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回马镇

回马镇

回马镇,隶属于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地处大英县东部,东与蓬溪县红江镇涪江相望,南连船山区桂花镇,西接隆盛镇,北邻射洪沱牌镇。区域面积54.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40305人。 

李治年间,设马堵镇。明初,称走马窑。明末,被兵毁。民国,设回马场,后改乡。1958年,区改公社。1984年,公社改镇。2019年8月,撤销口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回马镇管辖。截至2020年6月,回马镇下辖2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 

2019年,回马镇有工业企业42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

历史沿革

镇境,春秋战国时为蜀地,秦汉晋朝广汉郡之广汉县、德阳县属地,东晋置遂宁郡后,属遂宁郡辖,东晋永和11年(335年)设巴兴县。

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分遂宁郡置东、西遂宁郡,东遂宁郡治设巴兴县(今回马镇郪口长江坝)。

拓跋廓二年(555年)分东遂宁置怀化郡,改巴兴县为长江县,郡治长江县置地,一直沿袭至元朝初年。宋末元初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州县省并。

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19年(1282年),长江县并入蓬溪县,回马属蓬溪县辖。

根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载,“位于城北四十五都,有延天台,望碧峰,龙头岩,独秀峰,并起如莲花状,故名碧莲。”明朝洪武己酉夏,刘基念族而五服,命驾来竭祖庙——永嘉郡祠赠一额,欣视溪水碧清,莲山草木葱茏,遂赐村名为碧莲。碧莲原是碧莲区公所驻地。

1949年解放后建政为碧莲镇

1950年,乡改区。

1958年,区改公社。

1984年,公社改镇。

2019年8月,撤销郪口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回马镇管辖。

行政区划

2011年末,回马镇辖双江、化工街、临园大道、孟宗竹街4个居民委员会,临江、农林、光明、窑垭、团结、文武、夏家沟、永和、郪江涪江、花园、长江、梨园、金竹、枯井、芦林沟、元山、新龙桥18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回马镇下辖2个社区和1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新街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回马镇地处大英县东部,东与蓬溪县红江镇隔涪江相望,南连船山区桂花镇,西接大英县隆盛镇,北邻射洪沱牌镇。区域面积54.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回马镇地势略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平均海拔311米。

水文

涪江自北向南、郪江由西向东过境,境内河道长23.5千米。 

自然灾害

回马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旱灾、洪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地震等。

土壤

境内以浅丘为主,涪江郪江沿岸多冲积平坝,分紫色土类和潮土类,土壤层厚,富含有机养分,为果粮生产区。地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93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6.5℃,年日照约1380小时,无霜期297天。

气候

阳光充足,年温差大,日温差小,适宜栽培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番薯、花生、豆类、蔬菜等季节农作物和柑、桔、柚、苹果、桃、李、梨、柠檬、枣等水果,为川中柑橘属、苹果的主要产区,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一枝独秀”。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2011年末,回马镇辖区总人口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612人,城镇化率19%,另有流动人口1266人。总人口中,男性2.1万人,占52.5%;女性1.9万人,占47.5%;2011年,人口出生率7.5‰,人口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2.2‰。

总人口30326人(2017)。

截至2019年末,回马镇户籍人口40305人。

政治

行政建设

一是狠抓干部思想教育工作。继续推行干部集中学习和定期学习制度,着力提高全镇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增强干部在新形势、新时期狠抓落实的执政能力。二是狠抓到村兼职干部的落实工作。选派了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作风过硬的年轻干部到18个村任职,建立健全了驻村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扎实锻炼,增强了干部抓发展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轻后备干部。三是狠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了全镇镇村干部、工作考核体系,坚持用纪律管人,用制度管事,在干部管理中实行能者上,在村级班子工作中实行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全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执行力。四是狠抓干部管理工作。用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制度推动各项工作,对少数干部存在的服务态度差、办事推委、效率低下,吃、拿、卡、要等问题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对不遵守组织纪律,无故离岗,违反规定的干部进行逗硬处理,确保了党委、政府政令畅通,打造了良好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了回马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党风建设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了以权利观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结合开展第二、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重温了党章,学习了"两个条例",强调和完善了管理制度,建立了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同时,结合中央《关于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的意见》,在全镇范围内对领导及其配偶、子女违规经商办企业进行清理,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参与村(居)集体利益分配进行了检查,杜绝了侵害群众利益和领导干部身陷非法利益格局的案件发生。第三,坚持惩治和保护相结合,加大了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对2名村干部违纪案件进行了坚决查处,追回损失1.6万元,分别给予2人严重警告和警告处理,对3名镇干部违反纪律给予了告戒一个月的处理,起到了查处一案,治理一线,教育一片的效果。积极营造了风清气正、政通人和的环境。

