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简称国立东南大学),英文名称为Southeast University(缩写:SEU),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学校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等办学时期。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医学院、南京航务工程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新的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并与江苏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建筑老八校之一”,是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全国12个)。
截至2024年4月,东南大学共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占地面积5888亩,另设有无锡校区和苏州校区。学校有全日制在校生40220人,其中本科生16931人,研究生23289人;有专任教师3371人,其中两院院士16人。学校设有36个院系、90个本科专业,4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东南大学在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428名,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6名,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101-150名。
历史沿革
三江师范学堂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求强思变、兴学育才成为爱国之士的共同认知。三江师范学堂模仿日本办学模式,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学校之一。1902年,两江总督刘坤一首上《筹办学堂折》,力主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1903年,张之洞又以《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上奏清廷。1903年9月,三江师范学堂挂牌开办,1904年招生开学,1905年改名两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采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方针,是中国旧式书院教育体制向现代学校教育体制的过渡。李瑞清(宇仲麟,号梅庵)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期间,大力改革,新设了数学、物理、化学等现代学科,创设了中国高等学校第一个图画手工科。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14年8月30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三江师范学堂原址创立,江南名儒、原江苏教育司司长江谦受命为校长。1915年公开招生,成为中国最早成立的六所国立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学校设有国文、理化两部及一个国文专修科。到1920年,共设八科,其中文理科下设八个系。江谦、郭秉文、刘伯明、陶行知、杨杏佛等南高先贤开创了多项改革,南高突破了“师范”的界限,寓师范教育、基础教育、实科教育于一体,初具综合大学雏形。
五四运动以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便已逐渐松动,女子学校开始兴办,中小学男女同校,然而在高等学校却仍然保留“女禁”,男女同校读书还是纸上谈兵。1919年12月7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召开第十次校务会议,会上陶行知提出了《规定女子旁听办法案》的议案,力主开放“女禁”,校务会议一致通过了此项提案,南高在1920年4月7日正式决定,当年夏天入学考试中,男女评分和录取标准相同,最后严格按标准正式录取了8名女生,南高师在中国教育沿革史上开创了男女生从录取到学习真正一视同仁的先例。
国立东南大学
1920年4月,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提出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立大学的建议,得到一致通过。12月国务会议全体通过,决定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筹办大学,定名国立东南大学。1921年国立东南大学正式成立招生。1923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最后一届学生毕业,正式并入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东南大学仿行美制,倡导通才与专才、人文与科学、师资与设备、国内与国际的“四个平衡”。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1927年,国民政府改变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大学区制,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在东南大学及其附设上海商科大学的基础上,与当时南京及江苏省内多所公立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形成9院36系之规模,师资、图仪设备得到进一步充实,为建立系科完备的中央大学奠定了基础。
1928年2月,中华民国中央政府大学院以“中山大学”校名易致混淆且不合常规为由,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校名改为江苏大学,引起校名风潮。4月24日,大学委员会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正式成立后,将原学院调整为文、理、工、农、商、法、医、教八个院系。1937年10月,中央大学西迁入川,学校分四处:重庆沙坪坝区本部,重庆柏溪校址,成都华西坝医学院、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和附属牙医专科学校,贵阳的实验学校。至抗战胜利时,学校已拥有7个学院计41个系科,1个研究院辖23个研究所,附设有1所专科学校(即全国唯一的国立牙医专科学校),在校生达4700余人。
1946年11月,中央大学在南京复校开课。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国立中央大学。8月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10日起,校名去“国立”二字改为“南京大学”。同年,安徽大学土木工程系、艺术组并入南京大学工学院和师范学院有关系科。1952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学校经调整后,分出南京工学院、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华东水利学院、华东航空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林学院、第五军医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
南京工学院
1952年,在原中央大学校址,以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金陵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工业大学等8所学校相关系、科,建立了南京工学院。
1962年后,南京工学院新建了一批国家及国防建设急需的专业。“文革”期间,学校完成了600余项科研任务,其中有40多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6项填补了国内空白。1976年恢复高考制度,学校迎来了77、78级新生。
1978年起,南京工学院逐步恢复和创办了理科、文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学校恢复研究生教育,至1985年,在校研究生79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8人。
东南大学
1988年5月,南京工学院更名为东南大学。1995年东南大学进入国家教委“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2001年2月,教育部和江苏省签订协议,重点共建东南大学,学校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行列,学校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2001年12月,东南大学软件学院成立,是经国家教育部和原国家计委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2010年,入选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 教育培养计划”高校。2014年,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及入选国家“2011计划”。201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教育部确定共建东南大学。
