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群
鲁群,幼承家学,以颜体开笔学书,文革期间被迫中止学业专心在家习字,后于1975年拜师著名书法家耿仲敭先生。出入先生门下,受其亲传。而他的书画收藏路也恰恰是在此无意识状态下开启的。
1979年又拜著名学者、佛学家、教育家、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鉴藏家、古乐专家、诗人龚望先生为师,成为龚望先生入室弟子,并问艺于冯星伯、余明善、王坚白、冯谦谦、陈隽如、李邦佐、高准、张格、韩嘉祥诸先生。
书法收藏
“收藏,重要的不是暂时拥有,而是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在鲁群眼中,收藏永远是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的最好传承方式,一味探讨藏品的经济价值无疑偏离了收藏的本质。
爱上收藏
痴迷书法,令他爱上收藏。通过解读古人佳作,鲁群的书法技艺得以迅速提升。于他而言,多看前人作品,是提高技法的一大前提,从中可获取诸多书本外的知识。“我个人认为,真正的藏者要‘为学而藏’,而非‘为藏而藏’。虽说都是藏,但前者偏重挖掘前人的艺术精髓,丰富个人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在学问上下功夫;而后者则倾向于追求藏品的质量、数量及未来的市场潜力与升值空间。追根溯源,收藏永远是传承与学习,一味探讨藏品的经济价值无疑偏离了收藏的本质。”
学会欣赏
拜师求教、用心问艺、苦心钻研的几十年里,鲁群不仅在书法上造诣深厚,更成为一位传道授业者,为南开大学、天津市管理干部学院、天津市老年大学讲授古文字学与书法鉴赏。以他的专业眼光看,书画收藏爱好者若欲练就出色鉴赏力须先懂得欣赏
鲁群认为,先欣赏后鉴赏,藏者最好先了解清作者的经历及作品创作的背景。通过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与鉴别,认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效果。若画作上无作者的款识或题记,就要根据作品的风格、内容、字体、流派、纸绢、他人题跋、收藏印记、流传经过、装裱形式等,确定其时代与作者。而这一切都是在欣赏的基础上逐渐练就出来的。
收藏本质
收藏讲求“缘”,需抱以顺其自然之心。是否拥有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
“藏品可遇不可求,一切只过眼就好,因为它们即使当下属于你,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也会被别人珍藏把玩。所以对于藏品的归属,藏者无须过分在意。很多时候,看到即拥有。”鲁群觉得,书画收藏对于学习者来说,其最大功能在于汲取艺术养分,为己所用,很少有真正的书画痴迷者只图市场价值而将藏品出售。“若别人花高价买我的藏品,我是不会出手的。因为我不单会在日常书法教学中以这些精品作为个案去研究,而且闲来时更习惯泡上一壶茶细细欣赏这些作品字里行间的美。”
于鲁群而言,收藏早已超脱了藏品本身,升华为收藏艺术与文化。“任何一件藏品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会烙印不同时代的美学观,同时又展现着各民族对美的追求。赏游在收藏这道美丽迷人的风景线,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启迪。近十多年来,我国民间收藏事业方兴未艾,取得了一定成绩,收藏并保护了大量优秀文化遗产,为后人解读历史、传承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实,从更高的层面看,每个藏者都应为艺术与文化的继承发扬做出自己应尽的贡献。”鲁群表示。
书法鉴赏
筋骨搭好才能抒意
鲁群认为,赏析书法要把握作品的宏观特征,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欣赏线条质量,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
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
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
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
“在欣赏书法时,可欣赏书法用笔的美、用墨的美、线条的美、结字的美、章法的美、乃至升华到书法想像的美,从而使精神达到愉快的感觉。如颜真卿楷书是向相美,用包围的手法,显示出博大、气派,有"大度能忍,忍天下能忍之事"的胸怀,故有学书必学颜的说法。柳公权楷书是向背美,用放射的手法,显示出紧奏、精巧,有"窈窕淑女,君子好。”的感觉。这两种截然相反的风格,古人还是把它们联系到一块,故有"颜筋柳骨"之说,展示出完全相反的艺术风格。”
