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存斋医话稿
《存存斋医话稿》是由清代赵晴初撰写的医话著作,原本分为五卷,现存版本仅包含两卷。书中收录了74则医话,这些医话没有特定类别或固定体例,也没有设立标题。赵晴初通过记录自己的观察、经历以及心得体会,探讨医学原理,分析药物使用方法,修正本草记载错误,评述其他医生的观点,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反对机械地套用方剂治疗病症。他的作品文字简洁明了,风格幽默风趣。目前流传有两个光绪年间的刻本和《珍本医书集成》版。
内容简介
《存存斋医话稿》全书共计74则医话,这些医话并未按照特定的主题或体例进行分类,而是随意组合而成。赵晴初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包括对医学理论的理解、药物使用的建议、对本草文献的修订,以及对同行医师观点的评价等。他在文中主张辨证施治,反对盲目照搬方剂,认为这可能会导致诊断和治疗上的失误。此外,他还提到了一些历史上的医疗案例,以此来说明临床实践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卷一
第一条
医话作为一种文体,起源难以考证,可能源自诗歌评论。赵晴初在其一生中阅读过多种医话作品,其中包括《愿体医话》《友渔斋医话》《柳洲医话》和《潜斋医话》。这些作品虽然都属于医话类型,但在体例上有显著差异。赵晴初自己也有许多笔记,记录了他的见闻和思考,但他担心这些笔记已经遗失了不少。戊寅年秋天,他整理了一些旧笔记,让儿子抄录成册,并进行了修改润色,最终命名为《医话稿》。他认为这个名称表明了这本书并非定本,只是个人的一些想法和经验。为了方便读者查找和比较,他在每条医话前面加上了数字编号。对于引用的书籍,无论是经过多年搜寻才获得的还是经过多次转借的,如果其中有罕见的版本,他会特别注明作者的姓名和年代,以便保存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最初只有两卷被发现,后来在朋友姚静庵的支持下,这两卷得以出版。赵晴初希望有识之士能够指出书中的错误,并提出更高深的意见,以帮助他改进。
第二条
《愿体医话》中提出了一个倡议,即每年年底,几位医生可以共同编写一本记录他们各自治疗过的特殊病例的书籍,作为医学参考资料。这种做法不仅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而且有助于后代医生的学习。然而,现实中存在着一种不良现象,即遇到危重病人时,有些医生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不敢提出独特的治疗方法,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救治效果。这种情况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以及医生们对自己名声的顾虑。
第三条
柯韵伯先生提出的“气上腾便是水”的说法,具有深刻的含义。他认为人体内的阳气凝聚会导致水分无法向上输送,从而引起干燥的症状。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采用温热的方法促进阳气的提升,从而使水分能够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一理论在张仲景的《八味肾气丸》中得到了体现。同时,他也提醒医生要注意区分不同的干燥症状,因为它们可能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如果不仔细鉴别,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卷二
第一条
行医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即使是技艺精湛、声誉卓著的医生,也可能因为工作繁忙而导致疏忽,进而造成误诊。徐悔堂在《听雨轩杂记》中讲述了一个例子,一位名叫冯的人在夏天突然发病,情况危急,家人紧急请来了薛雪先生诊治。但由于病情复杂,薛生白未能详细询问病人的状况,仅仅凭借表面症状就做出了判断,差点导致患者死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医生在面对病人时,一定要保持专注,认真听取病人的描述,以免出现误诊的情况。
参考资料
存存斋医话稿.百度学术搜索.2024-09-06
存存斋医论·近代名医医著丛书.豆瓣读书.2024-09-06
近代名医医著丛书:存存斋医论.缺书网.2024-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