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电报机

电报机

电报机是一种用电流传输信息的机器。在1832年,俄罗斯外交家希林制作出了一台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机器。随后,在1835年,美国画家莫尔斯通过3年的研究,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短”来代替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这就是莫尔斯电码,也是第一台电报机的问世。1837年6月,英国青年蒂姆·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

实现远距离高速传递信息的技术可以追溯到18世纪70年代。1774年,一个瑞典发明家发明了一种装置,其中每根电线代表字母表中的一个字母。当电流从代表某个字母的电线流过时,它会给与之相连的一个小球充电,而后者随后会发出与这个字母相应的信号。然而,这个装置在实践中很难得到真正的应用。

直到7年之后,一个叫萨缪尔·芬利·莫尔斯的美国失意画家才真正创造出了能够实际应用的高效信息传递系统。莫尔斯将已有的零散发明组合起来,发明了电报。莫尔斯的原创之处在于他发明了高效的代码。然而,他也花费了好几年的时间才能说服政府出资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巴尔的摩之间进行演示。莫尔斯在华盛顿通过电报将“雅威创造了什么”的信息发送给了他在巴尔的摩的同伴阿尔弗雷德·威尔,威尔随即将同样的信息反馈给他。电报获得成功后,就像蜘蛛网一样迅速在全美国扩散。

就在那一年,莫尔斯和他的合作伙伴成立了电磁电报公司(Magnetic Telegraph Company),开始经营纽约费城之间的电报线路。到1846年,该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并分红。在接下来的10年内,总长为23000英里的电报线连接了美国的主要大城市。

历史沿革

发展溯源

1753年2月17日,在《苏格兰人》杂志上发表了一封署名C·M的书信。在这封信中,作者提出了用电流进行通信的大胆设想。虽然在当时还不十分成熟,而且缺乏应用推广的经济环境,却使人们看到了电信时代的一缕曙光。

1774年,一个瑞典发明家发明了一种装置,装置中每根电线代表一个字母。当电流从代表某个字母的电线流过,它会给与之相连的一个小球充电,而后者随后会敲响一个小铃,发出与这个字母相应的音符,但这个装置很难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应用。

1793年,法国查佩兄弟俩在巴黎和里尔之间架设了一条230千米长的接力方式传送信息的托架式线路。据说两兄弟是第一个使用“电报”这个词的人。

1832年,俄罗斯外交家希林在当时著名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电磁感应理论的启发下,制作出了用电流计指针偏转来接收信息的机器。

1832年,原是肖像画艺术家的塞缪尔·莫尔斯乘坐“萨利”号游船旅欧学习途中时结识了查尔斯·约翰逊,约翰逊对电磁学颇有研究。在和约翰逊的一番交流后,摩尔斯仿佛发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开始对这种新生的技术发生了兴趣,于是,这位41岁的画家毅然决定放弃绘画事业,转而投身到“用电传信”的研究中。在摩尔斯投身电报研究的过程中,约瑟夫·亨利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事实上,在“用电传信”的研究中,亨利远远走在摩尔斯之前。1831年,当摩尔斯还只能在马蹄形软铁棒上简单缠绕电线时,亨利就已经精确运行了电报机的响铃,实现了电磁电报机的首次运转。1832年6月,英国青年蒂姆·库克获得了第一个电报发明专利权。他制作的电报机首先在铁路上获得应用,不过这种方式很不方便和实用,无法投入真正的实用阶段。经过3年的钻研之后,在1835年,摩尔斯成功地用电流的“通断”和“长短”来代替了人类的文字进行传送,即摩尔斯电码。

1844年,为检验电报机在实践中的表现,摩尔斯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巴尔的摩两个城市之间,架设一条长约64千米的线路,电报线路终于建成了。5月24日,摩尔斯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德国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中,用手向巴尔的摩城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雅威创造了何等奇迹!”摩尔斯的电报机经过改进,被迅速推广应用。从此以后,战争、商谈、海航等各种消息都通过电报而得到迅速地传递。

