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巴
伦巴(西班牙文:Rumba,用R表示),又称为爱情之舞、古巴伦巴,是起源于古巴(一说为非洲)的一种民间舞蹈,后发展为现代社会的交谊舞,属于体育舞蹈中拉丁舞模块的五个舞种之一。
伦巴属于民间体育舞蹈,早期主要流行于拉丁美洲,并成为一种多元文化的集合体,形式多种多样,有独舞和双人舞,还可以众人参与,有时还有语言的加入,在发展中还融入了智利的民间舞蹈“奎卡”和西班牙的“波莱罗”舞蹈进行创新,再结合古巴的传统音乐与舞蹈,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的张力、丰富的表情、开放的肢体动作、奔放的情感的伦巴舞。
伦巴舞的动律特点可以归纳为稳中摆、柔中韧、慢合快,在每个节拍当中,脚步的动作均快速完成,臀部的动作则保持连续。伦巴舞在音乐上保留了最初的黑人音乐,并加入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乐器,经典的伦巴舞曲中会运用古巴传统的打击乐器“响棒”、美洲原住民的打击乐器“沙锤”、非洲“铃鼓”等,并体现拉丁美洲当地的音乐风格,节奏感较强,伦巴舞的音乐风格是明朗中带有悲伤,抑扬的韵律展现出缠绵,舞蹈风格则以性感与热情为主。
20世纪初,伦巴舞进入“标准化”阶段,随后被定义为国际标准舞,也就是体育舞蹈,其重要的国际赛事有黑池舞蹈节、世界锦标赛等。伦巴舞主要是用身体动作表现情感,不仅有健身娱乐的作用,还有竞技和审美的价值。
命名
伦巴,是西班牙文Rumba的音译,用R表示,Rumba”源自“rumbear"一词,意为“聚会舞蹈、玩儿得愉快………"它原是西印度群岛的一种包括了打击乐、歌唱、舞蹈艺术形式的通称。如在牙买加和海地,就有一种叫做“伦巴盒子”的原始乐器;而在古巴,则是一种民间舞蹈。
伦巴大多数表现出来的内容是青年男女爱情故事,是蕴含着"浓浓爱意"的舞蹈,又被称为爱情之舞。因其在古巴得到艺术形式的发展,又被称为古巴伦巴。伦巴还被誉为“拉丁舞之魂”,主要得益于其舞蹈的成熟及独特的异国情调。
历史发展
起源
伦巴舞是最典型的古巴舞蹈之一(一说起源于非洲),最早是由黑种人发明的,属于民间体育舞蹈,最早与西班牙和非洲的舞蹈有着渊源关系。伦巴舞是由早期的西班牙殖民者和非洲人将这种综合性的传统艺术带到了古巴,再经由古巴土著人和移居者共同创造的民间舞蹈。伦巴舞的重要发展期虽然是在古巴,但是在加勒比群岛以及拉丁美洲等地也有类似的舞蹈发生。
在16世纪时期,由于西班牙进行殖民地扩张,西班牙统治了印度群岛及美洲大陆,并且对当地的土著民族进行迫害,试图将其变成自己的奴仆,后失败。因为西班牙需要的是有着足够劳动力的奴仆,但是美洲原住民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所以,为了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并且加快对于美洲大陆的开发,他们采取了从非洲进行劳动力掠夺的行为,因此有很多古巴的黑人被强制性地送到美洲进行劳动,这也是伦巴舞传入拉丁美洲的渠道。由于黑人长期被压迫,受到不平等待遇及心灵上的摧残,加之思乡心切,受尽欺辱的黑人通过舞蹈来舒缓自己内心的凄凉之情,这也是伦巴舞最初发展的作用;因非洲人远离家园、备受压迫,再加上思乡情切,因而产生出哀伤的民歌。后来这种悲伤的曲调因受当地环境的影响,演变成慵懒的音乐风,再加上有拉丁美洲特有的打击乐器伴奏,使得伦巴舞曲更富有浪漫主义的气氛。在古巴的非洲人即随着这种音乐起舞,借以拐发心中郁闷的情绪,伦巴舞在多元文化的交汇与融合中创作出来,并将智利的民间舞蹈“奎卡”和西班牙的“波莱罗”舞蹈进行融合和创新,结合古巴的音乐与舞蹈形成了伦巴舞。
发展
