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小豆
贼小豆(拉丁学名:Vigna minima (Roxb.) Ohwi \u0026 H. Ohashi)是豆科豇豆属的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分布主要有河岸荒地草丛、路边行道树下绿篱、废弃地灌木丛、沟边芦苇和紫荆槐下及大豆田空隙位置。
形态特征
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披针形,长约4毫米,盾状着生、被疏硬毛;小叶的形状和大小变化颇大,卵形、卵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形,长2.5-7厘米,宽0.8-3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两面近无毛或被极稀疏的糙伏毛。总状花序柔弱;总花梗远长于叶柄,通常有花3-4朵;小苞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花萼钟状,长约3毫米,具不等大的5齿,裂齿被硬缘毛;花冠黄色,旗瓣极外弯,近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8毫米;龙骨瓣具长而尖的耳。荚果圆柱形,长3.5-6.5厘米,宽4毫米,无毛,开裂后旋卷;种子4-8颗长圆形,长约4毫米,宽约2毫米,深灰色,种脐线形,凸起,长3毫米。花、果期8-10月。贼小豆生育期长,在长达4个月时间可不断开花结果,主体植株出现老化,新枝有花,贼小豆分枝平均4~5个,缠绕茎达200cm,贼小豆结果能力强,每簇4~5个荚果,每果平均可达8个籽,能完成生育期的野生植株,最高可结163个荚果,最低也有26个,一般在80~100个,单棵地上植株鲜重平均约145g。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产于我国北部、东南部至南部。
生活习性
贼小豆植株在野外的分布主要有河岸荒地草丛、路边行道树下绿篱、废弃地灌木丛、沟边芦苇和紫荆槐下及大豆田空隙位置。从3月初到9月底几乎每个时间段都有贼小豆幼苗生出,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时间,越早出苗越长,越晚出苗越短。通过观察,3月初苗生长缓慢,到6月中旬才形成团棵并开始开花结果,而8月初苗2周即可形成团棵并开花结果。
保护
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