属矿藏中,铅锌矿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内的主要矿产,其其特点是铅锌矿普遍伴生着较丰富的银。此外,铁矿矿石类型有菱铁磁铁矿菱铁矿、硅质菱铁矿、绿泥石菱铁矿、铁蛇纹菱铁矿、褐铁矿、绿泥褐铁矿等种。在非金属矿藏中,褐煤矿主要分布在勐滨和上允镇两地。产于第三系上新统含煤地层,具有发热量高,灰份低,有害物质硫、磷含量低,埋藏浅等特点。石膏主要分布在东朗乡南甸村和拉巴乡红木树。此外,石灰岩资源较多,主要分布在竹塘乡募乃、老炭山、云山、大塘子、茨竹河,拉巴乡芒东、南畔、拉巴,东回镇东岗、回、细允等地,其中,竹塘乡募乃水泥厂一带的石灰岩储量大,质量优良。

水资源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年降水总量135亿立方米,地表水总径流量62.5亿立方米,其中黑河、南朗河、上允河、芒帕河4条主要河流的径流量为39.3亿立方米,占63%。地下水储量为19.7亿立方米。地表水和地下水人均为1.77万立方米,每亩耕地平均有水2500立方米。澜沧水资源虽丰富,但是分布不均匀,流经县境边界的澜沧江小黑江较低;二是降水集中在5~10月,早季用水明显不足;三是水资源多汇集于河水低,山坡上的梯田和早地难以引灌,水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此外,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水能理论蕴藏量25.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8.4万千瓦。

森林资源

根据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拥有乔木林地580429.13公顷(8706436.95亩);竹林地3427.51公顷(51412.65亩);灌木林地21122.56公顷(316838.40亩);其他林地6076.31公顷(91144.65亩)。截至202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森林覆盖率为70.12%,森林蓄积量5276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兽类主要有虎、野牛、马鹿、豹、马熊、亚洲黑熊等;鸟类主要有孔雀、画眉、山鸪、鹦鹉、鹦哥、八哥环颈雉等;蛇虫类主要有蟒蛇、黑蛇眼镜蛇水蛇、青竹阿里山脊蛇青蛙、菁鸡、黑眶蟾蜍铅山壁虎大壁虎等;水生类主要有𩾌𩷕白鱼青鱼细鳞鲑、鲫鱼、鲤鱼、草鱼等。其中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共有195种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亚洲象、野牛、马来熊、蜂猴、云豹大斑灵猫绿孔雀冠斑犀鸟鳞甲目圆鼻巨蜥等3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有熊瞎子水鹿中华鬣羚红喉山鹧鸪白鹇红原鸡、鸳鸯、高山兀鹫蛇雕苍鹰蓝耳翠鸟、灰头鹦鹉等165种。

植物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有植物169科837属1900种,其中乔木有44科101属135种,竹类植物1科4属7种,藤本植物有10科11属11种,草本植物有23科41属47种。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共有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11科14属18种,共104株,例如思茅松、八宝树、麻栎、高山榕、林生杧果、菩提榕、铁力木、垂叶榕等,其中单株古树为83株,古树群1个共21株。此外,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共有1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中有海南粗榧、云南石梓、榆绿木、野茶树、滇润柚5种国家珍贵树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篦齿苏铁、飘带兜兰、发菜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桫椤、金毛狗、苏铁蕨、翠柏、滇南风吹楠等。

自然保护区

澜沧县森林公园

澜沧森林公园总面积为7869.22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1.92%,由景迈山片区、大岔河片区和佛房山片区组成,森林公园植被类型丰富,共有5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16个群系,19个群落。公园内共记录陆生脊椎动物253种,共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1种,澜沧县森林公园于2017年申报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糯扎渡保护区

糯扎渡保护区位于澜沧江两岸,保护区有8个植被型,13个植被亚型。共记录有蕨类以上维管植物208科931属2098种,其中蕨类植物34科、71属、117种,裸子植物6科、6属、9种;被子植物门168科、854属、197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宽叶苏铁篦齿苏铁和藤枣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金毛狗蕨、苏铁蕨、翠柏、大叶木兰、合果木、滇南风吹楠等13种。共记录到陆栖脊椎动物29目83科219属318种,包括兽类10目25科84种,鸟类15目45科126属190种,两栖、爬行纲4目13科44种,拥有很高的物种多样性和较多珍稀濒危物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4种。主要保护对象是热带雨林、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等森林生态系统及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

