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荆州

荆州

荆州,是汉文典籍《尚书·禹贡》所描述的汉地九州之一。《禹贡》:荆及衡阳惟荆州。荆山在今湖北南漳县。荆州大体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荆山一带直到衡山 之南地域。是汉族原居地区之一。

荆州“厥上惟涂泥,厥田为下中,厥赋为上下”。这是指出荆州土壤大致类似扬州市,惟土壤肥力为下中,比扬州高一级,为九州土壤肥力中的第八级,田赋属第三级。

辖境

先秦

荆州东与扬州分界,南越衡山   至五岭为止,北至荆山。荆州等同于楚国的版图范围,境内有衡山、云梦泽

楚简《容成氏》也有禹贡九州,包括荆州在内的记载。

汉代

西汉有十三州及司隶,十三州分别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兖州、豫州、徐州、扬州、交州、荆州、益州、朔方郡武威郡,其中的荆州刺史部即是九州之一的荆州

荆州∶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国

按《汉书·天文志》天上星官对应地上分野   的说法:翼、对应荆州。

而《汉书·地理志下》所描述的荆州范围囊括当今的湖南省、湖北全境及河南省南部地区。

东汉建安十八年曾经重新分置全国所属九州州域,荆州地区一度扩大,将广东省全境及越南北部地区都归属于荆州州域。

晋代

晋代的荆州州域只辖有全国十九个州中的荆州一州。

荆州:荆州

隋代

按《隋书·地理中》所描述,隋代的荆州范围如下。

荆州:南郡夷陵郡、竟陵郡、沔阳郡沅陵郡武陵郡、清江郡、襄阳郡舂陵郡汉东郡安陆郡、永安郡、义阳郡、九江郡江夏郡澧阳郡巴陵郡长沙郡、衡山郡、桂阳郡、零陵郡熙平郡

唐代

按《初学记·卷八》所描述,唐代的荆州范围如下。

山南道:分属荆、梁二州之域

淮南道:分属扬州之域、荆州之东境

江南道:分属扬州之域、荆州之南境

宋代

京西南路:分属冀、豫、荆、、梁五州之域

京西北路:分属冀、豫、荆、兖、梁五州之域

淮南东路:分属荆、徐、扬、豫四州之域

淮南西路:分属荆、徐、扬、豫四州之域

荆湖北路:分属荆州之域

荆湖南路:分属荆州之域

川峡四路(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分属梁、雍、荆三州之地

广南东路:分属荆、扬二州之域

广南西路:分属荆、扬二州之域

明代

朱元璋认为“中国封疆”、“中国故土”包括湖湘襄阳(今湖北省湖南省)、赣城(今江西省)、长淮(今江苏省安徽省北部)在内。

荆州∶武昌府、汉阳府、承天府、安府、黄州府、荆州府、岳州府、长沙府、宝庆府衡州府、常德府、辰州府、永州市郴州市、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韶州府、桂林府、平乐府、梧州府、镇远府、思南府、石阡府、铜仁府、黎平县及南康府部分、九江府部分、吉安府部分、襄阳府部分、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部分、州府部分、贵阳府部分

现代

行政区划史

西汉

荆州在汉朝为十三刺史之一,辖境相当于湘鄂二省及豫桂黔粤一部分;汉末以后辖境又逐渐减小。东晋定治江陵,为当时及南梁长江中游重镇。

刘彻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设立荆州刺史部。

南阳郡】治宛城区(今南阳市

下辖:宛县,西鄂,博望,雉县,鲁阳,犨县,叶县,堵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隋县,章陵,襄乡,蔡阳,邓县,湖阳,朝阳,新野,棘阳,涅阳,穰县,安众,郦国,析县,丹水,顺阳,南乡,冠军,酂县,阴县,筑阳,山都,武当。

【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

下辖:西陵,邾县,鄂县,沙羡,下雉,蕲春,西阳,黾县,平春,安陆,南新市,云社,竟陵。

【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

下辖: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宜城,中卢,襄阳,编县,临沮,秭归,巫县。南郡与南阳郡隔汉江而治。

【武陵郡】治临(今湖南常德)

