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韵派
神韵派,清代诗歌流派。由清初诗论家和诗人王士祯创立,又称王士祯。
形成与发展
神韵派的提出,受到王士祯长兄王士禄的影响颇深。王士祯自述,自幼接触《文选》和唐诗,尤其是王孟等山水诗人的作品,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唐诗选集《唐贤三昧集》主要收录了王孟等人的诗作,而非李杜。王士祯早期的诗论受到明七子格调说的影响,主张诗要典远谐则。直到康熙二十四年至康熙二十八年期间,王士祯居家时,才正式提出了神韵说。
创作
神韵派主张诗歌创作要朦胧含蓄,吞吐不尽,好像有言外余情,深意寄托,却又难以捉摸,无法指实;语言力求华美,尽量选用明隽圆润的辞藻,打磨得流畅清秀;风格讲究清远市冲淡,自然入妙。王士祯等人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风抹月,提倡“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说,引领了一时的诗歌潮流。
评价
纪昀对神韵派的评价颇为肯定,他认为清代人们厌弃了明代的诗歌风格,转而推崇宋元之作。神韵派的诗歌以其清新俊逸的特质,倡导了一种新的诗歌风尚。纪晓岚指出,神韵派所推崇的是盛唐诗风,尤其是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古体诗,而近体诗则多受钱起、李颀的影响。他认为,神韵派的诗歌在技艺上达到了天工人巧的境界,与杜甫那种忠厚缠绵、沉郁顿挫的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