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玉
王家玉,颍上县三十铺镇农民,自1994年收养第一个流浪儿起,至今已收养孤残儿童240多人,其中残疾儿童190多人。目前,王家玉儿童福利院也是成为全国最大的民间儿童福利院,自2004年安徽交通广播首次报道后,陆续接到全球20多家慈善机构的捐助,在中国有近10所高校每年都会有大学生志愿者前往支教。曾经开过一家工厂的王家玉不仅妻子患病、儿女残疾,自己也下肢不便。他不仅为孩子们提供衣食住宿,还请教师给他们上课,已上学52人,其中高中在读1名,大学在读1人,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基本生活和学习,王家玉已举债累累。
个人简介
男,68岁,阜阳市农民,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推荐人,2004年入选东方卫视的“真情实录”,仅排在刘翔、任长霞后,在全国十名“感动人物”中位列第三。
主要事迹
腰部两次重伤并患有高血压脂糖和心血管疾病,妻子患癫痫病四十多年,二十五年来生活不能自理,所育的五个女儿中一个聋哑四个智障。
救助贫困人群
王家玉的父亲早年去世,他十八岁开始到外地打工养活母亲和年幼的弟妹,改革开放后回到阜阳颖上种地,开办家具厂、骨灰盒厂,用自己的合法收入从1964 年到2004年共收养和救助特困人群 532人,其中,孤、病、残儿童 348人(给找到亲人送回去的 116人,上岗工作的18 人,在院内生活、读书的214 人)。流浪残疾人25人,流浪老人 13人,救助特困人群 54户 \u003e102人,抢救克山病人21 人,救助遭难外出民工23 人。
创办孤儿院
1994 年前后,他的财产总数接近百万,就在此时,他创办了孤儿院,1999 年收养不同类型的孤病残儿童达78人,后创立了非营利公益性质的孤弱聋盲特教学校,让收养的孤残儿童有了读书受教育的机会。
2003 年,一场洪水使王家玉的骨灰盒厂遭受了灭顶之灾:房屋倒塌、产品毁坏、入不敷出、资不抵债,他只好借钱借物维持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开支并随后获得了省民政局特批的最低生活保障。
媒体报道
2004 年,这个国道边的大院终于被世人知晓,中国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东方卫视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学校开始收到社会各界的捐助。
目前(2007年),王家玉儿童福利院共有孤残儿童 214名,其中,不同程度的残疾儿童 113名,其他的孩子要么是父母双亡要么被家庭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