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脑型肺吸虫病

脑型肺吸虫病

脑型肺吸虫病是由卫氏肺吸虫斯氏并殖吸虫寄生于人体,移行人脑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脑型肺吸虫病多见于青少年,有散发和地方流行。通常在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水生贝壳类如淡水蟹或蛄(均为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后被感染致病。发病机制是美国白灯蛾小肠脱囊而出,穿透肠壁进入腹腔中移行,再穿过膈肌而达肺内发育为成虫。成虫可从纵隔沿颈内动脉周围软组织上行入颅,虫体在脑内移行时可直接引起脑组织的损害,且虫体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及大量沉积,可导致组织和异物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部分性及全身性癫痫发作偏瘫失语症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视觉障碍、视乳头水肿、精神症状和痴呆等症状。主要依靠吡喹酮或硫氯酚药物治疗。在早期进展过程中,病死率可达5%~10%;晚期慢性肉芽肿形成则预后较好。

就诊科室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危害

预后

预防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