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镇
辽宁省东港市孤山镇位于辽东半岛东北翼,镇内分布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多个民族,是东港市区域面积最大,人口仅次于前阳镇的第二大乡镇。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凤凰巡检司移驻大孤山,归属岩州;截至2018年末,孤山镇户籍人口有62276人。截至2020年6月,孤山镇下辖3个社区、1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西街社区西后街28号。
农民人均纯收入10767元。2018年,孤山镇有工业企业51个,其中规模以上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8个
2016年10月14日,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孤山镇被住房城乡建设部评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2017年11月,孤山镇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2018年,孤山镇有工业企业51个,其中规模以上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8个。
历史沿革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凤凰巡检司移驻大孤山,归属岫岩州。
清咸丰年间(1851年—1861年),建镇。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隶属庄河厅。
民国四年(1915年),改设县佐。
东北沦陷后,日伪当局设庄河市大孤山第六区公署大孤山街公所。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庄河、岫岩满族自治县、凤城市、丹东市4县辖区内各划出部分区域成立孤山县。大孤山街为孤山县政府驻地。
1958年9月12日,孤山镇、孤山乡、菩萨庙乡、新农乡合并,成立孤山公社,属安东县。
1965年3月1日,归东沟县所辖。
1966年1月,恢复孤山镇建制。
1973年11月,恢复孤山公社城镇办事处建制。
1980年9月,建立孤山镇。
1985年3月,孤山镇升格为副县级建制镇。
1988年8月,孤山镇与孤山乡合并,建立孤山镇。
1993年,撤东沟县建东港市,孤山镇隶属东港市。
2002年1月10日,孤山镇与新立镇合并,设立为孤山镇。
地理环境
区位优势
孤山镇位于辽东半岛东北翼,东港市西部,西与大连市接壤,北与鞍山市接壤,辖19个村、2个城镇社区,居民19429户,总人口81000人(2021),全镇区域面积21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9000亩,(旱田40500亩、水田68500亩),山峦面积34500亩,沿海滩涂2.3万亩,浅海面积2.7万亩。林地面积460公顷。镇辖2个社区居委会,19个行政村,其中:1个渔业村,1个菜农委,17个农业村;有58个城镇居民组,193个村民组。镇内分布汉、满、蒙古、回、朝鲜、锡伯等十多个民族,有人口6.6万人,是东港市区域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乡镇。大洋河自北向南,在孤山镇东大于村附近注入黄海。丹(东)大(连)高速公路、鹤(岗)大(连)公路、大(孤山)盘(山)公路纵贯全境,丹大快速铁路已于2015年12月17日开通,从丹东市至孤山站乘坐高铁仅42分钟,设有的货运站也即将开通。大孤山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区位优越、资源丰厚、前景广阔。儒、佛、道三教全部具有,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镇。
孤山镇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黄海的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水量800-900毫米,雨热条件良好,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孤山镇南部为鸭绿江口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湿地边缘多种植水稻,是东港市重要大米产区之一。孤山大仙居杏,甜酸可口,是辽东南著名特产。
早在60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唐宋时期是一片兴盛景象,清咸丰年间正式设镇,民国四年改设县佐。1946年7月设立孤山县, 1949年6月撤孤山县建东沟县,1985年被确定为副县级建制镇。岁月更迭,沧海桑田,如今这里已变成富庶文明的北国江南。
大孤山钟灵秀,人杰地灵。开国上将周桓,著名画家邵宇,2012年赴任的国家军委副主席、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司令员、上将范长龙,党的好干部韩云娜,中国农工民主党名誉副主席姚峻等,都是孤山人的骄傲。
孤山镇历史上就崇尚教育,早在1886年这里就创办了小学,1903年创建的崇正女子学校更是裴声中外。1930年创建的东港市孤山中学,即现在的东港市第一高级中学,由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郭沫若先生亲自题名,从这里走出的人才遍布全国各地。自2002年以来,镇财政投放到教育上的经费达三千多万元,镇内现有市、镇属各类学校21所,教师680余人,学生达11000余人。
大孤山文化底蕴深厚。在清朝爱新觉罗·旻宁年间,连号称“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也在位于孤山脚下的古戏楼登台亮相;每年农历4月18日的大孤山庙会,都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云集这里,进行文化、物资和科技的交流;孤山的剪纸、版画、农民画更是驰名中外,民族器乐、泥塑、民间文学研究等在国内文化艺术界也都占有一席之地。
大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风景旖旎,从山下拾级而上,山中绿荫环抱,古木参天,巨柞、古槐、夹道成荫,山溪潺潺,澄澈清凉。
座落于绿树浓荫中的千年古刹,建于唐朝,兴盛于明清两代,集佛、道、儒三教为一体,汇集了我国南北建筑艺术的风格,是东北地区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群之一,被划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群的上下庙宇依山就势,布局巧妙,建筑群内雕梁画柱,壁画书法真实反映了古人精湛的建筑艺术和深厚文化底蕴。上庙的两棵古银杏树,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圣水宫位于上庙楼阁后,这里古洞幽深,石缝通天,泉水清澈甘甜,四季不绝,甚为奇特。下庙的天后宫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妈祖庙,这里有清朝军相大臣、两江总督左宗棠为天后圣母殿题写的“永庆安澜”匾额。每逢庙会,妈祖庙前更是人山人海,香火不断,数不清的善男信女向海神娘娘的雕像顶礼膜拜,乞求保佑平安。
