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郑成功纪念馆
南安市郑成功纪念馆,位于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南安市石井镇的峰山上。该馆始建于1962年,初设于郑成功宗祠。1983年10月1日开始设于新馆舍。
截至2019年,藏品数量70(件套)。
简介
南安市郑成功纪念馆现为南安市直文化体育局辖下之文化事业单位,人员编制4人。现有专业科研人员两名:副研究员一名,馆员一名。该馆是泉州市、南安两级市的重要对外宣传窗口。办馆以来,接待海内外观众100多万人次;观众来自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影响广泛深远,举世瞩目。
历史沿革
该馆始建于1962年2月,与厦门市郑成功纪念馆同时创立。初设于郑成功祠。 1982年,旅港同胞吕振万先生发起并捐资开始兴建新馆于石井镇鰲峰山上。新馆分两期建造;首期工程(第一殿)由吕辛先生独资兴建,1982年10月竣工;后期工程1982年年底动工,1987年年底竣工,由吕振万、余新河等两位爱国港胞捐资兴建。新馆(廖承志题写馆名)是三进宫殿式建筑,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790平方米。新馆依山傍海,恢弘雄伟;林荫掩映,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宜人。纪念馆左侧还建有郑成功碑林,其碑廊占地2000多平方米。纪念馆管理区范围(现由3米多高的大围墙围绕着)6万多平方米。
截至2019年,藏品数量70(件套)。
馆舍介绍
纪念馆设有一个序言大厅,两个大展厅,三个接待室。建馆以来,郭沫若、萧克、项南、胡平、宋德福、李德生、刘延东、苏振华、吴劳、赖少其、汤晓丹、毛新宇等我国党政军领导人及名人先后莅临指导、参观;廖承志、郭沫若、赵朴初、萧克、叶飞、杨静仁、陆定一、张爱萍、李德生、卢嘉锡、胡绳、项南、李铁映、固辉、冰心、刘澜涛、高占祥、费新我、潘受、福住邦夫等众多我国党政军领导人、名人及海外名人也纷纷赠送题词。
成绩
纪念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独特的对外效应,成绩显著,如今,该馆已成为一个全省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6年以来,连续被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97年列为第二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央宣传部又将之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南安市郑成功纪念馆是台湾同胞青睐的地方,台胞前来者甚多,该馆也成为泉州市对台宣传、联谊、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阵地。
新馆建设
南安市郑成功纪念馆新馆舍是由旅港侨胞吕辛、港胞余新河等两位先生捐资兴建,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系三进宫殿式建筑。馆舍依山傍海,气势磅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加之周围花木掩映,草坪、石埕辅配,更令幽雅宜人。倘若登临第三殿二楼南眺,金门县、角屿岛、小、大佰、小佰诸岛清晰如临;如环顾四周,安海镇古港两岸的石井、水头镇、安海、东石镇及金井等著名侨乡的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尽收眼底,展现着一幅美丽诱人的闽南地区海滨的独特的山光水色、村容镇貌的五彩缤纷画卷,令您如置身美丽仙境中,心旷神怡,如痴如醉,别有一番情趣。假如您浏览参观展馆,可了解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光辉且艰辛的一生经历;感受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肃然起敬。
展馆设一个序厅和两个大展厅。序厅在第一殿底层,主要是通过郑成功的全身佩剑塑像(2.5米高)和“受降图”“欢迎图”等再现了英雄郑成功的伟大形象,说明了郑成功驱荷复台和开发建设台湾的两个最突出的丰功伟绩。第一展厅在中殿,主要是通过部分相关的文物、图照片等展示了郑成功艰难曲折而光辉夺目的一生经历;尤其是通过当年郑家军英勇善战的优良品德,说明和烘托了郑成功及于其教导之下的郑军将士们那种为了收复故土、为了拯救深受荷夷蹂躏压榨的苦难深重的台湾同胞而不避艰难、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第二展厅在第三殿底层,也是通过一些相关的文物、图照片,还有部分我国党、政、军领导人和中外名人志士颂扬郑成功的题词、字、画等,进一步地说明了郑成功爱国精神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作用,说明了郑成功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旗手和光辉典范;也从而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揭示了加强国防、反对侵略的重要性,起到提高观众的国防意识的作用。
参考资料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