20世纪初,伦巴舞在欧美等地区受到欢迎并广泛传播,并且欧洲舞者对此舞蹈进行了改变和融合。20世纪20年代,由于交际舞有着很多的形式,整体情况较为混乱,故英国皇家舞蹈协会进行了整顿,对于各种交际舞进行规范,使其形成一定的标准。同时,针对不同的舞蹈类型的标准,将这些交际舞进行划分,共整理出7种不同的舞蹈类型,将这些舞蹈定义为国际标准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育舞蹈。20世纪20年代后,伦巴吸收了爵士乐和其他舞蹈因素。1935年在电影《伦巴舞》中,女主角用温柔的舞蹈赢得了观众的欢心,使伦巴在美国变得流行。
1960年,对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民间舞进行了规范和加工整理后,增加了拉丁舞的比赛内容。国际标准交谊舞通过比赛在世界各地不断推广,同时也促进了其自身的不断发展。由于国际标准交谊舞兼有文化娱乐和体育竞技的双重特点,也有很强的表演观赏性和技艺性,被统一称为“体育舞蹈”,成为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20世纪之后,伦巴舞进入“标准化”,所表达的精神和情感也有所变化。经过“标准化”的伦巴舞主要表达的情感是以“爱情”为主线,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大胆的肢体动作来表达男女之间的情感,融入了现代文化色彩,满足了人们对美和艺术的追求,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动作也更加的规范和标准,大大提升了伦巴舞在观众心目的影响力。
20世纪80年代,伦巴舞作为文化舶来品传入中原地区,在一段时期内一直采用纯正的伦巴音乐,此后也出现了使用流行音乐作品伴奏的作品。此外,中国舞蹈家杨艺创造和发明了北京伦巴、北京平四、北京华尔兹等交谊舞种,结束了中国没有交谊舞的历史,打破了欧美舞蹈独霸天下的局面。
1992年,体育舞蹈被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列入表演项目。1997年,体育舞蹈成为芬兰拉赫蒂世界运动会比赛项目。1998年,体育舞蹈成为曼谷亚运会表演项目。2000年,体育舞蹈成为悉尼奥运会表演项目。2001年,体育舞蹈成为日本秋田世界运动会比赛项目。2005年,体育舞蹈成为曼谷第一届亚洲室内运动会正式项目。
艺术特点
伦巴舞大多数表现出来的内容是青年男女爱情故事,通常以别离结尾。整个舞蹈带有悲剧色彩,其在舞蹈竞赛中很受欢迎,被认为是拉丁舞中最慢的一种舞蹈之一。在国际舞蹈架构中,伦巴舞被视为真正的“拉丁”舞蹈,在美国舞蹈架构中被视为“节奏”舞蹈。竞技伦巴舞则有两种不同的风格:国际风格和美式风格,两种风格的舞步重点和基本步法略有不同,前者多使用直腿动作,后者多使用弯腿动作。
伦巴舞音乐的风格是明朗中带有悲伤,抑扬的韵律展现出缠绵,舞蹈外型看起来是性感与热情、若即若离,动作规律的特点是定点式、强调重音的持续的动作。除了在竞技舞蹈中表演,伦巴舞也在社交场合中用来娱乐放松。伦巴舞的节奏较慢,舞步和音乐容易上手,因此它是舞蹈教师和新手们喜爱的选择,也是新婚夫妇在婚礼上首支舞蹈的常见选择,它的节奏和身体表现使其成为最受欢迎的舞蹈之一。
音乐
伦巴舞在音乐上保留了最初的黑种人音乐而且加入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乐器。融合了以吉他为主的西班牙乐器,葡萄牙的铜管乐器和拉丁美洲特有的打击乐器,使得伦巴舞曲变得更富有浪漫主义的氛围。经典的伦巴舞曲中,依然会运用古巴传统的打击乐器“响棒”、美洲原住民的打击乐器“沙锤”、非洲“铃鼓”等传统乐器,演奏出了伦巴舞所表达的情感,舞蹈与音乐的契合将共同表现出伦巴舞向往美好和自由的灵魂。多种乐器的组合也是体现出了伦巴舞不仅保留非洲黑人原始的鼓点乐器和音乐旋律,也加入了拉丁美洲当地的打击乐器与音乐风格,伦巴舞将两种音乐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节奏感十足。
