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在中国
《马尔克斯在中国》是曾利君创作的文学研究著作,首次出版于2012年4月。该书系统梳理和分析阐释马尔克斯及其文学作品在中国被认知、接受与产生影响的过程与特征,揭示马尔克斯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的独特性,评析中国不同时期研究马尔克斯的成果,总结中外文学交流的有益经验,思考马尔克斯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意义与作用。该书指出,中国作家的魔幻写作并不是马尔克斯魔幻写作的“克隆体”,两者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文化差异。
内容简介
该书主要内容包括:总论马尔克斯的文学实绩与影响;勾勒马尔克斯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图景,考察其跨文化传播特征,对《百年孤独》的三个中译本展开个案研究;讨论马尔克斯在中国文坛的巨大影响、中国作家魔幻写作的本土化策略与独创性,以及马尔克斯的影响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以外的诗歌、散文、戏剧和电影领域的辐射与扩展;将大陆学术界的马尔克斯研究现状及与横向并存的两个区域即中国台湾与中国香港的研究状况进行对照考察,并结合西方(欧美)国家的马尔克斯研究,揭示中外马尔克斯研究的共同规律与根本差异,并对中国的马尔克斯研究专家的成就与贡献进行介绍与评说。
创作背景
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巨匠,也是20世纪后期以来影响中国最大的外国作家之一。他有难忘的童年,在青年时代与文学结缘,人到中年之时已成为杰出的作家、世界级文学大师,步入老年之后仍笔耕不辍。自走上文坛以来,马尔克斯带着对拉丁美洲社会现实的真诚关注和对文学艺术的热爱,进行不乏艰辛的艺术探索,为读者建构起充满魔力的艺术世界,为世界文坛带来风靡一时的“魔幻”旋风,其作品也因此身世界文学经典之林,成为世界各国读者共享的精神产品,马尔克斯本人也以众多优秀的作品确立起在西班牙语文坛的重要地位,并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马尔克斯在中国被认知、接受与产生影响主要得力于文学翻译,也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有关。此外,文学期刊等传媒也为马尔克斯在中国的译介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桥梁与平台。由于《百年孤独》在中国大陆声誉很高,出现了一本多译、复译的现象,《百年孤独》中译本翻译的“忠”与“美”的问题,中译本的删节与文化过滤现象以及翻译语言的本土化问题,也值得认真思考与关注。基于此,《马尔克斯在中国》对这一主题展开了研究。
作品思想
该书重要观点有:其一,马尔克斯唤醒了中国作家的创造激情,激励中国作家从事文学探索和实验。中国作家从马尔克斯的作品中得灵感而创作,得养分而成长。他们向马尔克斯学句法,学技巧,并像马尔克斯那样着力于本土民族文化的开掘。他们痴迷于《百年孤独》“多年以后”的开篇句式,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尽情演绎;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中国作家看到了家族史、小镇史中蕴藏的文学创作生机,发现了一种书写家族乃至民族历史的新思路,由此激发起他们描写家族史、小镇史的热情,掀起“家族—村镇”叙事的热潮,也打造出众多可以与马尔克斯笔下的“马孔多”相媲美的成功的文学地理形象,如贾平凹的“商州”,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以及阎连科的“耙山脉”等等。这些表现了马尔克斯对中国作家的巨大影响,也显示了中国作家对马尔克斯的多方借鉴。不过,在文学创作上,中国作家虽然被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灵光所照亮,但并没被同化、吞没个性,贾平凹等新时期作家的魔幻写作依然有着鲜明的中国印记与原创特征,其“魔幻”表象之下的“中国经验”彰显了中国作家魔幻写作的独特性。
其二,马尔克斯激发了中国文学潜在的生命活力,使中国文学生机勃发。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的文学创作曾长期独尊现实主义原则,强调文学创作必须从客观现实生活出发,不语怪力乱神,这在一定程度上窒息了作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当马尔克斯挟裹着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之后,中国文学开始挣脱传统现实主义的规范原则和理性主义的束缚,将触角伸入理性思维所难以抵达的地方进行探索,涌现出推崇想象、书写神秘、超自然现象的作品。于是,轮回转世、未卜先知、动植物成精、鬼魂亡灵出现、预言预感的应验,众多神秘玄虚的场景与事件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揭示出人类生存状态的幽微玄奥,表现人生和世界的多变与复杂。神话传说、超自然现象、神秘文化等种种带有非理性色彩的元素进入文学文本中,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审美风貌与格局,使中国文学由单调统一的常规写作走向多元路径的探索。马尔克斯不仅促使中国文学打破了现实与非现实的壁垒,也引领中国文学向自身的文化传统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有不少神秘成分,中国古代文学中富有神秘色彩的作品也不少,中国新时期文学如寻根文学、新笔记小说对本土民族文化和传统的寻根与开掘,无疑有马尔克斯的点化。
其三,在对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态度方面,马尔克斯带给人们有益的启示:可以把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很好地加以结合,以此来实现中国文学的现代化。马尔克斯重视本土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他对拉美文化有独特的理解和表达,同时他也欣赏弗兰兹·卡夫卡等欧洲文学大师的作品。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印第安传统文化精华的肯定,以及对西方文化的感性的好奇和理性的学习,都是人们应该学习的。
作者简介
曾利君,女,生于1965年,重庆人。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长于从中国文学传统和世界文学发展两大维度来审视、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各一项,主研或参研国家级重大项目、省部级项目及校级项目共5项;已出版3部专著,主编和参与撰写高等院校现当代文学教材多部,主编硕士研究生教材一套;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文坛》《学术月刊》《西南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有多篇文章分别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和人大复印资料中心转载,被《中国社会科学报》摘录介绍,被CNKI期刊文章引用。
参考资料
马尔克斯在中国.豆瓣读书.2024-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