自然灾害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主要由干旱、洪涝、风灾、地震等。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干旱灾害主要有12月至次年5月的冬春旱,尤以春早最为严重,另外有少数年份出现夏初干旱。2019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发生干旱灾害,大部分乡(镇)已经出现气象干旱重旱,局部地区达到特旱的情况。进入五月后,竹塘乡全乡3150亩的农作物受灾,成灾的面积达3110亩,已经绝收的有33.5亩,大部分的河流水流量减少,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6-9月。2019年7月5日凌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出现大暴雨天气,强降雨造成大量洪水泛滥,部分地区被淹,民房受损。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风灾多发生在3~5月,以4月最多,5月次之。夏秋季节大风次数虽少,但对农作物危害很大。2019年2月18日凌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多地出现阵风影响,安康、富东、富邦一带出现七级以上瞬时大风,多处路段出现树枝折断,影响了市民出行。2020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出现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大部分乡(镇)都遭受了短时强降水和6级以上瞬时大风的恶劣天气影响,多条农村公路出现了行道树倒塌、公路标志牌损坏掉落等险情。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处滇西经向构造带,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性断裂极为发育。断裂活动是形成县内地震活动频度高、能量大的主要因素。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属青藏高原南部地震区、滇西南地震亚区、澜沧一耿马地震带,地震基本烈度为9度。1988年11月6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发生地震,第一次地震发生在北京时间21点03分,震级为7.6级,13分钟后,第二次地震发生,震级为7.2级。附近5个地州的29个县的城乡建筑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受灾面积约7500平方千米,共有700余人在此次地震中丧生,近8000人受伤。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下辖5个镇、15个乡。政府驻地位于勐朗镇建设路129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441455人。其中,男性人口为233730人,占总人口的52.95%;女性人口为207725人,占总人口的47.05%。0-14岁人口为89618人,占总人口的20.30%;15-59岁人口为288376人,占总人口的65.32%;60岁及以上人口为63461人,占总人口的14.3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1899人,占总人口的9.4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02933人,占总人口的23.3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38522人,占总人口的76.68%。

民族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主要民族有拉祜族、汉族佤族、哈尼族等。其中,少数民族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79%,其中拉祜族人口占全县户籍总人口的43.5%。

语言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方言属于滇中语言片区,具体语音特点如下:澜沧话有20个声母,澜沧话疑母字全变为零声母。澜沧话中韵母əŋ是以鼻化韵收尾读ə,韵母uəŋ中以鼻化韵收尾读uə。澜沧话声调中,中古清平归入阴平,中古浊平、次浊平,入声归入阳平,中古清上、次浊上归入上声,中古浊上、去声归入去声。

此外,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特点,拉祜族语言为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县内有拉祜纳、拉祜西方言,其中80%左右的拉祜人操拉祜纳方言。据调查,两种方言70%以上的词汇相同,只有20%左右的词汇半同或不同。拉祜语辅音有清、浊之分,元音有松、紧之分,声调有7个。音节除零声母外,其余均由声母、韵母和声调拼合而成。

宗教信仰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主要宗教信仰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佛教主要有大乘佛教和南传南传佛教两支。大乘佛教于清雍正年间传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和尚杨德渊从大理鸡足山来到澜沧拉祜族地区。首先在南栅附近建盖佛堂传播佛教,培养僧徒。此后在逐渐境内形成了五大佛教中心(即安康的南栅佛、文东的芒大佛、东朗的东主佛、竹塘的广明佛、拉巴的委盼佛)。清道光年间,文东芒大佤族魏相于道光乙酉年(公元1825年)主持建盖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内最大的文东芒大佛堂,管理整个文东地区的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又称小乘佛教,约在明朝中期(15世纪末)由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土司从缅甸传入,县内全部傣族布朗族群众信奉此教。明末至清中叶,境内居住着众多的傣族,小乘佛教极为盛行,主要宗教节日是僚历九月的关门节和十二月的开门节。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基督教起源于民国初年,美国浸信会基督教牧师永伟里及其子永亨乐、永文生从缅甸景栋进入澜沧境内,于澜沧、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的拉祜族、佤族聚居地区传教。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永伟里向于糯福地区建盖教堂和宿舍。作为传教的中心基地。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天主教神甫席兆清(法国人)由大理白族自治州来到澜沧上允地区,租赁一间房屋暂作教堂传教,兼施医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内回族主要分布在勐朗镇、大山、新城等地,信仰伊斯兰教。民国时期,在县政府所在地佛房建有1所清真寺,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伊斯兰教的中心。

经济

综述

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为142.83亿元,位居普洱市第2位,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503元、14107元。三次产业占比为25.57:31.12:43.31。种植业、畜牧业、旅游业、林板家居、矿产加工产业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重要产业,茶产业、咖啡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绿色能源澜产业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特色产业。

第一产业

2022年前三季度,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产业产值为19.85亿元。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产业主要发展有种植业、养殖业、茶产业、咖啡产业、果蔬业等。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粮食播种面积118.2万亩,粮食产量达26.14万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茶园面积43.6万亩,实现茶叶干毛茶总产量3.18万吨。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完成中低产咖啡园改造和品种更新5322亩,完成14个鲜果加工厂提升改造和1个咖啡鲜果集中处理中心。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肉牛存栏24.12万头、出栏6.15万头,生猪存栏56.87万头、出栏70.65万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26.64亿元。

