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罗飞声

罗飞声

罗飞声(1879-1913),原名罗锐青,别号蜚声、非声,出生于河南省新野县。他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受到早期民主主义思想影响,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并积极参与反清活动。他还带头剪去发辫,并鼓励女儿解放缠足。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罗飞声在河南优级师范学院完成了他的理化科学业,表现出色。

教育生涯

1908年,罗飞声被聘任为南阳公学的教务长。在此期间,他与学监杨鹤汀合作,利用教育作为掩护,秘密地开展反对清代统治的活动。

政治参与

罗飞声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与其他成员一起,通过教学活动来掩盖他们的政治行动。他们不仅自己剪去了象征封建传统的发辫,还鼓励家人和其他人放弃缠足这种陋习。

危险时期

1911年,罗飞声回到开封市,积极参与准备第二次武装起义的工作。然而,起义计划泄露给了清政府,导致许多革命党人在一次袭击中丧生。罗飞声成功逃脱,随后前往新野县迎接来自湖北的革命军队。

新闻事业

1913年初,罗飞声应马云卿之邀,回到开封担任《民立报》的编辑。这份报纸是国民党河南支部的官方刊物,每日出版两版。它以“启发民智,采访民隐,发扬民主,坚定民心”为宗旨,报道内容直击时弊,批评袁世凯的不当行为,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以及白朗起义。这些报道引起了袁世凯及其追随者的极大不满。

压制与牺牲

1913年7月1日,开封市发生军火库爆炸事件,《民立报》的一位记者在报道中提到了可疑的人物,这引发了当局的怀疑。张镇芳据此指控《民立报》策划了这次爆炸,并逮捕了包括罗飞声在内的多名工作人员。经过残酷的审讯,罗飞声最终于11月2日在军警联合会被枪决。

后世纪念

罗飞声去世后,最初被安葬在河南留欧美预备学校的土地上。1918年,在朋友马戢武、高增山等人的帮助下,他的遗骸被迁回家乡重新安葬。

个人生活

罗飞声的家庭生活中也体现了他对进步社会的追求。他不仅亲自剪掉了自己的发辫,还鼓励女儿心芝摆脱缠足的束缚,这是当时女性解放的重要一步。

参考资料

蔺明章等人对罗飞声的回忆.豆丁网.2024-09-16

民主主义.宣讲家网.2024-09-16

《民立报》.《民立报》.2024-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