1845年,美国第一电报局成立,这是电报局的铭牌。

1849年,全美国一共建设了超过12,000英里的电报线,有20多家公司在从事电报运营。

1858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敷设成功。同年8月12日,美国和英国之间首次实现了越洋有线电报。

1861年,美国东西海岸成功通过电报相连。

1866年,第二条永久性的大西洋海底电缆铺成,从此海缆成为重要的通信工具。

引入中国

1871年,中国在上海秘密开通电报。

1877年,中国第一条自建电报线——由台湾南部旗后港至鸡笼港(今高雄市基隆市)竣工,同年11月,天津市上海市的电线(津沪电报线)开始通报。尔后,电报通信迅即在数省铺开,并成立了电报学堂。

1884年(光绪十年),在李鸿章的再次奏请下,电线由通州区接到了京城,使电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

1872年,路透社在上海建立了远东分社,并开始传送电讯稿,这是由外国人在中国开办的第1家通讯社。

1879年,李鸿章在大陆修建了第一条军用电报线路。

电报进入中国以后,为了传输汉字,清朝人发明了汉字电报编码。后来晚清思想家、实业家郑观应总结前人经验,撰写了一部叫做《电报新编》的专著,使汉字编码更完善、更系统,真正完成了汉字符号转变为电子信号重大突破。

20世纪初,国内繁忙的线路开始广泛使用进口的莫尔斯自动电报机,以提高其通信速度和质量。民国时期,时局较为混乱,电报这一通信手段发展极为缓慢。20年代末,电传打字电报机传入中国。

1927年-1937年,国家着重整修改建电报旧线、新架线路5000公里,共有电报局所达1500处。解放以后,新中国的电报业务蓬勃发展,国家投入使用了一批苏联德国生产的电传机,分别安装在北京、沈阳市、武汉等城市,并相继推出传真业务。

1969年,“中文电报译码机”问世,可以自动把电码译成汉字的机器,从电报局收到的电报已经不是一组阿拉伯数字了,而是直接印出的汉字。

摩尔斯电码

摩尔斯电码(又译为摩斯电码)是一种时通时断的信号代码,这种信号代码通过不同的排列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等。它由美国人艾尔菲德·维尔发明,当时他正在协助塞缪尔·莫尔斯进行摩尔斯电报机的发明(1835年)。摩尔斯电码是电报通信中国际通用的一种符号,它以长短不同的信号进行各种组合来代表一定的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在书写时,短信号一般以点“.”来代表,读作“的”,长信号以划“-’来代表,读作“达”。为了区别点与划以及分清各个字符或各组字符,对点、划的长度及各类间隔读有严格的规定:1个划等于3个无间隔点的长度;一个字符中,点与点、划与划、点与划的间隔为1个点的长度;相邻字符的间隔为3个点的长度;相邻单词或相邻两个单词的间隔为5个点的长度。要想熟练地拍发或抄收摩尔斯电码,必须熟记每个电码符号。数字的电码符号比较容易掌握,字母和标点符号可按组合规律分类去记。当听到一个电码符号能不假思索地读出其代表的字符后,就可以开始摩尔斯电码的抄收练习。练习时,可先将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混合编成5字1组的报底,每组电码中都应有1到2个数字或标点,其他均为字母,然后按报底互抄互报,进而听振荡器拍发抄收。

功能用途

通信功能

电报是通信业务的一种,是最早使用电进行通信的方法。首条真正投入使用营运的电报线路于1839年在英国最先出现。它是大西方铁路(Great Western Railway)装设在两个车站之间作通讯之用。这条线路长13英里,属指针式设计,由查尔斯·惠斯通(Charles Wheastone)及威廉·库克(William Cooke)发明。两人并为发明在1837年取得英国的专利。

电报大为加快了消息的流通,是工业社会的其中一项重要发明。早期的电报只能在陆地上通讯,后来使用了海底电缆,开展了越洋服务。到了20世纪初,开始使用无线电拍发电报,电报业务基本上已能抵达地球上大部份地区。电报主要是用作传递文字讯息,使用电报技术用作传送图片称为传真。随着传真的广泛使用,传统编码电报现在已经十分罕见。在电话还没有普及之前,电报成为中国人经常使用的个人信息传播媒介,通过电报来联系家人,传递急切消息,或是拍发礼仪电报。1985年以前,北京电报局的公众电报业务量最多时每月可达300万份。