伦巴舞的音乐节拍为4/4拍,在音乐速度上设计为每分钟27~31小节,通常比赛的速度为每分钟27小节,考试时则可以每分钟28~31小节。伦巴舞节奏较为缓慢,一般重音是第一拍,第二拍是动拍,强拍处于每小节的第四拍上。在结合节奏上面,第一拍蓄力、第二拍开始有步伐走动,第一拍胯部蓄力转动,第二拍腿走动,第四拍通常与第一拍连在一起。步伐走动按“四拍走三步”的规律,当音乐响起,第一拍是预备拍,走动在第二拍。第四拍的时间需要延伸到第一拍。与此同时音乐开始进入下一个小节,而舞蹈才刚刚完成一个小节节拍的动作。舞蹈与音乐相互交错。音乐节拍本身的强弱关系是“强、弱、弱、次强”的循环,音乐的强弱因为延伸的原因也就变成了“弱、次强、强、弱”的关系。
伦巴舞音乐多为柔媚抒情的歌曲,区别于恰恰舞音乐的热情奔放、牛仔舞音乐的旋律跳跃、桑巴舞曲的热闹强劲、斗牛舞音乐的昂扬雄壮。伦巴舞音乐在编曲上也进行创新,有些音乐鼓点清楚明晰,有些却是没有很强的重低音。有些附有伦巴特点的流行歌曲,有些是耳熟能详的钢琴曲。舞者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舞曲,也可根据舞蹈所要表达的情绪来选择音乐。原创编舞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音乐。伦巴舞大多是表现男女爱情生活故事的,舞风时而煽情,时而性感,时而缠绵悱恻,时而若即若离。
伦巴舞步具有平稳、强韧等特点,因此也可以根据竞技、表现的需要,更加充分的利用节奏。例如对某一拍进行切分或延长,舞蹈动作也随音乐节奏的切分或延长来体现,乐感和舞感好的选手常常会合理的利用音乐,巧妙的分割音乐节奏,体现出伦巴舞慢中有快、柔中有刚的特点。同时根据伦巴舞曲的重拍,也可以体现出舞者的爆发力。音乐响起时,舞者要根据音乐内容给自己设置一个情境,使自己融入于此,就会使舞蹈更具有画面感。只有将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才能感受到体育舞蹈的魅力。实现体育舞蹈中动与静、神与形、身与心的相互融合。
动律
特征
伦巴舞的动律特点可以归纳为稳中摆、柔中韧、慢合快。稳中摆即伦巴舞动律来源于劳动,人们在进行劳动的时候,身上有着沉重的物品,并且要保持平衡,肩部不能左右摇摆,走路的姿态就会产生变化,这就造成了臀部的扭动。因此,通常看到的伦巴舞有着扭臀的动作,并不是由于舞者刻意做出的动作,是由于伦巴舞对于脊椎还有肩部的动作要求而自然形成的;柔中韧即当脚步踏出之后,膝盖立马就需要变得笔直,伦巴舞跳的时候臀部上的动作就会显得十分自然,不会看出来是因为在内部进行了操控,会使得摆臀的动作需要内部的用力,所以,长时间地跳伦巴舞,会使得臀部出现相对的不适应;快合慢即4个节拍进行3个舞步的完成是伦巴的节奏,整体会呈现出两快一慢的节奏,快步需要消耗1拍,慢步则需要消耗两拍的时间。臀部是走3步摆3下,对于出脚的速度有着要求,不管是快步的动作,还是慢步的动作,舞步都是仅仅占用半拍的时间,另外的时间则是留给摆臀这个动作的。因此,在每个节拍当中,脚步的动作都是快速地完成,但是臀部的动作却是一个接着一个不停地在摇摆。
应用
伦巴舞中脚和腿运作同时注意音乐节奏,腿部的力量很重要,身体的支撑点在腿上,腿力量不够人站不稳,腿和脚要配合,脚和腿及其每一个关节都是与音乐相结合的,跳舞过程中注意身体不能下坠,腰部以上往上拉,腿往下用力蹬。脚趾头牢牢抓稳地面,防止快速走动或者转圈时站不稳。与胯部结合在伦巴的律动库克拉恰可以体现出来,当胯部转动时,结合节拍转动,腹部和臀部收紧。形成一个“∞”字左右变换跨的过程。
伦巴舞中手臂动作和身体用力相协调,手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移动要注意音乐快慢搭配。单手左右摆时要以大臂带动小臂左右舞动。舞动手臂时要做到刚柔并济,手臂的舞动,加上胯部的“∞”字运动,整体体现出柔美。与背部的结合,以伦巴舞的律动为例,在运动过程中背部按照音乐的节奏做延伸和挤压,如1拍的时候,后背的一块肌肉向后做拉伸延伸。音乐节到2拍的时候,背部做一个向前的挤压。