第二产业

2022年前三季度,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二产业产值为32.95亿元。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二产业以生物医药、绿色能源、建材产业为主。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种植了砂仁麻栗坡草果土沉香薏苡、茯苓、林下三七、滇黄精等中医药材,引进和培育了澜沧澎勃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澜沧良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澜沧田丰林下三七种植管理有限公等19家企业。完成3个医药初加工基地建设。医药产业实现综合产值10.02亿元。“十三五”期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实现电力工业产值22.38亿元,并于2022年新建充电桩31座,建设了甘河村100兆瓦、芒汇河47兆瓦2个复合光伏发电项目。 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建设了年产12000万块煤石标红砖及多孔砖、年产6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生产线、年产40万立方米混凝土、30万立方米机制砂建材等多个项目。

第三产业

2022年前三季度,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产业产值为48.48亿元。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文化旅游业和餐饮零售业等。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0.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34亿元,已经基本形成了基本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相互配套的旅游业格局。此外,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培育零住餐企业拟升限上企业12户,完成升限9户,85%以上的农特产品实现了线上销售,完成电子商务零售额9.06亿元。 

重要园区

澜沧乡村振兴蔬菜产业示范园

澜沧乡村振兴蔬菜产业示范园位于东回镇的云天化澜沧乡村,占地面积1010亩,规划有两园、三区、四中心,建有高标准膜温室、综合服务区及水肥一体化系统,示范园通过与澜沧县职中合作,每年可接收、联合培养高素质农民100人以上。项目建成后,可全年进行不同品类蔬菜种植和供应,年生产新鲜蔬菜3500吨,带动100名劳务工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

澜沧县富本工业区

截至2023年2月,澜沧县富本工业区已有7家入驻企业,片区区块面积2.4195平方千米(约3629.2481亩)。已完成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园区主干道路已投入使用,冷链基础设施一期(一标)已完成项目的96%。唐胜片区一期(一标)场地平整已完工,园区主干道路及支线道路基本完成,已入驻企业8家。

重要企业

澜沧古茶公司

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始创于1966年的澜沧县茶厂。澜沧古茶有员工394人,拥有茶园基地5000余亩,下设6个初制厂,可年加工青绿茶1000吨,普洱茶3000吨。澜沧古茶先后被授予“中国茶业百强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普洱茶十大品牌”等称号。公司库存(原料及成品)常年稳定在4000吨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亿元。“十三五”规划期间,澜沧古茶公司获中国茶业百强企业和世界茶业金奖赛冠军。

安琪酵母(普洱)有限公司

安琪酵母(普洱)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7月16日,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富本工业区,占地223亩,是由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昌裕糖业共同出资组建的合资企业。安琪酵母(普洱)有限公司一期项目于2020年10月开工建设,年产量达15000吨。公司酵母生产线关键设备欧洲意大利西班牙瑞典德国引进,是运用西门子股份公司集成控制的全自动生产线,是世界一流的干酵母生产线。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44所、在校生7.44万人,新建2所高中和1所职业高级中学,改建、扩建学校132所,有教职工3970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74.36%。

卫生健康

截至2021年末,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各级各类卫生健康机构232个,其中,政府举办的机构188个,民营医疗机构44个。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004人,其中高级职称155人。澜沧县有注册执业医师461人;助理医师228人。截至2021年末,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医疗机构房屋建筑面积18.16万平方米,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3个县级公立医院、20个乡镇卫生院、150个村卫生室均达到标准化建设。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6月,占地面积为54.74亩,建筑面积40023.52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38272.54平方米,是一所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医院有编制床位499张,实际开放床位650张。全院人事编制344人,实际在岗职工761人(编内328人,编外426人,返聘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31人,全院高级职称100人。

科技

截至2020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农科系统专业技术人员401人,其中,高级职称128人,中级职称123人,初级职称150人。2020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计划继续申报认定8家;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云南澜沧古茶有限公司,澜沧宝业农牧产业有限公司),培育星创天地6家,继续申报认定2家。调研、走访10次规模以上企业10次,完成普洱市下达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20年完成科技投入统计4500万元的任务。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7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县级文化馆1个、县级图书馆1个、县级博物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20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64个,覆盖率达99%。完成18个乡镇文化传习馆建设,完成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县级总馆1个,乡镇分馆20个,村(社区)服务点165个;完成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县级总馆1个,乡镇分馆20个,村(社区)服务点165个。

澜沧县图书馆

澜沧县图书馆成立于1982年8月5日,地址位于澜沧县勐朗镇建设路。有馆舍面积1000平方米,总藏书量7.1万余册(件),于2010年被国家文化部评为三级公共图书馆。馆内对外服务窗口设有办公室、图书外借室、报刊杂志阅览室、老年阅览室、少儿阅览区、电子阅览室、古籍书库及地方文献室、采编室等8个服务窗口。

