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马来熊

马来熊

马来熊(学名:Helarctos malayanus)属食肉目熊科,别名狗熊、太阳熊、蜜熊,是世界上最小的熊,体长110~140厘米,肩高60~70厘米,体重40~70千克,与体型最大的棕熊(Ursus arctos)相比,只有其十几分之一的重量。马来熊全身黑色,有稀疏的短绒毛;头短圆阔;眼睛小,眼圈灰褐色;鼻额部短小,吻呈方形。鼻、唇裸露无毛,两只圆耳朵分别在两侧较低的位置;有三对门齿,犬齿粗短,齿尖极易磨损。马来熊的舌长可达30厘米以上,表面布满粗糙的刚毛,方便其吃白蚁和其他昆虫。雌熊乳头腹位2对,前一对比后一对更为发达,形大如枣。

马来熊为典型的东亚热带和热带常绿阔叶林、季雨林的林栖熊类,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一带。马来熊活动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无冬眠习性,白天经常在树窝中睡觉或到向阳的坡地晒太阳,“太阳熊”之名因此而来。

马来熊在1975年1月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Ⅰ。在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马来熊被列为数据缺乏(DD),2016年经专家组评议为易危(VU)。中国于2021年2月5日将马来熊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

马来熊在生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助于种子的传播和调节当地昆虫种群数量。

形态特征

马来熊是世界上最小的熊。体长110~140厘米,肩高70厘米,体重40~70千克,与体型最大的棕熊(Ursus arctos)相比,只有其十几分之一的重量。马来熊全身黑色;头短圆阔;眼睛小,眼圈灰褐色;鼻额部短小,吻呈方形,吻宽比眶间宽度要宽。周围呈棕黄色;耳短,长约5厘米,两只圆耳朵分别在头部两侧较低的位置;马来熊的舌头长,可达30厘米以上,表面布满粗糙的刚毛,方便其吃白蚁和其他昆虫。马来熊两肩有对称的毛旋,脑斑中央也有一个毛旋,尾巴大约与耳朵等长。前胸有黄白色的马蹄型斑纹,臀部和脚爪略呈棕褐色。长期爬树取食、休息的习性使其脚掌向内撇,尖利的爪钩呈镰刀形。前足爪比后足爪大,粗大的脚掌无毛覆盖,掌垫与腕垫(前脚掌)或跗垫(后脚掌)连成一整块。因为指突或趾突之间的基部与短蹼连接在一起,使其具有比其他熊类更大的灵活性。雌熊乳头腹位2对,前一对比后一对更为发达,形大如枣。

马来熊头骨短而宽,下颌骨短粗,有极短的下颌联合缝,其倾斜度比其他熊类更高,具有3对门齿,最外侧的1对特大,内侧2对较小略等大,犬齿粗短,齿尖极易磨损。上下颌每侧各具4枚前臼齿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马来熊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一带,包括老挝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中国、孟加拉国、印度东北部等地。马来熊在中国分布于云南省南部,西藏自治区也有少量分布。

马来熊历史上在中国分布于华北地区、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仅东北未见分布。

亚种分布

栖息环境

马来熊为典型的东亚热带和热带常绿阔叶林、季雨林的林栖熊类,主要栖息在半常绿林、落叶混合林、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优势森林和山地常绿森林。分布范围从地平线到海拔超过2100米的区域,并以低海拔森林最为普遍。马来熊为了远离潮湿的地面保持身体干燥,以及避免天敌的威胁和外界的干扰,会将巢穴建立在较高的树干上,在树干中用尖爪刨出树洞作为巢穴。

生活习性

社群行为

马来熊群体间没有绝对的等级制度,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控制范围,只是等级高的个体更为自由,而等级低的则要尽量避开等级高的个体活动,或在很小的范围内生活。

节律行为

马来熊活动的季节性变化不明显,无冬眠习性。白天经常在树窝中睡觉或到向阳的坡地晒太阳,“太阳熊”之名因此而来,到了晚上才会出去活动。就像其他的熊类一样,马来熊的活动模式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在高度干扰的环境中,如油棕榈种植园,马来熊主要是夜行性;在人为活动稀少的森林里,它们则多在白天活动。

