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痰盂

痰盂

痰盂(tán yú),中国古代称为唾壶,是指盛痰用的器皿,痰盂作为容器,放任何物品都是可以的,比如放酒瓶、水果之类物品。痰盂往往体积较小,多放置在餐桌,也可用来装些鱼刺残骨和茶渣,因此也被称为“渣斗。

早在西汉武帝时期,不仅有御用的唾壶,还有专门执掌使用的人,主要为洗漱的生活用具。晋代还有一种以水晶制成的唾壶,非常珍贵。至于民间,一般使用的是瓦制唾壶。隋唐以后除青瓷外又新添白釉器,明清时期则出现青花唾壶。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是人人家里必备的物件。到了近代,痰盂逐渐在中国成为一种文明的象征,提醒着大家不要随地吐痰。旅馆、澡堂、茶馆等都曾设置过公共痰盂,以便大众排泄秽物。

痰盂虽然不再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但它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中的历史变迁。

产生背景

痰盂是人们为方便吐痰和保持环境卫生而发明出来的实用器皿。古代的痰盂叫“唾壶”

历史沿革

早在西汉武帝时期,不仅有御用的唾壶,还有专门执掌使用的人,主要为洗漱的生活用具。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曾记载:“魏襄王冢……中有石床……床上有玉唾壶一枚。” 魏襄王是战国魏君,由此可见,战国时期的“唾壶”比较小,放置的地方不是在床脚或墙角,而是置于几上,或在几旁。《晋书·王敦传》称王敦酒后一边歌咏魏武乐府“老骥伏枥”,一边拿如意敲击唾壶打拍子,以至“壶口尽缺”。这种比较小的唾壶最早应该是贵族宴饮时唾鱼骨或兽骨的承器,又有“渣斗”之称,同时也是盛痰的器皿。唾壶一般放在桌子上,体形轻巧而美观,既卫生又实用,作用相当于现代痰盂的前身。早期出土的唾壶实物多为瓷质,也有玉制的、金制的、银制的和漆木质器的。

晋代还有一种以水晶制成的唾壶,非常珍贵。至于民间,一般使用的是瓦制唾壶。汉代的唾壶大多造型以口沿外敞的盘口,短颈,腹部扁而肥圆,高圈足外撇为主。三国、晋朝时越窑大量烧制青瓷唾壶,其造型多为撇口、圆球腹、高圈足,东晋后逐渐演变为盘口、扁圆腹、平底或假圈足,南梁时又配以盖和托盘。青瓷唾壶是流行时间较长的一个品种,隋唐以后除青瓷外又新添白釉器,明清时期则出现青花唾壶。

外观

痰盂其形状大抵颇似故宫博物院所藏宋瓷汝窑青奉华尊。分三个阶段,上段是敞开的撇口,中段是容痰的腹部,圆圆凸凸的,下段是支座。大小不一,顶大的痰盂高达二尺,腹部直径在一尺开外,小一点的西瓜都可以放进去。也有两层的,腹部着地,没有支座。更简陋的是浅浅的一个盆子就地擦,上面加一个中间陷带孔的盖子。

现状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是人人家里必备的物件。在《上海通志》的“环卫设施、设备”一节中,记载:“痰盂 20世纪50年代,繁华道路旁设置搪瓷痰盂配有木提盖。60年代,用脚踏盖式痰盂,上下灰色,中间白色。1961年,市区设置痰盂1085只,1978年2120只,1985年3933只。80年代,安置和废物箱连成一体的痰盂、池式痰盂和地面单式痰盂。1991年始,因地面痰盂有碍观瞻,不利于环境卫生,减少痰盂。1994年剩123只,1995年59只。”从最多时期的近4000只到1995年仅剩59只。

到了近代,痰盂逐渐在国内成为一种文明的象征,提醒着大家不要随地吐痰。旅馆、澡堂、茶馆等都曾设置过公共痰盂,以便大众排泄秽物。老百姓家里也会准备痰盂,材质以搪瓷或塑料为主。自此,痰盂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其功能也从盛痰,延伸到垃圾桶,甚至便盆的作用。现在痰盂,作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生活用品,虽然已经淡出市民的生活,但在国外的流行又引起了大家的重新关注。

用途

痰盂作为容器,放任何物品都是可以的,比如放酒瓶、水果之类物品。痰盂上印着红双喜,生产者的初衷当然是供人们贺婚礼之用。那时节,有亲友结婚,人们通常是送脸盆、痰盂、毛巾之类日常生活用品。

清洗方式

历来痰盂的清洗,都是用手拿住痰盂进行刷洗,由于手与痰盂直接接触,加之人、盂距离过近,痰盂内散发的臭气与秽物极不卫生,电子速度继电器作为痰盂清刷夹具包括一个直立的手柄,在手柄的上部装有一个把手。使用时,握紧把手,可通过拉杆,带动安装于手柄下部的杠杆,使与之相连的剪刀叉形的上、下卡环张开、合拢以达到夹住痰盂的目的。

意义

搪瓷制品曾是一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时移世易,痰盂虽然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承载的一代人的生活记忆,以及所积淀的中国工业发展中的历史变迁,其商业价值的衡量理应用更为发展的眼光去看待。

老舍有一小说,名为《牛老爷的痰盂》,牛老爷曰:“就拿安一只痰盂说,这里有多少学问与思想……先以艺术的观点来说,这只痰盂必须做得极美。它的质,它的形,都须研究一番。据我看,铜的太亮,铁的太蠢,镀银的太俗,顶好是玉的……至于形,有仿古与新创两种。若是仿古呢,不妨仿制古代的壶或,上面刻上钟鼎文,若是新创呢,就应当先绘图,看了图再决定上面雕刻什么。不过,质与形之外,还要顾到卫生的条件……”

中国著名散文家梁实秋先生的短篇散文《痰盂》中写道“记得小时候,家里每间房屋至少要有痰盂一具。尤其是,两把太师椅中间夹着一个小茶几,几前必有一个痰盂。其形状大抵颇似故宫博物院所藏宋瓷汝窑青奉华尊。分三个阶段,上段是敞开的撇口,中段是容痰的腹部,圆圆凸凸的,下段是支座。大小不一,顶大的痰盂高达二尺,腹部直径在一尺开外,小一点的西瓜都可以放进去。也有两层的,腹部着地,没有支座。更简陋的是浅浅的一个盆子就地擦,上面加一个中间陷带孔的盖子。瓷的当然最好,一般用的是搪瓷货。每天早晨清理房屋,倒痰盂是第一桩事。因为其中不仅有痰,举凡烟蒂、茶根、漱口水、果皮、瓜子皮、纸屑,都兼容并蓄,甚至有时也权充老幼咸宜的卫生设备。”

红楼梦》中写到过把痰盂放置于床头的细节:“只见门外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

相关事件

2021年2月下旬,只能置于墙角、门后的痰盂在国外突然流行起来,与此同时,话题“痰盂的另一种用途”登上热搜。痰盂,中国国内均价20至40元不等,在国外电子商务平台亚马逊竟卖到40到80美元,甚至可用作果篮、香槟桶、食物存储罐等。

参考资料

痰盂的前世今生.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2023-10-25

“痰盂”火了,在松江买得到吗?.上观新闻.2023-10-25

对痰盂的了解,你可能和外国人差不多.新周刊.2023-10-27

痰盂400元一个火爆海外,还有哪些有“味道”的用途?.动新闻.2023-10-27

《钟山》2023年第1期.中国作家网.2023-10-27

袁莉带来的痰盂.凤凰网.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