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风景

风景

《风景》,由当代作家墨白创作的短篇小说。原载《洛阳日报》1993年8月29日。收入1994年1月河南人民出版社版《孤独者》。载《小小说选刊》1994年2期。获《小小说选刊》1993—1994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

《风景》中的叶是一个遭到遗弃的小女孩,爸爸妈妈离婚后都到南方去了,叶那种凄冷孤寂的心情化作两行热乎乎的泪水从眼眶溢出,但小说没有正面抒写她的言行神态,而是描摹了很少人走动的街道,叶的单薄的身影……叶独自一人去了奶奶家,慈祥的奶奶要为叶抚平心灵上的创伤,替叶堆雪人,雪人是叶的期望和对生活的憧憬。天亮后,醒来的叶看到了一个“老大老大”的雪人,雪人的旁边是“象睡着了”其实已经离开了人世的奶奶。“冬季白雪的风景在叶幼小的脑海里化成了一幅永恒的图片。”雪人象征了叶“悲伤——希望”的情感世界。

作品原文

风景

叶坐在雪地上,回头望望她刚刚走出的医院,她想,要是能堆一个大雪人该有多好呀!可是到哪里去堆呢?她扬起脸,痴痴地想,到哪里去堆个雪人呢?她伸出舌头舔舔落在嘴角上的雪花,慢慢地闭上眼睛,她仿佛看到了空旷洁白的原野,看到了奶奶拄着拐杖立在村头眺望。有两行热乎乎的泪水从眼角里溢出来,但她没有去擦,依旧那样扬着脸,感觉着雪的飘落。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一个名叫叶的女孩在城市的街道里乘上了开往乡村的客车。她的面色苍白,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售票员很同情这个瘦小的女孩,她没让她买票,一直把她送到她要去的那个名叫树庄的地方。叶站在雪地上,一直看着那辆客车随着公路远了,才转身走进村里。飘扬着雪花的村街上很少有人走动,叶的身影在寂静的村道上显得很单薄,她费力地穿过村子,来到村头一所被树枝围成的院子前。叶目光越过柴门看到了院子深处的房屋,就忍不住叫了一声:奶奶——她一边喊叫一边朝房子奔跑。叶在奔跑的过程中,看到那扇黑色的门打开了,她看到奶奶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出现在门口。

奶奶说,叶,是叶吗?叶不顾一切地扑到奶奶的怀抱里。奶奶用苍老的手抚摸着叶冻得冰凉的小脸,她叠声地叫着:乖,是你吗?乖,真是你吗?奶就要去看你哩,鸡蛋都弄好了,可奶走不动,奶又晕车……你爸哩?

泪水从叶的眼眶里涌出来。奶奶说:他又把你一个人丢在医院里了?这个赖种!乖,别哭……你妈呢?咋,离了婚就不管了,就一推六二五了?就不是你闺女了……别哭别哭,乖,给奶说,好点了吗?叶说:奶奶,白血病能治吗?能治……老人把叶紧紧地搂在怀里,苍老的泪水从她的眼里流出来。她说:能治,能治,我苦命的孩子……叶慢慢地推开奶奶,说:我想堆个大雪人。奶奶说:乖,你歇着,奶去给你堆。叶说:不,奶,我自己堆。奶说:中,你自己堆,奶去给你做饭好吗?

在冬季里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一个名叫叶的女孩在奶奶苍老的视线下吃力地堆着雪人,她的脸色越来越苍白,在天色暗淡下来的时候,那把铁锨从她的手中滑落下来,她无力地坐在雪地上。奶奶走过来扶起自己的孙女。奶奶说:乖,回屋歇会儿,明儿个再堆。叶在奶奶的搀扶下回到了屋里,她在奶奶温暖的地铺上很快就睡着了。