体育

截至2022年1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共建有各类体育场地1175个,占地面积约63.2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3平方米。有标准田径场1块,体育馆1个,室外篮球场4块,非标足球场地12块。乡(镇)体育场地覆盖率达100%,村(社区)建有体育场地覆盖率达97%。全县每年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50次左右,参与活动人数5万余人。截至2022年末,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完成乒羽馆改造及10个篮球场、2个陀螺场、24个农村体育场地建设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为100%,PM2.5浓度为14微克/立方米,3个国控断面和1个省控断面水质达标,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新建城镇污水管网2千米、排水管网2千米、供水管网11.3千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99%。新增绿化面积3756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3.2%。新建自然村卫生公厕11座、卫生户厕6000座,实施23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及96座村庄生活垃圾收集亭建设,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5.29%。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3934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4万人。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覆盖率在95%以上。发放各类民政救助资金2.29亿元,救助困难群众91.36万人次,75名集中供养老人录入“智慧管理养老平台”。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残疾人联合会实施226户无障碍改造项目和扶持64户残疾人就业创业;开展3537人次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和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开展13期544人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完成20个乡镇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数据录入上报工作;开展残疾人趣味运动会。

交通

综述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普洱市临沧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三州(市)交汇处,是中国西南边陲重要的交通枢纽和门户。“十三五”规划期间,景迈机场建成通航;思澜高速公路、澜阿二级公路、景迈机场进出港道路延长线建成通车;20个乡(镇)、所有建制村、90%以上的村民小组实现通硬化路,乡(镇)和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车率均达100%。此外,还建有景迈机场,基本形成航空、公路、水路为一体的交通网络。

公路

截至2019年末,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公路密度为81.7千米/百平方千米。2021年1月20日思澜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截至2022年末,澜沧拉祜族自治县20 个乡(镇)通柏油路,165 个村(社区)通硬化路、通客运班车、通邮均达100%,95%以上的村(居)民小组通硬化路。截至2023年2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统计公路里程达1.05万千米。截至2023年4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已通车的有思澜高速公路,在建的有瑞孟高速公路、孟连至勐海高速公路,此外,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佛双、募乃、澜阿、孟南、腊糯5条干线公路,2022年5条出县交通主干道全部建成二级公路

航空

2017年5月26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机场正式通航运营。2022年,景迈机场旅客吞吐量达 17.7213 万人次,货邮总吞吐量达 237.110吨,飞行总架次2220架次,在云南省15个机场里,澜沧景迈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排名第10名。

航运

截至2022年末,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通航里程210千米,在普洱市排名第1位,澜沧境内已沿江建成柏木箐、香竹林、帕赛3个码头和23个停靠点,龙潭、香竹林、南德坝3个航道维护基地正在推进建设。

公共交通

2020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5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客车”。截至2021年11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拥有在册营运货车1716辆,拥有巡游出租车98辆,网约车27辆,新能源电动公交车25辆,开通公交班线5条,客运班线车辆217辆。

人文

概述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居住着拉祜族、佤族等8个世居少数民族,形成了包容各民族文化特点的澜沧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其中拉祜族拥有许多神话诗歌、传说、舞蹈等,例如,创世叙事长诗《牡帕密帕》、芦笙舞等。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全球迄今发现最古老的树龄达1700余年的过渡型大茶树——邦崴千年古茶树,有全世界发现种植年代最久远、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人工栽培型古茶林——景迈山千年万亩古茶林。此外,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还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

饮食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民族众多。其中,拉祜族主食以大米为主,辅以玉米、小麦、荞、豆类等杂粮且爱吃辣椒。饮食中具有民族风味的是鸡肉稀饭、烤茶等。汉族居民中,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以大米、玉米为主食,辅以荞、麦、豆类等杂粮。居住在河谷和坝区以大米为主,杂粮较少。均喜食酸辣食品,烟以黄烟和自种的兰烟、草烟为主,常用草烟袋和水烟筒;酒以自酿的白酒为主。擅长腌制腌咸菜豆豉。好饮绿茶,其饮法有用茶罐烤制的,也有将茶叶炒黄后放入茶壶中泡制的。傣族喜吃糯食,过节时做糯米粑粑。嗜好酸辣,豆豉和酸笋是每家必备之物,普遍爱吃牛肉和各种烘焙食品。传统的食品还有香竹饭、牛撒撇、青苔米花糖等。

拉祜九野宴

拉祜九野包括野猪、红原鸡、野笋、食用野菜野生土蜂蜜野菌、野果、野药。拉祜九野宴中,特色菜主要由拉祜烤肉、拉祜鸡、薏苡清炖肘子,野菜炖豆,树番茄等。其中,拉祜烤肉是把腌制好的野猪肉放在火塘架上用森林里出来的杂木或栗炭烧烤。拉祜鸡由当地居民用特殊佐料烹而成。

景颇族山官宴

山官宴是景颇族规格最高的宴席,主要有舂菜、拌菜、焖菜、竹筒菜、烧烤、鬼鸡、比撒、煮杂菜等菜系。其中,比撒分为苦胆比撒和酸比撒两种,苦胆比撒在制作中放入动物的胆汁,尝上去有些许的苦味;酸比撒的特色菜有酸鱼比撒,将活鱼割出鱼肉后,用热水焯烫,之后剁细成泥状放入舂桶中,加上十多种佐料后捣碎便可食用。还有景颇鬼鸡、竹筒制菜等。

