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粘虫

粘虫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又称行军虫,是鳞翅目夜蛾科昆虫,老熟的粘虫幼虫体长38mm;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环境不同而有变化);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线白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宽纵带,足的先端有半环式黑褐色趾钩。粘虫成虫体长15~17mm,翅展36~40mm;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或橙色,变化很多;内横线往往只现几个黑点,环纹与肾纹褐黄色,界限不显著,肾纹后端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黑点;外横线为一列黑点;亚缘线自顶角内斜至Mz;缘线为一列黑点;后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

粘虫主要寄生于麦、稻、粟、玉蜀黍属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104种以上植物。粘虫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因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成为全中国性重要农业害虫,2012年,中国的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粘虫成虫对糖醋液趋性强,产卵趋向黄枯叶片,在麦田喜把卵产在麦株基部枯黄叶片叶尖处折缝里;在稻田多把卵产在中上部半枯黄的叶尖上,着卵枯叶纵卷成条状,每个卵块一般20-40粒,成条状或重叠,多者达200-300粒,每雌一生产卵1000-2000粒;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在麦株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光处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5-6龄进入暴食阶段,食光叶片或把穗头咬断,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性,受惊动迅速卷缩坠地,畏光,晴天白昼潜伏在麦根处土缝中,傍晚后或阴天爬到植株上为害,幼虫发生量大食料缺乏时,常成群迁移到附近地块继续为害;幼虫老熟后,在植株附近钻入表土下3厘米左右处筑土室化蛹。影响粘虫发生的环境因子有气候、食料营养、天敌和农业生产活动等因素。

形态特征

卵:长约0.5mm,半球形,初产白色渐变黄色,有光泽。卵粒单层排列成行成块。

美国白灯蛾:老熟幼虫体长38mm。头红褐色,头盖有网纹,额扁,两侧有褐色粗纵纹,略呈八字形,外侧有褐色网纹。体色由淡绿至浓黑,变化甚大(常因食料和环境不同而有变化);在大发生时背面常呈黑色,腹面淡污色,背中线白色,亚背线与气门上线之间稍带蓝色,气门线与气门下线之间粉红色至灰白色。腹足外侧有黑褐色宽纵带,足的先端有半环式黑褐色趾钩。

蛹:长约19mm,红褐色,腹部5~7节背面前缘各有一列齿状点刻,臀棘上有刺4根,中央2根粗大,两侧的细短刺略弯。

成虫:体长15~17mm,翅展36~40mm。头部与胸部灰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黄褐色、黄色或橙色,变化很多;内横线往往只现几个黑点,环纹与肾纹褐黄色,界限不显著,肾纹后端有一个白点,其两侧各有一个黑点;外横线为一列黑点;亚缘线自顶角内斜至Mz;缘线为一列黑点。后翅暗褐色,向基部色渐淡。

物种对比

发生规律

黏虫每年发生世代数因地区而异,东北、内蒙古自治区每年发生2~3代,华北中南部3~4代,江苏淮河流域4~5代,长江流域5~6代,华南6~8代。海拔1000m左右高原1年发生3代,海拔2000m左右高原则发生2代。

迁移特点

黏虫属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分界线在北纬33°一带,在33°以北地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在江西、浙江省一带,以幼虫和蛹在稻桩、田埂杂草、绿肥田、麦田表土下等处越冬。在广东省福建省南部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北方春季出现的在大量成虫系由南方迁飞所至。黏虫在我国东半部每年有4次大范围的迁飞活动,具有2种迁飞方式。春季和夏季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或从低海拔向高海拔地区迁飞;秋季回迁时,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地区,或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迁飞。

发生的关系

气候因素对黏虫的发生量和发生期影响很大,其中温度和湿度关系尤为密切。春夏向北迁飞扩散时,主要受气流冷暖交锋的影响而造成黏虫的为害程度不同。黏虫各虫态的适宜温度在10~25℃之间,相对湿度在85%以上。产卵适温为19~22℃,适宜相对湿度为90%左右,气温低于15℃或高于25℃,产卵明显减少。总的来说,黏虫是一种喜好潮湿而怕高温和干旱的害虫,不耐0℃以下的低温和35℃以上的高温,高温低湿不利于成虫产卵、发育。但雨水多,湿度过大,也可控制黏虫发生。另外,凡密植、多雨、灌溉条件好、生长茂盛的水稻、小麦, 或荒草多、大的玉蜀黍属、高粱地, 黏虫发生量多。小麦、玉米套种, 有利于黏虫的转移为害, 黏虫发生较重。

种群分布

粘虫属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分界线在北纬33度一带。在33度以北地区任何虫态均不能越冬;在湖南省江西省浙江省一带,以幼虫和蛹在稻桩、田埂禾本科杂草、绿肥田、麦田表土下等处越冬;在广东省福建省南部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北方春季出现的大量成虫系由南方迁飞所至。成虫产卵于叶尖或嫩叶、心叶皱缝间,常使叶片成纵卷。

在全国出现大规模爆发,2012年8月上中旬,三代粘虫在华北、东北地区爆发成灾。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天津市河北省、内蒙、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山西省等8省市,发生粘虫已超过5000万亩,对农业影响巨大,13年同样爆发部分省市同样大面积爆发。