经济

综述

2002年来,碧莲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带两极一目标”战略构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经济建设保持良好态势。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社会文卫稳步推进,坚持教育优先,打造教育强镇,该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教育经费投入,2006年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实际参保11806人,筹资116480元,参保率72.56%,有60户65人得到13.4万元的补偿款,2007年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全镇参保率达85%,邵园村达93%。

2008年全镇国民经济总产值97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450万元,比上年增7%,工业总产值2020万元,比上年降1.1%,第三产业总值5230万元,比上年增19.2%。人均收入5016元,比上年增630元,增幅14.4%。

2011年,回马镇财政总收入676万元,比上年增长10%。

2019年,回马镇有工业企业42个,其中规模以上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2个。

商业

党委、政府继续把"工业强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思路和主要工作目标,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回马工业经济的制胜法宝,通过创新工作机制,精心编制项目,强化服务态度,优化发展环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工业企业蓬勃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镇2006年全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11个,新引进项目6个,续扩建项目5个,协议资金1605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090万元。2006年实现工业产值5.92亿元,同比增长26.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76亿元,同比增长70.94%);完成工业增加值13151万元,同比增长28.16%;引进了遂宁天成元、成都华建等投资上千万元的企业,为全镇工业增添了发展后劲,环保治理力度明显加强,确保了镇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农业

一是坚持以抓工业的思路抓农业,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出发点。调整了结构,引进了业主,建好了基地,优化了品质。2006年全年共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13个,协议资金1055万元,实际到位627万元。二是坚持"大春损失晚秋补、种植业损失畜牧业补、农业损失劳务补"的工作措施,全镇改补种农作物面积14410亩;加大了生猪、养兔、养鹅等畜牧产业的发展,使人均增收80元;加大了劳务培训和输出力度,2006年全镇共计培训5000人,输出劳动力12500人,全年人均增收308元,2006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193元。三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壮大了4个农村专合组织,形成了养鹅、养兔、花椒、优质水果等产业基地。四是抢抓机遇,强力推进农田水利及村级道路建设,全镇共计整修渠系18000多米,更换和修缮提灌设施5处,整治塘、库、堰12处,规划和启动了村级道路建设26.4公里,已经启动6个村的村道路建设,其工作措施和经验得到了县委、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全镇建沼气池520口,红层找水320口,重点以文武村、光明村为示范点的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粮食生产态势良好

民以食为天,确保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础。2007年我镇落实措施,开展宣传,努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产水平,增加种粮效益。落实水稻良种补贴资金60520.50元,实行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全镇有种粮大户15户,种粮面积321亩,落实粮油直补资金9630元。及时兑现惠农种粮直补资金,受益4782户,补贴资金253292元;加强农技推广工作,落实农技人员责任制,做好病虫鼠草综合防治,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全年粮食生产复种面积6864亩,总产2273.8吨。积极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完善农业灾害风险防范体系,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镇参保养鸡、养猪、养鱼、种粮4个险种,270户,总保险额达110万元,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特色农业成效显著

继续把香柚、禽畜、稻田养鱼作为我镇三大农业支柱产业抓紧抓好。加强早香柚科技示范园建设,实施早香柚标准化生产,加强早香柚母树保护,提高早香柚品质,打响早香柚品牌;早香柚总产1900吨,产值600万元,由于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早香柚销路良好,柚农收入增加。楠溪江食品有限公司发展有了新的起色,开发30亩淡水养殖基地,实行鹅鱼联养,并被列入市二线蔬菜基地;邵园成立了农业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休闲观光农业、渔业,促进无公害稻田养鱼的发展,完成溪流渔业第二轮承包。全镇总水产品103.3吨,产值181万元。

