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斑腹沙锥

斑腹沙锥

斑腹沙锥(学名:Gallinago media),英文名为great snipe,是鹬科沙锥属的一种小型涉禽。目前,欧洲地区的繁殖数量正在快速下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斑腹沙锥列为“接近受威胁”物种。

命名

斑腹沙锥最早由英国博物学家约翰·拉瑟姆(John Latham)于1787年以Scolopax media的二名法进行描述。目前的属名Gallinago是新拉丁文,意为“鸟鹬”,源自拉丁文gallina(母鸡)和后缀-ago(类似于)。而种名media源自拉丁文,意为“中间”,因为这种鸟在体型上介于鸟鹬和普通沙锥之间。

外形特征

成年斑腹沙锥体长26-30厘米(10-12英寸),翼展42-50厘米(17-20英寸),体型略大但更为粗壮,嘴短。身体上部呈杂色褐色,下部有条纹。眼部有一条深色条纹。翅膀宽阔,在飞行时可见一道浅色翅斑。虹膜-褐色;嘴-基部偏粉,端黑;脚-粉灰。

生活习性

斑腹沙锥独栖,黄昏时最活跃。主要以蚯蚓为食,也吃昆虫和蚯蚓,偶尔也吃植物材料。用脚敲地把蚯蚓引诱到地表,然后用长而敏感的喙(喙尖张开)像镊子一样,将蚯蚓拖出。每个个体每天食量约450克(1磅),相当于其体重两倍。在栖息地中很难被发现,因为它们的伪装能力很强。当被惊起时,它们会直线飞行一段距离,然后再博落回植被中。

斑腹沙锥的叫声被描述为微弱的“yeah”声。在交配季节,雄鸟会在舞台上进行展示,挺胸膨胀,尾巴展开。它们可能会跳起来,并发出各种Lady Gaga声、点击声、嗡嗡声和口哨声。

斑腹沙锥是候鸟,在瑞典撒哈拉以南非洲之间的季节性迁徙中,进行了长达60-90小时的4000-7000公里的不间断飞行。在这些飞行过程中,斑腹沙锥在黎明和黄昏时段反复改变高度,夜间平均巡航高度约为2000米(海拔),白天约为4000米。大多数鸟类经常在6000米飞行,有一只鸟达到了8700米的高度,可能是有记录以来迁徙鸟类的最高高度。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一雄多雌。通常在夜间结合,白天分离。回巢区时开始发情飞翔。大都在夕阳西下时,雄鸟飞到树林的上空。发情停止后,雄鸟找雌鸟在地上交配。巢在密林中的地上、小灌木丛的下面或枯枝落叶中,为浅坑洼状,用枯枝、干草、干叶等筑成。4~6月产卵,每窝3~4枚,藏在地面上的隐蔽巢中。卵长梨形,壳薄,有棕、黄褐和粉红色,并具天蓝色或淡紫灰色斑点。孵化期22~24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