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尼亚县
布尔尼亚县是印度比哈尔邦的一个县,面积为3229平方千米,根据2011年的人口普查,该县人口为3,264,619人。布尔尼亚市是该县的行政中心,以其每年独立日凌晨12:07升起国旗的传统而闻名。布尔尼亚县属于布尔尼亚行政区,北部与恒河相邻,被视为西曼恰尔地区的非正式首府,其在经济和教育方面具有重要性。
历史沿革
布尔尼亚是米特拉地区的一部分,米特拉首次获得重要性是在印欧人民定居后,他们建立了米特拉王国(也称为维德哈王国)。在晚期吠陀时期,维德哈成为古印度的主要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维德哈王国的国王被称为贾纳卡,后来并入以瓦伊沙利城为首都的瓦吉联邦。莫卧儿帝国统治时期,布尔尼亚是一个边远的军事省份。1757年加尔各答被占领后,布尔尼亚的当地总督发动了反对苏拉吉·乌德-道拉的叛乱。1765年,该地区连同整个孟加拉一起成为英国的领地。1770年2月14日,布尔尼亚县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布尔尼亚市的名字可能来源于最古老的玛塔普兰德维神庙,或者是由于过去布尔尼亚被称为“Purna–Aranya”,意为“完整的丛林”。布尔尼亚县从中分割出了卡提哈尔、阿拉里亚和基尚甘杰三个县。
自然地理
布尔尼亚县占地3229平方公里,是一个低洼地带,大部分由肥沃的壤土冲积土组成。它被几条来自喜马拉雅山脉的河流穿过,包括科西河、马汉南达河、苏瓦拉卡利河、卡里科西河、索拉河和科利河,这些河流为灌溉和水运提供了巨大的优势。在西部,由于科西河流向的变化,土壤上覆盖着厚厚的沙层。其主要农产品有黄麻、玉米和香蕉。
布尔尼亚县的主要河流包括科西河和马汉南达河,这些河流在农业和生态动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当地人口的重要水源。科西河因其洪水历史而被称为“比哈尔的悲哀”。
人口
根据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布尔尼亚县的识字率为64.4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18人。县内主要语言包括印地语、乌尔都语、迈蒂利语、苏尔雅普里语、孟加拉语和桑塔利语。
经济
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已开始在布尔尼亚盆地探寻原油和天然气储备,估计盆地中可能有大约4.65亿吨的储备。
文化
布尔尼亚县拥有多个印度教寺庙,包括普兰德维神庙、卡利曼迪尔、玛塔阿斯坦、潘奇穆基寺、拉尼萨蒂曼迪尔、普拉哈拉德斯坦布和迪马希夫曼迪尔。此外,还有哈扎特·穆斯塔法·贾马卢尔·哈克班达吉的达尔加,以及汗夸阿利亚穆斯塔菲亚,这些地方以精神性、社区和谐和苏菲主义而闻名。贾拉尔加德堡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