动物疫病防控有力

将动物防疫列入村干部、驻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联场带户防疫责任制,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建立镇村两级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做好疫病预警预报,加强疫病管理;加强重大疫病免疫工作,使养殖小区免疫密度常年保持100%,散养牲畜免疫密度在90%以上。全镇全年家禽存栏86670羽,出栏178710羽,肉猪存栏3410头,出栏4122头。神农架黑鸡养殖、红原鸡、山羊、肉牛规模养殖有了新的发展,家禽畜牧产值达1600万元。

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碧莲镇现有发夹、服装企业17家,从业人员320人。为了更好地保护楠溪江水质资源,发夹企业充分发挥本地资源,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开展技术创新,拓展市场,2007年工业总产值达2274万元,有力地解决了农村妇女就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工业

2006年10月回马镇争创成为全省小企业创业基地以来,镇党委、政府结合该镇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制胜法宝,把园区规划、配套建设作为了一项重要任务,以优化环境作为园区发展的主要抓手。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招商引资取得了显著成效,从2007年的4个项目发展到如今的12个,工业产值从2003年的1.8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6.92亿元。2008年1—10月,该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4亿元,同比增长78.9%;园区完成洽谈招商引资项目24个,其中在建项目10个,新签约项目7个,协议资金28600万元。基本形成了化工、饲料、塑料、兽药、纸业、建材六大支柱产业,成为了全县承接西部产业转移的基地;

2008年11月7日,县政协主席会成员在县政协主席张继明的率领下,对该镇小企业创业园发展情况进行了视察。委员们先后深入该镇华建管桩、中通药业、莹峰化工展开了实地调研,并详细听取了相关企业和回马镇党委、政府的专题汇报。张继明强调,回马镇在强力推进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同时,要坚定不移抓招商引资;继续营造工业发展的氛围,加强政府服务企业的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发展建设模式,特别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205线改建为契机,搞好园区中、长期规划,为回马镇小企业创业园发展再注入活力。

金融

2011年末,回马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62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11.7%。

交通

境内省205线贯穿全境,东西向的成南高速公路达成铁路和南北向的成渝客运专线成都—重庆高速公路、遂绵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形成了密集如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2011年,回马镇境内有遂回高速、205省道2条公路干线交会。2011年末,镇区客运站1个,日发客运汽车20班次,日均客运量400人次。

社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回马镇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960人,专任教师17人;小学7所,在校生1895人,专任教师8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97人,专任教师7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1965年,回马镇建成回马广播站,后建成广播电视站。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6523户,入户率92%。

2011年末,回马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民活动中心18个,各类文化专业户5个;各类图书室18个,藏书2万余册;文艺队伍成员7人。

2011年末,回马镇有学校体育场8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回马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5个;病床147张,固定资产总值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73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9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1万人,参合率94%。

社会保障

2011年,回马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35户,人数690人,支出123.6万元,月人均149.3元;城市医疗救助569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28人次,共支出3.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8户,人数396人,支出33万元,月人均69.5元,比上年增长34.1%。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6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6.6万元,比上年增长9.2%;社会福利费7.6万元,比上年增长110%;敬老院1家,床位78张,收养农五保户保40人。社区服务设施4个。年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率为保率为10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回马镇有邮政分局1个,代办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045份(册),邮政业务总量20万元。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固定电话用户2315户,移动电话用户2.2万户,宽带接入用户770户。

