徂徕镇
徕镇是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位于岱岳区的东南部。徂徕镇的行政区域面积为133.15平方千米,辖34个行政村。根据2019年末的数据,徂徕镇的户籍人口为57340人。徂徕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8年9月,当时成立了徂徕公社,之后于1984年6月改为徂徕办事处,再于1985年12月改设为徂徕镇。2017年,徂徕镇划归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徂徕镇位于徂徕山南麓,北临大汶河,地理位置优越。徂徕山是国家自然森林公园,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徂徕山曾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隐居地,被称为“竹溪六逸”,李白还在徂徕山上留下了“作书坊”遗址。徂徕镇还是宋代大理学家石介的故乡,他著有《徂徕集》。此外,金朝文学家党怀英也在徂徕镇著书讲学。1938年,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发动了著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为此中央在徂徕山修建了雄伟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徂徕镇的经济发展也较为活跃,截至2019年末,徂徕镇拥有28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2个,超市或综合商店达到53个。2011年,徂徕镇的财政总收入为0.42亿元,人均财政收入为736元。
历史沿革
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境域属金山东西路泰安军奉符县。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分属泰安县好义、梁父2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隶属泰安县第五区(颜张区)。
1949年10月,设徂徕区。
1950年8月,属泰安县第八区。
1955年9月,改称徂徕区。
1958年9月,改设徂徕公社。
1984年6月,改为徂徕办事处。
1985年12月,改设徂徕镇。
2017年,划归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徂徕镇辖桥沟、北望、宽店、郑家庄、孙家、邓家庄、曹庄、姬家庄、许家庄、徂徕、南上庄、新庄、北上庄、杜家庄、下庄、鲁家庄、寺河、李家峪、水泉、南黄、北黄、土门、樱桃园、崔家庄、向阳、河西、官路、留送、兴隆、石崖、东埠前、西埠前、小埠前、边庄34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徂徕镇辖3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南上庄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徂徕镇地处岱岳区东南部,东以珠山、白石岭一带丘陵为界与角峪镇、化马湾乡相连,南以徂徕山中线为界与房村、良庄镇接壤,西以大汶河为界与北集坡街道隔河相望,北以汶河为界与范镇、泰山区邱家店镇为邻,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33.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徂徕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东部多丘陵,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最高点位于桃园村石门一带,海拔360米;最低点位于桥沟北望一带,海拔115米。
水文
徂徕镇境内属大汶河水系。牟汶河自东埠前入境,由东向西,入天泽湖,境内河道长23.24千米。天泽湖为岱岳区南部重要滞洪湖。
自然资源
徂徕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地热、花岗石、碳酸钙、页岩等,其中,地热资源位于桥沟村,面积约10平方千米,花岗岩分布于徂徕山区域,石灰石分布于珠山子、无影山区域,页岩分布于新庄、南上庄等区域。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徂徕镇辖区总人口5.7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543人,城镇化率44.5%。另有流动人口1090人。总人口中,男性28888人,占50.32%;女性28523人,占49.68%;14岁以下8543人,占14.88%;15~64岁42116人,占73.36%;65岁以上6752人,占11.76%。总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77‰,人口死亡率8.91‰,自然增长率-0.1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32人。
截至2019年末,徂徕镇户籍人口5734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徂徕镇财政总收入0.42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人均财政收入736元,比上年增长10%。
截至2019年末,徂徕镇有28个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的超市或综合商店53个。
农业
2011年,徂徕镇有耕地面积5.16万亩,人均0.9亩。
2011年,徂徕镇农业总产值4.94亿元。
徂徕镇的粮食作物以小麦、玉蜀黍属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3.6万吨,人均634千克,其中小麦1.65万吨,玉米1.73万吨。
徂徕镇的经济作物以果树为主。2011年,果树面积3万亩,产果12500万吨,其中大樱桃15000亩,沙梨3000亩,板栗10000亩。
徂徕镇的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21万头,年末存栏1.16万头;羊饲养量8.38万只,年末存栏3.04万只;家禽年饲养量92万羽。
工业
徂徕镇的工业以机械、汽车散热器及零部件制造、纺织服装、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7%。工业企业12家,职工14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
商业
2011年末,徂徕镇有商业网点188个,职工480人。
2011年,徂徕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6.68亿元,比上年增长39%;城乡集贸市场7个,成交额1.74亿元。出口总额2.8亿元,比上年增长47.4%,主要产品有汽车散热器、水泥、服装、白棉布、羊绒纱,销往欧美、日本等地。
金融
2011年末,徂徕镇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各项贷款余额1亿元,比上年增长6%。
