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堂梨脯
邹堂青皮梨是驰名国内外的岭南佳果之一,产自于桑浦山东南麓丘陵地带,也就是地都街道南陇、仙埔、枫美、乌美诸村后面山地。这几个村古称邹堂龙,青梅梨也称邹堂梨。
邹堂青皮梨
邹堂青皮梨由来已久,据《邹堂郑氏族谱》记载及民间口碑材料,相传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进士郑,于隆庆初年出任四川省按察使时从四川移植苍溪雪梨于邹堂郑氏祖祠后山坡,开始时皆称“郑子梨”,后因郑子梨名字不雅,观其色泽青苍改称青皮梨,后代逐渐繁衍而遍布邹堂龙所属山地,至今已四百多年了。
邹堂青皮梨系蔷薇科梨属,沙梨的一种。邹堂青皮梨酷似它的祖先四川苍溪雪梨,又有点苹果型。它皮青蒂软,肉白汁多,饮誉中外。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果树栽培》中青皮梨条这样记载:“青皮梨产于揭阳市邹堂乡。果实型圆或近于卵型,成熟后仍为青色,肉质幼嫩,味甜汁多,适宜于加工制罐头。”
邹堂青梅梨春季开花结果,成熟时间在“大暑”至“立秋”阶段。果梨一经上市,争相购买,以先尝为快,因而经济价值较高。
制作方法
它的制作方法是:在每年“大暑”过“立秋”即至之时邹堂梨已成熟,把梨属摘下来,用水洗后,切成二畔,然后把切破一面向下,有表皮一面向上顺次切成厚2-3毫米的小薄片,把这些小薄片置于清洗干净的晒台上或干净竹器内被太阳照晒,直至可折断,收拾藏于织塑袋三五天后,再放于炊格在炉灶上炊沸(炊格顶上炊烟起后15-20分钟)取出晾干,重新放入竹器中于阳光下照晒至梨干湿度消失,装于水缸中以备食用。
本地精制的邹堂梨脯还是一种民间风俗的馈赠佳品,特别是旅外侨胞们,由于梨脯在东南亚一带享有“唐山土羚羊”美誉,他们每次回乡必带一些到侨居地赠送老乡亲,共同分享家乡的土特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