傣崩宴

傣崩人隶属于傣族的一个支系,傣崩人和当地的傣族习俗有共通之处也存在区别,傣崩宴属于傣崩族人的饮食特色。傣崩宴中的一大特色菜是傣崩包烧鸡,又叫傣崩叫化鸡,做法借鉴了汉族的饮食做法,配方和佐料傣崩人独有的。此外,傣崩宴中还有包烧、烤、腌制、舂、凉拌等多种烹饪方式。

习俗

节日习俗

春节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不同民族之间过春节的方式有所不同。拉祜族称春节为“科尼哈尼”,分大年和小年夜,并称大年是女人的年,小年是男人的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四为大年,除夕日晚上舂粑粑,全家围火塘而聚。初一凌晨鸡叫头遍,各户抢接“新水”,然后烧粑粑。初五,拉祜族男子举行出猎前的围猎仪式,十二日是满年,全寨一起欢跳芦笙舞。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汉族居民在农历腊月二十四日开始“扫尘”、献司命帝君。二十七日左右杀年猪。三十日凌晨鸡叫头遍开始舂粑粑。正月初一多吃素,不搞活动。初二,开展打秋千、打陀螺、丢包、跳三脚耿等娱乐活动。初四,每家山上砍点柴抬回家,“柴”与“财”近音,意为招财进家,大年至此基本结束。十五、十六日再过两天的小年夜春节便告结束。

火把节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的汉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居民习惯庆祝火把节。汉族火把节节前家家准备一些火把和松香面。节日清晨到田边杀鸡祭神。并点燃火把,祈求神灵保佑丰收。晚上,各家在门前和土主庙各点燃一把火把。接着,男女老少点起火把,相互从火苗上撒一把松香面到身上。然后,青年人举着火把到土主庙前互撒松香面。

拉祜族火把节来临时,家家准备松明火把和香面。火把节晚上,在裹中立一棵3丈多高的大火把,众人围火把撒香面,同时,各家各户也在门前立一火把,用鸡、大米、稻谷、新鲜瓜果等祭神。之后,抬着火把抛撒香面,先在房内撒,然后撒房外,一直撒到寨子边。

泼水节

泼水节是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境内傣族人民的重要节日,傣语称为“厚南”,“厚”为“泼”、“南”为“水”,节日3天,前两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节日清晨,男女老少沐浴更衣到佛寺,用最好的食物、鲜花及钱币等献佛。全体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传教,然后抬出佛像,全寨妇女为佛像泼水“洗尘”。节日期间,男女老少互相泼水,并泼给过往行人,以示相互祝福。此外,还举行丢包、跳舞、武术表演等活动,晚上放焰火。

民族习俗

拉祜族

拉祜族妇女服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右开襟黑色旗袍,另一种是开襟很小的短衫。头裹黑布包头或缀有线穗的各色头巾。男子多穿无领对襟短衫,青年男子还要配上一件次粉白里的褂子。拉祜族多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他们自称“科可搓”,意即“山头人”。住房有两种,一种是竹楼,分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关畜禽和堆放柴草一种是落地房,住房格局一般分为左间和堂屋,门多设在堂屋,左间铺床,床之间有一火塘,右间堆放谷子和杂物。

佤族

佤族妇女多留长发,不编辫子,用银或竹、藤制的发圈,将长发拢在背后。上穿无领对襟黑色短衫,短衫的领口、袖口、脚边镶成红边,下穿裙。男子头裹红色或黑色包头巾,上穿对襟布纽扣无领短衫,下穿斜拼裆肥大长裤。住房有四墙落地式和竹楼式两种。四墙落地式房屋四面墙用土坯砌成,屋顶成两斜面,用茅草铺盖;竹楼,楼面及四壁有用木板的,也有用竹的。

傣族

傣族男子上着无领对襟长袖或短袖衫,颜色多为白色或蓝色,下穿斜拼裆肥大长裤,头裹红、白、蓝等颜色包头巾。妇女上着白色、水红色、天蓝色紧身内衣,外穿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短衫,下穿各种花色长筒裙,中年以上妇女多穿黑色或蓝色长筒裙。房屋用木、竹、草、瓦等材料建盖成干栏式竹楼,楼上住人,有阳台、围栏等设备,楼下关养畜禽、放置农具及柴禾等。

文物古迹

综述

截至2022年7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3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2023年9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古茶林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重要文物古迹

景迈古茶园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遗产区面积7167.89公顷,集中在惠民镇景迈、芒景两个行政村地域范围内,包括10个自然村寨。缓冲区11927.85公顷,除了上述两村外还涉及惠民镇芒云行政村和糯福乡勐宋行政村,有5个自然村寨。遗产地总面积19095.74公顷。景迈山古茶林的遗产要素包括5片古茶林、9个古村寨和3片分隔防护林。古茶林有约10%的茶树树龄超过100年,最老的茶树树龄300年以上。古茶林内共记录种子植物943种和变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5种,陆生脊椎动物187种,鸟类134种,蜜蜂属等经济昆虫21种。景迈山古茶林遗产区共有9个遗产要素村落,人口近5000人。

