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桥
九曲桥,又称蜿蜒桥,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一种特色,源自宋朝。九曲桥的桥面曲折迂回,形成锯齿形势,通常有九曲十三弯,每个弯曲的角度大小各异,有90度直角,也有小于90度。九曲桥的桥面通常由花岗石石板或混凝土制成,弯曲处石板上常雕刻有花朵,如水培水仙、杏花、桃花等特色图案。九曲桥的设计旨在让人们在过桥时享受到不同的景色。九曲桥在中国各地的园林中广为分布,如杭州孤山北面的九曲桥和西湖中的九曲桥。
简介
九曲桥九曲十八弯,且每个弯曲的角度大小不一,有大于90度直角的,也有小于90度直角的。九曲桥如今的桥面为花岗石板,每一弯曲处一块石板上均雕刻一朵季节性花朵,如正月水仙、二月杏花、三月桃花……直到十二月腊梅树;并在九曲桥头尾的两块石板上各雕刻一朵荷花。在湖心亭茶楼门前的一段桥面,中间雕刻一朵荷花,四角则分别雕刻彩云。池中汉白玉的荷花仙女雕塑亭亭玉立,含笑迎候来客。九曲桥是人文纪念公园三十六景之一,在汇通月潭的上方。九曲桥,顾名思义,是指桥共分成九曲,曲折迂回。
“九”是数字中最大的单数,古有“九九归一”和“九五之尊”之说,均是对“九”这个充满吉祥、尊贵的吉数集中的概括。九曲桥是汇通景园三十六景之一。九曲桥,顾名思义,是指桥共分成九曲,曲折迂回。“
桥全长18米,宽2米。
附近景点
百花洲
百花洲位于西湖明月湾附近,与长桥相接。明正德年间(1506-1521)甘公亮为惠州知府时,在洲上建落霞,分莳繁卉,人称为“花墩”,清代尚在。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修,在旧址上建镜芙轩,江逢辰等名人集此赋诗,仍称之为落霞旧址。“江上花开,洲前水流”,赢得不少骚人墨客题咏。清梁鼎芬有忆西湖杂诗曰:“花墩花墩白青红,凤蝶总科双双扑晓风。”春时花发,香播西湖,令人心旷神怡。后人为此冠以百花洲美名。落霞榭屡经修建,临四壁窗户眺望,可尽览湖光山色。
望江亭
望江亭位于惠州中山公园高处,原名望野亭。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兴建,1959年大修。亭临江而立,有参天古榕与凤凰木掩映。夏日江风习习,落红遍地。冬日阳光煦煦,树影斑驳。1925年10月,以黄埔军校革命师生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军。在总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及其他领导人率领下讨伐军阀陈炯明,攻克了号称长江的惠州古城。10月16日上午在此召开了军民联欢大会,下午召开攻克惠州阵亡将士追悼大会,均以此亭为主席台,亭前为会场。人们到此常缅怀革命先烈。
美食小吃
八宝窝全鸭
牛八宝窝全鸭与盐火焗鸡堪称东江菜中的“双绝”,是用糯米、香菇、莲子、虾米、鱿鱼、肉粒、咸鸭蛋等各种原料作馅,填入鸭腔内,经过氽、煲、蒸巧制而成。以上汤佐食,浓郁芬香,软滑可口,尤受客人喜食。
惠州地处珠江三角洲,依山傍水。优越的地理位置使惠州物产繁多,岭南佳果品种齐全,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其中,有不少是惠州所独有的土特产品,成为海内外游客必购的珍品
惠州梅菜
惠州梅菜是惠州独有的传统特产。历史悠久的惠州梅菜是惠州乡间民用新鲜的梅菜经凉晒、精选、飘盐等多道工序制成。自苏轼来惠州后,这种色泽金黄、香气扑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湿、不热,被民间传为正气菜的梅菜由东坡传授的东坡扣肉(梅菜扣肉)而名扬四海。由于梅菜不仅可独成一味,又可以梅菜作配料制成梅菜蒸猪肉、梅菜蒸牛肉、梅菜蒸鲜鱼等菜肴,因此,越来越受岭南、港澳、东南亚一带的人睛睐。人们购买梅菜,除自己吃外,还经常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
交通
市内乘坐 2路、5路、7路、8路、10路、11路、13路、15路、17路、18路、19路、21路、24路、25路、301路公交车直达惠州西湖(平湖门站)。
小贴士
惠州市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全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2℃,年日照量1600至2100小时左右,(2003年)降水量为1492.8mm,降水天数为119天,降水主要集中在4月份至9月份,无霜期长达350多天。这样的气候条件对城市的产业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的影响最大。充沛的降水,无霜期长,充足的日照量,使惠州多数地方的农作物普遍达到一年一两熟,某些区域甚至达到一年三熟。
参考资料
广州市标志性建筑“九曲桥”.海报新闻.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