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多雨带

多雨带

多雨带是指地球上降雨量相对较高的区域。

形成原因

多雨带的形成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一是大气中水汽的含量,二是大气中上升运动的发展程度。在赤道地区,由于海洋面积广袤,陆地上有大片的热带雨林,加之高温环境下的强烈蒸发作用,使得大气中水分含量丰富,同时对流上升运动活跃,从而形成了降水量最大的地带。而随着纬度的升高,至南北纬15-30度左右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因下沉运动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云雨的形成,导致降水量降至最低水平。在温带地区,由于锋面气旋活动频繁,暖湿空气沿锋面上升,降水量有所回升。到了极地,低温环境下水汽稀少,降水量明显下降,且主要以降雪形式出现。

典型地区

赤道地区的多雨带包括亚马孙河刚果河印度尼西亚等流域,这些地区年降水量通常在1000-2000毫米之间,甚至有些太平洋岛屿的年降水量能达到5000-6000毫米。而在南、北纬15-30度之间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降水量普遍不足500毫米,这一带也是世界上许多沙漠的主要分布区。温带地区的年降水量约为500-1000毫米,成为仅次于赤道地区的第二大多雨带。极地地区则因寒冷干燥,降水量显著降低,且主要以降雪为主。

世界纪录

地球上记录的最大年降水量发生在印度乞拉朋齐,1861年的降水量高达23000毫米。夏威夷王国可爱岛迎风坡的年均降水量最高,达到12040毫米,紧随其后的是乞拉朋齐,年均降水量为11418毫米。单日最大降水量记录是在印度洋的留尼汪岛上,1952年3月的一天内降水量达到了1870毫米,超过了中国台湾新寮的记录。另一方面,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位于沙漠地带,如撒哈拉沙漠的年降水量大多不超过50毫米,而一些地方甚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零,如埃及阿斯旺阿尔及利亚的英沙拉。智利北部的安第斯山脉年均降水量不到1毫米,中亚沙漠的年降水量也在50毫米以下,中国的且末县仅有9.4毫米,若羌县也不过16.9毫米。

参考资料

世界上两个多雨带和两个少雨带的分布和形成原因.作业帮.2024-10-24

气压带——盛行风.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024-10-24

雨带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三个多雨带,四个少雨带?.作业帮.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