在伦巴舞中腹部力量是起着一种助推作用,运用腹部力量与音乐的结合,可以根据音乐节奏在迈开舞步的同时做挤压运动。头部在伦巴舞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头部是协调肩部,腰腹部,腿及关节的重要部分,通过头部的转动去强调与舞伴的若即若离,唯美的感觉。如伦巴的“纽约步”,1拍的时候头部在正面,2拍的时候将头部非常干脆的转到左边,并停留一个节拍3,即将回到弱拍时候,为4拍做准备,4拍的时候回到正前方,以此完成纽约步的头部转动。
伦巴舞在跳动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身体的动作与音乐节奏保持一致,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优美的动。对音乐的理解不仅要从节凑,还需要理解动作与音乐表达出来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想传递的内容。而音乐也不仅仅只是与舞步结合,包括身体各个部位都要结合音乐去舞动,胯部变换、手位动作、背部线条、腰腹部收紧、头部转动等。伦巴舞需要将音乐与肢体融会贯通,身体的律动才能很好地发挥。
服饰
伦巴舞的风格热情洋溢,表现在服装上则为浪漫随意。拉丁舞的重点在腰胯部动作,所以最忌讳选择宽松的衣服以避免把腰部曲线和动作完全遮盖。
女士穿紧身且有弹性的上衣,下身穿短裙,裙子不应超过膝盖,以免影响动作;如果穿裤装,最好选择低腰、包臀、紧腿但裤腿散开的长裤,以塑造出修长的腿部曲线。女士穿露脚趾的凉鞋,鞋底应为皮底,不仅柔软而且在木地板上不滑不涩。不要穿丝袜,否则容易打滑。可以穿专用的网袜这样尤其对腿形粗短的女士适用,可以起到拉长线条的作用。女士若为长发应盘头,不要散发,可戴少许饰物,但不能过大。
男士穿紧身上衣和拉丁裤子,以黑色为主,忌穿白色袜子,因为白色袜子露出裤脚不美观,所以穿黑色袜子为宜。男士宜为短发,长发需扎成马尾,不化妆、不戴饰物。
舞步套路
铜牌套路
铜牌级舞步动作组合练习由七种基本类型动作组成,动作简单易学,适合于初学者练习,组合动作可反复练习,健身效果明显。铜牌级舞步是由基本步、扇形步、曲棍步、后退步、下转步、手拉手、定点转等组成。
银牌套路
银牌级舞步动作组合练习,是由七种基本类型动作组成,动作较为复杂,适合于掌握中等技术的练习者,组合动作可反复练习健身效果明显。银牌级舞步是卷曲步、古巴摇摆、影子位走步(扇形位打开)曲棍步、后退步、右陀螺转步、闭式扭胯步等组成。
金牌套路
金牌级舞步动作组合练习,是由十二种基本类型动作组成,动作复杂,适合于掌握高级技术的练习者,组合动作可反复练习,提高舞蹈技艺及健身效果明显。金牌级舞步是卷曲步、曲棍步、右陀螺转、闭式扭胯、阿列曼娜、右左分展步、旋步成扇形位、纽约步、原地左转步、手拉手、影子位走步、开式扭胯步等组成。
重要赛事
黑池舞蹈节
1950年,英国摩登舞国际理事会(ICBD)主办了首届世界性的大赛—黑池舞蹈节,并把规范后的舞蹈命名为国际标准交谊舞,中国简称“国标”。此后每年的5月底,在英国的“布莱克浦足球俱乐部”都举办一届世界性的大赛。
世界锦标赛
世界锦标赛举办之种类计有标准舞(华尔兹、探戈、维也纳华尔兹、慢狐步和快步舞),拉丁美洲舞(森巴、恰恰、伦巴、斗牛舞和捷舞),十项舞全能(标准舞和拉丁美洲舞)和队型舞(标准舞和拉丁美洲舞)。
亚太体育舞蹈锦标赛
亚太体育舞蹈锦标赛每两年举办一届。2000年亚太区体育舞蹈锦标赛首次在香港伊丽莎白体育馆举办,来自亚太区12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加了这一赛事。比赛按标准舞和拉丁舞两个组别进行。拉丁组比赛的项目包括恰恰、桑巴、伦巴和斗牛舞等。
中国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
中国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是中国体育舞蹈最高级别的赛事。1991年,首届中国体育舞蹈锦标赛在北京举办,之后每年举办一届。2002年后,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的规模日益扩大,每届比赛人数均超过3000人,并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进行录播。2014年起,为了鼓励青少年体育舞蹈项目的均衡发展,使拉丁舞和标准舞的参与度适当平均,在青少年组别的比赛中专门设立了4项全能、6项全能和10项全能等组别的比赛。
