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兴
高季兴(公元858年——公元929年),原名高季昌,字贻孙,陕州石(即今天的河南三门峡市)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平开国君主。
高季兴早年是开封市(今河南开封)富豪李让的家奴,后李让成为唐末军阀朱温的义子,高季兴被李让收为养子,并担任朱温的亲随牙将。天复二年(公元902年),高季兴帮助朱温打败李茂贞,因功被任为检校司空、代理宋州刺史。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温称帝,高季兴被为南平节度使,并与楚王马殷领兵讨伐武贞军节度使雷彦恭,后又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朱温去世后,他拥兵固守荆南之地,经常抢夺其他政权进贡中原王朝的财物,同时他在荆南与民休息,恢复生产。贞明元年(915年),高季兴被后梁末帝朱友贞封为渤海王。后梁灭亡后,高季兴投靠了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高季兴被封为南平王。次年,高季兴请求后唐将州(今属四川奉节)、忠州(今重庆忠县)作为他的领地,被后唐朝廷拒绝,双方爆发战争。高季兴带着自己统辖的荆州市(今湖北荆州市)、归州镇(今湖北秭归县)、宜昌市(今宜昌及周边地区)投靠了孙吴,被吴国封为秦王。
天成三年(公元929年),高季兴脚上得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谥号为武信。高季兴是大智若愚、功德无量的一代雄主,对荆楚地区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尤其对荆门市地区在五代十国之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个人经历
早年征战
高季兴本名高季昌,后为避后唐献祖李国昌讳而改名,他早年是开封市(今河南开封)富豪李让家里的奴仆。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后梁太祖朱温担任宣武节度使,将李让收为养子,并给他改名为朱友让。高季兴因为长相不凡,被朱温看重,朱友让收其为养子,改姓朱,并担任朱温的亲随牙将。之后逐渐熟悉骑射,补制胜军使,不久升任毅勇指挥使。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高季兴跟随朱温去攻打在凤翔(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县)的陇右节度使李茂贞,李茂贞坚守城池不出。朱温打算率领兵马撤退到河中,此时高季兴献策,朱温采用了他的计策,将李茂贞的军队引出城外,朱温的大军攻入城中,后与李茂贞议和,迎回了被李茂贞控制的李晔李晔。高季兴因功被授予迎銮毅勇功臣、检校司空、代理宋州刺史,次年担任宋州刺史。之后高季兴跟随朱温又攻破了青州(今山东益都),升任颍州防御使,由此改回了原来高姓。
镇守荆南
天佑二年(公元905年)八月,朱温率军攻打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军队攻陷襄州后,朱温便让高季兴任荆南节度观察留后。荆南八州自干符年间(公元874年—公元879年)开始屡遭兵祸,城池破败,百姓离散,高季兴在荆州市召集安抚流民,令百姓恢复旧业。
开平元年(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称帝,封高季兴为荆南节度使,命他率军与楚王马殷攻打武贞军节度使雷彦恭。雷彦恭率军攻打江陵县(今湖北荆州),高季兴屯兵在公安(今公安县),断绝其粮道,雷彦恭败退。同年九月,雷彦恭攻打公安、涔阳(今澧县),均被高季兴击败。高季兴命麾下将领倪可福与楚将秦彦晖攻打常德市(今湖南常德),雷彦恭向南吴求援,南吴的援军被高季兴击败。次年,朗州被秦彦晖用计攻破,雷彦恭出逃。高季兴被任为中书省门下平章事,负责南平这十州的事情,他让麾下的倪可福、鲍唐担任军队的统帅,以士人梁震、司空熏、王保义等为师爷。
拥兵割据
干化二年(公元912年),朱温身死,高季兴便建造城防工事,打算拥兵占据荆南。高季兴曾出兵攻打归州、峡州,但是被蜀将王宗寿击败。之后他又以“助梁伐晋”的名义出兵攻打襄阳市,败于山南东道节度使孔之手。此后高季兴断绝向后梁的朝贡。贞明元年(公元915年),后梁封高季兴为渤海王,赐给他佩剑和衮服。贞明三年(公元917年),高季兴又恢复了对后梁的朝贡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晋王李存勖灭后梁建立后唐,司空熏等人都劝高季兴入后唐朝觐,只有梁震认为后唐和后梁是世仇,双方打仗打了几十年,高季兴去朝贡就是去做俘虏。高季兴没有听从梁震的建议,留下他的两个儿子镇守南平,自己带着几百个护卫去洛阳市朝见。后唐庄宗想要扣留高季兴,被手下郭崇韬劝谏而作罢。高季兴离开之后,后唐庄宗又让人带着他的命令去襄阳市,让襄州节度使刘训准备拦截高季兴,高季兴连夜赶路,离开襄州后,后唐庄宗的命令才送到襄州。之后他在江陵县修缮城防工事,囤积粮草,招集后梁的散兵旧臣,为以后的战争做准备。
