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理军
孙理军,女,生于1961年3月,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课部主任,全国中医体质学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中医理论与医史文献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中医学院教授
个人简历
孙理军,1984年7月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留校后一直从事内经、中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医药免疫和中医体质理论的研究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先后编写著作16部、教材8部,撰写共计230多万字,分别任主编、副主编、编委,代表著作有:《中医药免疫学》、《黄帝内经通解》、《黄帝内经灵枢经析义》、《内经词典》、《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中医方法全书》、《中医诊法精华》、《王焘学术思想研究》、《王冰学术思想研究》等;是新世纪全国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学基础》教材的编委和相关教参的副主编,并应邀参加了国家“211工程”项目《中医体质学》的编写工作。先后发表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陕西中医》、《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药学刊》等国家与省级刊物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省级科研课题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4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中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陕西省中管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获院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协助指导硕士生6人,独立指导硕士生两届,并有在校硕士生4人,考取博士生2人。
发表的学术论文
1.《黄帝内经》心藏神机理浅析,陕西中医函授,1996(1)
2.涎、唾与脾肾关系探析,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3(4):7
3.论《内经》体质理论与免疫学的关系,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1):7
4.情志致病的免疫学研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3):8
5.鲜花疗法探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5):11 (第2位)
6.影响体质形成的因素及其与免疫的相关性,陕西中医函授,2001,(5):5
7.论正气的免疫功能及其物质基础,陕西中医函授,2001,(6):10
8.《黄帝内经》“权衡”解读,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4(6):1(第2位)
9.情志致病的藏象学基础及其与免疫的相关性,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0):17
10.论津液的抗病作用及其免疫学基础,陕西中医,2001,22(12):740
11.论扶正祛邪治疗的现代免疫机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2):4
12.论整体观念的免疫学意义,现代中医药,2002(3):11
13.中医体质学说应用述要,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3(2):54
14.中医体质的基本内涵,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1(3):6
15.“标本中气”理论在伤寒六经病辨治中的作用,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25(5):1(第2位)
16.〈中医学基础〉的编写思路与设想,陕西中医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16(第2位)
17.中医整体观与中医药免疫学,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9,22(1):8(第3位)
18.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中医药免疫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9,6(3):10(第3位)
19.大鼠脾虚模型的唾液免疫学研究,陕西中医, 2004,25(7):665
20.大鼠肾虚模型的唾液免疫学研究,中医药学刊,2004,22(9):1631标准刊号/ISSN 1009-5276/CN 21-1440/R
21.论体质与亚健康状态的防治,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06标准刊号/ISSN 1009-5276/CN 21-1440/R
22.王焘与《外台秘要》,现代中医药,2004(1):4(第2位)
23.《外台秘要方》对张仲景学术思想发展的贡献,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4):5(第2位)
24.论中医理论的困惑与思考,中医药学刊,2004,22(9):1(第2位)标准刊号/ISSN 1009-5276/CN 21-1440/R
25.《外台秘要方》伤寒日期理论的评述,中医药学刊,2004,22(10):4(第2位)标准刊号/ISSN 1009-5276/CN 21-1440/R
26.心藏神、脑藏神与心脑共主神诠释,中医药学刊,2004,22(11):3(第2位)标准刊号/ISSN 1009-5276/CN 21-1440/R
27.论肝的抗病作用,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 4(3):58
28.《素问识》、《灵枢识》述要 陕西中医函授 1998(4):46
29.《黄帝内经》疑难名句选释 陕西中医函授 1998 (6:6)
30.《外台秘要》对咽喉部病症研究的贡献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 6(1):17 5000
31.王冰养生思想的特点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29(2):95 6000
32.再论中医理论的困惑与思考 中医药学刊,2005,23(3):393(第2位)标准刊号/ISSN 1009-5276/CN 21-1440/R
33.王冰以道释医,以医述道的学术思想特征诠释 中医药学刊,2005,23(3):447(第1位)8000
34.管窥中医理论走出困惑的出路,中医药学刊,2005,23(11):1942(第2位)标准刊号/ISSN 1009-5276/CN 21-1440/R
论著
(1)《中医男性病学》 西安市:陕西科技出版社 编委1990 年6月(5万)