邮政业
2011年,徂徕镇业务总量510万元,纯收入160.23万元。
电信业
2011年,徂徕镇电信业务收入450万元。
交通
徂徕镇境内有北京-上海高速公路、济临一级公路、泰楼路、孙路、鲁徂路五条干线交汇,西距京沪高速铁路20千米。
社会
文化事业
2007年,徂徕镇建成综合文化站1个,文化活动中心34个,农家书屋21个,图书室21个,藏书1万余册。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徂徕镇有幼儿园15所,在园幼儿644人,专任教师46人;小学12所,在校生2809人,专任教师1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627人,专任教师10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徂徕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008万元,比上年增长53.82%。
科技事业
2011年末,徂徕镇共有各类科技人才176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徂徕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8个,其中门诊部(所)47个;固定资产总值133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61名,其中执业医师36人,执业助理医师17人,注册护士8人。
2011年,徂徕镇完成诊疗10.18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徂徕镇有学校体育场2个。66%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6%。
2011年,徂徕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6户,人数108人,支出21519元,比上年增长8%;医疗救助12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94人次,支出2.96万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18户,2037人。敬老院1家,收养五保人员42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34人,支出261万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福利费30.2万元,比上年增长20%;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8.58万元,172人(次)困难群众受益。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2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支出1260万元,比上年增长25%。参加新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9200人,参保率98%。
基础设施
1998年8月,徂徕镇建成有线电视站1个。
2011年末,徂徕镇共有线电视用户6000户,入户率40%。
2011年末,徂徕镇有邮政局1处,报纸、期刊发行2.5万份(册)。有电信所1处,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78万户,普及率48%;移动电话用户0.8万户,宽带接入用户2490户。
文化
地名由来
徂徕镇因徂徕山而得名。
文物保护单位
徂徕镇有省、市、区级文物保护5处。
旅游
风景名胜
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腹地,北距泰山20千米,与之相称姊妹山,也称南泰山,南临曲阜市30千米,西靠大汶口文化发祥地20千米,总面积25万亩,主峰海拔1027米,是山东省最大的森林公园之一。相传吴王伐齐鲁曾在中军帐驻军扎营。老子、孔子也在此山会面谈话,建有二圣宫,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在徂徕山隐居,宋代理学家石介在此创建”徂徕书院“,徂徕山是道教、佛教、儒教圣地,据传“泰山老母”老家就是徂徕山,有古庙宇遗址30多处,碑刻、刻石众多,与泰山经石峪“金钢经”同出一宗。徂徕山是山东省抗日武装起义的革命圣地,并建有徐向前元帅题写碑名的"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是全省天福山起义纪念馆。
桥沟遗址位于泰安市郊区徂徕镇桥沟村南,大汶河东畔。面积4万平方米,距地表1米为文化层,厚30厘米至50厘米,内含大量灰褐陶片。能看出器形的有夹砂灰陶子母口器盖,灰褐陶鬼脸鼎足,夹砂灰陶罐,为龙山文化并含有岳石文化的遗址。
茅茨遗址位于徂徕山南茅茨村东北。遗址高出地面约3米,平面呈椭圆形,直径约300米,面积7万平方米,当地称望儿城。地面采集遗物有鬲、罐、豆的残片及足部。另有石斧1件,已残,断面呈椭圆形。陶器多为商周遗物。
石介墓地位于徂徕山西北麓桥沟村南、北望庄北。原墓林占地20亩。前有明万历年间御史宋焘立《宋太子中允徂徕石先生神道碑》,后为石介墓。墓前立明代学者吴希孔书《宋故太子中允石介之墓》碑,碑侧嵌苏轼及刘概诗碑。墓林中还有石介于宋康定二年(1041年)所撰《石氏先表》碑。石介墓有欧阳修撰书《徂徕先生墓志铭》。惜墓林在“文革”中被平毁。
作书坊位于攒石崮山脚下,自隋唐以来,历代名流隐士不断到此隐居著述立说,故名作书坊。北崖有金朝文学家、书法家党怀英的篆刻“竹溪”,西北为党怀英读书处,额称“竹溪庵”。党怀英曾在此著《竹溪集》康熙,在作书坊原址修建玉皇阁,原二层古建筑的玉皇阁,已在抗战时被破坏,今上层已塌,下层四面墙壁、门窗尚存。正中额题“玉皇大帝阁”,现仅存“玉皇上帝”石匾额。今在玉皇阁遗址内和房前院子里,附近村民自发建起了一座面积较小的王母娘娘庙,供奉王母娘娘,香火很旺。玉皇阁后一巨石上刻有:“泰安县委旧址”。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泰安县委曾在玉皇阁办公。
野人洞位于徂徕山中军帐西北的玲珑山上,天宝国子博士王希夷,晚年曾隐居于此,因其号“野人”,故名野人洞。李隆基封禅泰山时,召见年已90高龄的王希夷,封其为博士,听任其还山,一时传为佳话。野人洞洞门西向,洞内开阔,能容纳几十人。抗日战争时期,野人洞曾为中共泰安县委临时办公地。当年日军围剿抗日军民,曾释放毒气。因此洞有两个出口,上下贯通,气可疏散,军民得以幸存。洞口石壁上,有一纪念碑,为革命老人于秀泉所立。
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遗址位于徂徕山西的大寺,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委员会发动了著名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1988年,山东省委在此修建了雄伟的“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1994年,徂徕山被列为“国家自然森林公园”。
获得荣誉
徂徕镇为山东省省级文明镇。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