2017年,东南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名单,11个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名单。在教育部组织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的学科5个,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8位。
2021年,入选了教育部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2022年2月,被列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2023年1月12日,由东南大学共同发起成立的卓越大学智库联盟成立大会召开。
办学规模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东南大学设有长安大学建筑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36个院系、90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东南大学学科建设以工科为主,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有4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5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有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3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类别。学校1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并列全国第八位;1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学位居全球第14位,稳居ESI世界前万分之一行列,计算机科学新晋ESI世界前万分之一,位居全球第7位,材料科学和化学位居ESI世界前千分之一行列。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拥有12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立项学科,17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有5个学科入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共有5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有36门首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东南大学现有专任教师337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32人,正、副高级职称教师2535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739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3322人。有两院院士16人,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较大全球学术影响力的杰出人才约60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国家“十一五”863各领域专家组专家2人,“973计划”专家咨询组成员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末,学校已基本建成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国际合作网络,共与来自20个国家或地区的5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多伦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爱丁堡大学、伯明翰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法国巴黎高科,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日本大阪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
2017年,东南大学发起成立了“中英大学工程教育与研究联盟”,是中国与英国合作建立的第一个以工程教育与研究为特色的大学联盟,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伯明翰大学、剑桥大学、卡迪夫大学、利兹大学、利物浦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诺丁汉大学和华威大学等9所英国著名高校加入了该联盟。2021年,东南大学与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发起成立“碳中和世界大学联盟”,成为全球首个聚焦碳中和领域技术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世界大学联盟。学校还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合作建立了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中外联合研究生院;与法国雷恩一大合作建立了东南大学—雷恩一大研究生学院。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牵头建设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共建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建设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建1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牵头建设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产教融合平台、1个前沿科学中心、1个2011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7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科技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国家级文科平台、2个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有14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9个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资源
图书馆
东南大学图书馆先后历经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等重要发展时期。2000年4月,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南京地质学校等三校图书馆并入,整合为新的东南大学图书馆。2007年3月,九龙湖校区李文正图书馆建成。截至2023年底,累计馆藏纸本文献478万册,中外文数据库平台149个(234个子库),电子图书400万册,电子期刊13万种,电子学位论文1504万篇。此外,还拥有李国鼎先生捐赠、田原先生捐赠、童画作、南工教材等特色馆藏。
东南大学图书馆在南京设有九龙湖校区李文正图书馆、四牌楼校区图书馆、丁家桥校区图书馆,馆舍面积66900平方米,阅览座位5575席,周开馆时间达105小时。并设有国鼎图书室、童寯画室、饭牛草堂、特藏阅览室、学习书房、展览中心、未来学习中心、追光剧场、研讨研读间、朗读花园等特色空间。图书馆配备有信息检索终端、自助文印、自助借还机、咨询机器人、电子书阵列、朗读亭、静音钢琴、智能存包柜等设备。
学术期刊
