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泳
陈泳,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系教授。主持纵向科研项目同济大学工科科技发展基金课题一项,参加横向科研项目四项;2003年获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规划类一等奖(第三完成人)。专著1本,论文10余篇。建筑创作实践十余项,其中建成6项。
人物简介
学 历:博士
最 后 毕
业 学 校:东南大学
职 称:副教授
学科分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团 队: A12-城市更新与设计
简 介: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城市发展与城市形态研究;城市更新与设计
教育简历
1996年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导师齐康院士)
2000年12月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 齐康院士)
2001年1月-2003年1月在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
教学与科研成果
本科生课程
设计周(1)
设计周(2)
主要成果
[出版著作] 城市空间:形态。类型与意义-苏州古城结构形态演化研究
[发表论文] 推进地铁站地区体系化——上海市轨道交通10号线四川北路站地区城市设计(建筑学报2008-1)
[发表论文] 苏州工业园区“青年公社”(建筑学报2005-10)
[发表论文] 信息时代办公建筑设计的思考——以南京圆通广场为例(建筑学报2005-5)
[发表论文] 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旧城复兴——福州市八一七中路购物商业街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学刊2008-4)
[发表论文] 当代苏州市城市形态演化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06-3)
学术兼职
国际城市形态学会(ISUF)中国分会理事
研究方向
城市设计及理论;建筑设计及理论
简介
2000年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
工作
2008-2009年于丹麦皇家建筑学院访问学者
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发表学术论文3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和参加20余项重点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项目,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10余项。
本科生课程
·建筑设计
·城市设计
研究生课程
·联合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案例研究
出版著作
·城市空间:形态、类型与意义
2009年获得中国大学出版社首届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主要论文
·回归步行(建筑学报2011-6)
·建筑的社会维度(建筑学报2010-9)
·推进地铁站地区体系化(建筑学报2008-10)
·基于空间句法的江南古镇步行空间结构解析(建筑师2013-2)
·地下地上一体化设计:地下空间有效发展的策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1)
·轨道交通站地区宜步行环境及影响因素分析(城市规划学刊2012-6)
·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旧城复兴(城市规划学刊2008-4)
·当代苏州市城市形态演化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06-3)
·近现代苏州城市形态演化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3-6)
·古代苏州城市形态演化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2-5)
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课题
· 机动化时代街区宜步行的关键形态指标及优化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
·上海市步行空间品质调查与优化方法研究(上海市浦江人才课题)
·上海市典型街区步行空间优化对策研究(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课题)
设计实践
·苏州苏纶场地区再生设计
·南京嘉业国际城
·江苏省苏州技师学院新校区
·苏州工业园区青年公社
·上海市地铁M10四川北路站地区城市设计
·常州市火车站南广场地区城市设计
·福州市八一七中路商业步行街及地下空间总体设计
·浙江桐庐滨水发展轴城市设计
·滨江区江滨地区城市设计
获奖情况
·2010年度 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2009年度 中国大学出版社首届优秀学术著作奖一等奖
·2009年度 江苏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二等奖,第一项目完成人。
·2009年度 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市政公用工程·风景园林类二等奖,第四项目完成人。
·2007年度 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第二项目完成人。
·2007年度 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第二项目完成人。
·2003年度 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规划类一等奖,第三项目完成人。
·2011年度 第6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优秀奖,第五项目完成人。
·2013年度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优秀教案奖,第一项目完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