糯福教堂

糯福教堂位于澜沧县糯福乡,1921年建成,为英国籍美国传教士永伟里修建,是澜沧、双江、沧源佤族自治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等地教会的总部。解放前一直在此进行传教,曾在此试行拉祜族佤族文字。教堂为拉祜族干栏式围廊建筑,平面呈纵向双十字形相连;木结构,平挂瓦屋面,正中为礼拜堂,左右四耳室为拉祜文教室。教堂底部柱脚呈梅花状排列,教堂内门、窗为西方哥特式装饰2013年3月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控渡摩崖

整控渡摩崖位于澜沧县拉祜族自治县糯扎渡镇下勐况村东北约200米处,是云南省较为重要的摩崖石刻之一,198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摩崖刻书于一独立岩石北壁上,高程约620米,与普洱市思茅港区隔江相望,其正面建有保护亭并立有标志碑。摩崖楷书阴刻,直书三行,共32字,崖面宽0.5米,高1.4米,记述了大元壬午年,中道总兵官万户达石八力都不花领军南征打兰纳的史事。此摩崖是研究元代南征的重要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述

截至2023年7月,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省级14项、市级39项,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19人、市级传承人85人。

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牡帕密帕》

《牡帕密帕》是拉祜族长篇诗体创世神话,讲述了天神厄萨如何创造世人万物及拉祜先民的生产、生活,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聚居的木戛、富邦、竹塘、糯福、拉巴、南岭、东回、酒井等地区。《牡帕密帕》共分两大部分、19篇、2300行。第一部分由天神厄萨诞生造天造地、造太阳月亮、分季节、造山河湖泊海水、造万物、种葫芦育人、造人(拉祜族祖先扎迪、娜迪)7篇组成。第二部分由第一代人、取火、打猎分族、造农具、盖房子、农耕生产、过年过节、种棉花、结亲缘、药等12篇组成。2006年6月,《牡帕密帕》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拉祜族芦笙舞

芦笙舞,是拉祜族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在拉祜族日常生活和重大节庆里,芦笙舞必不可少。拉祜族将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编排成芦笙舞,分模拟动物舞、生产劳动舞、生活舞等多个类别100余种“套路”,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聚居的村寨里,拉祜族男子们几乎都会跳芦笙舞。2008年拉祜族芦笙舞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拉祜族摆舞

拉祜族摆舞由拉祜族先辈在生产生活中的动作演变而来。澜沧拉祜族摆舞共有80多个套路,基本形式有步伐舞和摆手舞两种。舞蹈内容大多反映的是拉祜族的生产生活情景,有撒谷、栽秧、打谷、扬谷、背谷、舂谷、吃新米等,舞蹈的动作随着鼓点的变化而变化,参加的人数可多可少,形式灵活。摆舞不受时间、地点和舞者人数的限制。2006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拉祜族葫芦节

根据拉祜族史诗《牡帕密帕》(创世纪)中的神话传说,造物主厄萨造天造地和日月星辰之后,给日月星辰取名的第一天是属猪日,第一个月就是农历十月。厄萨造好大地,接着种葫芦造人,葫芦十月成熟,十五那天打开葫芦,人类始祖扎迪、娜迪便从葫芦里走出来。据此认为农历十月十五日是传说中拉祜族祖先的诞辰日。定每年农历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3天为拉祜族“阿朋阿龙尼”,即葫芦节。2006年拉祜族葫芦节进入云南省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拉祜族芦笙制作技艺

芦笙,拉祜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在普洱市澜沧县木戛乡南六村,这里的成年男子50%都会制作芦笙,以家庭为单位的师承关系,将芦笙制作代代相传。制作芦笙的原材料除了自家栽种的葫芦,还有铅、孟宗竹,酸蜂蜡等,最重要的还有泡竹。芦笙制作过程主要有截竹管、安簧片、粘管、调音等6道工序。芦笙的音准,在制作过程中只能完全靠芦笙制作人的经验和感觉去制作与调试,芦笙大小各异,长短不一,不同的芦笙发出的声音高低错落不同,于2006年5月8日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拉祜族竹编技艺

拉祜竹编,主要流传于澜沧县富邦乡赛罕村的拉祜族聚居区,有史料依据的传承关系可追溯到约公元850年至公元1270年左右,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拉祜竹编是用山上孟宗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传统手工艺,拉祜竹编有饭盒,簸箕、筛子、背篾、篾桌等二十多种产品。一般要经过设计、锯竹、去节、加工竹丝篾片、去青、编织等几十道工序,约3—4个月才能完成。2009年,拉祜竹编被列入云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特产

林下三七

林下三七花含34种营养成分,可用热水冲泡或咀嚼吞咽;林下三七须根汤料佐以各类药食同源的食材,林下三七主根微苦回甘,为中药里的珍贵之物;林下三七叶被誉为“植物黄金”,具有改善睡眠的保健功能。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林下三七种植面积达2352亩。

