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文
席文(Nathan Sivin,1931年5月11日—),国际知名的科学史家,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系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荣誉研究员。他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中国科技史、中国炼丹术史、中国天文学史、传统中医学、中医史、中国哲学及中国宗教、中国与希腊科学比较等。席文教授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贡献深远,被誉为“第二代”汉学家中的杰出人物。
专著成就
席文教授的研究成果丰富,他的专著包括《伏炼试探》(1968),这是他以哈佛大学博士论文为基础出版的作品,开创了研究中国炼丹术的先河。1969年发表的《中国早期数理天文学中的宇宙和计算》是西方学者对中国古代历法数理部分的详细研究。他在1987年发表的《当代中国的传统医学》中提出了全新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医学史。席文教授的研究方法涉及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元化解释,他的《为什么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难道是真的没有吗?》(1982)是对“李约瑟问题”的深刻批判。他的论文集《中国古代科学》(1995)和《中国古代的医学、哲学和宗教》(1995)汇集了他的精选论文。与汉弗莱·洛埃合著的《道与名:早期中国和希腊的科学和医学》(2002)中提出了“文化整体”概念。《授时:1280年中国的天文学改革》是他对《授时历》40年研究的结晶。
2009年,席文教授在“竺可桢科学史讲席”上授课,主题为“科学史方法论”。2011年,他出版了《科学史方法论讲演录》,这是一部集思想性和具体性为一体的著作,对研习汉学、历史学、哲学、人类学和科学者具有启发性。
出版作品
席文教授的出版作品丰富,包括:
- 1968年,《Chinese Alchemy: Preliminary Studies》是他的开山之作,后由台北国立翻译社翻译成中文。
- 1969年,《Cosmos and Computation in Early Chinese Mathematical Astronomy》是他对中国古代历法数理部分的研究。
- 1973年,《Chinese Science: Explorations of an Ancient Tradition》由他和中山茂共同编辑,包含了席文教授的引言和三篇文章。
- 1977年,《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East Asia》收录了他选编的《Isis》杂志上的文章,包括他的引言和一篇文章。
- 1979年,《Astronomy in Contemporary China》是美国天文代表团的报告,包含了席文教授的多项贡献,包括一章关于天文学史的内容。
- 1980年,《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第五卷第四部分,席文教授贡献了关于实验室炼金术理论背景的部分。
- 1984年和1985年,他的论文选集被翻译成日语,分别为《Chūgoku no Kopernikusu》和《Chūgoku no renkinjutsu to ijutsu》。
- 1987年,《Traditional Medicine in Contemporary China》是他对1972年修订版《中国医学纲要》的部分翻译和研究。
- 1988年,《Contemporary Atlas of China》是他担任咨询编辑的作品,后被翻译成德文。
- 1989年,《Science and Medicine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Research and Education》是他共同编辑的关于20世纪中国科学和医学的研究和教育的作品。
- 1996年,《History of Humanity》第三卷,席文教授对科学、医学和技术的贡献被整合在内。
- 2000年,《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第六卷第六部分,由席文教授编辑并撰写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