环境关系

粘虫的发生数量与发生期影响很大。粘虫适于温暖高湿的条件,各虫态适宜的温度在10~25度之间,适宜的相对湿度在85%以上,成虫产卵的适宜温度为15~30度,相对湿度为90%左右。湿度对卵的孵化影响较小,但对幼虫的成活率影响很大,尤其是对低龄幼虫影响最大,在23度的适温条件下,当相对湿度为80%、75及50%时,一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23.3%、40%、81%

食料条件的影响:成虫必须取食大量的糖类(主要是糖类),卵巢才能发育成熟并正常产卵。粘虫幼虫食禾本科时发育快、虫体重,羽化后产卵量大;食小和苜蓿的幼虫发育慢,羽化为成虫不能产卵。

栽培技术的影响:成虫喜在潮湿、作物生长茂密的地块产卵,田间杂草丛生的地块产卵也多,因此,在密植、多肥、灌溉条件好、生长繁茂的小麦、谷子、水稻田或荒草多的玉蜀黍属、高粱地里粘虫发生较多。

天敌的影响:粘虫的天敌较多,有蛙类、蚂蚁、步行虫、蜘蛛、草蛉、粘虫绒茧蜂,粘虫确须寄蝇科、索线虫及粘虫白星蜂姬等。

防治方法

方法介绍

(1)生物诱杀成虫。利用成虫(夜蛾科)其成虫交配产卵前需要采食以补充能量的生物习性,采用具有其成虫喜欢气味配比出来的诱饵,配合少量杀虫剂进行生物诱杀。可以减少90%以上的化学农药使用量,大量诱杀成虫可以大大减少落卵量及美国白灯蛾危害。只需80~100米左右喷洒一行,大大减少人工成本,同时减少化学农药对食品以及环境的影响。

(2)物理诱杀成虫。利用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叶上产卵习性,在麦田插谷草把或稻草把,每亩(667㎡)60~100个,每5天更换新草把,把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此外也可用糖醋盆、黑光灯等诱杀成虫,压低虫口。

(3)根据预测预报,掌握在幼虫3龄前及时喷撒2.5%敌百虫粉或5%杀虫畏粉,每亩(667㎡)喷1.5~2.5kg。有条件的喷洒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加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每每亩(667㎡)喷对好的药液75kg。提倡施用激素农药,每亩(667㎡)用20%除虫胶悬剂10ml,对水12.5kg,用东方红18型弥雾机喷洒。有条件的可用运-5型飞机进行超低量喷雾,每亩(667㎡)用20%除虫腮1号胶悬剂10ml,对水0.5kg,适用于大面积联防。

(4)防治粘虫药剂丁硫克百咸、辛硫磷双甲脒单独防治粘虫时防效从高到低顺序为辛硫磷大于丁硫克百威大于双甲腺。丁硫克百威与辛硫磷以1:4混配,增效作用显著。双甲与丁硫克百威及双甲脒与辛硫磷1:1混配有增效作用。

防治药品

生物防治:利用其成虫交配产卵前需要采食以补充能量的生物习性,采用具有其成虫喜欢的食物配以少量化学农药进行生物诱杀(bioattact)。类似食诱剂诱杀技术在新疆建设兵团第4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石河子市等地均有应用。

A、食诱剂按1:1或者其他比例按水配比,80米左右一行进行喷晒或者使用诱捕器进行安放使用。

物理防治:采用下列方法诱杀成虫,压低虫口:

A、糖醋盆

B、杨树枝把(成虫白天隐蔽其中)

C、黑光灯

D、草把诱卵:自成虫开始产卵起至产卵盛末期止,用谷草3根扎成小谷草把或用稻草把(每把十余根)

插在 麦田诱卵。每亩地插10把,草把顶高出麦株15厘米左右,约5天换一把,将有卵的草把销毁。

药剂防治;在美国白灯蛾低龄期,及时控制其为害,可选用下列药剂喷雾防治:

A、5%定虫隆乳油4000倍液

B、或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

C、或5%农梦特乳油4000倍液

D、或20%灭幼脲1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

E、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

F、或40%菊杀乳油2000~3000倍液

G、或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

H、或20%氰戊菊酯2000~4000倍液

I、或茴蒿素杀虫剂500倍液

J、或使用金功(4%高氯甲维盐)稀释1000~1500倍喷雾,或10ml~20ml/15KG水进行喷雾。

新闻

受异常气候影响,当前部分地区农作物病虫害呈加重发生态势,东北地区和华北北部玉米产区粘虫暴发危害,南方稻区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也偏重发生,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监测,加大防控力度,强化措施落实,坚决打赢秋季病虫防控攻坚战,全力夺取秋粮丰收。

2012年入夏后,气候极端异常,病虫害偏重发生,特别是粘虫在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天津市等地暴发危害。截至8月14日,粘虫发生面积近5000万亩,严重发生面积650万亩,发生面积之大、危害程度之重是近十年最重的。同时,南方中晚稻和东北地区一季稻区稻飞虱、稻瘟病等病虫害发生程度也重于常年,已累计发生3亿亩次。东北春玉米正处于抽雄至灌浆期,华北地区玉米正处于抽穗扬花期,南方中晚稻正处于分蘖拔节至抽穗期,正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防控的重要时期。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对夺取秋粮丰收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达拉特旗病虫信息动态第四期—粘虫成虫始见.鄂尔多斯市农牧局.2024-03-10

植物保护|灯下诱集昆虫——鳞翅目(夜蛾科1).邹城市人民政府.2024-03-10

农作物病虫害加重发生 农业部要求全力防控.中国政府网.2024-03-10

..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