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胡椒面

胡椒面

《胡椒面》是由陈佩斯、朱时茂、范旭霞编剧并主演的小品。该作品于1988年1月在山东电视台元旦晚会上首演,后于1989年2月5日在《198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演出。

《胡椒面》创作于1987年10月,讲述了两个食客陈佩斯和朱时茂纠缠在一瓶胡椒面归属的故事。小品最初的想法是由朱时茂妻子范旭霞提出的,她希望可以运用肢体语言这种表达方式演绎作品。陈佩斯在饭馆吃饭的时候看见了胡椒面,并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经过沟通,三人以这个素材为创作背景开始写剧本,并在一个月内完成创作。于1988年1月在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元旦晚会上演出后,该作品获得较大反响,后原封不动登上了198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创作背景

小品《胡椒面》创作于1987年10月,创意源自朱时茂的妻子范旭霞,她提出小品可以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艺术表演形式。朱时茂和陈佩斯认可这个想法并开始研究剧本。有一天陈佩斯和朱时茂二人突然想到可以通过胡椒面这个东西进行发挥,陈佩斯可以演一个“大老粗”,朱时茂可以演一个“知识分子”,把每个人的特征和趋向向相反的方向推动,可以形成一对非常有反差的人物。交流后,他们以这个元素作为创作背景开始撰写剧本,并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创作。

角色介绍

作品剧本

参考资料

演出信息

参考资料

作品评价

《胡椒面》事情小,而且基本没有语言,差不多全靠两人的形体表演形成笑料。当陈佩斯穿着民工的服装夸地走上场时,顿时让在场的所有观众为之一笑,再配以“服务员,来一斤混顿”的台词,足以使得观众顷刻间捧腹量笑过之余还会从中深深地感受到陈佩斯所饰演的剧中人物那粗犷的人物性格。当陈佩斯面对那一斤馄饨时。他急切地吃上了一个,不想被烫,夸张地吐着被烫的舌头,在急切地想吃又怕烫这一心理动机驱使下,他溜着碗边喝了一口热汤,这些夸张的表演动作都明显地表现出了剧中人物那急切的心情,为刻画粗犷的人物性格做了有力的奠定。——松江报

在《胡椒面》中,陈佩斯对着一个空碗吹馄饨,观众仿佛感受到碗内的热气。——人民日报

这段戏虽无语言,胜过语言,从中可以看出哑剧的魅力,哑剧的魅力极具喜剧性。——《戏苑掇卉》

作品争议

1999年,中国中央电视台下属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未经许可擅自出版了《吃面条》《羊肉串》《拍电影》《胡椒面》《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姐夫与小舅子》《王爷与邮差》等十个小品的光盘。陈佩斯朱时茂认为其侵犯了他们的著作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以及表演者权,随即将其告上法庭称,要求电视总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公开道歉。

在审理中,被告电视总公司辩称,这些小品都是在中央电视台的组织和导演下创作和表演的,因此中央电视台对这些电视节目拥有全部著作权。电视总公司出版这些节目的VCD光盘制品,是经过中国中央电视台许可授权的,没有侵犯任何人的著作权。案件经过审理,查明了涉及的八个原告小品的创作和表演情况。这些小品都是由陈佩斯朱时茂创作和表演的,其中一些还有其他合作作者和表演者。这些小品都在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过,但原告认为被告未经许可,擅自出版发行这些小品的VCD光盘,侵犯了他们的权益。被告则认为他们经过中央电视台的许可授权,出版这些节目的VCD光盘制品,没有侵犯任何人的著作权。

2002年12月6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要求电视总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在《中国电视报》上刊登致歉声明,并向陈佩斯和朱时茂给付著作权侵权赔偿金333293元及因本案支出的合理费用3174元。

参考资料

小品《胡椒面》一个被低估的作品.中国娱乐网.2024-04-09

1989年春晚_小品《胡椒面》表演:陈佩斯、朱时茂.央视网.2024-04-09

胡椒面.豆瓣.2024-04-14

朱时茂做客《鲁豫有约》,回忆创作小品《胡椒面》的前因后果.凤凰网.2024-04-16

22年后重返央视,陈佩斯还能逗笑这届年轻人么.百家号.2024-04-15

陈佩斯、朱时茂诉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侵犯著作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及侵犯表演者权纠纷.中国法院网.2019-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