驱车大洋河桥,远眺大孤山,一尊石佛安然仰卧,悠然自得,在火红的晚霞映衬下,更加使大孤山增添了一丝丝神奇的色彩。
山有山的豪迈,水有水的柔情。驻足大孤山山顶,拾道南望,海上风帆点点,烟雾氤,山水苍茫,北极鸥翩翩,犹如国画风景,獐、鹿二岛犹如梦中仙境,尽在眼底。
位于孤山境内南部的丹东大鹿岛,是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最大岛屿,是辽东半岛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3A级旅游区。岛前的月亮湾海滨浴场、震惊世界的甲午海战古战场、岛上的无名将士墓和那威然耸立的邓世昌塑像、明末总兵毛文龙的碑亭、丹麦的教堂、英式的导航灯塔等休闲场所和历史遗迹,无不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岛上现已形成的集旅游、休闲、餐饮、住宿、交通、购物于一体的产业链,加上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每年都接待几十万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
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孤山核心区,是鸟类栖息的天堂,从澳大利亚艰难跋涉的候鸟从这里飞往西伯利亚地区,在此停歇的鸟类就有三百余种。每当春夏之交,湿地中芦花荡漾,蒹葭摇曳,群鸟欢歌,让人尽心体验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无限乐趣,尽情欣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华美乐章。
位于孤山境内北部的罗圈背水库,群山环抱,林涛起伏,象一颗璀璨的明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大孤山特产丰富,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3820公顷的浅海滩涂已成为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基地,这里生产的喜米晶莹剔透、醇香可口,历史上曾为朝廷贡品,现已远销海内外。
孤山镇的海淡水资源丰富,硕大的红星梭子蟹、鲜活的贝类、还有大对虾、海蜇、家鱼等百余种水产品,味道鲜美,独具特色,远销日本、韩国、西班牙等地,受到客商青睐,被称为“丹东市贝类生产第一镇”。
孤山的特产—大杏梅,果实硕大,肉厚核小,果色黄中带红,甜而不腻,更是我国诸多水果中的珍品,荣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铜奖。而由丹麦传教士聂乐信自丹麦引进嫁接而成的美丽传说,更是为大杏梅披上了美丽神奇的色彩。
孤山镇境内北部多为山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花岗石、高岭土、石灰岩、沟沙、砂砾、磷矿石等的开发利用,更是前景广阔。
孤山镇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与日本一衣带水,从辽宁省的版图上看,它正处于大连市、鞍山市、丹东市三市交汇处,是丹东至大连的必经之地。这里有辽宁省最大的镇级客运站—孤山客运站,鹤岗—大连公路与大盘公路在镇区交汇,丹大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丹海高速公路在孤山境内都设有出入口,丹东至大连的快速铁路已通车,高铁大孤山站至孤山镇仅6公里,铁路货运站也即将开通,丹东市中心渔港正在开发建设中,便利的交通条件充分展现了孤山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孤山镇带来了无限的商机。
孤山镇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孤山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又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大力发展沿海经济带的机遇,重振孤山雄风,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要发展大项目,现有的企业要向大企业、大财团靠拢,主动地融入省市工业发展的产业链条之中,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的转移,争取培育更多的新型企业和产业。
位置境域
孤山镇地处东港市西部,东至大洋河与黄土坎镇相望,南临黄海,西至大连市庄河市栗子房镇,北与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洋河镇接壤,行政区域面积198.1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孤山镇境内西北部地势较高,平均海拔5.8米,为丘陵区,大都为黄土土壤;东南部地势平坦,平均海拔为3.9米,系平原区,多系青碱土壤。主要山峰有大孤山,最高峰海拔337.3米。
气候
孤山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属季风性、大陆性亦具海洋性气候;冷暖交替变化大、风大、雨量大、阵雨多,春季回暖早10天左右,秋季晚冷10天左右。多年平均气温12.8℃,极端最高气温32.2℃,极端最低气温-25.6℃。无霜期年平均179天,最长达207天,最短为145天。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的7—8月,8月最多。
水文
孤山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大洋河,发源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偏岭乡唐帽山经孤山镇东马家坨子注入黄海,孤山镇境内长7.3千米,流域面积6000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50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小洋河和双岔河。
自然灾害
孤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雨、风灾、洪涝等。暴雨灾害年均发生三次,主要发生在7—8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一次降水量达400毫米;镇内中大街以南水深达2米左右,洼地达3米以上,3昼夜未退,民房全部被淹,造成百年来最大的水灾。1982年8月连日暴雨造成大洋河水流量达1.1万立方米/秒,没有造成人员财产损失。
自然资源
孤山镇有耕地面积98401亩;可利用林地面积31361亩。
行政区划
辖东街、西街2个社区,19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西后街28号。镇区包括2个社区,面积4平方千米,城镇人口约2万人。古迹有孤山庙群。村庄详情:
2011年末,孤山镇下辖2个社区、19个行政村,下设58个居民小组、193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孤山镇下辖3个社区、1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西街社区西后街28号。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孤山镇总人口6429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940人,城镇化率27.9%。另有流动人口8290人。总人口中,男性32169人,占50.1%;女性32121人,占49.9%;14岁以下5045人,占7.9%;15—64岁49980人,占77.7%;65岁以上9265人,占14.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58551人,占91.1%;有蒙古、回、苗、彝等12个少数民族,共5739人,占8.9%。超过2000人的少数民族有满族1个民族,达230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0%。2011年,人口出生率1.2‰,人口死亡率1.4‰,人口自然增长率-0.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01人。
2017年末,孤山镇常住人口为65324人。
截至2018年末,孤山镇户籍人口有62276人。
经济
综述
孤山镇财政总收入1.0812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712万元,比上年增长5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600万元,增值税1900万元,企业所得税1000万元,个人所得税2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8%、150%、100%。农民人均纯收入10767元。
2018年,孤山镇有工业企业51个,其中规模以上8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8个。
农业
孤山镇作为东港市农业第一大镇,在抓好工业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及时地建立了有效的经营机制,实行综合开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全面打造绿色生态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和开放性农业,拓宽农民增收领域,并通过科技推广、园区示范、品牌牵动、协会推动、企业带动等措施,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推进专业村发展。
目前,全镇已形成优质水稻、草莓、滩涂贝类、板栗、设施果树、食用菌、草制品、蛋、禽八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仙居杏、树莓、特色蔬菜、贝类养殖四大农业示范基地。
孤山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孤山镇生产粮食41876吨,其中水稻29130吨,玉米10446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等。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3335亩,产量46211吨,主要品种有结球白菜、青萝卜,其中大白菜22824吨,萝卜3143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8.4万头,年末存栏2.7万头;家禽饲养量330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9750吨,其中猪肉4782吨,牛肉41吨,羊肉8吨;禽蛋8135吨,牛奶4吨。
截至2011年末,孤山镇累计造林600亩,其中防护林200亩。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6319.5亩,产量750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桃、梨,其中苹果1891吨,梨1605吨,桃2816吨。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海域面积14.26平方千米,滩涂14.26平方千米,淡水面积3.7平方千米。2011年,水产品总产量9506吨;渔业总产值5亿元。2011年,大型农业机械3000台(辆)。
2021年4月28日,入选农业农村部、财政部“2021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工业
孤山镇是辽东地区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形成以服装、食品、机械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服装、食品、机械加工等中型产业集群。
目前,全镇共有工业企业300余家,现已形成服装、机械加工、农产品冷冻加工为主的三大工业产业体系。其中减速机企业7家,成为辽宁省较大的减速机生产基地;服装加工企业15家,成为丹东市地区重要的服装加工基地;农产品冷冻加工企业12家,成为孤山镇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在突破性发展的孤山工业经济,促进孤山镇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工业的腾飞,又带动了城镇建设事业的发展。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便利的交通条件、新建的各式住宅小区、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构成了孤山镇优良的居住、休闲、娱乐、购物环境,吸引了四方宾朋前来旅游、定居和投资兴业。
几年来,孤山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项目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走出一条强镇富民之路,初步实现了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孤山镇现有各种企业1,962家,服装业103家,机械加工78家,农产品加工65家,个体工商户1,735户。现在全镇已形成服装加工、机械加工、农产品冷冻加工为主体的三大工业产业体系。到2002年末,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3亿元,第二产业12.5亿元,第三产业3.5亿元。外贸出口供货额完成18,526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78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159元;招商引资3,110万元。基本上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街区商贸化,经济和财政稳步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2009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4.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6.7亿元,第二产业产值77.5亿元,第三产业产值20.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6.3亿元,招商引资2.31亿元,外贸出口供货额1503万美元,一般预算收入2856万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000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69元。