在鲁群眼中,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通常是从两方面来看的。
一是书法基本功。而书法中内涵的基本功如何,又是由以下两点决定的:
第一,看字体间架结构的基本功怎样。写毛笔字,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写不好,就有可能直接影响到字意,从而影响到书法的审美价值。一个字的间架搭好,这个字的字体也就确定了。真、草、隶、篆,不同字体有不同的间架结构。每个书法家在字体上求变,首先是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李斯在史籀大篆字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创造了小篆字体的间架结构;程邈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而成隶书。王羲之也是在前人书体的间架结构上求变,而大成楷书、行书、草书。他书写的字体间架结构就非常美。后世的大多书法家都在他的间架结构上求变化,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一个用毛笔写字的人,连字最基本的间架结构都写不好,也就成不了书法家。真、草、隶、篆,每种字体都有自己的行笔的法则。行笔法则变了,字体也跟着有所变化,也许新的、更好的、具有审美性的字体就产生了。我们赏析一幅书法的好坏一定要从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去看,看起笔是否有力,行笔用力是否均匀流畅,在写点、横、折、竖、勾、撇、捺、提等笔划时,是否符合这种字体的行笔法则,这些行笔法则都是前辈大书法家千锤百炼出来的。每个大书法家在行笔都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其写的每一笔划都有功力,都有审美价值。
书法是人格的写照
决定书法作品的好坏还有内涵的语言。书法语言包含以下四点:
其一,书法中是否有文学的内涵。好的书法作品不但每个字都体现着该字的字意,而且通篇都反映出文章的含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通篇文字不但映射出字体的美,而且还反映着文章的美,把文字的美和文章的美都内涵在书法作品中。苏轼的书法作品《赤壁赋》也是这样。这些书法作品被称为“文人字”。我们看一件书法作品时常评曰:“这是文人字”、“这是书家字”、“这是匠人字”。这是由于写字人的文学水平不一样,反映在字上,字中表现出的内涵就不一样、所产生的感受也不一样。读好的书法作品给人的思想以驰骋的余地,让人欣赏书法就像是在欣赏诗词,因为书法本身就是思想的写照。读文徵明的书法作品就像读田园诗,会勾起对田园的联想。读毛泽东、郭沬若的书法作品也都会给人以诗词的联想。
其二,书法作品中是否内涵音乐的韵律。好的书法作品中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字与字之间的结构都有音乐的韵律,譬如读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沁园春·雪》就仿佛感到世界上最雄壮的交响乐在奏鸣。
其三,书法中是否内涵着画的意境。“字画本一体”,字乃抽象的画,好的书法作品充分展示着画的意境。
其四,书法中内涵的势态。书法中内涵的势态包括大气还是小气,是潇洒、飘逸还是拘谨,是格调高雅还是低俗,是厚重还是轻浮等。这些统统与书法家的品格有关,俗话说“字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毛泽东书法大气磅礴,这是由大政治家的气魄所决定的。王羲之的字潇洒飘逸,颜真卿的字厚重,文徵明的字格调高雅。总之,书法作品所涵盖的丰富语言,从某一角度来说,应是书法家人格的写照。鲁群认为,学会书法鉴赏必须要看前人大量的优秀作品,从中不断体悟才能提高。
书法作品
《说文部首讲解》
《楹联浅说》
《新韵与旧韵对照表》
《汉字简繁转换对照讲解》
《锲斋杂识》
《华世奎先生大楷》
《鲁群临大唐中兴颂》
《鲁群章草千字文》
《鲁群书康熙部首》
《鲁群临颜勤礼碑》
《鲁群临礼器碑》
《鲁群临石鼓文》
《鲁群临急就章》
《鲁群临石门颂》
书法成就
1998年入展《全国第四届书坛新人作品展》
2009年入展《首届全国实力派中老年书法家提名展》
2006年入展《天津市第五届书法篆刻展》
1999年入选《天津市书法艺术展》
2000年入展《丹青翰墨颂天津美术书法展》
2009年入选《天津市第六届书法篆刻展》
1999年入编《当代天津美术家书法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