代表人物
杨艺
杨艺是中国交谊舞的奠基人,集各国古典与现代为一体,创编了有中国特色的交谊舞《北京恰恰恰》,还创造和发明了北京平四、北京华尔兹、北京伦巴等交谊舞种,结束了中国没有交谊舞的历史,打破了欧美舞蹈独霸天下的局面。
卡琳娜
卡琳娜于1978年1月2日在乌克兰出生,卡琳娜与斯拉维克在2005年世界级的黑池比赛中以无与伦比的表演获得了专业组冠军,他们的拉丁教学视频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卡琳娜擅长的有伦巴、恰恰、牛仔舞、桑巴舞、狐步、探戈、快步和摇摆舞等等。卡琳娜曾5次获得全美交谊舞冠军。此外,卡琳娜还获得英国公开赛冠军、3次获得美国高尔夫公开赛冠军、2次获得亚洲公开赛冠军、5次获得荷兰公开赛冠军。在其职业生涯中,卡琳娜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二的排名。
芭芭拉·麦考尔
芭芭拉·麦考尔是1991年欧洲职业拉丁舞冠军,1994年英国公开赛拉丁舞冠军,其在2011年英国黑池国标舞讲习会主题演讲表示伦巴舞中动作的变化要有过程,要有节奏的移动,不该生硬地从一个动作跳到下一个动作。
布赖恩·沃森/卡门
布赖恩·沃森和卡门在1997年合作之后,获得1999~2007年9届世界职业拉丁舞冠军,布赖恩·沃森曾代表南非赢取三届世界业余拉丁舞冠军。来自德国的卡门是一位身段相当优美的拉丁舞者,1997年与布赖恩·沃森合作之后,共获得9届世界职业拉丁舞冠军。
价值与影响
健身价值
伦巴舞作为拉丁舞的一种,带有明显的稳中摆、柔中韧、快与慢的结合特点。最初美洲黑人劳动者为方便运输货物将这些货物顶在头上,而为了在运输时走路能够保持货物的平衡,不至于跌落,同时也为了省力,采用上压、下顶的动作来维持身体平衡,从而形成的摆动臀部的摇摆动作,逐渐经过艺术的加工,将上压、下顶动作逐渐演化成为伦巴舞基本动作中的臀部摆动。在伦巴舞的基本动作中,要求舞者必须要能够保证双肩平,且要做到脊椎笔直,需要舞者做到不刻意,当身体中心移出脚步时,将脚后跟放下,此时另一条腿的膝盖部分打直,跨部随之向侧后方摆动,而另一条腿则放松。伦巴舞极为重视对出脚速度控制,其快步或是慢步都必须要确保半拍即到位。但臀部的摆动则需要连续进行左右摇摆。总结来讲,伦巴舞是一种上与下、快与慢相互协调统一的舞蹈形式。这也是伦巴舞最为明显的运动特点。也表现出较为明确的低重心和胯部动作、流畅优美的运动特点。体育舞蹈中类似健身动作可以提高体适能,全身肌肉进行长时间运动的持久能力,也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心理价值
伦巴舞具有娱乐性,人们可以通过伦巴舞与人交流、缓解压力,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使参加伦巴舞的练习者能够在闲暇的时间通过锻炼在繁忙工作之余得到积极性休息。体育锻炼有宣泄情感的作用,体育舞蹈作为舞蹈的一种,更能够让人们达到身心愉悦的作用。研究证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对人的心理健康也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还可以提高锻炼者的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包括改善情绪状态、确立良好自我概念等。
社交价值