澜沧槟榔芋

澜沧槟榔芋形似椭圆,外皮粗糙,剖而观之,内呈槟榔纹,故又名“槟榔芋”。荔浦芋是淀粉含量颇高的优质蔬菜,肉质细腻,具有特殊的风味,且营养丰富,清朝年间列为清代贡品,因而享有“皇室贡品”之称。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1月,澜沧县拉祜族自治县拥有2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0.1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7.34亿元。

重要景点

老达保景区

老达保景区位于澜沧县拉祜族自治县县城东南部,距县城42千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之一。2006年老达保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07年老达保的李扎戈李扎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2011年老达保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牡帕密帕》保护传承基地之一,2012年,老达保村民小组荣获“第四届新农村电视艺术节魅力新农村‘十佳乡村’”称号,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2013年10月,澜沧县老达保拉祜风情原生态歌舞实景剧正式开演,11月评为“云南省农村文化产业先进典型”;2015年评为“省级文明村”;2020年,老达保认定为云南省旅游名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2年,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拉祜风情园

拉祜风情园景区位于澜沧县拉祜族自治县县城(勐朗镇大水库西路),景区依山伴水2018年4月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占地300余亩,水面100亩,是居民休闲、康体、养生的场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保护、传承基地。景区内有小康桥、双福拱桥、钢索悬索桥、《民族大团结》雕塑、《牡帕密帕》创世史诗雕塑、茶叶展示中心等打卡点。

龙竹棚老寨景区

龙竹棚老寨景区位于糯福乡南部,距县城131千米,距乡政府驻地60千米,是典型的拉祜族民族特色村寨,被誉为“原生态拉祜族佛堂活化石”。 寨子的中心位置有一个小广场,中间栽立着“磕节”和“帕萨节”(寨神桩)。龙竹棚老寨佛房有300多年历史,保持着最完整的、神秘而敬畏的拉祜族原始宗教崇拜,被誉为中国西南地区唯一仅存的民族原始文化的活化石之一。景区内保留着拉祜西佛堂,是周围9个拉祜村寨的集聚活动场地,龙竹棚每年进行3次大型祭拜活动。

左都古寨景区

左都古寨景区位于雪林佤族乡左都村,距县城133千米,是保存较为完整的佤族原始部落生活“活化石”,左都古寨的佤族原始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承较为完整,古寨内有竹渠、石板路、鸡窝式茅草屋等建筑。分期分批实施了大歇场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先后实施76户农村特色民居、景观步道、人畜分离、电缆入地、公共服务、绝版木刻培训基地、草皮街等改造项目。2022年,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歇场景区

大歇场景区位于澜沧县糯扎渡镇东部,距县城65千米,海拔1314米。大歇场是茶马古道马帮队伍休息的驿站。左都原始部落建“鸡窝式”干栏式建筑为主,屋顶所用茅草是佤族人民耕田播种的稻谷晒干后的茎叶,将茅草捆绑成堆后,斜角式盖住屋顶。2022年,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A drink heritage to cherish.中国日报网.2023-10-23

澜沧概况.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3

美丽云南(第二季)| 澜沧江边 拉祜千年 ——美名: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云南地方志.2023-10-23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贵阳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10-23

查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27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10-23

澜沧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3

..2023-10-27

普洱市A级旅游景区名录(2023年1月29日更新).普洱市人民政府.2023-10-27

澜沧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3

壮丽七十年 奋进新澜沧│风雨七十载 铺就拉祜山乡交通大道.云南网.2023-10-27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3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3-10-26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中国日报网.2023-10-27

【纪检人·镜头】绿海明珠普洱 .新华网.2023-10-27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7

澜沧县:“盘活”文物讲好澜沧故事.普洱日报.2023-10-27

云南澜沧:“三色”共绘乡村文化振兴新画卷.云南网.2023-10-27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世界遗产价值认知.国家文物局.2023-10-27

拉祜族简介.云南统一战线.2023-10-26

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古代西部边疆南北治理经验与教训.2023-10-25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3-10-25

古色古香古村落!一县一品公益助农,云南澜沧农特产品澜沧古茶.中国农林科技网.2023-10-25

中国历史年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图书馆.2023-10-26

历史沿革.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6

美丽云南 | 澜沧江边 拉祜千年——美名: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26

普洱景东南诏国银生节度那些事.云南网.2023-10-26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3-10-26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3-10-26

光辉岁月 砥砺前行 | 澜沧革命斗争史 .拉祜澜沧.2023-10-26

与澜沧江同名,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澜沧.七彩云南.2023-10-27

【云发布】70年来澜沧城乡发展换“新颜” 绿水青山常在 人民群众乐居.云南网.2023-10-26

糯扎渡水电站.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6

澜沧县酒井乡:守护一波碧水 .僾尼酒井.2023-10-26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6