东南大学学术期刊有《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及《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英文版) 是东南大学主办的以机械动力、能源环境、材料科学、电力电气、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等专业学科为主的学术期刊。《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英国《科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数据库收录。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英国《科学文摘》等7家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0.94。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创办于1999年,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栏目有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发展、艺术学研究、经济决策与企业管理、社会与法治等。该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该刊前身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60年创刊,2001更名为《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双月刊。主要刊登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等;并以分子遗传、影像医学、心脏介入、急诊医学为办刊特色。该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一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期刊及数据库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
科研成果
东南大学于2011-2021年共牵头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33项,其中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截至2022年3月底,学校有效发明专利11174件,位列全国高校第3位。2017年2021年,学校共牵头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2011年-2017年,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2027篇、 EI收录论文12668篇、ISTP收录论文2901篇。近年来,学校参与了“探月计划”“三峡工程”“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北京副中心、港珠澳大桥、高铁技术、南极科考、无线充电等国家重大工程。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获评为优秀国家大学科技园。
有关探月计划:2016年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其中承担测量航天员在失重状态下各种操作所需力的信息的设备,是由东南大学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神秘仪器”—“在轨操作力测量设备”。
有关三峡工程建设:东南大学“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基础理论”为粉煤灰在三峡大坝工程中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科学支撑,“科学应用外加剂”使长江三峡三期工程大坝实现了无裂缝,打破了“无坝不裂”的历史。
2014年中国建造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中,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承担着最大望远镜施工阶段的技术支撑。
东南大学原创性提出第四代城市设计范型,应用于北京副中心等重要城市总体设计。
文化传统
校标
东南大学校标为1997年5月由艺术学系张道一教授设计完成。校标整体图案呈圆形,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外环线条用外粗内细“文武线”装饰,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外环上半部分为东南大学英文名称“SOU苏门小豪猪AST UNIVERSITY”,下半部分为集王羲之书法体校训“止于至善”。标识中间主体部分延续了中央大学时期校徽的倒三角图形,倒三角形内部为东南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四牌楼校区大礼堂。细线为大礼堂轮廓线,中间黑实线为大礼堂正立面爱奥尼亚柱式和山花构图。内部等腰三角形的下面一角冲破内圆,含“遵守规则又敢于创新”之深意。内圆中还有被三角形分割成的三个弓形区域,上方标明校名“东南大学”,也为集王羲之书法体;下方左侧“1902”,表明学校的历史源远流长,下方右侧“南京,表明学校的办学地点”。校标的颜色选取黄色和绿色。外环和大礼堂为黄色,三角形内大礼堂背景为绿色。
校训
东南大学校训为“止于至善”。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为以止于至善为目标或原则,不断地革新和完善。旨在激励东南大学师生员工完善自我以立德,服务人类以立业,坚持真理以立信,追求卓越以立境。
校歌
东南大学校歌为《东南大学校歌》,由王步高作词,印青作曲。
《东南大学校歌》歌词
东揽钟山紫气,北拥扬子银涛。
六朝松下听箫韶。
齐梁遗韵在,太学令名标。
百载文枢江左,东南辈出英豪。
海涵地负展宏韬。
日新臻化境,四海领风骚。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东南大学校园占地总面积为5888亩,南京市设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另设有无锡校区和苏州校区。学校法定住所为: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
四牌楼校区
四牌楼校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四牌楼2号,占地641亩,建筑面积61.85万平方米。为研究生教育、本科生高年级教育、继续教育(除医学学科外)和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曾是明朝国子监所在地,是国立中央大学旧址,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文物,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了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目前认定的旧址文物本体包括南大门、大礼堂、老图书馆、中大院、健雄院、金陵院、体育馆、梅庵、工艺实习场等9处文物建筑和1株古树六朝松。
南大门
南大门为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的正门,建于1933年,由杨廷宝先生设计。
大礼堂
大礼堂位于校园正中,1930年始由中央大学首任校长张乃燕动工兴建,后因经费不足中断,后由建筑系教授卢骏主持续建,1931年4月底竣工。大礼堂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它坐北朝南,总平面为八边形,主立面采用三角顶山花与爱奥尼亚柱共同构图,属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
老图书馆
又称为孟芳图书馆,于1922年1月4日开工奠基,由美国建筑师帕斯卡尔(Jousseume Pascal)主持设计建设。初建呈品字形平面,地上两层,檐口高度约12米,局部设一层地下室,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承重。外观是典型的西方古典式样: 标准的爱奥尼亚式柱廊、山花和檐部装饰,并采用仿石材构造的水刷石粉面。
健雄院
健雄院也称“科学馆”“江南院”。1924年动工,1927年才建成。建成后为理学院所使用。工字形平面,中部四层、两翼三层的对称外观,建筑风格为西方古典复兴主义风格。
体育馆
体育馆1923年落成,坐西朝东,南北对称的木钢组合屋架、木楼板与三楼的环形跑道、间隔的玻璃屋顶(2002年体育馆修缮时将玻璃屋面更换为彩钢顶)、青砖贴面与拱形窗、入口门廊的古典柱式和双面上下的扶梯,透出简洁与庄严。1924年年4月20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曾在此演讲,徐志摩翻译。
梅庵
赵之谦始建于1916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 ,江谦校长为纪念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在六朝松旁建起三间茅屋,取名梅庵;梅庵门前挂有李瑞清手书“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木匾。1932年梅庵茅屋被拆除,1933年中央大学将之改建为砖混结构平房,作为音乐教室使用。梅庵整个建筑中西结合,古朴典雅,自成一局。
九龙湖校区
九龙湖校区是东南大学21世纪发展建设的主要区域,也是东南大学政管理中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基地、科研基地、留学生培养基地。九龙湖校区坐落在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南部,苏源大道以东、双龙大道以西、东南大学路以北、吉印大道以南的范围内,占地面积3752.35亩,总建筑面积约89.54万平方米,一期建设工程已建成总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大部分党政机关、机械、计算机等十个院系和15000名学生已入驻校区。
