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鳞皮厚蹼蟾

鳞皮厚蹼蟾

鳞皮厚蹼蟾(学名:Pelophryne scalptus),又名鳞皮小蟾(Parapelophryne scalpta),是蟾蜍科两栖纲,属于中国的特有物种。主要分布于海南省等地,常见于小山沟附近的潮湿处,如石块上或落叶间。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750至14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五指山市

形态特征

鳞皮厚蹼蟾的雄蟾体长19~23 mm、雌蟾体长24~27 mm。体形扁平而窄长,头长宽几乎相等。吻部盾形,突出于下唇,前端成棱角状,吻棱很明显,颊部垂直。鼓膜显著,瞳孔横椭圆形,无耳后腺。上颌无齿,无犁骨齿。体背腹面及体侧满布小疣粒,眼后至胯部沿背侧排列成行。四肢背面有白色刺疣。

本属分类

本种最初是刘承钊胡淑琴等根据海南岛采集的标本认定的新种,最初归入游蟾属(Nectophryne)称鳞皮游蟾。之后费梁和叶昌媛夫妇通过对比研究后又将其划归厚蹼蟾属(Pelophryne)而称鳞皮厚蹼蟾。2003年,费梁、叶昌媛、江建平等学者通过蟾蜍科各属特征比较后,认为本种与亚洲地区的蟾蜍科各属均有间断性特征可以区别,因此将本种归入新属-小蟾属(Parapelophryne)。

保护级别

鳞皮厚蹼蟾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需要我们共同保护和珍惜。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