军事用途

清朝政府开设电报以后,主要用于军国大事,所以在军机处形成了大量电报档案。电报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后来由于发电报的市民屈指可数,早在2003年前后,邮政局营业厅就停止了全市电报代办业务。

电报的发明也改变了战争的通讯方式。从19世纪50 年代开始,电报机在欧洲和美洲就开始投入到战地使用。斯特龙伯格- 卡尔森电话制造公司设计制造的Service Buzzer 1914 Model在1918 年为美国通讯兵部队定制。整套设备包括干电池、工具、连接线、结构、电报收发机和地线等附件,置于褐色皮箱内。此设备外表与蜂鸣电话机类似,但主要用于战地收发电报,亦可兼作电话使用。由于功率强,此设备在电缆、电线等被磨损时或者距离过长,普通电报机和电话机无法使用时亦可正常工作。也因为同样的缘故,它在使用时会干扰普通电话机、电报机和电台等通讯设备,因此不宜用作常用通讯设备,仅在特殊情况使用。

主要种类

静电电报

早在1753年,一名英国人便提出使用静电来拍发电报,他的设想是使用二十六条电线分别代表二十六个英文字母。发电报的一方按文本顺序在电线上加以静电,接收的一方在各电线接上小纸条,当纸条因静电而升起时,便能把文本誊录。

电磁电报

电磁电报的发明人是俄罗斯外交官希林。1822年,希林受当时种种电学发明发现的启发,提出一种假想:磁针有电源通过时会产生偏转,电流的强弱能决定磁针偏转角度的大小,磁针偏转角度的变化可以传达种种信息。接着,他全身心地投入了电磁电报机的研究。后来,他研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电磁式单针电报机,还发明了一套电报电码。为了使电报机能投入实际使用,希林建议政府设立电报试验线路。1837年,沙皇指定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按照希林的意见,在圣彼得堡和皇宫之间设立电报线路,可惜希林此时已经不在人世了。使希林电报机投入使用的是英国人库克和惠斯登。1836年3月,从印度退役的青年军官库克把一部希林电报机带回家乡。一到英国,他就着手改进这台机器。在工作中,他遇到了许多电学方面的难题,只好去请教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惠斯登教授。两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在后来的几十年里一直并肩战斗。1837年6月,两人研制出了比希林电报机先进得多的电报机,并申请了第一个电报专利。同年7月,他们作了五针式电报示范表演,信号传输距离约一英里。1839年1月1日,一种更先进的电报机在英国铁路公司的铁路线上投入使用。1846年,蒂姆·库克和惠斯登成立了他们的电报公司,至此,电磁电报机已基本定型。

相关事件

2023年7月23日,广西桂林,广西军区退役老兵聚会现场,重现电报机发报场景,老兵们动作干净利落,表情坚定从容。

参考资料

移动通信史上的十件大事.移动政务.2023-07-25

摩尔斯: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科学网.2023-07-25

1838年1月6日 摩尔斯的电报首次测试成功.新华网-科普中国.2023-07-25

电报之父萨缪尔 · 莫尔斯的传奇人生.IT之家-新浪网.2023-07-25

电报机是什么意思 关于电报机电报机的用途详细介绍.加速会.2023-07-25

中国近现代电报发展情况.媒介纵横.2023-07-25

什么是摩尔斯电码和收发技术原理.电子工程世界.2023-07-25

科技史上1月6日方便面之父安藤百福逝世.中关村在线-今日头条.2023-07-25

历史上的今天-美国发明家摩尔斯在测试成功他发明的电报机.民视新闻.2023-07-25

从电报电话到手机 这几十年经历了什么?.搜狐网.2023-07-25

军用电报机.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2023-07-25

淡出视界的IT产品之电报机.新浪网.2023-07-25

退役老兵聚会重现电报机发报场景.中工网.202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