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无梦令等,此调始于五代十国,由李存勖李存创作。
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
代表作有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厉声教《西溪小令二首》等。
词牌沿革
此调本名《忆仙姿》。创调之作是五代后唐庄宗李存词,词存《尊前集》:“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风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周邦彦又因此词首句改名《宴桃源》。沈会宗词有“不见不见”叠句,名《不见》。张辑衣“比著梅花谁瘦”句,名《比梅》。《梅苑》词名《古记》。《鸣鹤余音》词名《无梦令》。魏泰双调词名《如意令》。苏轼用此调时改名《如梦令》,其词序云:“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两阕。
此曲本李存勖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词谱》以庄宗词为谱,将第三句“长记欲别时”改为“长记别伊时”以和律句“仄仄仄平平”。《尊前集》与《苕溪鱼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录此词均为“欲别”。苏轼四首,其中三首此句平仄与庄宗同,但宋人多为仄仄仄平平,如秦观五首为:“睡起熨沉香”“梦破鼠窥烛”“遥想酒醒来”“桃李不禁风”“孤馆悄无人”。此调两个二字叠句,最难处理,而且必须与上下句语意连贯。
《词谱》此句第一字作可平可仄,但当依《词律》此句作“平仄”,如秦观作“消瘦”“无寐”“回首”“肠断”“无寐”。此调四个六字句,俱为仄仄平平仄仄。两个二字句,为平仄。此六句用仄声韵。一个五字句,末字为平声。这样使此词声情低沉凝重。此调于五代十国仅李存勖两词,宋人作者甚众,一般用以抒情,自苏轼用以游戏和表旷达之情后,亦有用以言志与写景者。
格律对照
格一
格律对照例词:《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仄,中仄中平中仄。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格二
格律对照例词:《古记·腊半雪梅初绽》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腊半雪梅初绽,玉屑琼英碎剪。素艳与清香,别有风流堪羡。苞嫩,蕊浅,羞破寿阳人面。
格三
格律对照例词:《如梦令·疑是水晶宫殿》
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疑是水晶宫殿,云女天仙宝宴。吟赏欲黄昏,风送一声羌管。烟淡,霜淡,月在画楼西畔。
格四
格律对照例词:《无梦令·学道非难非易》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学道非难非易,怎敢已而不已。专下死功夫,悟得长生活计。长生活计,收得精光神气。
格五
格律对照例词:《如梦令·秋千争闹粉墙》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秋千争闹粉墙,闲看燕紫莺黄。啼到绿阴处,唤回浪子闲忙。春光,春光,正是拾翠寻芳。
格六
格律对照例词:《如梦令·寿新恩人》
中仄中平仄仄,仄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中仄中平平仄。平仄,平仄,中仄平平中仄。
炎暑尚余八日,火老金柔时节。闻道间生贤,储秀降神嵩极。无敌,无敌,当代人伦准的。
中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仄,平仄,中仄仄平中仄。
射荣当为第一,高跃龙门三级。荣看绿袍新,帝渥必加宠锡。爱新觉罗·良弼,良弼,真个国家柱石。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词牌格式
1、格一单调
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以李存勖《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为代表。此词第五、六句例用叠句。按白居易词首句“前度小花静院”,“静”字仄声。沉会宗词第五、六句“不见。
不见。”,两“不”字俱仄声。白词第七句“记取钗横鬓乱”,“鬓”字仄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馀悉参后词。
又按苏轼词第三句“唤起百舌儿”,“舌”字入声,宋元人此字从无用仄声者,当是以入作平,不可泛用上去声字。
2、格二单调
三十三字,七句,六仄韵。以无名氏《古记·腊半雪梅初绽》为代表。此词第五、六句不叠。
3、格三单调
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以无名氏《如梦令·疑是水晶宫殿》为代表。此词第五、六句但叠韵而不叠句。
4、格四单调
三十三字,六句,四仄韵,一叠韵。以《鸣鹤余音》无名氏《无梦令·学道非难非易》为代表。此词第五、六句作四字一句,即叠上句下四字,与前二体又异。
按此体见《鸣鹤馀音》集,有一段者,有两段者,词极鄙俚,故止采一首以备体。又按宋赵长卿词第四句“目断行云凝”,第五、六句“凝竚。凝竚。”即叠第四句韵,与此略同。但“凝竚”叠句,与“如梦”叠句同,故不另列。
5、格五单调
三十三字,七句,五平韵,一叠韵。以吴文英《如梦令·秋千争闹粉墙》为代表。此词用平韵,宋人惟吴文英一首,无别词可校。
6、格六双调
六十六字,前后段各七句,五仄韵,一叠韵。以魏泰《如梦令·寿新恩人》为代表。此词合两段《如梦令》为一阕,有李、刘词可校。
李词前段第一句“久羡庞眉鹤发”,“久”字仄声,“庞”字平声。第二句“闻望孔堂烜赫”,“烜”字、“孔”字俱仄声。
第三句“信得彭乔仙”,“信”字仄声,“彭”字平声。第四句“秘受长生真诀”,“秘”字仄声,“长”字平声。第七句“吕望师周时节”,“吕”字仄声,“时”字平声。
后段第一句“纔过中秋节六日”,“纔”字平声。第二句“对此称觞忻”,“对”字仄声。第四句“金缕轻调莺舌”,“金”字、“轻”字、“莺”字俱平声。
末句“九九算犹千百”,上“九”字仄声,“千”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典范作品
《如梦令》的代表诗词:
1、《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2、《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
宋代:秦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译文:长夜漫漫,四周寂静如水,风很大,驿站的门紧闭。从梦中惊醒,老鼠正偷看着棉花灯,寒气也透进了被子。睡不着了,门外已传来马的叫声,已有人早起了。
3、《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没了兴致才乘舟返回,却迷途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么出去呢?怎么出去呢?叽喳声惊叫声划船声惊起了一滩鸣鹭。
4、后唐·李存勖《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5、宋·苏轼《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
6、宋·秦观《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
7、清·纳兰性德《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
8、清·纳兰性德《如梦令·木叶纷纷归路》
9、当代·厉声教《西溪小令二首》
参考资料
李存勗_李存勗介绍及评价_李存勗生平事迹_李存勗轶事_七画历史人物.七画历史人物.2020-09-22
厉声教诗词选:江山代有弄潮人 - 中国日报网.中国日报网.2020-09-22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翻译及赏析_李清照_古诗文网.古诗文网.2020-09-22
如梦令·莺嘴啄花红溜原文、翻译及赏析_秦观_古诗文网.古诗文网.2020-09-22
如梦令·为向东坡传语原文|翻译及赏析_苏轼的诗_书摘古诗文网.书摘古诗文网.2020-09-22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原文、翻译及赏析_秦观_古诗文网.古诗文网.20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