2011年,孤山镇工业总产值达到130.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79.8%。2011年,孤山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职工39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8亿元,比上年增长47%。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其中10亿元以上的1家。市级工业园区1个。
商业外贸
2011年末,孤山镇有商业网点717个,职工1746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8.1亿元,比上年增长88.3%。2011年,出口23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6%,主要产品有服装、食品、精密铸件等,销往6个国家和地区。
交通
孤山镇有312省道经过境内。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孤山镇有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1200人,专任教师30人;小学12所,在校生2904人,专任教师22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4所,在校生1839人,专任教师20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9.7%。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4600人,专任教师258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孤山镇有文化艺术团体48个,会员1300个,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10000件;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6个,演职人员1200人;电影放映单位6个,电影院1座,座位1408个;文化专业户14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160平方米,藏书2000册;档案室1个,建筑面积70平方米。文化行业从业人员50人,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人。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孤山民乐团、孤山古韵艺术团、孤山古韵军鼓乐团、孤山红杏艺术团、孤山鼓吹乐姚家班等。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孤山鼓吹乐唐家班等。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孤山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个;病床564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34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8.5张。专业卫生人员434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2万人次,住院手术6000台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51%,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3万人,参合率99%;孕产妇死亡率0.1/10万。
体育事业
2011年末,孤山镇有体育场地15处。体育社团4个,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0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全民运动会、门球赛、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等。100%的社区和2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孤山镇体育健儿累计取得江苏省第十八届运动会银牌1枚。
环境保护
2011年,孤山镇有空气质量一级天数95天,二级天数180天,三级天数60天数四级天数30天,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75.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0%,全境林木绿化率达到28%。
社会保障
2011年,孤山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21户,人数620人,支出148万元,比上年增长17%,月人均198.9元;城市医疗救助10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20人次,共支7万元,比上年增长20%;城市生活无着人员救助400人次,支出1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98户,人数902人,支岀86.6万元,比上年增长106%,月人均80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8人,支出41.4万元,比上年增长3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44人,支出38.6万元,比上年增长9%;农村医疗救助8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124人次,共支出6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临时救济300人次,支岀6万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3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000亩,倒塌房屋21间,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救灾支出1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20人,接收无军籍职工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10.3万元,比上年增长15%。