觅食行为

马来熊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树上的果实(无花果、榴莲等)、嫩芽、蜜蜂属白蚁、蚯蚓、四脚蛇唇足纲益鸟鸟卵等为食,尤其喜爱食蜂蜜,发现蜂巢后,会用两只前爪轮番掏蜂巢吃蜂蜜。野生马来熊会爬上树梢去寻找昆虫或树胶吃。它们会利用强壮的下颚肌肉、大尖牙和镰刀般的爪子破开硬木树,掏出在树内筑巢的昆虫或无刺蜂,或是利用它们的长舌头将昆虫从最微小的裂缝中取出。在挖掘白蚁时,会用两只前掌交替伸进蚁巢,再舔食掌上的白蚁。当食物短缺时,马来熊也会吃腐肉。

攻击和防御行为

马来熊平时温和胆小,但行动非常敏捷,当自己的幼崽、领地、食物等遭到侵犯时,会伸出尖爪攻击对方。

马来熊颈部松弛的皮肤起到了防御的作用,当它的脖子被攻击者咬住时,可以利用皮肤的松弛度调头反咬对方。

生长繁殖

繁殖

马来熊的平均寿命为24年,性成熟时期在3~4岁,发情期较短,交配季节不固定,是唯一没有明确繁殖季的熊类,一年四季均可发情和交配。发情期时,雄性会发出哼哼的声音,追逐并爬跨雌性,雌性马来熊出现阴门肿胀,常常搔抓阴门,喜接近雄性。雄性马来熊追逐雌性3~10天才能发生配种,每次交配持续10~15分钟,交配期可持续2~7天。马来熊对于伴侣专一,一旦结合便终生相伴。在群体中,等级高的雄性个体发情时与雌性寸步不离,且不允许其他雄性靠近,甚至不允许它们出现在它的视野中,而在非发情期一般不会顾及其他雄性个体与任意雌性交配。圈养马来熊时可在发情期补充维生素e以促进性腺发育,增强性功能。

哺育

马来熊在森林的草丛里生产,雌性马来熊妊娠期为100天左右,有的雌性马来熊妊娠期长达174~240天。每胎产2仔,有时也会产3仔。刚生下来的幼仔身体孱弱,体重仅300克左右,全身无毛发,母兽的哺乳期达18个月。虽然马来熊是恒温动物,但幼仔的体温调节机制还不完善还需要熊妈妈的帮助来维持体温。幼仔18个月才成年,在独立生活之前,一直都与母兽在一块生活,熊妈妈要将幼仔抚养到成年后才会开始下一轮繁衍。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全球马来熊种群数量呈减少趋势。马来熊在中国分布范围十分狭窄,种群数量也十分稀少。1997年估计中国马来熊数量在350~400只。2016年世界马来熊仅存1万余只。

致危因素

保护措施

中国已在云南省等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为了扩大马来熊种群数量,从1987年9月开始对马来熊进行人工饲养。泰国通过严格实施禁止偷猎马来熊、滥砍滥伐的法律法规,来保护马来熊种群。

马来西亚建立了世界上唯一的马来熊保护中心——加里曼丹岛马来熊保护中心(BSBCC),位于沙巴州山打根市,以拯救马来熊为宗旨,为马来熊提供复育计划。

保护级别

主要价值

马来熊有助于种子传播。在对加里曼丹岛的马来熊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其中一个熊粪便样本含有某种植物的309颗种子。它们还影响当地的昆虫种群数量。

物种区别

马来熊容易被人们当成熊瞎子的幼崽,因为它们都拥有黑色的皮毛。

参考资料

Sun Bear.iucnredlist.2024-08-06

..2023-03-16

物种详细信息.sp2000.2024-08-06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3号).2024-08-03

CITES.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2024-09-11

马来熊.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2-11-23

..2022-11-23

Helarctos malayanus sun bear.ADW.2022-11-23

动物科普课堂 第四期 | 最小的熊——马来熊.NB.tv.cn 广播电视.2022-11-23

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2-11-23

..2022-11-23

关注体型最小的熊——马来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2022-11-23

sun-bear.National geographic.2022-11-23

太阳的“后裔”--马来熊.杭州西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2022-11-23

亚洲黑熊.ADW.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