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台公园
宋王台公园位于宋王台道及马头涌道交界,是九龙城区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公园。1945年本港重光后,政府为保护古迹,在圣山原址西侧建立了宋王台公园,并将巨石削为四方形并移至公园内。该公园于同年冬季落成。
历史
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启德机场之客运大楼(土瓜湾)原来的位置上,原来有一座高度35米的山峰,名叫“圣山”,它的周边约606米,三面环陆地,东临九龙湾。
1278年,中国宋朝皇帝赵昰赵昰和赵昺被元朝军队相逼南逃避难,途经香港九龙半岛的一座山。他们曾到了山上一块估计约有300公吨的巨岩休息。最后赵昰病死在香港,而赵则在崖山海
战输掉后自杀。后来附近的民众在那块可以容纳50多人的巨岩上,刻上“宋王台”三个汉字。
有传闻宋王台其实是皇的代替字,改名的原因是因为本地人不想激怒元朝的皇帝,所以碑的本身是皇字而非王字。另外亦都有一传闻说再一开始就是宋王台,并没有改变。
19世纪末期,有人在宋王台圣山采石作建筑材料,对宋王台古迹做成威胁。立法局华人议员何启支持九龙城居民发起的保存宋王台运动,1898年8月15日在立法局提出动议,要求政府立法保存宋王台古迹。1899年,立法局通过《保存宋王台条例》,禁止在宋王台圣山采石。在20世纪初期,政府接受中国籍商人的捐款,环山筑成石基,建成一个公园。这块巨岩下面平滑,一半枕在山顶生成的大石上;其余一半空虚,祇由一颗小石卵支撑。
在香港日据时期,启德机场需要被扩建成两条交叉跑道。在1943年1月9日,由日本的宇津木法师领导祭祀,然后经多次爆破,炸毁了整块巨岩,连带在宋王台后方的杯石名胜亦一并炸毁。工程尚未完工,日本已宣布投降,由港英政府把岩石残骸整修,重刻宋王台三字,移到新建的宋王台公园展览,在1960年开放。现在所见到的尺寸是原来的3分之1。随着机场已经迁往赤鱲角,近年有消息传出,香港政府计划把宋王台迁移回原址,并建造假石,回复原貌。
战后初期,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居住的宋室后人会在宋王台附近的酒楼举行祭祀,并在会场摆放宋恭帝及赵昺的画像。
宋皇台道
宋王台遗址道为宋王台花园正门前的一条街道。有传闻“宋王台”的“王”其实是“皇”的代替字,改名的原因是因为本地人不想激怒当时的元朝皇帝,所以碑的本身是“皇”字而非“王”字。另外亦有一传闻说在一开始就是“宋王台”,并没有改变。后来,有指宋室后人要求香港政府为此正名,将“宋王台道”起名今天的“宋皇台道”,以正当时宋恭帝及宋帝昺皇室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