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自然资源.中国小康网.2023-10-26

澜沧县党建领航林下经济发展 .新华网.2023-10-26

..2023-10-26

澜沧:全面有效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 .拉祜澜沧.2023-10-26

澜沧县森林公园申报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3-11-01

澜沧|生物多样性保护见成效 珍稀动植物齐亮相 .拉祜澜沧 .2023-10-26

澜沧:持续高温干旱,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普洱融媒.2023-10-26

云南澜沧县突发强降雨 降雨量达132.1毫米 多地被淹、民房受损.云南网.2023-10-26

春季大风灾害频发 大风天气如何应对?.云视新闻七彩云.2023-10-26

澜沧:积极应对大风天气 保障公路安全畅通.拉祜澜沧.2023-10-26

科普丨你不了解的1988年澜沧“11.6”大地震 .拉祜澜沧 .2023-10-26

澜沧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县人大代表开展人代会前集中视察活动.普洱市人大常委会.2023-10-26

罗爱平(县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6

产业调研 助力发展| 澜沧县政协深入拉巴乡调研产业发展情况 .拉巴.2023-10-26

澜沧县2022年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澜沧县发展和改革局 .2023-11-01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7

澜沧:坚定信心 锐意进取 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拉祜澜沧 .2023-10-27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经济作物工作站2022年度部门决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7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度部门决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7

云南澜沧:文旅融合促发展.光明网.2023-10-27

普洱澜沧:抓项目就是抓发展 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普洱发布.2023-10-27

澜沧县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打造发展新引擎 .新华网.2023-10-27

澜沧县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打造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拉祜澜沧.2023-10-27

【幸福澜沧 团结花开】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茶香浓郁,团结情深. 澜沧统一战线.2023-10-27

安琪酵母(普洱)有限公司招聘信息 公司简介.普洱就业.2023-10-27

拉祜山乡70年教育巨变 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校园 .普洱新闻网.2023-10-27

“澜沧这十年”: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中国发展网.2023-10-27

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简介.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2023-10-27

2020澜沧年鉴(农业科技).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7

澜沧县图书馆内部机构设置情况.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7

澜沧县教体局着力破解发展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普洱新闻网.2023-10-27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残疾人联合会2022年度部门决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7

澜沧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1-01

普洱市澜沧县陆空交通网齐头并进.金台资讯.2023-10-27

【壮丽70年 奋进新澜沧】风雨七十载 铺就拉祜山乡交通大道.云南省交通运输厅.2023-11-09

普洱这十年丨澜沧:大交通“立体突破” 大发展迈入“快车道”.云南网.2023-11-09

云南澜沧15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客车”.联盟中国.2023-10-27

行业要闻 | 党建铸“初心” 铺就澜沧幸福路.普洱交通运输.2023-10-27

美丽云南(第二季)| 澜沧江边 拉祜千年 ——美名: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云南地方志.2023-11-01

葫芦节期间,好吃好玩又好看的澜沧特色民族美食,一般人我不告诉的!.拉祜澜沧.2023-10-27

云南省教堂的国保省保单位.云南省文物保护.2023-10-27

云南省澜沧江干流沿岸的国保省保单位.云南省文物保护.2023-10-27

澜沧整控渡摩崖保护工程.云南考古.2023-10-27

文化遗产日 | 一起看澜沧的非遗传承.拉祜澜沧.2023-10-27

【普洱非遗】牡帕密帕——拉祜族的创世史诗!.普洱市文化馆.2023-10-27

乡愁普洱 | 拉祜·非遗——“舞”步生风.普洱发布.2023-10-27

澜沧:拉祜族“摆舞” 舞出新生活.拉祜澜沧.2023-10-27

阿朋阿龙尼(葫芦节),我们在澜沧等你哟!.拉祜澜沧.2023-10-27

拉祜·非遗 │“笙”声不息.拉祜澜沧.2023-10-27

【普洱非遗】拉祜竹编,溢满竹香的艺术!.普洱市文化馆.2023-10-27

5·19中国旅游日|一乡一味,一镇一品!澜沧这些特色伴手礼值得“品味”.拉祜澜沧.2023-10-27

做笔记了!!!澜沧拉祜族自治县70周年庆祝活动游客旅游指南.拉祜澜沧.2023-10-27

乐享云南丨美景·澜沧拉祜风情园.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27

中缅边境的世外桃源,拉祜神鼓敲响的地方——-龙竹棚老寨.普洱印象.2023-10-27

【关注】澜沧大歇场:激活文旅资源 做好山水文章.普洱文旅.2023-10-27

澜沧:边境左都·佤山秘境.拉祜澜沧.2023-10-27

澜沧与葫芦岛市龙港区缔结为友好城市.拉祜澜沧.2023-10-27

澜沧:胞波牵手 共建友好——澜沧县政府侨办开展友好学校建设暨物资捐赠活动 .澜沧统一战线.2023-10-27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的公告.中国政府网.2023-10-27

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的通知.国家体育总局.2023-10-27

至高荣耀! 澜沧县扶贫办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10-27

普洱两县入选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认定名单 .普洱科普.2023-10-27

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示范县(市、区)名单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10-27

水利部公布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梁河县人民政府.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