乡镇建设

基层建设

一是以建立和完善干部管理机制入手,扎实推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后建立了科学实用的《回马镇镇、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回马镇财务管理办法》,规范了干部的管理。二是认真贯彻《干部教育培训条例》,定期对镇、村干部进行培训,选拔村5名支部书记到雅安农大、市委党校进行专业课程培训,采取个人自愿和组织推荐的方式选拔3名干部到发达地区打工锻炼,增强了他们招商引资和抓发展的能力。三是大力实施"四型"乡村干部工程,加大"三向培养"工作力度。今年,全镇培养了25名具有"双强、双带"能力的优秀青年加入到党的组织,成为党在基层带领群众致富的骨干,38名优秀党员培养成了致富带头人,其中有12名村干部加入到了农村专业协会中,其中1人被选举成为协会会长。四是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和"万村建设"创建活动。先后将文武村创建成为了省级示范村,光明村等4个村创建为了市级示范村。五是全面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在全镇建立了6个党员示范村,180个农村党员示范户,40个机关党员"示范岗",起到了树典型,起带动,促整体的作用。六是以光明村养兔为依托,积极探索"支部+协会"工作,全镇的养兔协会、养鹅协会、优质果品协会、花椒协会等农村专合经济组织健康发展,种养殖收入超过6000万元,覆盖全镇18个村6000多户。七是认真抓好了"十一五"人才规划,在临街铺面建立起了"人才生态公园"、"乡土科技人才超市",分别对18个企业、18个行政村的36名专业技术人才、269名实用技术人才、196名企业管理人才、731名技能人才进行登记建档,提供信息咨询,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八是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自编教材、文艺表演、民情恳谈、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乡镇先教活动实际的新路子,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在活动中,中央巡视组、省委督导组、市委督导组分别多次来回马视察,2006年年2月8日,省委书记张学忠率省委组织部长魏宏、省委秘书长晏永和等省、市领导亲自莅临我镇文武村视察先教活动及新农村建设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社会事业

一是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回马中学教学质量位列全县前茅,成功创建全省贯彻义务制教育示范乡镇并顺利通过验收。二是卫生事业不断发展,镇卫生院门诊大楼基本完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经常性的疫病预防控制工作,献血任务圆满完成。三是人口及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全镇计生率达到93%,节育措施落实率达到100%,社会抚养费征收率超过86%,计划生育文化大院得到国家计生委宣传司的肯定。四是城乡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实施了"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关注关爱弱势群体,解决了许多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群众办了大量实事。五是坚持党管武装,切实做好青年地方武装思想政治工作,圆满完成年度征兵工作任务。六是国土工作进一步加强,从严控制了宅基地审批条件,基本农田得到全面保护,地质灾害防御体系健全,地质隐患得到及时整治;红层找水达到320口,利用率超过88%。七是广电、文体、科技事业全面进步。八是信访综治工作成效显著。成立了回马镇矛盾调处中心,加强和改进了信访工作,信访工作通过市上的检查验收,被评为"文明信访接待室";认真落实维稳领导责任制,部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代表全县接受了全省平安创建示范县的检查验收,成功创建遂宁市"平安乡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06年全镇发生刑事案件11件,比上年下降38%,侦破刑事案件11件,侦破率上升25%;发生治安案件34件,查处34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九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十二字方针,以隐患排查和整治为切入点,以专项整治为突破口,逗硬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控制目标,全镇全年无任何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

文化建设

一是坚持用先进的舆论导向人,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探索多种形式,强化理论宣传。全年制作展板20余张,办板报10余期,悬挂标语80余幅,市、县电视台多次到回马宣传报道,利用中心学习小组对全镇领导干部开展了14次集中学习,开展了以保持党员先进性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教育、历史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创业精神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建设"社会文明新镇"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2006年12月份在全县举行的"唱响大英"纪念大英建县九周年歌咏比赛中,获得了组织奖。二是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视群众文化活动,全镇投入2万多元支持建立8支社区和乡村文娱宣传队,添置了服装和器乐设施,积极开展"热爱大英,建设大英"为主题的公民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活动,运用人民喜闻乐见的腰鼓队、秧歌队把"八荣八耻"渗透到社区、农村,在学校举办法制宣传教育活动4次,加强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人们的诚信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加强,回马被评为全市"四五普法"先进集体。三是积极开展"三优一学"、"三讲一树"、"三下乡"创建文明社会和文明小区等活动,成功创建文武村为市级文明村,保持回马镇机关为乡镇文明机关。四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落实,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得到了加强,政协统战工作进一步强化,在全镇16村建立了农民工会。五是不断完善村民自治工作。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得到全面推广,村民的法制意识、主人翁意识增强,今年7月全市村务公开村民管理流动现场会在回马设参观现场,得到了全体参会者的肯定和赞扬。

文化

回马镇因在走马窑废墟上重建场镇,取走马窑回生之意而得名。

获得荣誉

回马镇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镇、环境优美示范镇、生态示范镇,全省小企业创业基地。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参考资料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