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齐谐
《新齐谐》,古代中国神话志怪小说集。共二十四卷,清代乾隆末年袁枚所著。初名《子不语》,因元说部中有同名作品,后改名《新齐谐》。
《新齐谐》中还有不少故事,表现了袁枚反对理学、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这在当时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简介
例如《狐道学》,嘲笑了道学先生,说世上那些“口谈理学而身作巧宦者”,其实还不如一只老实的狐狸。《妓仙》则谴责了一个为逢迎讲理学的巡抚而杖责妓女的太守。作者在故事中公然提出“男女相爱,不过天地生物之心”,“惜玉怜香而心动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兽也”,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此外, 《秀民册》的蔑视科第,《裹足作佣之报》的反对女人缠足,都闪耀着作者进步的思想。
作者介绍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世称袁枚,浙江钱塘人,生于清康熙帝五十五年(公元一七一六年)。袁枚英才早发,十二岁入县学,二十四岁中进士,任翰林 院庶吉士,大学士史贻直见他所写策论后,称赞他是贾谊再世。袁枚历知溧水区、江浦县、沭阳县、江宁区等县,由于贤能爱民,政绩甚佳,深得百姓爱戴。袁枚少有才名,擅长诗文。袁枚是乾隆、爱新觉罗·颙琰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进士,授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阳、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章佳·尹继善的赏识。三十三岁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世称袁枚。自此,他就在这里过了近50年的闲适生活,从事诗文著述,编诗话发现人才,奖掖后进,为当时诗坛所宗。袁枚24岁参加朝廷的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总督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
目 录
出版说明
序
卷一
李通判
蔡书生
南昌士人
曾虚舟
钟孝廉
南山顽石
鄷都知县
骷髅报仇
骷髅吹气
赵大将军刺皮脸怪
狐生员劝人修仙
煞神受枷
胡求为鬼球
江中三太子
田烈妇
鬼着衣受网
大乐上人
……
评价
在乾隆时代的文坛上,袁枚是一个思想比较敏感的作家。他要求尊重个性,反抗封建传统的束缚;在创作上鄙薄摹拟,强调创新。这种思想倾向和创作主张,既贯穿于《小仓山房诗文集》和《随园诗话》等著作中,也反映在笔记小说《新齐谐》(即《子不语》)里。对于袁枚的《新齐谐》,历来看法并不一致。或者认为它“尽是拿仙鬼禽兽与人纠缠的笑话来开心”;或者认为它“记述鬼怪的恐怖,与托鬼言志迥不相同”;或者认为它“是供无聊消遣的神鬼怪异之谈,没有什么思想价值”;等等。这样的结论未必公允。作者的世界观和艺术创作毕竟是不能割裂的。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诗多叙写身边琐事,多风花雪月的吟哦,缺少社会内容,有些诗趋向艳俗,不免浅薄甚至浮滑。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曾评价说:“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然过于率意,亦多芜秽。”