丁家桥校区
丁家桥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丁家桥,占地176亩,各类建筑的面积为26万平方米。为医学学科教育科研基地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所在地。
无锡校区
无锡校区于1988年经原国家教委和电子工业部批准创办,2007年9月进入位于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区的新校区办学,校区占地近500亩,以培养电子信息领域内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有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等8个学院在校区内办学。
苏州校区
苏州校区的前身为2005年10月成立的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2018年学校决定成立东南大学苏州校区。2021年2月,东南大学和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新一轮合作共建东南大学苏州校区协议。苏州校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占地120余亩,建筑面积近11万平方米。截至2023年4月,校区设有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东南大学软件学院(苏州)、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院、东南大学技术转移(苏州)中心等机构,以及若干科技创新平台。其中,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内第一所中外联合研究生院。
学校排名
软科
东南大学位列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第15名。
东南大学位列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第13名。
东南大学位列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第16名。
US
东南大学位列2022-2023年US世界大学排名第234名。
QS
东南大学位列2023年QS世界大学第461名。
东南大学位列2024年QS世界大学第454名。
东南大学位列2025年QS世界大学第428名。
THE
东南大学位列2025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301-350名。
学校荣誉
2009年11月,东南大学被授予“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
2010年,东南大学被评为“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
2012年,东南大学被评为“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2013年3月,东南大学荣获“全省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称号。
2013年12月,东南大学荣获“2013中国最具魅力高校”荣誉称号。
2017年8月,东南大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2018年12月,东南大学荣获“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20年11月,东南大学荣获“最佳实践大学”称号。
2022年,学校获批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首批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
杰出校友
东南大学《校友业绩》丛书中记录了东南大学1830年后出生的700多名杰出校友的优秀事迹(校友总会数据更新至2008年)。
赵承嘏:国立东南大学数理化学部教授,1935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首届评议员,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梁希: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首批部聘教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钱崇澍: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教授,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柳诒徵:南京高等师范至东南大学教授,1943年教育部部聘教授,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四光:国立中央大学代理校长、名誉教授(30年代),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秉志:南京高等师范至中央大学教授,1948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因篇幅有限,只列出1830-1889年出生的部分杰出校友(院士),详细完整名单参考校友总会网站。
相关事件
被财政部点名通报事件
2023年11月,财政部官网发布第二千一百零三号及第二千一百零二号公告称,在依法对东南大学电子学院8寸探针台采购(三次)项目投诉处理过程中,发现招标文件存在以不合理的条件对供应商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待遇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第(三)项的规定,财政部决定对东南大学及江苏省华采招标有限公司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
参考资料
东南大学章程.东南大学.2023-04-24
明天开始!代码:3202!东南大学等你确认!.微信公众平台.2023-05-10
校庆日.东南大学官网.2022-11-02
东大校区.东南大学.2023-04-25
校区简介.东南大学苏州校区.2023-04-2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24
东南大学简介.东南大学.2023-04-24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5.QS TOP UNIVERSITIES .2024-06-06
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清华北大浙大居前三.大众日报-百家号.2025-04-15
2023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软科.2024-05-08
校训:止于至善.东南大学官网.2022-11-02
东南大学校歌.东南大学.2023-04-25
赵承嘏(1885-1966):国立东南大学数理化学部教授(1923-1925) 1935年当选中央研究院首届评议员 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3-04-25
梁希.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3-04-25
钱崇澍.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3-04-25
两院院士风采.东南大学.2023-04-25
久久为功,止于至善!.微信公众平台.2023-05-10
现任领导.东南大学.2023-04-24
建筑老八校之一.河北新闻网.2023-04-26
关于东南大学,你不可不知的60件事!.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6
三江、两江师范学堂.东南大学校史馆.2023-04-24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校史馆.2023-04-24
百廿东大:她们!熠熠生辉!.微信公众平台.2023-05-10
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校史馆.2023-04-24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江苏大学.东南大学校史馆.2023-04-24
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校史馆.2023-04-24
国立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校史馆.2023-04-24
四、新时期教学秩序的建立.南京大学.2023-06-02
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校史馆.2023-04-24
改革开放40年|东南大学,请回答1978~2018.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6
软件学院.东南大学本科招生网.2024-02-01
