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岭
红岩岭景区位于山西省东北部的岔口乡,为秋林山脉腹地,是山西平定、盂县与河北井陉县的交接结合部,属国家AAA级景区。其高山区域为平定县国有秋林林场,种地步有岔口乡的主铺掌、主铺庄、秋林、大前、甘泉井等小山村及十多个以掌命名的山庄窝铺。
红岩岭相传为王莽追刘秀之岭,又称红岩寺梁,起于秋林村南掌梁上的头凤要咀,终于主铺掌村后山上的三县,西南 - 东北走向,海拔1200多米,绵延四十余里,沿途峰叠峦聚,望去呈红色,古称“四十里红岩寺大梁”。除了红叶外,红岩岭还有被誉为“太行第一洞”的玉皇洞,自东向西长600多米,总面积近8000平方米。
地理位置
景区位于阳泉市东偏北,距阳泉市区50公里、太原市市区 120公里、石家庄市区75公里。距北京-昆明高速公路太阳段岔口出入口24公里、距在建的京昆高速晋冀段辛庄出入口15公里、距阳井线(一级公路、巨城镇)25公 里。新建的苇泊——杨树庄二级公路直达景区,交通十分便利。景区总规划面积四十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二平方公里。景区南区两面分别为太行林局东庄头林场 和黄统岭林场,内有平定县国有秋林林场和一些村、校林场,年降雨量达550毫米左右,生态环境极好。景区涉及九个行政村,常住人口已不足千人,人民勤劳朴 实,古村各具特色。其高山区域为平定县国有秋林林场,中低部有岔口乡的主铺掌、主铺庄、秋林、大前等小山村及十多个以掌命名的山庄窝铺。
风景区群峰隽秀,松柏青翠,四季皆美。春天山桃花、山杏花开满山谷,遍地花香,沁人心脾,尤以主铺掌村桃花谷为甚;夏日三万亩林海莽莽,岭上阵阵涛声不绝 于耳,沟里潺潺流水清爽宜人,有如人间仙境;秋时红叶满山,缤纷绚烂,蓝天澄澈,白云轻悠,飒飒秋风过处,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冬至素裹银装,漫步在 山庄窝铺,徜徉于林海雪谷,一盘热炕,几壶老酒,品出世间万千滋味。
风景区景点众多,各具特色。尤以红岩岭上三县垴附近的刘秀拴马树和相距不足百米的鹿刨泉最为引人。相传“西汉未期王莽篡位,到处追杀刘姓子孙,刘秀沿红岩寺梁跑到三县交届处附近时,人困马乏,口渴难忍,乃拴马略停,恰跑来一只鹿,用蹄刨地,霎时清泉涌出,刘秀人马喝足后,才有精神继续东去。而追兵惊 扰了山上的红腰蚂蚁,被咬断了马腿”。后人把刘秀拴过马的树称为“拴马树”(槭属),鹿刨涌水之处称为“鹿刨泉”,并立庙祭祀。至今拴马树虽已老态龙钟但 仍生机盎然,而鹿刨泉则长流不息。
风景区最大特色是有数十个之多的溶洞,“红岩寺梁内为空”的说法已不知流传了多少代。主铺掌村数百年前先人初来时即宿洞生活,村西北角的先居洞就是 其中之一;村西北凤凰山里的“玉皇洞”,五洞基本平行相连,洞内曲径通幽,总长600多米,面积近8000平方米,分别名为“龙宫”、“瑶池”、“灵霄 殿”、“罗汉庭”、“佛祖堂”。且洞洞相异,各具特色。最大的灵霄殿长60多米,宽30多米,高20多米,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其地蕴天成的钟乳石像,神态逼真,鬼斧神工;村东北山上的藏粮洞,树木掩隐,洞内宽阔,曾为抗战时期八路军藏粮之处;村东半崖的北天洞人迹难至,神鬼莫测;村西的桃花谷底,有深达五十多米的龙谷洞,洞壁遍布钟乳石花,半壁间隐有古出水洞口;此外还有村北山坳的将军洞,村东南山上的双孔风洞,秋林寨下的“王二疙瘩窑”等众多溶 洞。
风景区最东面晋冀结合部有古长城遗址,史载最早为战国时赵世家成侯所筑,现存有北齐天保年间和明嘉靖年间复修后的遗址,境内尚有三百多米石砌长城保 存完好。通往景区的苇杨二级公路原为晋冀古要道之一,西家庄村为古平定州市设置汛兵和厘卡之处,至清光绪时住营汛官兵多达29名,至今村东阁、西阁、东西车 马店等遗址尚在。旧时在古道上的神灵台、凉沟桥村(旧属平定州)设有石门口、凉沟桥口两道关门,其凉沟桥极为险要,光绪壬午《平定州志》载:凉沟桥“在州 北百二十里石砌而成长仅丈余宽五尺许俯视牛马皆如犬羊东北要津无过于此”。景区中南部山顶上有古秋林镇,地势险峻,北有平天关,其东西南三面皆为绝壁,光 绪壬午《平定州志》载:秋林寨“在州北百里四山环绕中峰突出山顶宽平可容人数万登降皆羊肠小径人难并行匍匐攀援前后寨门房屋遗址至今尚存”。其前寨门旁石 壁上有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书丹谓“黄统岭人王思恭,为秋林寨寨主,聚流民上山避难,筑寨上各处设施”。
风景区还有着许多红色的景点。景区内的秋林、大前、主铺掌、及周边郝家庄、甘泉井、理家庄、沙井等村都曾是晋察冀边区平定(路北)县政府及所属机关 居住地。一九四一年,赵继秋、马锡芝等八名八路军战士在反“扫荡”战斗中,殊死阻击日寇,最后全部在秋林村南掌梁的绝壁上跳崖牺牲。党组织和群众为烈士举 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将其安葬于秋林村北的三岔口,并立碑纪念,成为传统的革命教育基地。一九五二年,转业军人张瑾瑶矢志从教,于神水泉、神峪、白石头村之 间荒无人烟的三岔路口创办红育口学校,同时还兼办民校,走村穿户扫除成人文盲,被誉为“红色的山乡教师”,出席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张瑾瑶曾在多种 领导岗位任职,但终身未离红育口学校教学岗位,一九八八年病逝后,遵其遗嘱安葬于学校东南山岗上。红育口学校被省政府确定为“德育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5·19中国旅游日丨红岩岭景区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微信公众平台.2024-02-15
阳泉红岩岭:藏在深山里的“仙境”.微信公众平台.2024-02-15
红岩岭景区.平定县文化和旅游局.2024-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