(2)《内经词典》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编委1990年9月(10.5万)
(3)《黄帝内经灵枢经析义》 银川市: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3年9月 编委(3万)
(4)《黄帝内经》学术思想研究 院内研究生教材 编委1993 (2万)
(5)《黄帝内经研究大成》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7年5月 编委(3万)
(6)《中医方法全书》 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 1997年1月 编委(14万)
(7)《中医诊法精华》 西安市: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8年2月 编委(15万)
(8)《中医神经精神病学》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0年6 月 编委(15万)
(9)《黄帝内经通解》西安:世界图书公司 2000年10月 编委(10万)
(10)《中医药免疫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年5月 副主编(6.5万)
(11)《王焘学术思想研究》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年11月 副主编(50万) ISBN 7-80156-721-8
(12)《王冰学术思想研究》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年12月 主编(20万)
教材
(1)《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中医药类专业本科全国规划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2年8月 编委(3万)
(2)《中医学基础》(新世纪中药类专业本科全国规划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1月 编委(4万)书号ISBN 7-80156-440-5/R.440 中国版本图书馆 CIP数据核字(2002)第100929号 50000册
(3)《黄帝内经》(全国统编成教本、专科教材)长沙市: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2年7月 编委(11万)
(4)《中医体质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ISBN7-117-07019-6/R.7020 北京: 2005年 8 月 编委(5万)24.3万 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
(5)《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新世纪中医药类专业本科全国规划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8月 编委(1万)
(6)《中医学基础习题集》(新世纪中药类专业本科全国规划教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8月 副主编(5万)
(7)《一个月学中医基础》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年9月 独著(29.3万) ISBN 7-80194-708-8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038424号 5000册
(8)《一个月学中医辨证》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年9月 主编(20.3万)ISBN 7-80194-723-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039070号 5000册
(9)《中医基础理论》 西安市:陕西科技出版社 2005 年8月 编委(5万)ISBN 7-5369-3328-2
承担的科研课题
2.葆春露口服液极其制备工艺 国家专利(6A61k35/78)第2负责人
3.涎、唾与脾肾关系的实验研究 陕西省中管局(051号)2001-2004 主持人( 0.9万)
4.太白米的栽培研究 陕西省教委(96JK076号)1996.4-1998.10 第四
5.太白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课题(00JK005号) 2001.3-2004.1 第二(5万)
6.太白米濒危因素的调查及其资源保护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472157) 2005.1-2005.12 第三(8万)
7.肾虚质大鼠免疫功能失调的分子机理研究 陕西省科技厅 (2004C204) 2005.1-2007.12 主持人(1.5万)
8.中医基础医学学科分化的理论研究 陕西省教育厅(05JK180) 2005.7—2007.12 第三
9.太白米组织培养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陕西省科技厅(2003K-G9(3)) 2003.1—2005.12 第二(2万)
10.《外台秘要》(宋版)整理研究 陕西省中管局 2004-2005 第二(0.2万)
11.中医基础理论案例教学研究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05.12~2007.12 第四
12.汉唐医学基础理论研究 ;陕西中医学院(2005年21号);2005.10-2007.10 ;0.2万;孙理军(主持人)
获奖情况
1.《中医男性病学》陕西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 1990年11月 第五
2.《内经词典》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2年11月 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3年5月
3.《中医方法全书》 陕西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一等奖 1998年11月 陕西省中管局 第四
4.太白米的栽培研究 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7月 陕西省教育委员会 第四
5.教书育人先进个人(1998-2000)
6.教书育人先进个人(2000-2002)
7.全院教学质量督导活动一等奖 2002年1月 陕西中医药大学
8.研究生班《黄帝内经》教学改革探索 1994年9月 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四
9.“激励法”搞好教学管理工作 1995年9月 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四
10.优秀党员 1995年6月 陕西中医学院
11.管理育人先进个人 1996年9月 陕西中医学院
12.管理育人先进个人 1997年9月 陕西中医学院
13.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 1992年6月 陕西中医学院基础部
14.先进个人 1994年1月 陕西中医药大学基础部
15. 太白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课题(00JK005号)
2005.6陕西省教育厅科技三等奖(05J17)第二(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