叶醒来的时候,天已经亮了,她在屋子里没有看到奶奶的身影。她拉开门,眼前出现的情景使她愣住了。她看到一个老大老大的雪人坐在院子里向她微笑,在雪人的旁边,她看到了奶奶。奶奶盘腿坐在那里,好像很累很累,她的身上和四周落满了厚厚的积雪。叶叫着跑过去,可是奶奶没有说话,奶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好像睡着了。叶不敢惊动奶奶,她悄悄地在奶奶身边坐下来,一直坐了很久很久。冬季白雪的风景在她幼小的脑海里化成了一幅永恒的图片。

1991年10月。

载《小小说选刊》1992年2期。

作品鉴赏

墨白的《风景》,故事简单又不新鲜,但读罢却能给人较强烈的震撼。原因就在于作者较成功的运用了叙事语言。在传统的小说写作中,对事件过程的叙述、人物的描写、人物心理的展现等,常常需要用几种语言方式去表达。但在墨白的笔下,却打破了这些语言方式的界限,把叙述、描写,甚至人物的对话统统纳入一种语言体系中,使作品读来既有散文诗一样浓郁的抒情色彩,又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小说故事框架。

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一环扣一环,前后衔接得紧凑严密,读来清晰自然。以叙述故事为主,在叙述中突出人物形象,景物、语言、行动描写从简,并融化在故事的叙述之中。塑造人物形象,用白描手法,并注重用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如文章中作者写叶“伸出舌头舔舔化成了水的雪”和“奶,啥是白血病?”这都写出了“叶”的天真。而奶奶说的那个善意的谎言,以及她把生命最后的时刻都给了孙女,这突出了奶奶的慈祥与无私的爱。

题为“风景”,含蓄隽永,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这荒村野地里的雪人,是美丽的,但又是孤独的,它是身患重病、来日不多的女孩的最后一个美丽心愿,是年迈的祖母用最后的生命给孙女的温暖与慰藉,是慈爱的祖母用生命的最后时刻塑造的人间风景,它仿佛在向我们娓娓诉说着一个不老的传说:爱可以塑造出世界上最温馨的画面。正是这种意象的存在,使读者沉浸在这人间至纯至美的风景中,体味着穿透灵魂的震颤。

在这篇小小说里,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表象——“雪”、“雪人”,其实都是作家对生命在病魔和死亡面前所呈现出来的苍白、无奈、寒冷(浅层的),挣扎、希冀、幻想、回顾(中层的),坦然、平静、美丽(深层的)等等一切反映的象征。这个象征也是多层面的,它既是对白血病贫血的暗示,也是对死亡之神身披白袍的暗示,同时,也是对归属感的幸福暗示,短短的千余字的《风景》,竟承载着如此之大的使命,谁还敢妄言说“小小说太小”呢?

这荒村野地里的雪人,成为一种意象和象征。它是身患重病、来日不多的女孩的最后的美丽心愿,是年迈的祖母用最后的生命给孙女的温暖与慰藉,是慈爱的祖母用生命的最后时刻塑造的人间风景。正是这种意象的存在,使读者忘记了作品的体裁和表象,而完全沉浸在它的诗情画意里,体味着它穿透灵魂的震颤。

实在不忍把作品当作“问题小说”来读,尽管它隐含的正是家庭破裂给予女带来亲情流失的社会问题。如果真要那样读解的话,无疑会破坏小说的优美意境。而这种意境正是读者触摸到祖孙之间亲情与怜爱的中介。也是在这意境中,读者领略了包括“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售票员”在内的普通人的人性的光辉,这才是人世间弥足珍贵的风景。这风景不光定格在“叶”短暂而脆弱的生命里,也定格在所有读到这篇小小说的读者的心目中。

作品刊载

作者简介

墨白,本名孙郁,先锋小说家,剧作家。1956年农历十月初十出生于淮阳区新站镇。务农多年,并从事过装卸、搬动、长途运输、烧石灰、打石头,油漆等各种工作。1978年考入周口幼儿师范学校艺术专业学习绘画;1980年毕业后在乡村小学任教十一年。1992年调入周口地区文联《水》杂志社任文学编辑,1998年调入河南省文学院专业创作、任副院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