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后唐加高季兴兼尚书令、封南平王。次年后唐派遣魏王李继岌与兵部尚书郭崇韬攻打蜀国,高季兴请求率领兵马攻打夔州、忠州、万州区(今重庆万县)、归州镇、峡州等地,后唐任高季兴为东南面行营都招讨使,高季兴没有出兵。 高季兴一直想夺取三峡,但是害怕峡路招讨使张武,不敢进攻,此番趁着后唐威势,高季兴派儿子高从诲领水军夺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今属湖南恩施市),然而没有成功。不久李继岌攻破蜀国,并派人运送蜀地财物至洛阳市。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后唐庄宗李存勖身死,高季兴得知后,将这批财物截留,并杀死使者韩等十余人。
李嗣源李嗣源即位之后,高季兴请求将夔州和忠州划给自己统辖,后唐同意了,但还是由朝廷任命刺史,高季兴拒绝后唐派来的官员管理夔州和忠州。
对抗后唐
后唐天成二年(公元927年),后唐任命刘训为南面招讨使、知南平行府事,连同忠武节度使夏鲁奇、东川节度使董璋、新夔州刺史西方邺等人,率兵讨伐高季兴。同年四月,刘训的大军到了荆南,楚王马殷派遣都指挥使许德勋等将领,率水军屯兵于岳阳市(今湖南岳阳),高季兴固守不出,并向南吴求援,南吴派遣水军支援。因连天大雨,刘训和将士都生了病,大军后勤也跟不上。后唐派枢密使孔循至前线督战,仍然没有攻克,于是孔循派人游说高季兴,但高季兴的态度很不好。 同年,马殷派遣中军使史光宪至后唐进贡,李嗣源赏赐了骏马和美女,路过江陵的时候,高季兴将史光宪抓住,并抢走了赏赐。之后,高季兴想归附南吴,南吴收了他的贡物,但拒绝了他称臣的请求。不久,西方邺攻克了夔州、忠州、万州区。
晚年病逝
天成二年(公元927年),高季兴以荆州、归州、峡州三州之地向南吴称臣,被册封为秦王。
天成三年(公元928年),高季兴病重,任命他的儿子高从诲为权知军府事。同年十二月(公元929年1月),高季兴因脚气病去世,享年七十一岁,他的儿子高从诲继承了他的位置。高从诲继位之后,上表向后唐朝廷请罪,后唐由此恢复了高季兴的官爵,赐谥号武信。
施政举措
政治
高季兴统治南平期间,对内招抚没有户籍的百姓,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发展荆南的经济,同时实行保守本区域的土地、避免战争的政策,使得荆南地区政权稳定。
外交
荆南外部各路军阀僵持,高季兴向中原王朝称藩,获得了中原政权一定程度的庇护,减轻了来自其他势力政权的压力。与后唐反目时,他又对杨吴称臣,并得到了一定的援助。高季兴称藩的政策,一定程度巩固稳定了荆南政权。
轶事典故
托梦迎王
高季兴早些年跟随后梁太祖朱温四处征战,高季兴带领军队早早出发,到了一家客栈,天还没亮,一位老妇人点着蜡烛在门口迎接高季兴,礼节十分周到。高季兴感到很奇怪便出言询问,老妇人称刚才梦里有人让她快起来,将有裂土封王的人到来。老妇人起床洗漱,拿着蜡烛打开门,便看到了高季兴,老妇人认为高季兴便是裂土封王的人,所以不敢怠慢。高季兴听完后很高兴,他南平之后果然被封王了。
宠妾梦神
高季兴效忠后梁之时,每次行军打仗,总喜欢把自己的爱妾张氏带在身边。有一次,高季兴打了败仗,四处逃窜,一天夜里不小心跑到了一个很深的山涧中。当时,张氏刚好怀孕了,走路很是缓慢,高季兴担心被张氏拖累,就趁她睡得正熟的时候,准备用剑将山石劈开,让山上的石头崩塌,用石头将张氏压死,然后自己逃跑。高季兴刚用剑劈砍山石,山石刚要崩塌,张氏突然坐起来,告诉高季兴,她刚刚做了一个梦,梦见山崩,石头压在她身上,有个身穿金甲手持戈矛的神人将山石托住,她才没被压死。高季兴听后,认为张氏怀的一定是命格尊贵的人。后面,张氏便生下了高从诲。
劝唐伐蜀
高季兴到洛阳觐见李存勖时,唐庄宗问道:“如今天下还不服从我国的,只有吴国和蜀国。蜀道艰难,而江南与淮南仅隔着一条长江。我打算先征江南,你认为如何?”高季兴回答道:“我听说蜀国富裕,得到蜀地可以获得大利益。江南贫困,地方狭窄,百姓稀少,就算得到了,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我认为皇帝应该先灭蜀国。”唐庄宗本就意欲灭蜀,听闻高季兴的话,十分高兴。
后来,唐庄宗果然伐蜀。高季兴暗自高兴道:“我是骗他的,他竟然真的信了。”等到蜀国被灭的消息传来时,高季兴正在吃饭,闻听之后,失手将筷子掉在地上,叹道:“这是我失策了。这真是把剑柄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高赖子
南平地盘狭小,兵力不强盛,是吴、楚之间的一个小国。当时南汉、闽、楚等政权,都奉后梁为正朔,每年上贡的时候,都要从荆南借道送至中原。然而高季兴和他的儿子高从诲,经常借故留下朝贡的使者,掠夺他们押送的财物。各政权势力发文书责备、或者出兵讨伐,高季兴父子便原物奉还,毫无愧色。后来南汉和闽相继建国称帝,唯高从诲还向各政权称臣,以请求赏赐。所以各个政权都称他们父子为高岗饶漱石事件赖子”,也叫“高无赖”。
家庭成员
历史评价
清代文学家吴任臣在《十国春秋》中评价高季兴至洛阳市朝见后唐庄宗,与劝后唐伐蜀二事,是很不明智的。因为唐庄宗好猜忌,而且想得到荆南。另外荆南和蜀地互为唇齿,应该互相依靠。不过吴任臣也认为,高季兴的地盘是四战之地,他能够周旋在各个政权当中,可谓深知纵横之术。
研究书目
《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新五代史·卷六十九·南平世家第九》
《十国春秋·卷一百·荆南一·武信王世家》
《三楚新录》第3卷
《北梦琐言逸文》第4卷
参考资料
高氏堤与荆南王高季兴.荆门社会科学网.2024-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