伦巴舞作为一种体育舞蹈,流行于全世界,它是一种“形体语言”,也是任何语言无法替代的娱乐健身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交性。伦巴舞随着优美的音乐、特定的节奏,伦巴舞可以充分地使人们达到身体和心理上的放松。通过练习人们的体能能够得到锻炼和改善,而且能够结交更多的朋友和舞伴,在舞蹈的配合中得到自我肯定和自我陶醉。伦巴舞旨在帮助人们在舞蹈过程中抒发情感,交流思想。由于体育舞蹈的群体运动特点,要求在集体中进行,所以在体育舞蹈的群体练习过程中,要求参加者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并在音乐节奏下共同起舞,这就具有显著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作用。
艺术价值
伦巴舞作为一种体育舞蹈融体育、舞蹈、音乐为一体,有着显著的美学方面的特点,其综合性、观赏性和艺术性较强,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主要体现在节奏韵律美、技术动作美、精神气质美、服装头饰美等。
从舞蹈气质上看,伦巴舞的形式热情洋溢、活力四射,舞蹈者通过他们的动作、表情、精神风貌向观众展示了一个追求健康的人对舞蹈和生命的 热爱,这就是伦巴舞的气质美。阳光开朗、积极顽强也是伦巴舞气质美的具体表现;从编排结构上看,伦巴舞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有着自己的编排套路和动作组合,需要配合所选取的音乐旋律,结合舞蹈编排的每一个细小的部分,为观众奉上艺术享受;从服饰上看,伦巴是唯美爱情的倾诉,故在服饰的颜色选择上可以选用以纯色为主、比较自然浪漫的颜色,比如蓝色、白色、粉色等。在服饰的样式选择上可以选择长线条比较随身的、下摆可以略长的裙子,腰部和背部可以露出一些肌肤,这样不仅显得性感而且还能够看到肌肉的动作;从音乐上看,伦巴舞曲舒缓、柔情,其中音乐的配合增强了舞蹈的艺术感染力,使舞者陶醉其中,舞蹈和音乐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相关文化
影片
《上海伦巴》最为彭小莲“上海三部曲”中最后一部,延续着前两部《假装没感觉》《美丽上海》的细腻唯美风格。影片由彭小莲担任导演和编剧,袁泉、夏雨、管艺、崔杰等担任主演,以著名艺术家赵丹和黄宗英当年的纯真爱情故事为蓝本,真实重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电影圈的佳话。
电影《上海伦巴》是一部充满老上海情调的电影,追忆的是20世纪40年代电影明星们的生活与爱情,夏雨扮演一个那个年代很有个性的男演员(阿川),而袁泉扮演的是叫婉玉的女演员。同时,《上海伦巴》剧组重金还原和修复了很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的电影拍摄设备,从录音器材到灯光效果,连绘制布景的也是年过七旬的老法师。另外,服装组参考了大量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明星的穿着与造型,经过数月的制作,给袁泉订做了二十多套风格各异旗袍,变换了多种造型。
音乐
2021年洛杉矶快船队球员塞尔吉·伊巴卡和音乐人Guy2bezbar合作了一首伦巴舞曲名为《Rumba》,并为此做宣传。
参考资料
体育舞蹈.北京市体育总会.2024-07-11
交谊舞大师杨艺莅临我院讲学.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学院.2024-07-11
Rumba.Bella Ballroom.2023-06-11
亚太体育舞蹈锦标赛举行.新浪体育.2024-07-11
斯拉维克与卡琳娜 缔造拉丁舞界的传奇人物.云南省国际标准舞协会.2024-07-11
中国国标舞专刊.中国文艺网.2024-07-11
世界国际拉丁舞世界冠军著名巨星档案.新浪微博.2024-06-11
上海伦巴 (2006).豆瓣电影.2024-06-30
夏雨袁泉首度情侣搭档演绎《上海伦巴》(图).搜狐娱乐.2024-07-20
唱跳rap篮球!伊巴卡率快船队友训练营中热舞.新浪体育.202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