16.《中医学基础》 院级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5.11 编委(优秀教材奖)
17.《中医学基础》 2005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005.11.15 编委(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陕西省教育厅)
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情况
1.1998年10月与马居里在宜昌市参加全国基础医学学会年会
2.1999年8月在北京参加全国内经高师班学习,两周
3.2000年4月与张登本、张喜德、邢玉瑞一同在安徽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考察重点学科建设情况
4.2000年8月与曹利珍在四川省招生
5.2000年10月参与我学科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内经学术研讨会
6.2001年5月与邢玉瑞、乔文彪在上海参加全国中医基础理论研讨会
7.2001年9月在济南市参加新世纪全国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编委会
8.2002年4月与张登本、张喜德、邢玉瑞、康兴军在济南参加中基、医史文献重点学科共建会
9.2001年12月在上海参加新世纪全国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定稿会
10.2002年1月我院作为主编单位在本院召开新世纪全国规划教材《中医学基础》教材编委会
11.2002年5月在沈阳市参加新世纪全国规划教材《中医学基础》教材审稿会
12.2002年7月在湖南长沙作为主编单位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协作召开新世纪全国规划教材《中医学基础》教材定稿会
13.2003年9月在北京参加全国体质学会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会议,当选全国体质学会常务委员
14.2004年5月在北京参加《中医体质学》教材编委会
15.2004年5月在济南市参加全国中医基础理论高层论坛及《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研讨会
16.2004年10月在南京参加《中医体质学》教材审稿会
17.2005年1月在济南参加重点学科共建会
18.2005年7月在山西太原参加新世纪全国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教参审稿会(2004年7月在长春市召开《中医基础理论》教参编委会因故未参加)及《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教材编委会
以上数据截止至2007年6月
中国地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个人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博士,2006.8-2007.9国家公派美国Syracuse 大学访问学者,浙江大学博士后
主持课题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发展与创新研究(07BJL030)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消费环境的演进及其对投资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
湖北省教育厅十五规划项目:基于集群发展的武汉市竞争优势分析
武汉市社科基金项目:武汉市传统行业产业链延伸发展研究(同时受2005年校人文社科基金资助)
湖北省人文社科基地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湖北小城镇专业化发展研究
参与课题
1.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中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路径协调机理研究(70572016)
2.校教学研究项目:构建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素质、面向国际竞争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宋凡副教授主持)
4.湖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中国民营企业科技竞争力研究(吕军教授主持)
5.武汉市社科基金:武汉市科技型中心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研究(刘宇清副教授主持)
6.湖北省教育厅项目: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王柏轩副教授主持)
7.国家自科基金项目:产业集群创新机理及集群政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聂鸣教授主持)
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政策(聂鸣教授主持,02BJY059)
9.湖北省经贸委项目:湖北省“十五”规划重点技术领域的选择及政策研究(聂鸣教授主持)
10.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路径选择研究
学术论文
复杂技术创新过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管理评论.2005.12第一作者
传统行业产业链的延伸发展。经济管理.2006.1第一作者
基于竞争的新产品开发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第一作者
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人员的激励机制。科研管理, 2002.4. 第一作者
基于技术变化周期的投资策略. 软科学,2002.3. 第一作者
美日技术转移实践及其对我国技术转移中心的启示. 科技管理研究.2003.1. 第一作者
第二届价值工程与企业技术创新国际会议论文集(浙江大学主办),2004.10. 第一作者
论中国消费环境改善的现实意义. 湖北社会科学,2002. 1. 第一作者
中国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索(教学论文).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4.6. 唯一作者
技术文明时代的知识教育探析(教学论文).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4. 第一作者
面向当代科技发展的企业管理变革. 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唯一作者
知识型企业的战略管理. 江汉论坛(增刊),2003.6. 第一作者
OECD国家集群政策及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3.2.第三作者
基于顾客满意的服务补救策略. 经济师,2004.8. 第二作者
论消费环境的改善.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2. 第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