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海涛

李海涛

李海涛,男,1976年3月出生,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类前沿科学计划青年研究员基金获得者。

2016年4月,当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人类前沿科学计划青年研究员基金获得者。2022年9月,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李海涛教授长期从事表观遗传修饰识别与调控研究,成功开展数个表观靶向小分子抑制剂研发。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2003年-2005年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2005年-2006年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博士后副研究员。

2006年-2010年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高级研究科学家。

2010年-2016年清华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2016年以来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2020年12月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李海涛教授的实验室研究方向是表观遗传调控的分子结构基础。在美工作期间,作为第一作者首次揭示PHD锌指是一类组蛋白甲基化修饰阅读器,该工作于2009年被新版分子生物学经典教科书Genes X收录。2007年作为共第一与共通讯作者在Nat Struct 摩尔 Biol,以及作为第二作者在Nat Rev Mol 细胞 Biol发表综述,与Allis与Patel两位教授一起明确阐述了“阅读器”概念和组蛋白修饰调控的多价态识别学说。回国后,李海涛教授立足清华大学医学院,带领着科研团队继续围绕表观修饰与调控开展研究,先后发现或阐明了YEATS、DPF、ADD、BAH、Agenet、PZP、PWWP等结构域,以及ZMYND11、Spindlin1、ZMYND8、SETD2、NRMT1、ALKBH1和SATB1等表观调控因子识别与催化组蛋白修饰或DNA甲基化的结构功能基础。与合作者一起揭示相关分子识别与催化事件在基因调控、早期发育以及肿瘤发生等过程中的作用,开发出基于三维卡宾表面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PRi)技术的高通量表观遗传互作表征平台,并成功开展了数个表观靶向的小分子抑制剂研发。

科研成果

扩充表现遗传调控元件库,解释表现调控因子在遗传信息解读,以及癌症、白血病等人类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理。

社会活动

2016年4月,当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祁海出任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前任院长董晨已赴上海交大任职_人事风向_澎湃新闻-The Paper.澎湃新闻.2021-01-09

第十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揭晓,上海两名科学家获殊荣.今日头条-文汇网.2022-09-17

第十四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候选名单揭晓,看看他们都研究什么.今日头条.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