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鹤凌
马鹤凌(1919年11月-2005年11月1日),祖籍湖南省衡东县(原衡山县)德圳乡马家村。上世纪30年代,在南岳衡山脚下的岳云中学就读6年。1944年,马鹤凌毕业于重庆中央政大法政系。同年,马鹤凌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参军,抗战胜利后复员。后考入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早年曾当过蒋介石的侍卫官,后来在蒋经国的“救国团”任职。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1951年,马鹤凌赴台。在台湾政界任职40余年,于1992年退休。退休后创办了“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2005年11月1日晚7时15分,病逝于中国台北国泰医院,享年86岁。
马鹤凌先生为人精勤奋进,刚直不阿,一生经历坎坷,学养深厚,于诗词、书法均有造诣,喜爱撰写旧体诗词联语,善于演讲,口若悬河。他身在台湾,心系华夏,晚年与大陆诗人酬唱赠答,频有交往。为了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一直在世界华侨华人的社团里奔走呼号,真可谓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马鹤凌,出生于1919年11月,湖南省衡东县德圳乡马家垅村。他在七岁时失去了父亲(其父马立安在寺门前开有铸铁锅厂,1927年去世,英年早逝),家中仅有母亲和兄弟姐妹相互扶持。经历了艰难的生活后,得到了国民党政府湖南省军法处长马敬先生(马立安老先生的堂弟,同为衡东县德圳乡马家垅族人)的慷慨资助。在马敬先生的帮助下,一家人搬到了衡山县城白石巷2号居住,才得以渡过难关。这段经历深深地刻在了马鹤凌先生的心中,成为他终生铭记的一部分。
从城南完小毕业后,马鹤凌在1935年2月至1940年1月期间就读于岳云中学,分别就读于初45班和高23班。他的学业成绩优异,同时也是体育的热爱者,曾担任岳云中学篮球队、排球队、田径队的队长。在校和市运动会上,他荣获1000米、4000米、5000米和400米赛跑等4个项目的第一名。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学运活动,热衷于抗日救国事业,怀揣着为国家献身的志向。尽管他原本偏向数理化领域,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阅读了孙中山的理论体系专著,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激发了他对政治的浓厚兴趣。
工作经历
在1941年,马鹤凌响应国家紧急动员青年参军的强烈呼声,考入位于重庆南温泉的中央政治大学第十一期进行深造,在1941年考入重庆政治大学学习期间,结识秦厚修女士,结为连理,相濡以沫。在临近毕业之际,受到师友的高度期待,他遵循“十万青年十万军人”的宏大计划投身军队服务。
转眼到了1948年,马鹤凌前往台湾,而在1949年又带着妻女抵达香港,目的是迎接他的老母亲。他们一家在香港短暂停留期间,马英九恰好在1950年7月诞生于此地。紧随其后的是1951年全家再次迁徙至台湾,马鹤凌在艰苦环境中致力于教育培训工作,满怀复兴国家的热情。早年间他曾以蒋介石身边的侍卫官身份履职,而后在蒋经国领导下的“救国团”中扮演重要角色。马鹤凌的职业生涯涵盖了国民党内的多元岗位,包括但不限于阴明山党部书记、台北市党部第二组及第三组组长、国民党公路党部设计委员、中央委员会秘书处秘书、知识青年党部书记长,以及台湾当局“行政院青年辅导委员会”第四组主任等职位,通过这些工作培育出众多优秀的青年才俊。直至1981年5月至1986年4月间,马鹤凌升任国民党台北市党部副主任委员,此后在1986年又进一步担任了国民党中央考核纪律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他在台湾政坛活跃长达40余载,直至1992年光荣退休,期间见证了台湾政治格局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进程。退休后的马鹤凌为了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一直在世界华侨华人的社团里奔走呼号,真可谓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晚年经历
1992年,马鹤凌从公职岗位上退休后,全身心投入到了民间事业之中,致力于团结世界各地关心中国和平统一与全球和平事业的华人志士和学者。他发起并创立了“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芝加哥总会”,亲自担任创会主席一职,带领协会在台北市及美国的芝加哥、旧金山等多个城市成功举办了五届世界和平大会。
1995年5月,应重庆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第十一期校友会的邀请,马鹤凌偕夫人、女儿、女婿一行参加大学毕业50周年金庆联谊活动,分别到南京、上海市、杭州市、重庆、长沙市等地,联络了许多亲朋好友共叙别情。
2005年11月1日凌晨,马鹤凌先生在台北病逝,享年86岁。
家庭关系
少年马英九(前左一)与母亲秦厚修(前左二)、父亲马鹤凌(前左三)及三位姐姐,一位妹妹的全家福合照。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加拿大中国统一促进会前执行副会长 车英麟:
马鹤凌先生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中国国民党忠实党员。我对马老先生坚决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积极推动中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非常敬仰。马老先生离开我们两年多了,他只不过是“反独促统”大潮中一朵浪花,他能把有限的生命溶入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中,必将获得永生。
马鹤凌先生2005年11月1日与世长辞。马老先生的晚年为了祖国完全统一大业,一直在世界华侨华人的社团里奔走呼号,真可谓是“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在他临终前,留给马英九先生的遗言中,还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大业,“化独渐统,全面振兴中国”,“惟天下至诚能胜天下之伪,惟天下至拙能胜天下之巧”,“寄望我儿英九继志述事,适时全力以赴”。我想马英九先生应该不会忘记父亲的嘱托。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处关键时期,深化两岸和平发展势在必行,马英九先生有能力打开权力和民粹的羁绊,在推动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开创新局面上做出新贡献。
中台办:
马鹤凌先生生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分裂活动,追求中国和平统一。近年来,马鹤凌先生虽年事已高,仍为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奔走操劳,令人感佩。
相关事件
焚毁佃农契约
年轻时的马鹤凌,颇有侠义之风。抗战胜利后,他曾回到老家湖南衡山(衡东县三樟乡新湖村),召集家中佃农,一把火焚毁了佃农们历年积欠的粮租契约。没想到,善心终得善报,1949年湖南解放后,马家虽遭土改运动的批斗,但马家佃农为了报恩,竟然趁着黑夜,释放了已经被拘押的马鹤凌的母亲马向敦。
应邀参加重庆政治大学第十一期校友会
1995年5月,应重庆市政治大学第十一期校友会的邀请,偕夫人、女儿、女婿一行参加大学毕业50周年金庆联谊活动,分别到南京、上海市、杭州市、重庆、长沙市等地,联络了许多亲朋好友共叙别情。到长沙后,分别邀见了衡东县时任县政协副主席刘晓琴及台联会长刘纯一等人。
捐助湖南省水灾
1998年,他获悉大陆遭受到严重水灾的消息后,立即召集身边的至亲好友,捐赠了新台币100万元给湖南省,以表深切的慰问。
设立旅居台湾学生基金会
马鹤凌为纪念在岳云读书的体育主任杨一南先生,倡导、弘扬体育之完美教育,设立旅居台湾学生基金会,分四次捐赠奖学金1万美元。并在岳云母校设立何炳麟奖学基金,联络部分旅台校友,寄来数百万台币,以振兴校誉、嘉惠青年学子。
支持中国统一
2004年3月初,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夕,马鹤凌电告在湘潭市的家属:为了反对陈水扁的“公投”和“台独”,他已在月初向全台湾岛的马姓族人发出了呼吁信,号召所有的马姓同胞联合起来,投好关键的一票,选举出有利于台湾和平与稳定的领导人,此举得到了马姓人士的大力响应与支持。他所做出的努力,表达了大多数老一代中国国民党元老的心声:反对“台独”,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参加马氏宗亲恳亲大会,决定寻根祭祖
2004年8月,第三届世界华人马氏宗亲恳亲大会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召开。率团参加大会的马鹤凌老先生知道中华马氏祖源地在河北省邯郸时,马上表态,他要组团到马氏祖源地河北省邯郸寻根祭祖。在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汤锦程、马善田、蔺朝国等有关人士努力下,2005年清明节前后,马鹤凌老先生梦想成真。此举,在海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老年病逝
2005年11月1日,马鹤凌老先生病逝,享年86岁。马鹤凌逝世的当晚,马英九和母亲、姐姐等人都在他身边,陪着马老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马英九表示,将依父亲生前遗愿,对父亲后事一切从简,不设治丧委员会,不设公祭,婉拒各界花篮与祭奠,并以火 葬方式处理,最后将骨灰移往灵骨塔。
参考资料
马鹤凌.衡东县人民政府.2023-03-31
马英九父亲至死都想回大陆.新浪网.2024-03-27
68年,18岁的马英九和父母的合影,他很帅,他的父亲也很帅.今日头条.2024-01-01
追忆马鹤凌老先生.中国台湾网.2024-03-27
马英九家族的湘潭往事:祖父热心公益,父亲是长跑冠军.澎湃新闻.2024-04-17
马英九母亲因病过世 马家决定不发讣闻不设灵堂(图).凤凰网.2024-03-28
中国国民党马姓高级领导人、辛亥革命英烈简介.中华马氏研究院.2024-03-26
中台办发言人就马鹤凌先生去世回答记者提问.中国政府网.2024-03-27
马英九父亲与母校故事:捐款设体育金牌奖,致信感念老师教导.澎湃新闻.2024-03-28
马英九的父亲与岳云中学.中国贪官数据库.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