下辖:临沅,沅南,汉寿,零阳,孱陵,充县,酉阳,迁陵,沅陵,辰阳。

长沙郡】治临湘市(今湖南长沙)

下辖:临湘,益阳市,罗县,下隽,醴陵市,湘南,攸县,容陵,茶陵县,安城,连道,昭陵。

零陵郡】治泉陵(今永州市

下辖:泉陵,重安,湘乡市,昭阳,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营浦,营道,道。

桂阳郡】治苏仙区(今湖南郴州)

下辖:郴县,汉宁,便县,耒阳市,阴山,南平,临武县桂阳县,曲江,阳。

东汉

东汉时的荆州,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县(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市(今湖北襄阳市)。建安十四年,刘备领荆州牧,移治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借荆州”后,移治江陵县。辖境相当于湖北、湖南省大部,及河南省贵州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的一部分。

东汉荆州原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东汉末年,从南阳郡、南郡分出一部分县,设置襄阳、章陵二郡,于是荆州共辖九郡,这就是后世称“荆襄九郡”的来历。

领36县:宛城区、西鄂、博望镇、堵阳、雉县、叶县、县、鲁山县、郦国、析县、丹水、南乡、顺阳、武当、冠军、县、阴县、筑阳、山都、蔡阳、章陵、襄乡、湖阳、朝阳、新野、安众、穰县、涅阳、棘阳、育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随县。

江夏郡治西陵(今湖北新洲城河西岸)。

领14县:西陵、县、鄂县、蕲春、下雉、沙羡,安陆市、南新市、云杜、天门市、西阳、国[dài]、鄳县[méng]、平春。

南郡江陵县(今湖北江陵)。

领17县: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市、夷道、宜昌市当阳市鄀国、编县、宜城市、国[qǐ]、中卢、襄阳市、临沮、归、巫县、佷山。

长沙郡临湘市(今湖南长沙)。

领12县:临湘、湘南、益阳市罗县、下隽、连道、昭陵、陵、安城、茶陵县攸县、容陵。

武陵郡治临沅(今湖南常德)。

领12县:临沅、沅南、汉寿、作唐、孱陵、零阳、充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迁陵、沅陵县、辰阳、镡成。

零陵郡治泉陵(今永州市)。

领13县:泉陵、营浦、营道、泠道、重安、湘乡市、昭阳、燕阳、夫夷、都梁、洮阳、零陵、始安。

桂阳郡治郴县(今湖南郴州)。

领11县:郴县、汉宁、便县、耒阳、阴山、临武县、南平、桂阳县、曲江、浈阳、含。

三国

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郡南郡二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区、桂阳、武陵、长沙市四郡,孙权则占据江夏郡建安十四年(209年),周瑜打败曹仁,夺南郡,孙权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驻江陵(南郡治所)。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部分(仅指南郡)“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曹联合打败关羽,瓜分荆州。

南阳郡治宛城区(今南阳市)。

西晋

荆州下辖郡·国:江夏郡、南郡襄阳郡、南阳国、顺阳郡(顺阳国) 、义阳郡(义阳国) 、新城郡、魏兴郡上庸郡、建平郡、宜都郡南平郡武陵郡(武陵国) 、天门郡长沙郡长沙国) 、衡阳郡、湘东郡、零陵郡、邵阳郡、桂阳郡武昌郡、安成郡、随郡# 、新野郡# 、竟陵郡# 、成都郡#

注:带#者为太康年间以后设置的州、郡;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州、郡,以其最后使用的名称为准,并在(括号 )中注明曾用名称。

南朝

永和八年(352年),荆州定治江陵。南北朝时,萧宝融萧绎、后梁、萧铣皆以荆州为首都

东魏

西魏

北周

隋朝

隋开皇二年(582年),因与后梁联姻,罢总管府;开皇七年并后梁,又置江陵总管;二十年改为荆州总管。大业初,复称南郡。

唐朝

唐贞观元年(627年)属山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为东、西道,属山南东道江陵府,设荆州大都督府,至德后置荆南节度使。上元元年(760年),以江陵县为南都,改荆州为江陵府;次年(761年)罢都。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925年),荆南节度使高季兴割据荆、归、峡三州,称南平王,首都设江陵。

参考资料

《禹贡》的政治智慧.今日头条.2023-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