信息名称: 教育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26
信息名称: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26
【江南时报】东大领衔科研中心 入选“2011计划”.东南大学.2023-06-02
东南大学获批入选“国防科工局—教育部共建高校”.东南大学新闻网.2023-06-02
信息名称: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26
12所“一流大学”入选!教育部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中国教育在线.2023-04-26
信息名称: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26
【新华网】卓越大学智库联盟在南京成立.东南大学.2024-01-31
院系设置.东南大学.2023-04-24
东南大学2021年招生专业类设置一览表.东南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4-24
物联网工程专业.东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06-02
学科建设.东南大学.2023-04-24
博士后流动站设置.东南大学人事处.2023-05-10
喜报 | 东南大学进入ESI学科排名的学科数增至10个!.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4
东南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进入世界ESI排名前1%.中国教育网.2023-04-24
东南大学新增ESI全球前1%学科!.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4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出炉 东南大学A+数并列全国高校第八 位列江苏高校第一.东南大学.2023-04-24
电子科学与技术.东南大学.2023-05-10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东南大学本科招生网.2023-05-10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23-05-10
学科建设.东南大学交通学院.2023-05-10
学院简介.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2023-05-10
东南大学3个基地入选首批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点.东南大学新闻网.2023-04-25
增至62个!东南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又更新.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5
东南大学49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5
知名专家学者.东南大学.2023-04-25
科研机构.东南大学.2023-04-25
东南大学图书馆介绍.东南大学图书馆.2023-04-25
组织机构.东南大学.2023-04-25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2023-04-25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万方数据.2023-05-10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4-25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入编2014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04-25
神秘仪器”护驾天宫二号 ———东南大学科研团队研发出“在轨操作力测量设备”.东南大学新闻网.2023-05-10
【凤凰网】纪念中央大学西迁80周年 东大师生重走西迁路(宜昌站).东南大学.2023-05-10
我院郭正兴、罗斌教授团队参建世界最大望远镜.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3-05-10
建筑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23-05-10
【学习强国】每日校训 | 东南大学:止于至善.东南大学.2023-04-2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孙友宏院士调任东南大学校长.澎湃新闻.2025-02-20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张俊为中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今日头条-澎湃新闻.2025-01-14
历任领导.东南大学.2023-04-24
黄如任东南大学校长.百家号.2024-04-15
我东又一“宝藏之地”即将开放,坐等打卡!.微信公众平台.2023-05-10
“云游”东大“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微信公众平台.2023-05-10
东大“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第二弹.微信公众平台.2023-05-10
就在明天!梅花时节又逢君!.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2
校区简介.东南大学无锡分校.2023-06-02
组织机构.东南大学无锡分校.2023-06-02
东南大学和苏州市签署新一轮合作共建协议!.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6
【软科排名】.软科.2023-04-24
2024中国大学排名.软科.2024-05-08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in China.usnews.2023-04-26
How U.S. News Calculated the 2022-2023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usnews.2023-04-26
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3:TopGlobalUniversities.qschina.2023-04-26
QS世界大学排名2024.QS官网.2024-04-03
2025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2024-10-18
我校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称号.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3-05-26
我校被授予“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荣誉称号.东南大学.2023-05-26
我校荣获“江苏省教育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东南大学.2023-05-26
我校荣获“全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东南大学.2023-05-26
我校荣获新华社新华网授予的“2013中国最具魅力高校”称号.东南大学.2023-05-26
全国高校唯一!连续九次!东南大学再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6
我校荣获“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东南大学.2023-05-26
喝彩!东南大学获评社会实践“全国优秀单位”和“最佳实践大学”.微信公众平台.2023-05-26
破解工程教育核心难题:10所大学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新浪财经.2023-04-25
过去的一年,东大发生了哪些大事儿.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5
《校友业绩》丛书(第一卷).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3-04-25
《校友业绩》丛书(第二卷).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3-04-25
《校友业绩》丛书(第三卷).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3-04-25
柳诒徵.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3-04-25
李四光.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3-04-25
秉志.东南大学校友总会.2023-04-25
东南大学、江苏华采公司被财政部点名通报.今日头条.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