社会服务单位3个,床位260张,其中收养机构床位200张,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床位105张,收养78人。社区服务设施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2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10张。接收捐赠衣被1000件,使10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福利企业1个,安置残疾职工15人。新增就业人员200人,有15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0人。年末登记城镇失业人数4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全年共帮助15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6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的工作。
2011年末,孤山镇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2000人,比上年末增加400人,其中参保职工100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1000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400人。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1500元,比上年增加200元。年末规模以上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
基础设施
孤山镇为国家建制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自唐朝起,就建有庙宇,为辽东古镇之一。近年来,孤山镇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改造力度,使古镇面貌焕然一新,仅2003年,就投资518万元修建了西后街、东后街等街道,投资80万元,修建面积达7000平方米正堂广场。从2000年开始先后投入资金8147万元,建商住楼32栋,建筑面积达62404平方米。城镇各种设施日臻完善,镇内有中大街、西后街等主要干道7条,交通便捷、畅通。自来水管线8万米,用户达6000户,区域内采用先进数字程控自动交换机,连接程控电话10700部,孤山电视转播台覆盖周边十几个乡,有线电视可接收20个频道,入户达5000余户,镇内有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一座,日成交量达30万元。有5所中小学校,在校学生近万人,高中1座,在校学生近6000余人,以东港二院为主的大中型医院5座,床位近600余张。
孤山镇的古老,山的盛名,民族的精魂,编织了这亘古的图腾,承载着这个古老的小镇永不放弃腾飞的希望。如今,孤山镇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镇电容达到3万千伏安;镇内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20%,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排放;镇区内修建了一个街心广场、一个儿童主题公园和三个街心花园,供人们休闲娱乐;全镇安装程控电话1.4万部、移动电话1.1万部;镇内设有电视广播插转台和有线电视站;有个体工商业户1600余家;有医院6所,并建有一个文体中心、一个图书馆;镇区内的主要街路全部铺上了柏油,并实现了村村通油路。
正在发展腾飞中的孤山镇,在新一届党委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焕发出独有的古韵与妩媚,正引领您走入古老而不失现代化气息的强镇行列之中。
展望未来
一方热土养育一方人,大孤山赋予孤山人民以灵秀和刚毅,大海赋予孤山人民以淳朴和豪放。一方人创造一片热土,承继历史的辉煌,未来孤山将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开拓创新突破,保持和谐稳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强城镇建设管理,搭建城镇建设平台,发挥孤山特有的区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把孤山镇建成丹东西部区域性物流文化中心。努力实现“工业强镇、农业大镇、商贸重镇、旅游特镇、文化名镇、人居佳镇”的目标。推动孤山镇各项事业建设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发展建设
镇内交通便利,鹤大公路东西穿境而过,大盘公路南北贯通,到2002年,全镇85%的村通上了柏油路。与新立镇合并后的孤山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坚持工业强镇、商贸旅游兴镇、农业富民三大战略,加强农业八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工业发展步伐,促进机械加工、服装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产业体系发展,对城镇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努力把孤山镇建设成东港市西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旅游
大孤山国家森林公园
大孤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辽宁省东港市西南部、黄海北岸。距离丹东市85千米,东临大洋河,与大连庄河市接壤,北邻岫岩满族自治县,南靠黄海与丹东大鹿岛隔海相望。1991年建园,面积466.67公顷。是国家AAA级旅游名胜区。
中日甲午海战古战场
中日甲午海战古战场位于孤山镇的最南端大鹿岛,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获得荣誉
两年来,孤山镇先后被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镇”、“文明小城镇”、“先进文化乡镇”、辽宁省历史文化名镇,被丹东市委授予“五个好党委”、“双拥模范镇”等荣誉称号;被省政府确定为辽宁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辽宁省旅游特镇,辽宁省历史文化名镇,并获得多项殊荣。镇辖的大鹿岛村被全国授予“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
2017年,孤山镇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2020年12月28日,入选2020年辽宁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乡镇名单。
参考资料
辽宁13个镇晋升“国家级”!丹东一镇上榜,迎来大机遇.微信公众平台.2024-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