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糙蚀菱蟹
粗糙蚀菱蟹(拉丁学名:Daldorfia horrida),别名糙壳蚀菱蟹、粗糙蚀背蟹、排骨酥蟹、怪石蟹,是菱蟹科蚀菱蟹属的动物。其常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125m深的岩石底、泥沙或具有贝类的海底及珊瑚礁浅水中。其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省,海南省。
粗糙蚀菱蟹的头胸甲呈宽菱形或五角形,表面粗糙,各区隆起处均有圆钝的结节,分区的沟中具有腐蚀状的坑洞。胃区、心曲和心肠区之间的两侧各具有1个较深的沟。额角钝而厚,眼窝圆且小。触角的基节长且宽,完全填补了眼窝内侧的间隙。螯脚巨大且粗壮,左右不等大,长节的背面具有刺状突起,腹面有平钝的突起,掌节的内侧面具有3个比较大的锥形突起,其余的突起平钝,表面具有颗粒,大螯的两指之间具有空隙。雄性的腹部有6节,雌性则有7节。身体的颜色多变,大多和礁石的颜色相似,以土黄至棕褐色为主,也有柑橘和鲜红色的个体。
粗糙蚀菱蟹以寄居蟹、蛤类、蜗牛等甲壳亚门、软体类动物为食。其具有毒性,应避免食用。粗糙蚀菱蟹还具有观赏性。其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
名称由来
因粗糙蚀菱蟹的甲壳外观和触感,会让人联想到怪石,所以又被称为怪石蟹。
形态特征
粗糙蚀菱蟹的头胸甲呈宽菱形或五角形,宽约可达17cm,长8cm,表面粗糙,各区隆起处均有圆钝的结节,分区的沟中具有腐蚀状的坑洞。胃区、心曲和心肠区之间的两侧各具有1个较深的沟。额角钝而厚,背面前方有结节,后方有1个深窝。眼窝圆且小,上眼框完全闭合,眼柄粗短,背缘具1细沟。肝区侧缘突出呈三角形,鳃区侧缘具有7齿,末齿大,在这一列齿后面的侧角也是钝的,且呈结节状。触角的基节长且宽,完全填补了眼窝内侧的间隙。螯脚巨大且粗壮,左右不等大,长节的背面具有刺状突起,腹面有平钝的突起,掌节的内侧面具有3个比较大的锥形突起,其余的突起平钝,表面具有颗粒,大螯的两指之间具有空隙。雄性的腹部有6节,雌性则有7节。身体的颜色多变,大多和礁石的颜色相似,以土黄至棕褐色为主,也有柑橘和鲜红色的个体。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粗糙蚀菱蟹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主要分布于南非、马达加斯加、摩里西斯、斯里兰卡、新喀里多尼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日本等国家。在中国分布于台湾省,海南省。
栖息环境
粗糙蚀菱蟹喜栖息于北纬32°-南纬31°,东经30°-西经108°的区域,适宜温度为24.5-29°C,其常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125m深的岩石底、泥沙或具有贝类的海底及珊瑚礁浅水中。
生活习性
粗糙蚀菱蟹善于在岩石、礁石周围伪装。体表有许多腐蚀的洞斑,与珊瑚礁石类似,属于拟态生物。成蟹常埋在沙质泥中。钳脚粗壮、有力,可轻易夹碎贝壳类动物。其以寄居蟹、蛤类、蜗牛等甲壳亚门、软体类动物为食。
生长繁殖
粗糙蚀菱蟹的繁殖方式为卵生,通过嗅觉和触觉来进行求偶。
毒性
粗糙蚀菱蟹具有毒性,应避免食用。
主要价值
粗糙蚀菱蟹可饲养,并具有观赏性。
物种保护
粗糙蚀菱蟹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的保护等级为无危(LC)。
参考资料
粗糙蚀菱蟹.inaturalist官网.2025-04-21
粗糙蝕菱蟹.台湾生命大百科官网.2025-04-21
糙壳蚀菱蟹.中国自然标本馆.2025-04-21
糙壳蚀菱蟹.物种2000官网.2025-04-21
Daldorfia horrida.zukan-bouz官网.2025-04-21
Daldorfia horrida.sealifebase官网.2025-04-21
粗糙蚀菱蟹-综合描述.台湾生命大百科官网.2025-04-21
Daldorfia horrida.reeflex官网.2025-04-21
Daldorfia horrida.jungledragon官网.2025-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