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钢铁条约

钢铁条约

《钢铁条约》,指1939年5月22日德国意大利两国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亦称《军事同盟条约》。

名词解释

钢铁条约是法西斯意大利与纳粹德国在1939年5月22日通过 的协定。意大利外长加莱阿佐·齐亚诺(Galeazzo Ciano)与德国外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Joachim von Ribbentrop)代表他们的国家签署协议。

钢铁条约象征德意同盟,让两国在国际威胁或战争中,互相提供军事支援,并加强军事与战时生产。而且,两国保证只有得到对方同意才会与他国和议。条约最初的有效期是十年。

协定假设战争会在三年之内爆发。德国在1939年9月1日业已波兰战役,而况意大利准备不足,仍未能遵守协定,仅仅在1940年6月10日才向法国(和英国)宣战,企图入侵法国南部而失败。

此时,德国猛烈进攻法国,而法国早已大势已去;意大利开战不久,法国已经向德国投降。数位包括加莱阿佐·齐亚诺在内的意大利官员反对此项条约。

1943年10月13日,意大利与盟军结盟,有效结束了条约。

背景

“三国轴心”仅是一个政治同盟,不包含军事条款,不能满足法西斯主义的侵略需要。

1938年1月德日开始进行缔结军事政治同盟的谈判,但由于两国在太平洋属地和中国问题上的矛盾太尖锐,两国所要求同盟针对的对象又不同,因此谈判最终破裂。

意大利却与德国的意见一致,因而两国决定尽快缔结军事同盟。

性质

这个军事同盟是进攻性质的,《钢铁条约》规定:

(1)缔约国一方的安全或重大利益受到外来威胁时,另一方将给予政治上和外交上的支持;

(2)如果一方卷入战争,另一方则给予陆海空军事支援;

(3)成立组成常设委员会以加强互相协调。

《钢铁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意军事同盟正式建立,它明确规定相互承担军事义务,以推翻现存国际体系,夺取欧洲和世界霸权。《钢铁条约》的签订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逼近。

参看

反共产国际协定(Anticomintern Pact)

三国公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