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凭之
檀凭之(生卒年不详,约4世纪-404年3月27日),字庆子,出生于高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金乡县)。他是东晋时期的将领,曾与宋武帝共同举兵讨伐桓玄,但在战斗中不幸战死。
生平
檀凭之年轻时就聪慧有智,家庭和谐,故为当世所称许。檀凭之当时亦养育仍为童稚的堂侄檀韶及其四名弟弟,待他们如同己子。
檀凭之初任会稽王司马道子的行参军,后迁桓�的长流参军,领东莞知府,加宁远将军。檀凭之因为与刘裕同州,且曾数度一同领军,所以彼此交情甚密,在元兴三年(404年),刘裕计划在京口起义兵讨伐时已篡夺东晋帝位的桓玄,檀凭之就以父母之丧借故到京口与刘裕会合,与其合谋。
二月乙卯日宋武帝正式举兵,次日杀害徐州市刺史桓�并占领京口。及后刘裕被推为盟主,总督徐州事,并以檀凭之为其司马。三月戊午日,刘裕与桓玄所派的吴甫之于江乘大战,刘裕吴甫之后进至罗落桥,遭另一将领皇甫敷迎击。当时刘裕与檀凭之各领一军,檀凭之兵败被杀,余众退散,刘裕则奋勇力战,杀皇甫敷。
同年刘裕攻占建康,奉大将军司马遵建立行台,赠檀凭之冀州区刺史。义熙初年,檀凭之更被加追赠散骑常侍,追封曲阿县公,食邑三千户。
逸事
据说有一次宋武帝与何无忌、魏咏之等在檀凭之家聚会商讨起兵,有一相士韦叟见檀凭之就大惊,说:“你很快就有战事之祸,离现在不过三四日而已,你应该深居以避祸,不可以轻率外出。”又曾经有相士向刘裕及何无忌说他们都会极为贵显,但却说檀凭之没有福相。当时刘裕和何无忌都认为他们既然共同进退,不会有这样大的分别,不明其意,直至檀凭之战死,刘裕才明白。
家族
檀韶,檀凭之堂侄,曾参与讨伐桓玄、灭南燕及讨伐卢循等战事,在晋官至左将军、江州刺史。后入刘宋,很见宠待。
檀祗,檀韶弟,檀凭之死后代领其兵,后参与平定桓玄余党。在晋官至右将军、青州市刺史。入南朝宋后被征为领军将军、散骑常侍。
檀道济,檀弟,东晋及南朝宋重要将领,在晋官至宋国侍中、领世子中庶子,州大中正。南朝宋官至司空、江州刺史。后因被曹据刘义康猜忌而被诛杀。
史书记载
《晋书 卷八十五 列传第五十五》
檀凭之(?―404),字庆子,高平市人也。少有志力。闺门肃,为世所称。从兄子韶兄弟五人,皆稚弱而孤,凭之抚养若己所生。初为会稽郡王骠骑行参军,转桓修长流参军,领东莞市知府,加宁远县将军。与宋武帝有州闾之旧,又数同东讨,情好甚密。义旗之建,凭之与刘毅俱以私艰,墨�而赴。虽才望居毅之后,而官次及威声过之,故裕以为建武将军。裕将义举也,尝与何无忌、魏咏之同会凭之所。会善相者晋陵县韦叟见凭之,大惊曰:“卿有急兵之厄,其候不过三四日耳。且深藏以避之,不可轻出。”及桓玄将皇甫敷之至罗落桥也,凭之与裕各领一队而战,军败,为敷军所害。赠冀州区刺史。义熙初,诏曰:“夫旌善纪功,有国之通典,没而不朽,节义之笃行。故冀州刺史檀凭之忠烈果毅,亡身为国。既义敦其情,故临危授命。考诸心迹,古人无以远过,近者之赠,意犹恨焉。可加赠散骑常侍,本官如故。既陨身王事,亦宜追论封赏。可封曲阿县公,邑三千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